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一八


  中共旅歐支部活動頻繁,影響越來越大,引起了法國當局的恐慌,支部的活動越來越困難。根據這種情況和國內鬥爭的需要,支部決定將一部分人派往蘇聯學習,另一部分人回國。鄧小平就在被派往蘇聯學習的人之中。鄧小平等一行人離開巴黎十幾天後,巴黎有關當局搜查了鄧小平等人的住宅並稱簽署了驅逐鄧小平等人離境的命令。

  1926年初,鄧小平等人來到了「專門招收中國學生」、「培養中國共產主義群眾運動的幹部,培養中國革命的布爾什維克幹部」的蘇聯中山勞動大學。鄧小平在中山大學沒有等到畢業,在剛剛學了不到一年後,就奉命返回了祖國,參加國內的革命活動。

  劉伯承雖然在年齡上大鄧小平12歲,但單就留學的經歷來看,劉伯承只能算「師弟」。

  南昌起義失敗後,劉伯承經香港來到上海。其時,上海仍然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也無立足之地。他根據黨中央的安排,與吳玉章等入遠行蘇聯留學。

  由於劉伯承是以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的身份來到蘇聯的,所以他就讀的是蘇聯軍官學校——高級步兵學校。已經35歲的劉伯承,克服了年齡帶來的困難,系統地學習了馬恩列斯的許多論著,以及蘇聯紅軍的各種條令,司令部建設和軍隊指揮等方面的知識。1930年春夏之交,劉伯承等人滿懷戰鬥的渴望經滿洲里又回到了他當年赴蘇的出發地——上海。

  §劉、鄧都有「三起三落」

  劉、鄧間還有一個共同點是兩人都歷經磨難,並且都有過「三起三落」的經歷。

  擔當重任者,往往要經受比常人多得多的考驗。當劉伯承被任命為129師師長時,他已經曾兩度彼貶,三度出任紅車總參謀長。

  1932年的寧都會議後,劉伯承由紅軍大學校長兼政委調任紅軍總參謀長,協助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在前方指揮作戰。這是他第一次出任紅軍總參謀長的職務。後來因劉伯承對共產國際代表李德在反「圍剿」中的瞎指揮不滿,李德藉口劉伯承妨礙他的工作,通過博古撤消了劉伯承總參謀長的職務。1934年底的黎平會議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採納了毛澤東的意見,放棄到湘西與第二、六軍團會台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同時,不顧李德的反對,堅持任命劉伯承為紅軍總參謀長,並兼任中央縱隊司令員。這是劉伯承第二次任紅軍總參謀長。長征後期,劉伯承隨第四方面軍一同行動,他和朱德等人一起,堅決抵制張國青分裂黨、分裂中央的錯誤路線,因此,劉伯承又第二次被撤掉總參謀長的職務。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中央軍委於1936年12月7日進行了新的調整,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賀龍7人組成主席團,毛澤東力主席。之後,劉伯承重新複出,仍然官復原職,被任命為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這是劉伯承第三次出任紅軍總參謀長。對於三上兩下的經歷,他曾總結說,「三參總戎幕,一敗兩罷官。」「一敗」指南昌起義失敗,「兩罷官」指被李德、張國燾撤掉職務,「三參總戎幕」指三度出任總參謀長。實際上劉伯承共有五次出任參謀長的經歷。

  1930年8月從蘇聯回國後,他立即被委任力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與策劃全國的武裝暴動,當時正值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佔據主導地位,不久周恩來和翟秋白從蘇聯回國,帶回共產國際的指示,對李立三的「左」傾錯誤予以糾正。為了停止執行武漢暴動計劃,貫徹國際指示,劉伯承被派往武漢長江局任軍委書記。算上南昌起義時任起義軍參謀長的那一次經歷,劉伯承在擔任129師師長前全部加起來共有五次出任參謀長的經歷。

  建國後,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的劉伯承在1957年的反教條主義運動中再一次被打倒。至此,劉伯承已是三起三落。與劉伯承一樣,鄧小平也有著三起三落的經歷。

  鄧小平從蘇聯回國後,在中央機關工作了兩年多後,於1929年7、8月間,被黨中央派到了廣西工作,以黨代表的身份領導廣西党的工作和準備,組織武裝起義。他領導發動百色起義,創建紅8軍,率軍轉戰左、右江。由此,鄧小平進入了他革命生涯中第一個高峰期。

  隨著連毛澤東都不能倖免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和宗派主義蔓延至中央蘇區,鄧小平經歷了「三起三落」中的第一次「落」。1933年初,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遷人中央蘇區後,「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人,反對毛澤東在蘇區的一整套做法並剝奪了毛澤東的軍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了一個「鄧毛謝古」事件。

  在這次事件中,一批覺悟了的共產黨人對「左」傾錯誤進行了自覺的抵制和堅決的鬥爭。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鄧小平、毛澤罩、謝唯俊、古柏等人。

  於是事件的名稱就由「鄧毛謝古」來代稱。於是,鄧小平就成了「機會主義」的頭頭,井因此撤銷職務,當眾繳槍,也就順理成章地到基層鍛煉去了。

  鄧小平三起三落間的二次複出都與毛澤東有關。當他第一次遭到打擊時,是因為他執行了毛澤東的路線。到了遵義會議前後,又是在毛澤東的影響下,鄧小平才得以複出,重任中央秘書長。

  讓鄧小平沒想到的是,40年後在中國革命已經取得成功的情況下仍然有兩起兩落等待著他。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的1967年,鄧小平被當作「全國第二號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而打倒。更讓鄧小平沒想到的是,這一次被打倒後的複出,竟然和第一次被打倒發生了聯繫。

  1971年9月發生了林彪叛逃事件,第二年才得到這一消息的鄧小平立即提筆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談了自己對這一事件的看法。

  毛澤東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對鄧小平來信的批示中對鄧小平的三個方面給予了肯定。其中第一個方面即是「鄧毛謝古」事件。毛澤東說:他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四個罪人之一,是所謂毛派的頭子,再加上「他沒歷史問題」和「他協助劉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戰功」兩條,鄧小平又第二次從激流中浮了上來。

  1975年鄧小平第三次被打倒後,沒過多久,就開始了他最輝煌的一次複出。此後,在帶領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充分顯示了他過人的才智和卓越的領導才能。

  相似的經歷,共同的志趣,坦蕩的性格,使他們兩人在爭取民族解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過程中,攜手同行,共同走過了13年風雨歷程。

  ※9.重操老本行

  §對遊擊戰的再認識

  對毛澤東在洛川會議提出的山地遊擊戰,不僅彭德懷「認識是模糊的」,對「『運動戰』和『遊擊戰』這兩個概念主次是模糊的」,「時而提『運動遊擊戰』,又時而提『遊擊運動戰』」,很多八路軍將領也是如此。

  但「認識模糊」並不影響打勝仗。平型關大捷、火燒陽明堡機場,正大路沿線連續的設伏,勝利一個接著一個。雖然毛澤東幾乎在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後的每一封電報中都要談一談「山地遊擊戰」的問題,但當時抗戰的形勢還不容八路軍一上陣就鑽山溝。華中、華北兩個戰場上,國民黨軍正拉開架勢要同日軍進行決戰,主戰場是國民黨軍的正面戰場。毛澤東在一封電報中也曾指出:在條件確實有利的情況下,可以配合閻錫山打幾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