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二六


  基幹軍隊是打擊敵人的主力,它通常是輾轉隱蔽集結在機動地位,依託有利地形和廣大民眾的掩護支持,伺機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劉伯承還特別談到了多路圍攻時基於軍隊的行動方法。即:當敵人幾路來攻,分進而未合擊之時,抓住敵人外翼側或其他策應不靈的一路,用秘密、迅速、堅決、乾脆的手段,消滅其一部或全部。我們不可老停一地老走一路,給敵人以分進合擊、襲擊、伏擊的好機會,更不可貪戀靠不住的勝利或被敵人有備守兵所吸引,轉到被動地位,甚至一再陷於敵人幾路包圍的馬蹄陣內。要做到敵人炮兵還沒有列陣,騎兵還沒有上馬,機關槍還沒有開火,一下子就把他們解決,這才算是襲擊的好角色。如果敵人兵力已經展開,火網已經構成而後硬攻,甚或採用無目的的防禦,那不但不是我們今天需要採用的戰鬥方式,而且是要禁止的戰鬥方12.連戰連捷

  §再戰長生口

  日軍奪取太原後,日軍大本營又於1938年1月8日,發出了山西南部作戰命令。日軍華北方面軍於1月10日命令第1軍:隨著作戰準備的完成,在平漢線方面的黃河左岸及山西省南部地區發動攻勢作戰。其作戰部署是:首先以土肥原賢二之第14師團、下元熊彌之第108師團分別攻佔河南新鄉、山西長治兩地,然後下元由北而南指向臨汾,土肥原由東而西指向曲活,從側後襲擊臨汾。以川岸文三郎之第29師團沿同蒲路正面推進。山岡重原之第109師團由清徐地區沿汾離公路西進離石,掩護第1軍的右側日軍上述戰略行動的作戰時間預計為2月11日至3月10日。

  就在同一時期內,蔣介石也在考慮反攻太原的計劃。當時中國方面的軍事部署是:八路軍的三個師正好處於日軍山岡、川岸、下元三個師團的前進方向上。另外,國民黨三個軍佈防在長治周圍;閻錫山的部隊位於呂梁山區;中央軍衛立煌部位於臨汾、運城地區。

  這樣的部署,正可一戰。奪回太原,重築以太原為中心的華北防禦體系的作戰計劃在蔣介石心中日趨成熟。

  2月上旬,國民黨第2戰區受領了反攻太原的任務。

  作戰部署是:以第18集團軍為基幹,配屬國民黨第3、第14、第17、第47、第89、第99及騎兵第4師,組成東路軍,由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

  在這一作戰部署中,129師進入正太路擔負阻擊石家莊方面的援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劉伯承率領129師386旅又來到了位於正太鐵路附近的長生口。

  長生口是386旅首戰告捷的地點。時隔4個月,戰士們又重返長生口,歡欣自豪之情,再創日軍之志無不溢於言表。可是,沿途村莊斷垣殘壁,瓦礫成堆,景象大變。原來是連遭八路軍沉重打擊的日軍,打不到八路軍,就拿老百姓出氣。他們每到一村,就像一群瘋狗一樣,槍殺群眾,燒毀房屋,姦淫婦女,無惡不作。飽受日軍殘害的群眾見到386旅又回來了,欣喜萬分,奔走相告,說是打勝仗的部隊又回來為他們報仇來了。戰士們的心中都激起了滿腔的仇恨,要讓鬼子用鮮血和生命來償還欠下的血債。

  這一仗給很多老戰士留下的印象是,它簡直就是一次軍事演劉伯承常說的一句話,在這次作戰中使很多人理解得更深了。劉伯承在一次全師幹部會議上說:「我們是戰術的創造者,我們要打擊敵人的弱點,可是倘若敵人並沒有弱點,即應怎麼辦呢?——給敵人製造弱點。」

  初聽這句活,都懂;細一琢磨,不會用。如何給敵人製造弱點,恰恰是戰爭中最至關重要的東西。

  當時的戰場形勢是,長生口東邊的井陘駐有大部敵軍,西邊舊關駐有200多日軍,倚仗堅固工事,憑險據守。井陘好打,但人多;舊關人少,但工事堅固,都是不好啃的骨頭。

  在這樣的情況下,給敵人製造弱點,是劉伯承的拿手好戲。劉伯承做了如下部署:用769團的兵力佯攻舊關,對敵人實施包圍,誘使井陘的日軍出援,然後386旅伏而殲之。只要井陘的日軍一出據點,在行進中拉開距離,對於善於遊擊的八路軍來講,敵人的弱點就製造出來了。

  關鍵是要將舊關的日軍誘出來,這是整個部署成敗的決定性一環。

  心細如發的劉伯承命令769團:在作戰中什麼都可以破壞,就是不能動舊關日軍與外部聯繫的電話線,這根線是舊關日軍的生命線,也是握在我們手中的「魚餌」。

  一切都在按照劉伯承的預想向前發展。恰好就在與第一次長生口伏擊戰相隔4個月後的1938年2月22日,長生口第二次伏擊戰打響了。

  首先,769團一部襲入舊關,將日軍碉堡包圍。已經亂作一團的舊關日軍能想起來的只有馬上給井陘的日軍打電話,請求增援。駐井陘的日軍果然中計,迅速派出200多人,分乘8輛車,增援舊關。

  按照劉伯承的部署,386旅已經在地形十分險要的長生口設下了埋伏。早晨6點,從井陘增援舊關的日軍進入了長生口伏擊區內,埋伏在道路兩側的386旅771團和772團突然向日軍發起攻擊。

  經過5個小時的激戰,擊斃日軍警備隊長荒井豐吉少佐以下130餘人,俘敵1人,繳獲步槍50余支,炸毀汽車5輛。剩下的3輛汽車,載著少數殘敵竄回井陘。

  戰鬥結束後,陳賡在日記中寫道:我們一時出發,到達紅土嶺時,東方尚未發白。拂曉前開始部署。4時許,舊關發生激烈槍聲,知769團已到、開始襲擊了。至6時,尚未見敵援兵到來。正在焦急之際,忽然前面傳來槍聲,這時候真有說不出的痛快。敵人約200餘,一部乘車,一部步行。我軍突然開火,敵先頭第一部汽車即被我擊壞。結果共繳獲迫擊炮2門,重機槍2挺,步槍數支,擊斃敵人約百餘,俘虜1名,其西部警備隊長荒井豐吉少佐亦被我擊斃。殘敵倉皇潰退,直抵井陘城下。我未能將其全部消滅,實為憾事。

  陳賡還反思了此次戰鬥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此次戰鬥,優點為迅速、堅決、突然。戰鬥性質是遭遇戰,我先頭部隊剛到陣地,尚未部署,即與敵遭遇。我先敵佔領要點,MG(注:機關槍)先敵開火,攻擊迅速,完全合乎遭遇戰要求。但此次戰鬥缺點亦多,1.包圍部隊動作猶豫;2.火力組織不好,無側射人力的組織;3.暴露;4.參謀工作與後勤工作大差。戰場救護運輸組織不好,增加受傷者的痛苦,個別部隊給養保證不良;對偵察工作——審訊俘虜,檢閱文件不注意;通訊聯絡差。

  劉伯承在戰鬥結束後,在更高層次上反思、總結了經驗教訓:長生口戰鬥,戰果是不小的,但是我們自己付出的代價也大了些,是不怎麼合算的。以後我們打伏擊,要儘量減少傷亡。槍要打在敵人的頭上,刺刀插在敵人的肚子上,手榴彈拋在敵人的屁股上。賺錢的生意我們做,不賺錢的生意我們不做。

  雖然129師為配合反攻太原在正大路破擊的過程中打得非常出色,但由於日軍開始進攻臨汾,這一戰略計劃未能實現。準備反擊的國民黨各軍滯留於長治地區。當日軍佔領長治後,第129師則奉命返回晉東南。

  為配合友軍在晉南的作戰,129師又在積極地尋找戰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