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東北抗聯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一〇


  戰鬥結束後,趙、馬對楊靖宇不但感激不盡,而且心服口服,趙寶林握著楊靖宇的手說:「我非常慚愧,過去對不起弟兄們,這一回我算知道了誰是我的朋友。以後我姓趙的如果有三心二意,對不起磐石父老,天理良心不容。」楊靖宇則大度地說:「過去的事,就不要提啦。只要我們能夠緊緊地依靠群眾,團結起來,槍口一致對外,勝利終歸是我們的!」

  再一件則是和鬍子有關的。

  1933年冬,在玻璃河套一帶興起了一股好幾百人的大綹子,大掌櫃的叫「長山好」。這股綹子一出現,日本人和楊靖宇就都開始了說服工作。楊靖宇為此專門找過「長山好」,對他說:「長山好兄弟,你槍法好,有本事應用到抗日上來!」那「長山好」嘴裡應著「楊司令你放心,我還有兄弟沒來齊,3天后你聽我的信兒」,暗中卻和日本人來往,楊靖宇雖然知道他的這一套,但仍未放棄對他的爭取工作。

  轉眼就到了第3天了,楊靖宇打發兩個機靈的小戰士去給「長山好」送信並試探他的態度。這兩個小戰士很順利地通過了「長山好」的3道卡子——因為守卡子的鬍子們一聽他們是楊靖宇派來的,都一路綠燈放行,只有到了最後一道卡子,才有一個小崽子(鬍子中的「兵」)提著六輪槍問道:

  「哪來的?站住!」

  「站住就站住,何必這樣凶呢?」

  「你們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嗎?不害怕嗎?」

  「怕什麼?日本鬼子我們都不怕,還怕本國人嗎?我們是楊司令派來的!……」

  這時,「長山好」正在和日本派來的人談得火熱呢,聽到外面說楊靖宇派人來了,嚇得趕緊讓日本說客「踏條子」(藏起來)了。自己出來見到兩個小戰士後,擺出一副大掌櫃的派頭說:「把楊司令的『海葉子』(信)給我!」楊靖宇派來的那兩個小戰士並不害怕,對他說:「看來你就是大掌櫃的了,可是不怎麼禮貌!」

  「小小毛孩子,什麼禮貌不禮貌的,快給我!……」

  「我們是楊司令派來的,都說長山好義氣,原來是這樣啊!」

  一聽這話,「長山好」只好一擺手,說:「請吧!」

  進屋後,「長山好」看了信後就進裡屋與日本說客商量夜裡如何去打遊擊隊的事去了。然後下命令說:「把這兩個小崽子給我碼起來(捆起來),等隊伍滑(撤走)完了,就插了(殺死)他們兩個!」

  然後,「長山好」留下一個鬍子看著他倆,自己帶鬍子們行動去了。

  過了一會兒,一個小戰士對那個鬍子說:「這位大哥,外邊都走淨了,你怎麼辦?」

  「還不是留下來我們斷後嗎?」

  「告訴你吧,這位大哥,長山好他想的美,咱們楊司令早就料到他這一手了,這四周早就被我們卡住了,他休想逃走!這位大哥,我看你不如早點把我們給放了,咱們一起去見楊司令。」

  一聽說去見楊司令,那個鬍子就動心了,「那好吧,我就和你們一起找楊司令吧!」

  當他們來到楊靖宇面前時,楊靖宇已經指揮遊擊隊基本上打完了這一仗。

  這一仗下來,「長山好」被打死,那個日本說客被活捉。這股綹子裡的70多人參加了遊擊隊。另外,還有20多個想回家的人則每人拿著楊靖宇給他們的3塊大洋走了。

  §8 夜半槍聲

  1980年春天,率黑龍江省代表團到靖宇縣參加楊靖宇殉國40周年紀念活動的張瑞麟,在歸途中專門來到了磐石縣煙筒山鎮。

  一踏進這個小鎮,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便用急切目光尋找著。歲月滄桑,在小鎮上已經很難找到舊日痕跡了,但張瑞麟老人心中那個關於47年前的往事、始終活在他心裡的「曹大哥」的音容卻十分清晰地浮現出來了……

  他的曹大哥名叫曹國安,原是北平毓文學院的學生,中共黨員。「九·一八」後受黨組織派遣回到東北,領導武裝鬥爭。當時,組織上給了他兩個辦法——一是在反日群眾運動的基礎上創立党領導的抗日武裝,二是打入敵軍內部組織嘩變。

  從北平回來後,他先是在永吉縣的老家組織起了幾百名地方「大排」進行抗日鬥爭,但由於隊伍成分過於複雜,領導權又握在地主手裡,所以沒過多久,這支隊伍就跨了下來。

  第一種辦法沒行,他又開始嘗試第二種法子。他盯上的目標就是駐在烏拉街的偽鐵道警備第5旅14團的迫擊炮連。這個連原本是東北軍的一個連隊,「九·一八」事變後曾經一度抗日,後被日軍收編,但士兵仍有抗日情緒。根據党的指示,曹國安利用該連招兵的機會,打進其內部。於是,他便和張瑞麟一起來到了烏拉街,要求當兵。

  經過一點小小的周折(找保人)後,曹、張二人當上了一等兵,分別被編到3排和1排。他們一當上兵後,就開始為起義做準備工作。為了把更多的人拉到自己的身邊,他們決定利用當時社會上流行的「結盟兄弟」的辦法。沒多久,他們就把串連起來的20多個人帶到一個小廟裡舉行了正式的結拜儀式。大家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今後定要親同手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任何危難時刻也絕不出賣朋友……結拜之後,大家按年齡大小進行排行,結果曹國安成了老大哥。於是,他便以老大哥的身份給弟兄們做指示,講抗日道理了。

  那時候軍隊裡有文化的人不多,曹國安很快便因假條上的字寫得好、話寫得漂亮而被連長看中了,當上了「貼寫」,受到了信任。過了一段時間,曹國安又領來了一個名叫宋占祥的人,並把他安排到了2排。

  1933年4月,偽軍14團奉命去吉林南山「討伐」抗日遊擊隊,這本來是個起義的好機會,但迫擊炮連的連長讓曹國安留在吉林市里照顧他的老婆孩子。曹對張、宋二人說:起義準備工作不能間斷,進山後,要多對弟兄們做思想工作,抓住機會組織起義,不必等他。最好能想辦法和遊擊隊取得聯繫……

  「討伐」結束後,偽軍14團到煙筒山臨時駐防,迫擊炮連駐在了鎮南頭的「成德源」燒鍋大院裡。那個院子本是一個「響窯」,土院牆有一丈多高,四個牆角上都有炮臺。

  不久,曹國安護送連長家屬也來到了煙筒山鎮。他回來的當天晚上,就和張、宋二人一起來到了院子東北角上的炮臺裡,分析了迫擊炮連當時的形勢。他們認為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

  第一,目前士兵反日情緒很高,如馬上起義,可以有80%的人響應;
  第二,駐地接近山林,起義後容易和遊擊隊聯繫上;
  第三,時值農曆四月下旬,青紗帳基本上起來了,便於以後活動;
  第四,迫擊炮連的這個燒鍋大院遠離營部和其他部隊,行動方便。

  幾天後,他們確定了起義的時間為端午節的午夜,並規定口令為「革命」,口號是「抗日救國」,行動暗號是高喊「日本人來繳械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