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0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第4章 平原起波瀾 冀中,位於平漢、北寧、津浦三條鐵路和滄(縣)石(家莊)公路之間,是華北平原的主要部分,平疇闊野,一望無際。全區39個縣,800余萬人,村鎮密佈,人口眾多。 冀中地區的抗日武裝除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外,還有地主豪紳、國民黨流散人員及其他各式人員組織的隊伍,三教九流縱橫,成分十分複雜。1938年4月冀中軍區和八路軍第3縱隊成立後,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但仍有一些隊伍只是名義上接受軍區領導,而且遊擊戰爭和地方工作尚未充分開展,部隊未經徹底整頓和嚴酷的鬥爭鍛煉。 120師軍政委員會擴大會議在緊張地進行著。 關向應表情嚴肅地向與會者說道:「冀中軍區獨立2支隊司令柴恩波率部叛亂了。目前的情況十分嚴重,能否迅速、正確地解決柴恩波的叛亂,關係到冀中抗日武裝的鞏固。」 關向應的話在與會者中掀起了一個小小的波瀾。人們對是否用武力解決叛亂意見不一。有人認為,目前的抗日戰爭是在極其複雜的背景下進行的。柴恩波公開投靠的是國民黨,如果對他動武會不會影響國共兩黨關係,影響統一戰線? 會場又掀起一陣小小的波瀾,人們議論紛紛。 賀龍站了起來,待大家稍稍平靜後,嚴肅地說:「解決柴恩波,是冀中部隊內部的事,與國民黨無關。而且,柴恩波確已通敵,並扣押我們的幹部,這是破壞抗日,是個地地道道的漢奸。難道我們對這種人還講客氣,講仁慈嗎?」 會場平靜了。人們都在思考怎樣平息這一叛亂。為了體現「有理、有力、有節」的鬥爭策略,賀龍、關向應、甘泗淇等人一起研究了一個分兩步走的解決方案:先設法爭取柴恩波,以免事態擴大;如爭取無效,再用武力解決。這個方案得到與會者一致同意。 會後,賀龍找到了呂正操,請呂正操寫信給柴恩波,曉以大義,示以利害。 柴恩波曾在軍閥吳佩孚的隊伍裡當過排長,後來當了新鎮縣保安隊長。抗戰以後,被保屬省委委任為河北遊擊軍第十二路司令。冀中軍區任命他為獨立二支隊司令。此人利慾薰心,官迷心竅,企圖借抗日之名拉隊伍自立旗號,作為個人發跡的資本。日本人和國民黨都看准了他這一點,分別與其秘密勾結。柴恩波見風使舵,三面周旋,待價而沽。國民黨CC分子王宗祺同他作交易,委任他為「冀察遊擊軍第一師師長」。於是柴恩波在繼續與日軍勾結的同時,將冀中軍區派去的幹部、冀中軍區三分區政委和文安縣抗日政府縣長、文安黨組織、群眾團體的負責人一齊扣押,散發傳單,聲稱脫離冀中軍區,揚言「擁護鹿主席(即鹿鐘麟,1938年秋國民黨政府委任的河北省主席、冀察戰區司令,是在河北與中國共產黨製造摩擦的主要人物之一),統一河北行政」,文安、新鎮兩縣歸他管轄,「直屬省政府」,表示投靠國民黨。 柴恩波接到呂正操的信後,毫無悔改表示,氣焰十分囂張。 賀龍、關向應見柴恩波已不可救藥,決定堅決除之。 賀龍將這一決心告之呂正操,並問道:「你是否有力量解決?要不要120師幫助你?你要1個團我出1個團,要1個營出1個營。」 呂正操說:「120師是老紅軍部隊,作戰乾淨利索,如果參加平息叛亂,再好不過。冀中3分區配合作戰。」於是賀龍命令715團一營和120師獨立2支隊協助冀中軍區3分區部隊平定叛亂。 冀中軍區獨立一支隊司令朱占奎是柴恩波的把兄弟,他有一個團緊挨著柴恩波部的駐地。關向應考慮,如果對柴恩波發起攻擊,朱占奎恐怕不會袖手旁觀,這樣勢必增加平息叛亂部隊的壓力。於是,賀龍、關向應向呂正操建議,在解決柴恩波以前,把朱占奎調到軍區來,以防不測。呂正操尚未定下決心,朱占奎卻因為有事請示,到軍區來了。賀龍便藉故請他來120師,把他與柴恩波隔開,讓呂正操放手去解決問題。朱占奎早慕賀龍英名,很樂意在師部聆聽教誨。賀龍很高興地借此機會同他徹夜長談,做教育工作。 715團1營和3分區部隊在文安以西的大王莊打了幾個小仗,就把叛亂平息了。柴恩波驚魂不定,慌亂中帶幾個親信,跑到新鎮縣公開投靠了日本人。 叛亂平息後,賀龍、關向應很快地提出了幾項善後措施,主要是:一,就此事的性質進行廣泛宣傳解釋,安定人心;二,以漢奸罪名逮捕叛亂的主要組織者,但不捕捉附者和其家屬;三,對叛者的處罰,統一由抗日政府處理,不得擅自行事。這些措施政策性強,保證了部隊和群眾的安定,因而,柴恩波的叛亂不僅沒有引起不穩定的情緒,反而使冀中區的一些領導者進一步認識了整訓部隊的必要。 由於冀中軍區部隊中發生叛亂事件,呂正操感到不安,他對賀龍和關向應說:「冀中部隊成分複雜,損害了八路軍的名聲,我很難過。」賀龍理解他的心情,對他說:「出了個柴恩波沒有什麼了不起!冀中部隊大部分幹部、戰士是好的嘛!」呂正操很感動,下決心在120師的幫助下搞好冀中部隊的整訓。 整訓是八路軍總部下達的第一期整軍訓令的要求,也是冀中部隊正規化之急需,可是,由於日軍的頻繁圍攻,冀中部隊忙於作戰,無法順利執行。1939年2月19日召開的第二次冀中區軍政委員會上決定:3縱隊第一期整軍要整理幾個精幹的團,作為堅持冀中長期抗日遊擊戰爭的骨幹。3縱隊的16團、17團、20團和津南自衛軍移往晉察冀邊區的冀西地區整訓。根據冀中軍區的意見,在冀中的部隊由120師派出工作組幫助整訓。120師的1個團與相鄰的冀中軍區的1個團隊,經常並肩作戰,取長補短,共同前進。後來,冀中軍區又決定從各分區抽調9個大隊(團)和1個營到冀西山區整訓,並且提出了「按照八路軍的樣子建設3縱隊」的口號,整訓以後,冀中軍區共建成了14個主力團,以新的姿態出現在冀中平原上。冀中的部隊經過整訓提高了素質,從思想上、組織上加速了「八路軍化」的進程。 冀中軍區都隊中,老幹部較少,骨幹力量薄弱,這是冀中軍區領導在部隊建設上面臨的最大難題。120師到了冀中,呂正操、程子華就向120師要幹部。賀龍說:「你要哪個,我就給你哪個。」呂正操故意說:「我要三支隊長賀炳炎。」賀龍笑著說:「你要賀炳炎?我說光賀炳炎一個人不行,得有一套:有人給你做政治工作,有人給你當參謀長。」雖然,賀龍沒有把賀炳炎調出去,卻先後從120師抽調了50多名各級領導骨幹派往冀中軍區,有的同志,例如原716團副團長常德善,長期在冀中平原堅持戰鬥,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賀龍、關向應都強調要培養冀中區自己的幹部。關向應經常在冀中部隊中物色和發現優秀幹部,他認為,土生土長的幹部有自身的優越性,對本地區的情況熟悉,是冀中部隊各級幹部的主要來源。賀龍曾對呂正操、程子華說:「要革命,搞軍隊,沒有一批政治上堅定的幹部怎麼行?光向上級要不行。你向聶榮臻同志要,他一下子生不出那麼多來。向毛主席要,毛主席的擔子比咱們重得多。最牢靠的辦法是靠自己,自己培養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