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東北抗聯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五四


  省委一聽,這還了得?就趕快派張壽篯到獨立師去瞭解情況解決問題。

  張壽篯一到獨立師就找祁致中談話,而且一談就是十天!

  要說張壽篯這個人還真是個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大能人,他通過與祁致中那十天長談,不但消除了祁本人思想裡存在的一些疑念,再一次為他指明了奮鬥的方向,而且幫助祁將隊內的一些壞分子進行了清洗又幫助他制定了一個要在半個月內發展30名黨員的計劃,還重新任命了獨立師內的主要政工幹部。最後,他給省委寫了一份報告。報告說:

  「獨立師目前的表現決不像個別同志報告的那樣嚴重,好像朝不保夕,快反革命的樣子。恰相反,更初步走向忠實於民族革命戰爭,其他詳細情形,仍由當面討論之。獨立師要求與省委及特委直接發生組織關係,並經常派交員,並要派專做党工作的同志,到獨立師擔負黨務特派員,最好是派政治主任去。夏季祁同志將到省討論一切,獨立師捐助給北滿黨的經費存在我這裡……」

  獨立師的政治問題得到解決後,打起鬼子來就更來勁了。在以後的幾個月裡,他們的勝仗一個接著一個,隊伍也一天一天地在發展。就連富錦縣有名的偽警察署長大地主李景蔭(李家特別富裕,有地上百坰,人30多口,機槍、步槍加一起槍支彈藥七八十支)也參加了獨立師,被祁致中任命為師參謀長。到1937年9月的時候,獨立師已經發展到了1500多人,各級幹部也已基本配齊了。這樣,將其發展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的條件也就成熟了。

  1937年10月,根據北滿聯軍總司令部的指示,獨立師正式改為東北抗日聯軍的第11軍。祁致中任軍長,金正國任政治部主任。軍部下轄一個師(師長李景蔭)三個旅,還有一個隨營學校。

  抗聯第11軍的建成,標誌著以中共為中心的東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階段。東北的老百姓為此唱道:

  「十大聯軍」十萬人,
  抗日救國一條心。
  步炮聯合除倭寇,
  鐵騎縱橫掃妖氣。
  但願民族獲解放,
  白山黑水慶升平!

  §45 狗急跳牆

  毛澤東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寫道:「東三省的遊擊戰爭,在全國抗戰未起以前當然不發生配合問題,但在抗戰起來以後,配合的意義就明顯地表現出來了。那裡的遊擊隊多打死一個敵兵,多消耗一個敵彈,多鉗制一個敵兵使之不能入關南下,就算對整個抗戰增加了一份力量。至其給予整個敵軍敵國以精神上的不利影響,給予整個我軍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毛澤東如是說,那麼實際上做得又怎樣呢?

  《東北抗日聯軍鬥爭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寫道:「自1936年東北抗日聯軍成立以來,特別是1937年『七七』全國抗戰爆發之後,東北抗聯各軍在遼、吉、黑廣闊原野展開了大規模遊擊活動,打擊日偽『討伐隊』,破壞敵人交通與通訊,襲擊日偽軍事據點,消滅敵人大批有生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從1936年1月至1937年12月,抗日聯軍共擊斃傷俘日偽軍7380人,其中斃傷日軍近3000人。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嚴重地威脅了敵人的後方的安全,牽制了10余萬日軍兵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全國抗戰。」

  既如此,則日本人當然就要想盡辦法來對付東北抗聯了。急紅了眼的日本人為此專門制定了《三年肅正計劃》。按照這個計劃,日偽當局調集了10多萬兵力,從1937年末開始,對活躍在松花江下游一帶和東滿地區的東北抗日聯軍進行了長期的、瘋狂的、空前的「大討伐」。這次「大討伐」不但時間較以往長,兵力比以前多,而且更使出了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損招」。

  在軍事上,他們採用「篦梳式」、「踩踏式」和堵擊、長追、突襲等戰術,由南到北,再從北向南反復不斷地進行「討伐」;在經濟上,他們採取了十分嚴厲的封鎖措施,制定了「經濟犯條例」,實行「糧食統制」和日用品的配給制;在政治上,他們大力開展「思想戰」、「宣傳戰」,派出「宣撫班」、「工作班」,利用金錢、美女、謠言瓦解抗聯隊伍。

  日本人的《三年肅正計劃》稱:「共匪活動的基礎在於貧困饑餓的農民,共匪正在通過農民的支持和參加其活動以擴大勢力」,「這些農民主要是組織農民委員會、反日會等群眾團體,作為共匪活動的人力、物力基礎」,「共匪仍然有頑強的抵抗力,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此」。所以,如果只是採用以上幾種辦法,那還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他們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切斷抗聯隊伍與農民們的聯繫。這便有了臭名昭著的「集團部落」。

  「集團部落」,俗稱「歸大屯」。這個詞在今天聽起來已經是有點費解了,下面摘錄的是日本人有關「集團部落」的文件中的有關內容,希望它能夠有助於讀者對於這個陌生的名詞的理解。

  「為了確立治安,使匪民分離,必須賦予良民以自衛能力,使匪賊不能塗碳和寄生于良民。滿洲僻地之農民,大部分是二三家或五六家的小部落,散居在偏僻的地區和山野間,形成了與匪共居的狀態。即使較為接近於鐵路與城鎮的平原地區,也存在著沒有集體防衛力量和統治力量的幾十戶不統一的零散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但得不到現代國民的生活與文明的教育,而且也為匪團提供了自由活動的餘地。為了除掉這種不利,就要建設集團部落……

  「……因所有的住民都缺乏遠大的眼光,尤其有許多人不願拋棄已經住慣的故宅而不樂於搬到新的部落中去,如果依照個人的要求,那就永遠不能實現。因此,認為必要時,將不管如何,必須堅決地進行;但須避免妨害播種時期。」

  一個集團部落的戶數及其面積:

  (1)戶數:以80戶至100戶最為適當(收容人員400~500),為此,將附近的散在房屋須完全造成無人區。這樣在警戒和管制上都能有利。如六、七十戶以下的部落,則自衛力量不夠充足;若在200戶以上的部落,於統制上也有困難。(2)面積:從已建設的部落來看,按下列標準最為合適。

  建設部落的位置及建設次序:

  (1)建設位置

  1.匪賊時常出沒或者是物資供應地點等警備要線;
  2.經濟資源豐富的地點;
  3.易於警戒及自衛的地點;
  4.易於供水,且比較乾燥的地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