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超限戰 | 上頁 下頁


  §什麼人在作戰?

  以中國軍隊1985年的「百萬大裁軍」為前奏,十幾年裡,世界各主要國家相繼對軍隊進行了一輪接一輪的削減。在許多軍事評論家們看來,冷戰結束,往日彼此對立的國家急於分享和平紅利,是此番全球範圍普遍裁軍的重要動因。殊不知這只是露出海面的一角冰山。導致軍隊精簡的原因遠不止這一點,而更深層的原因是在大工業流水線上鑄造成型、按機械化戰爭需要組建起來的大規模職業軍隊,在日益高漲的信息化戰爭浪潮面前,已明顯地過於龐大且力不從心。正因如此,有遠見的國家在這次軍隊的精簡中,主要不是著眼於人數的壓縮,而是更注重軍隊成員素質、武器裝備中高技術含量的提升乃至軍事思想、作戰理論的更新④。「赳赳武夫國之干城」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在一個連核戰爭都可能成為陳舊軍語的世界上,一位戴著深度近視鏡的白面書生,會比一個前額低淺、肱二頭肌隆起的壯漢,更適合做一名現代軍人。流傳於西方軍界的關於一名中尉軍官憑藉一部調制解調器使一支分艦隊繳械的故事,或許就是最好的佐證⑤。

  經過20世紀整整一百年不間斷的技術爆炸的洗禮,或許還要加上搖滾樂、迪斯科、世界盃、NBA和好萊塢這些世界流行文化的薰陶,今天的軍人和他們的前輩之間的代差,就如同我們在前面指出的武器的代差那樣一目了然。這種代差無論在體能上還是在智能上都顯現出鮮明的不同,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一代軍人,即使是用西點軍校的獸營式訓練,也難以蛻去他們根植於當代社會的文弱習性。現代武器系統更為他們提供了遠離開通常戰場,從視距以外的地方去打擊敵人,而不必直面血淋淋廝殺的可能性,使軍人一個個都成了遠庖廚的謙謙君子。數字化戰士開始取代鐵血武士在戰爭中幾千年未曾動搖的地位。

  【④據美國防部1998財年《國防報告》,自1989年來,美軍人數減少了32%,並淘汰了大量老舊裝備,使美軍在大量削減人員的情況下,戰鬥力有所提高。1997年5月,美國國防部發表《四年防務審查報告》,強調「著眼未來,改革美軍」,主張按新軍事理論建軍,繼續裁員、但相對增加裝備採購費用。】

  【⑤這則故事始見於英國《星期日電訊報》,據該報稱,美國軍方為試驗國防電子系統的安全性,於1995年9月18日-25日,舉行了名為「聯合勇士」的演習。演習中,那名空軍軍官成功地入侵了海軍指揮系統(胡泳范海燕《網絡為王》,海南出版社,P258-259)。類似的故事很多,但也有一些軍事專家認為這是故弄玄虛。】

  在信息技術登場亮相,打破大工業社會傳統分工的壁壘之後,戰爭也不再是職業軍人獨自往還的禁苑,開始呈現出「平民化」⑥傾向。這一傾向並非是受毛澤東「全民皆兵」理論的影響,因為它不需要廣泛的民眾動員,甚至恰恰相反,只是平民中技術精英分子不請自來的破門而入,使職業軍人和職業化戰爭不得不面對多少有些尷尬的挑戰:誰更有可能成為下一場未知戰爭的主角?最先出現也最為著名的挑戰者就是電腦「黑客」。這些大多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又從未從事過軍事職業的傢伙,僅僅憑藉個人的技術專長,就能輕易給軍隊或是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美國《FM100-6信息作戰》條令中列舉了一件典型事例:1994年,一個計算機黑客從英國攻擊了位於紐約的美軍空中發展中心,危及到30個系統的安全,並侵入了100多個其它系統,受害者包括韓國的原子研究所、美國航空航天局。讓人驚訝的不光是這次攻擊的波及面之廣,危害之巨,還有這名黑客竟然只是個16歲的少年。一個少年黑客以遊戲為目的的入侵,當然不能視作戰爭行為。問題是你如何去認定什麼是遊戲的破壞,什麼是戰爭的破壞?什麼是平民的個人行為,什麼是非職業化戰士的敵對行動甚至是有組織的國家黑客戰爭?1994年,美國國防部受到23萬起涉及安全的網絡入侵。這裡有多少非職業化戰士有組織的破壞行動?你也許永遠無法知道⑦。

  【⑥托夫勒夫婦在其所著《戰爭與反戰爭》中寫道,「若戰爭的工具已經不是坦克和火炮,而是計算機病毒和超微機器人,那就不能說武裝集團只系國家和軍人所專有。」日本自衛隊上校高間莊一在其《軍事革命帶來了什麼——2020年的戰爭樣式》文章中指出,戰爭的平民化是21世紀戰爭的重要特點。】

  【⑦許多黑客採取的是一種可以稱為「網絡遊擊戰」的新戰法。】

  與社會上存在的各色人等相對應,黑客族中人也同樣形形色色。在網絡的青紗帳裡隱藏著不同身世背景、不同價值觀念的各種黑客,好奇的中學生、網上淘金者、心懷怨憤的公司職員、不折不扣的網絡恐怖分子或者是網絡雇傭軍。這些人從理念到行為都截然不同,卻麇集在同一個網絡世界裡,他們根據自己獨特的倫理觀念和價值判斷行事,有的乾脆就是個茫無目標者,因此他們無論是行善還是作惡,都不受現實社會中遊戲規則的約束。他們可以通過電腦手段在別人的帳戶上巧取豪奪,可以惡作劇式地刪去他人辛辛苦苦獲得的寶貴數據,也可以像傳說中的獨行俠一樣以自己高超的網上技能向惡勢力挑戰。

  被蘇哈托政府嚴密封鎖消息的對印尼華人有組織的侵害行動,就是被有正義感的目擊者首先在互聯網上披露的,其結果是令全世界備感震驚的同時,也把印尼政府和軍隊推上了道義的審判席。而在此前,另一群自稱「MilwOrm」的黑客,也在互聯網上上演過一場好戲。為抗議印度核試驗,他們穿過印度原子研究中心網絡的防火牆,改變了它的Web主頁,並下載了5MB的數據。這回黑客們還算客氣,只是點到為止,沒有給對手搗太大的亂。這類舉動除了它本身的效果外,還很有象徵意味:在信息時代,一枚核彈的作用,或許不敵一名黑客。

  比黑客們更殺氣騰騰也更對現實世界構成威脅的,是那些一提起名字就讓西方世界心驚肉跳的非國家組織。這些或多或少都帶有某種軍事色彩的組織,像伊斯蘭聖戰組織、美國的白人民兵、日本的奧姆真理教直到最近炸毀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的本·拉丹式的恐怖團體,大多都被一些極端信念和動機所驅使。他們種種怪異的跡近瘋狂的破壞行動,無疑比單槍匹馬的黑客行為更有可能成為當代戰爭新的策源地。而遵循一定規則且只動用有限力量去達到有限目標的國家和軍隊,在與那些從不遵守任何規則、敢於用無限手段打無限戰爭的組織對抗時,往往很難占上風。

  進入90年代以來,與非職業化戰士和非國家組織所展開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同步,由另一類非職業化戰士進行的非軍事性戰爭,也開始顯露端倪。這些人既非一般意義上的黑客,也非那些准軍事組織的成員,他可能是一名系統分析員、軟件工程師,也可能是一個股票操盤手或是擁有大量遊資的金融家,甚至還可能是控制多家媒體的傳媒大王、著名專欄作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與某些盲目殘酷的恐怖分子不同,他們通常都有堅定的人生理念,其信仰的狂熱決不亞於拉丹,並且不乏隨時投入一場戰鬥的勇氣和動機。以這樣的標準衡量,誰能說索羅斯不是一名金融恐怖分子?

  現代技術就是這樣在改變了武器、改變了戰場的同時,也模糊了參戰者的概念。戰爭從此不再是軍人的專利。

  技術融合帶來的全球化趨勢的副產品之一,是全球性的恐怖活動,非職業化戰士和非國家組織正在對主權國家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這使得他們成了一切職業軍隊分量越來越重的對手。與他們相比,職業軍隊就像碩大無朋但在新時代面前缺乏適應力的恐龍,而這些人則是生存力極強的齧齒類,能用他們尖利的牙齒啃掉大半個世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