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
一一三 |
|
營長:親自觀察,以專用耳機接受上級口令。 營參謀長:掌握側方觀察所觀察之炸點偏差量。 一連長(代參謀長):在各連輪換射擊時用無線電向各連下達修正射 擊的口令。 偵察參謀:專用一副炮隊鏡觀察射擊的方向偏差量。 通信參謀:掌握各側方觀察所的通信聯絡。 圖板手(計算兵):一名記錄一、二連射擊修正口令,一名記錄三連 射擊修正口令,一名機動。如射擊過程中發現新目標,受領新的射擊準備 任務時,協同三連連長工作。 偵察兵:班長交會作業;一名偵察兵位於觀察所外負責全盤偵察,其 餘帶望遠鏡到指定偵察區域實施偵察。 有線電兵:對上、對下各一人,總機一人,對左右觀一人。 無線電兵:對上、對下各一人,對左右觀各一人,收聽雲頂岩(側觀) 報告之偏量一人。 …… 指揮所被稱作炮陣地的「發動機」。 上述文字表明:這大概算得上是一台各部件精密分工、各分工精密組合的能夠產生大功率快轉速高效率的「發動機」。 五、諸元準備和射擊方法 這次對敵炮兵的殲滅射擊,多採用了精密法準備諸元。在條件可能的 情況下,能夠修正的均進行了修正,因此這種方法基本上可以保證諸元精 度。 試射採用偏差法和夾叉法交替進行。據我們體會,遠距離隔海作戰, 除對生動力量射擊外,勿論採用何種方法,準備諸元最好都進行試射,後 轉為效力射較為適宜,特別我們現在很在很多情況下準備諸元條件不具備, 試射更為重要。 效力射是採用一個方向,一個距離,用急促射和等速射交替進行的。 邊打邊修正。152加榴炮在全號和一號裝藥情況下每分鐘3——4發是適合 的。 《軍事大辭典》解釋,「精密法」即「以同一坐標系統的控制點為起始點,使用較精密的測地儀器進行測量,並用計算法整理成果的方法」。 「解釋」絕對正確。但無疑等同白解釋,尤其是對同我一般的「炮盲」們。 請教多位「老炮兵」,大體搞懂了用「精密法」決定諸元的步驟。首先,測繪分隊於戰前要依據國家公佈的大地控制點對戰區進行測繪計算,建立精確的戰區「坐標系統」。說白了,凡金門島上特徵突出的物體,如某山峰上的大圓石、松樹,某高聳煙囪,某燈塔塔尖,某建築物上的旗杆等等,均被標定了準確的坐標,構成一張可覆蓋整個金門的「坐標網」。然後,發現一處軍事目標,只要以「坐標網」中的某個「接近點」為依據,測出它們之間的方位距離等,便可求出目標坐標,將其準確標定。此法在作業中精度甚高,坐標誤差一般不會超出5米,因此,炮戰中為雙方所廣為採用。 理論上,有了精確的目標坐標,便可求出精確的射擊諸元。再針對各種干擾因素將會造成的誤差,在圖上計算修正,把修正後的諸元賦與火炮,便可直接對目標進行效力射了。而其實不然,因為對有些干擾因素會造成的「誤差量」實戰中無法精確掌握,不可能在圖上盡善盡美修正,所以為求得最佳諸元,運用「精密法」還須經過試射。 「偏差法」試射很好理解,即對炸點根據其偏差量進行修正,直到交會的炸點和交會的目標點重合為止。「夾叉法」試射多用於遮蔽目標。兩發試射彈對目標形成一發遠彈一發近彈的現象稱「夾叉」。第三發試射打「夾叉」距離的中間位置,稱「折半夾叉」,如仍未命中目標,第四發再打「折半夾叉」的中間位置。即「折折半夾叉」。這樣,很像把一根繩子不斷地對折下去,何時與目標點重合何時為止。 試射,篩出了效力射諸元。按炮兵規則,實戰中對這個諸元仍要前後左右作極小的適度微調。鑒於此役的作戰距離已經過長,用絕對同一的諸元打仍會產生相距數十米的射彈散佈,再調整,火力必然更加分散,效果顯然不會很好。因此,應該大膽地違反書本規則,只要認准了試射所獲諸元是正確的,就鐵下心不再作任何修正,堅持用「一個方向,一個距離」猛擂下去,力求「八九不離十」的效果———圍繞目標的十幾個炸點中有一至二發靠近彈或命中彈。 炮兵射擊,實在是一個複雜嚴密,需不斷地去粗取精,精益求精的過程。 六、射擊效果、彈藥消耗 我炮兵於×日下午4時29分至6時25分,先後開始對金龜山508、509目 標試射後轉入效力射,整個射擊到19時結束,持續2小時27分,共消耗各 種炮彈1987發。 射擊後,敵陣地當即有三處起火,並有半個月未見任何射擊活動。只 在夜間發現有數輛汽車運動。 可判斷,殲滅目的基本達到。 看完「戰鬥總結」,我的第二讀後感是:哇,這輩子幸虧沒有當炮兵。 我從小粗枝大葉、 馬虎無序得出名,做算術題多添一個0少列一道算式把加法看成減法把小數點點錯位都是常有的事。如此粗疏,如開大炮炸點偏差恐怕要以「公里」為單位修正才成。 於是,我便愈發讚歎有精密的思維、精密的算功、精密的協同、精密的作風,與大炮精密結合的神炮手們了。 6 打過槍的人都有體會,靜止目標與運動目標,後者比前者難打得多。 炮戰中,許多炮手卻偏偏更喜歡打活動的目標。 我問為何? 老人們反問:你愛好釣魚不?釣魚者寧願蹲半天釣不著一條活的,也不樂意拿網撈漂起的死的。炮打「活靶」的感受,和釣魚差不多吧。 老人們還說:作為獵手,打樹椏椏上的老鴉窩不稀罕,誰要是甩手一槍把天上的麻雀揍下來,那才見真本事哩。 我明白了,如果說一個動態目標能使狙擊手產生更大的刺激和樂趣,那是因為瞄準擊發的瞬間,更能鍛煉、驗證他的反應、敏銳和槍法,獵獲物也才顯映出狩獵者更高的技能與自我價值。問題是相隔數千上萬米要想打到一個活物,那難度恐不亞於伸手抓住一隻正在你頭頂嗡嗡亂叫的蚊子。 * * * 打敵兵 開始還有不成文的規定,發現20名以上敵兵在活動,才能開炮,後來指標降為10人,又降為5人、3人。最後,1個敵兵也成了寶貝也發炮了。戰士們說:麻雀雖小也是盤菜,蒼蠅雖小也是口肉嘛。開打的權限由團而營,個別情況下,連長也有權喊「開炮」。 打得敵人陣地上,十天半個月瞅不見一個人影。好不容易冒出一個兩個來,低頭貓腰,哧溜哧溜跑得比地老鼠還快,剛剛瞄上,不知往哪裡一鑽,又沒影了。 一個河南籍偵察兵惱惱地說:那年俺家發大水,那水大得喲,人全爬在樹梢房頂上,熬了三天三夜。金門光下大雨咋就不發水哩?發場水把兔崽子都從洞子裡灌出來,多美! 某觀察所監視大擔島監視得好苦好累好心焦,冷不丁就發現了一個故兵兩手提於腰際快步奔到一塊大石頭旁邊蹲下,估計是在「減輕負擔」。迅速標定,概略計算,15秒之內,兩發炮彈腳跟腳扔過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