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五五


  在老部隊即將傾覆之際,胡璉的表現相當卓越,他乘坐小飛機降於雙堆集簡易機場,與黃維共策戰守,與袍洋相濡以沫。此舉與國民黨軍眾多貪生怕死臨陣脫逃的將軍相比,確讓人有耳目一新不同凡俗之感,「對領袖忠貞不貳」,也經受了一次疾風板蕩的考驗。據說,當胡璉以其「超人的機智和勇氣」落地之後,十二兵團「全軍騰歡,士氣大振」,方得以「在彈盡援絕的狀況下,艱苦撐持了十五天」。然而,再多降幾個胡璉也沒有用了,整十一師——十八軍——十二兵團——蔣介石最後一支嫡系主力徹底覆敗的命運已經被決定。巧得很,將雙堆集突破口炸成一片火海的解放軍指揮員,正是九年後在雲頂岩上受命喊「開炮」的那個石一宸。

  四十餘載過去,博聞強記的石老將軍對我回憶道:

  1958年「8.23」,是我第一次指揮炮擊金門,也是我第二次指揮
  炮擊胡璉。第一次炮擊胡璉是在淮海戰役的雙堆集。

  胡璉把他王牌中的王牌所謂「老虎團」部署在雙堆集東面,工事很堅
  固。二野六縱缺少重武器,打了幾次沒有打下來。野司要我帶三野三縱八
  師二十三團前去擔任主攻,專打「老虎團」。

  對胡璉的十八軍(整十一師),我們相當熟悉,其特點是狡猾求穩,
  不走險招,曾多次交鋒,均未達成全殲,這一回,冤家路窄,該是同他徹
  底算總帳的時候了。

  部隊到位後,徹夜進行近迫作業,把交通壕延伸到離胡璉「老虎團」
  前沿只有幾十米的地方。我們又集中了十幾輛坦克和數十門105榴炮,38
  式野炮 、4.2英寸重迫擊炮,炮彈充足,火力強大。戰士們還發明了一種
  炸藥包拋射筒,電影《大決戰》再現了這個玩藝,其原理和「二踢腳」爆
  竹差不多,第一響把一個三、五十斤重的炸藥包從簡中甩出去,飛行一、
  二百米,落在敵人陣地上爆炸。缺點是準確性很差,優點是威力比炮彈還
  大。每個攻擊連隊都有十幾個這樣的土造拋射筒。

  攻擊令下,我們密集的炮彈、炸藥包下雹子一樣猛砸過去,「老虎團」
  陣地上頓時開鍋,我從瞭望孔看出去,破碎的鐵絲網、磚頭瓦塊夾雜著敵
  人殘缺的肢體,一會兒飛上去,一會兒落下來,足足持續了半個多小時,
  真稱得上翻地三尺,火燒連營。然後,打信號彈,衝鋒!戰士們沖上去,
  突破口一帶根本就沒仗打了,如入無人之境,敵人死的死,傷的傷,沒死
  沒傷的被震暈了,炸懵了,端個掃帚,都能逮小雞似地抓俘虜,多少年都
  沒被吃掉的敵人吹得天花亂墜的「老虎團」霎時間土崩瓦解灰飛煙滅。黃
  維很快被抓到。胡璉搞了一輛坦克,乘著天黑人雜,鑽個空子跑掉了。算
  他命大,很可惜。

  胡琅倉皇爬上坦克之際,一顆手榴彈在不遠處爆炸,他背部負傷,血肉模糊。坦克載著他落荒而逃,我軍大隊人馬潮水般湧向戰區,竟無人理睬這輛迎面而來的逆行坦克。還有不少戰士「禮貌友好」主動為其讓路,胡璉得以僥倖走脫。輾轉被送到上海虹口天主堂醫院,由於救治及時,共從背部手術取出大小彈片三十二粒,有幾粒與肺、心「僅一紙之隔」,但終未觸及命脈,胡璉休養數日,舉手投足如初,遂以「更加飽滿的戰志和堅不可摧的信念,重新投入剿滅匪禍的戰場」。

  既沒有被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去苦熬鐵窗,又從死神的手心裡安然滑脫,南京城看見胡璉者無不道賀稱奇:伯玉兄豈止命大,簡直是命硬哩!從此,「胡老頭」更為「蔣老頭」所賞識、所倚重。

  胡璉向「總統」面獻「重整舊部,續為國用」之策。「總統」當即任命胡璉為第二編練司令部司令,于新到的美援武器中,為其撥足三個軍的裝備。胡璉不負倚重,即日起程,前往江西,收攏殘部遊勇,並獨出心裁,提出「一甲一兵,一縣一團,三縣成師,九縣成軍」的特殊徵兵構想,僅數月,得新兵四萬。舉著在雙堆集徹底覆亡的十二兵團的靈幡,又出現在國軍的序列之中。

  解放軍高級軍事機構,很快於敵營壘中重新發現十二兵團番號。戰場上,此類被全殲又再度恢復之敵,即便延用「王牌」 標簽,一般均不堪一擊,戰鬥力與其「前身」,不可同日而語。故對敵新組建之十二兵團,未予足夠重視。

  悲劇恰恰就發生在這「不夠重視」上面。葉飛的三野十兵團在千里入閩先下福州又向廈門發起猛攻之時,胡璉的新建十二兵團也從江西退至廣東的潮汕一帶。胡璉的任務原本是保衛廣州,眼看四野攻勢犀銳,為保存實力,乃從汕頭悉數登船,其回撤方向無非是海南、臺灣、金門三地。十兵團情報部門已偵知胡璉正在海上,不排除會馳援金門,但最後判斷敵去臺灣的可能性為大。此時,金門島上只有敵李良榮二十二兵團二萬餘驚弓之卒,十兵團遂下決心,挾大破廈門之餘威,一鼓作氣再攻金門。

  胡璉開始確是要回撤臺灣的,航至半途,接獲臺北電令,「去金門與李良榮換防」,方掉轉船頭,向金門進發。胡璉船隊剛剛駛抵料羅灣,解放軍在古寧頭的搶灘登陸也已打響,守方一個未走又來一個、平添數萬新銳,而攻方仍在按原計劃實施操作,勢大利於守而不利於攻。交戰之初,胡璉對勝負之數並無把握,雙堆集的教訓太深刻,他不敢再冒空降敵前的風險,堅持蹲在船上指揮,以防不測。後來,發現解放軍船隻被焚,後援不繼,已成孤軍,才下決心棄船登岸,實施更大規模的反包圍反衝擊。金島三天大血戰,胡璉以傷亡幾乎相等的代價,吞咽了解放軍登陸部隊三個加強團近萬人。無可否認,這是國民黨軍於三年內戰中被整師、整軍、整兵團地消滅了八百萬人馬之後,唯一一次殲滅性的勝仗,古寧頭名副其實地「大捷」了,「大捷」于蔣氏政權風雨飄搖危如壘卵之際。胡璉,很像一個在最後一分鐘乘亂破門的球員,使敗方未被剃光頭,為慘敗挽回了一點面子。

  胡璉終於「凱旋」,他的「勝利」,使臺灣曠日持久地為之陶醉、為之傾倒。據說,也有一些一直大敗與「勝利」二字無緣的將領如湯恩伯胡宗南輩,出於眼熱不服的心態於背後竊議:古寧頭不過打贏了一場遭遇戰,算什麼「料敵如神」?胡伯玉趕得早不如趕得巧,這小子,就是他媽的命好。

  * * *

  命大、命硬、命好的胡璉,無可爭議地戴上了「金門王」的桂冠。「總統」兩度委以重任,要他到金門擔當戍邊大任。前後共八載,胡璉在金門不辭辛苦持之以恆地幹一件事:深挖洞、廣積糧、多貯彈。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每當筆者佇立在太武山頂環顧四野,便覺殺氣騰騰,上沖雲霄。「料
  敵從寬」,古有明訓,而且一定要計算到敵必來攻。金門孤懸海上,並沒
  有盤弓彎馬的餘地,一場大戰,必然是硬碰硬的重量級拳擊賽。因此便想
  到了一句江湖術語:「能打不如能挨」!小說隋唐演義中裴元慶挨不了李
  元霸的三大鐵錘,怎能當得上隋唐第三條好漢的頭銜。「善守者藏於九地
  之下」早已是高峰的垂訓,年來我軍對此已有不少成就,但在方法上應再
  商討。「馬其諾」、「齊格飛」型的鋼筋水泥堆積,終究是軟化在希特勒、
  艾森豪的重磅炸彈之下。在我們的地區內,石山嶙峋,黃土深厚,穿山甲
  的故事,土行孫的神話,觸發了我們更多的靈感,於是盡最大的可能,把
  有關設施,向地下作廣深的掘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夜以繼日,便是七
  百三十多個工,成千累萬的人力加上機械,其效率是驚人的,「有恆為成
  功之本」,很快就達成了預期的作為。

  胡璉每日開山鑿洞不止,終於構築了完整的環島防禦體系。「金門王」佇立北太武之顛,俯視全島,喜上眉梢:

  環島縱深防禦體系由前沿基本陣地、中間陣地、核心陣地組成。水際灘頭設有綿密的障礙物,如軌道砦、鐵絲網、圍牆、阻絕壕、地雷場,水下設三列雷陣。前沿陣地築建地堡群,防禦支撐點,反空降高堡等。

  縱深地域高地上,築有大型坑道,配置大口徑火炮陣地。各式高射兵器,組成了高、中、低立體三層對空防禦火力。以平射、側射、反射火力構成了三面三層火牆。基本上達到了「島嶼要塞化」、「駐地戰場化」、「戰場堡壘化」及「一人一坑」、「一車一坑」、「一炮一坑」要求。

  金門防衛部的核心陣地是由巨大、廣闊的「中央坑道」構成。它的南、北、東三面貫通,汽車可以進出,內有31條支坑道,126條屯置彈藥、物資糧食的副坑道,總長7000米以上。其中的「擎天廳」,平時可容三千人開會欣賞歌舞表演,戰時搬走座椅,即成可容納三百張病床的地下醫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