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蔣介石在會議上專門論述了戰術問題,「告訴各位一個消滅敵人最有效的戰術就是迂回包抄的戰術。」對此,他作了進一步分析,不僅戰術上有迂回包抄,戰略上也有迂回包抄,要運用迂回包抄來切斷敵人的後方交通,斷絕敵人一切接濟,使他後路完全斷絕,趨於潰滅。他強調,「運用這個戰術,原則上必須注意正面部隊與預備隊的妥當分派。寧使正面部隊少,而要在後方控制充足的預備隊。即使我正面被敵軍衝破了,而我仍可以機動使用預備隊在他的側背去打敗他。」 在蔣介石對照孫子兵法反思了國民黨的戰略戰術後的1942年,陳毅在劉伯承50壽辰的慶祝活動中,以「論兵新孫吳」的詩句,給予劉伯承的軍事指揮藝術以極高的評價。劉伯承遵循「以正和,以奇勝」的思想,在抗戰之初以伏擊的手段,使進入中國後如入無人之境的日軍嘗到了兵法古國子孫的厲害。 §伏擊最合算 毛澤東常說:壞事可以變好事!七亙村771團被襲一事就是如此。被襲是件壞事,但正是日軍偷襲的槍聲把劉伯承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七亙村附近的這片險要的地形上,從而由一次被襲演化為連續三次的伏擊,由一次小的損失發展力連續大的勝利。 當劉伯承親自趕到771團被襲地點察看時,他一下子就被眼前的地形給吸引住了。從河北井陘往山西平定的小路,由石門口進入峽谷,穀深幾十米,最窄處只有3、4米。小路蜿蜒至七亙村東,被斷崖所阻,轉而爬上山腰。山腰上的路只能在陡壁上開鑿而成,更是窄小、陡峭。所以,這段路被描繪為「矮處人過低頭,窄處馬過卸鞍」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回到指揮所後,他迅速找來地圖,仔細地研究了一番。從石家莊、井陘方向到平定只有一條小路,七亙村是敵人的必經之路!劉伯承迅速將七亙村的情況用電話告訴了陳賡,並指示陳賡再派人仔細偵察,選擇最有利的地形佈置伏擊陣地。劉伯承要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有人說劉伯承最欣賞的是伏擊,最拿手的也是伏擊。 這話有一定道理。劉伯承常算一筆帳:伏擊戰中敵我的損夫率是多少,襲擊戰中敵我的損失率是多少,阻擊戰中的敵我損失率是多少。因為伏擊戰中敵我損失率最大,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從現有的武器裝備對比的情況出發,八路軍進行伏擊戰是最合算的。 從七亙村回來後,劉伯承即導演了非常精彩的「重疊的設伏」,狠狠地打擊了沿正大路西進的日軍第20師團。 §七亙村第一次設伏 由川岸文三郎中將師團長率領的日軍第20師團,1937年7月11日在朝鮮接到開赴中國的命令,16日從朝鮮出發,19日主力抵達天津。7月底,在平津地區作戰中,20師團是攻打北平的主力。9月初,20師團又與第6、第14師團共同沿平漢路向南作戰,至10月初,一舉拿下正定、石家莊、井陘,完成了日本政府第一次國防會議制訂的初期任務。 日軍第20師團在南下的路途中並不是一帆風順。沿途國民黨軍隊層層抗擊,使日軍死傷慘重。在平津地區作戰傷亡的6000餘名日軍、在保定地區作戰傷亡的8000餘名日軍名單中,有長長的一串是屬第20師團的。 但川岸文三郎並不為此感到愧疚。他懂得攻城奪地的道路是用士兵的血和肉,甚至是屍體來鋪墊的。捨不得孩子打不著狼的道理川岸文三郎是明白的,只要能打到狼,作出些犧牲在川岸文三即看來是值得的。 最使川岸文三郎不能忍受的是沒打到狼,反而丟掉了「孩子」。川岸文三郎最不想得到的結果在娘子關附近因劉伯承領導的129師的活動而發生了。日軍為迅速突破娘子關,派出一部兵力從娘子關右翼實施迂回。25日,在日軍的猛攻下,國民黨軍娘子關右翼東回村南北一線被突破,國軍撤回到娘子關附近的舊關。從全域上看,國民黨軍的撤退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全域劣勢的情況下,仍然要爭取局部的優勢,要像毛澤東曾經指出的那樣:戰略上處於內線時,要爭取戰役、戰鬥上的外線;戰略上處於防禦時,要爭取戰役、戰鬥上的進攻;戰略上的持久,要創造戰役、戰鬥上的速決。但國民黨軍在全域處於被動時,在局部仍然沒有爭取到主動。東回村南北陣地的失守,使娘子關右翼完全暴露給了日軍,在局部立時處於極端的不利,使整個防禦體系面臨崩潰。在娘子關右翼的日軍蓄勢待發時,劉伯承極其敏銳地捕捉到戰機:日軍為了加緊娘子關右翼的攻擊,必然要通過井陘——平定小路向前方輸送大量的後勤補給物資。抓住日軍的輜重車隊,打它一下子,是有把握的。 事情正如劉伯承所料:25日下午,日軍20師團開始向平定方向進犯,其輜重部隊約1000餘人,在距七亙村10公里的測魚鎮宿營。 劉伯承聽到這個消息,拿著紅鉛筆,走到地圖前,畫了一個紅圈圈住了「七亙村」3個字,並對師部的作戰人員交待道:「就在這裡設伏。切斷日軍20師團的交通,奪其輜重。」劉伯承將伏擊任務交給了陳賡。 陳賡接到命令後,決定以772團一個營的兵力到七亙村設伏。 772團副團長王近山主動請戰,親自帶領3營和特務連執行伏擊任務。王近山率領3營來到了七亙材的南側山地。據偵察得知,向平定方向進犯的日軍第20師團的後方輜重部隊1000餘人,現宿營在井陘縣的測魚鎮,估計第二天要經過七亙村向平定前進。 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王近山只有5個連,而日軍有1000餘人,既來不及請示,也來不及增調部隊,只有靠自己手頭的力量啃這塊「硬骨頭」。王近山沒有猶豫,沒有退縮。 果敢、堅決是王近山成為軍中虎將的重要因素,雖然有時這個性格特點和他很文氣的外表對不起號來。 道路兩側的的雜草、灌木和高高聳起的土坎幫了工近山的忙。王近山將重機槍架在距道路約300米的制高點上,將部隊散佈在距道路10多米到四、五十米不等的長滿雜草、灌木的土坎上。這種蹲在敵人頭頂上往下打的部署,使部隊未戰已有了心理上的優勢。 王近山趁熱打鐵,要求部隊在聽到衝鋒號和重機槍響後,迅速地撲下山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速戰速決。 上午7點多,前方偵察人員送來消息,日軍輜重部隊300多人,在前後各100多日軍掩護下,正向七亙村運動。王近山迅速將情況通報給營、連指揮員,指示各連準備戰鬥。各連迅速按命令跑步進入陣地。 按預定計劃,12連擔任正面突擊日軍輜重部隊,奪其輜重;11連擔任穿插、阻擊和包圍,配給輕機槍3挺,主要任務是切斷日軍輜重部隊同前面日軍的聯繫;特務連一部負責切斷日軍輜重部隊同後面日軍的聯繫;其餘為預備隊。 日軍沒有把國民黨軍放在眼裡,更沒把八路軍當回事,認為八路軍只能隔靴搔癢,絲毫構不成威脅。 所以,當10月26日上午9時,日軍輜重部隊在步兵掩護下,發現沒有國民黨的大部隊後,便大搖大擺地進入了772團3營的伏擊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