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科幻小說 > 海柏利昂 | 上頁 下頁
三九


  隨著新武士道逐步成形,它開始建立像是榮譽和個人武勇這類古老的概念,同時強調盡可能不傷及民間人事物的必要性。它洞見古人的智慧,回歸至前拿破崙時代的小規模、“非總體”戰爭概念,每一場戰事均有其設定好的目標,一有逾越便嚴懲不貸。除非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新武士道完全摒棄核子武器和戰略轟炸的施用,更有甚者,它要求戰爭必須依循元地球中世紀時期的形式:由專業化的小規模部隊在雙方協議好的時間、地點進行對陣,務使公眾及私人物業的損失能降至最低程度。

  後聖遷擴張時代以降的四個世紀,這項規範運作得十分良好。發展軍事的必備科技實質上被凍結封存了三百年,對霸聯利多於弊,而傳送門的獨佔使用權,更可以讓她在必要的時間內,將適當的霸軍資源遣送至正確地點。雖然從萬星網出發,前往各殖民或獨立世界,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好幾年的時債,這些星球完全不敢奢望自己擁有與霸聯分庭抗禮的實力。偶發事件,諸如打著遊擊戰主意的茂宜─聖約星政治叛變,或是庫姆─利雅德星上宗教狂熱分子的荒唐鬧劇,往往很快就被確實弭平;軍事行動中若有過當之處,不過更加突顯回歸新武士道教條的重要。然而,無論霸軍再如何機關算計,沒有人能在事前就詳加擘畫,以應付與驅逐者之間必然發生的衝突。

  自從驅逐者的祖先駕著破破爛爛的歐尼爾城市31、翻滾不已的小行星,以及尚在實驗階段的彗星農莊群,組成一支鄙陋的艦隊離開太陽系之後,這支野蠻的太空遊牧民族就成為四個世紀以來,霸聯唯一的外在威脅。就算驅逐者後來取得霍金推進技術,只要他們的群落仍停留在星際間的黑暗區域,並限制其入侵恒星系的劫掠行為僅局限於自類木氣體行星採集少許氫元素,或是從無人居住的衛星上挖掘固態純水,霸聯當局則並未予以理會。

  注31,O'eill City 。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傑拉德·歐尼爾(Gerard K. O'Neill)於一九六九年首先提出的想法。他認為以人類現有科技,可以從月球表面或是捕捉小行星取得必要的原料,在太空中建立巨型殖民地。這種巨型太空船由自旋提供重力,而其內部表面可營造成類似於地球環境的居住區。後更推算出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第四、第五拉格朗日點(即兩星之間的重力平衡點,該點上的小物體相對於兩星是靜止不動的,其中第四、第五拉格朗日點較之前三個更為穩定)是興建此類太空城的最佳地點。

  早期同驅逐者的小規模衝突,譬如本特世界和GHC二九九〇星事件,一般鹹認只是脫序行徑,無法引起霸聯的關注。甚至連李氏三號星上的正面激戰,也被視為殖民勤務隊所管轄的當地事務;等到侵攻結束後六個當地年,霸軍特遣隊姍姍來遲,驅逐者也離開有五年之久,他們的暴行早已被便宜行事的人們所遺忘。大家還是支持原先看法:只要霸聯決定動用拳頭,就沒有蠻族膽敢再入侵襲擊。

  李氏三號星事件過後的數十年間,霸軍和驅逐者的太空武力在上百個邊境地區交過手。除了陸戰隊有好幾回在無空氣、無重力的地點遭遇敵軍之外,並沒有雙方步兵部隊交鋒的記錄。故事便在萬星網內傳開了:驅逐者絕對不會對類地行星構成威脅,因為三百年來,他們早就適應失重狀態,已經產生進化──或退化──和人類大不相同。驅逐者並沒有傳送門技術,以後也絕對不會有,因此不可能是霸軍的對手。然後,就爆發了布列西亞之役。

  霸聯周邊有一些洋洋自得的獨立世界,布列西亞正是其中之一。她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和萬星網相互聯繫,一方面又擁有八個月航程的獨立空間,因此對這種局勢相當滿意。多年來,藉由出口鑽石、樹瘤,和無可匹敵的咖啡致富,因而忸怩作態,拒絕成為殖民世界,但她仍然倚靠霸聯的軍事保護和共同市場,達成節節高升的經濟目標。就像其他大多數獨立行星,布列西亞對其自衛軍的軍力頗為自豪,其中包括十二艘火炬船、一艘半世紀前自霸聯宇宙軍退役後重新整修改裝的攻擊航艦、二十艘以上較為小型快速的軌道巡邏艇、一支人數多達九萬的常備志願陸軍、一支品質頗為可觀,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海軍,並且還儲備大量核子武器,不過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當霸聯監測站注意到驅逐者的霍金推進器時,他們誤判這不過是大規模的遷徙活動,其行經路線距離布列西亞恒星系至少也有半光年之遙。然而,他們並未偵察出其中的某次航道修正,直到這大批船團進入奧特雲的範圍,驅逐者們便如同舊約聖經裡所記載的瘟疫一般大舉侵襲布列西亞。才短短不過七個標準月,這顆行星就完全隔絕於霸聯的救援行動之外,也沒有任何回應。

  布列西亞的太空武力在戰鬥的頭二十個小時便告全殲。隨後驅逐者派出超過三千艘船艦,分佈于布列西亞和其天然衛星之間的星域,開始有系統地消滅所有行星防衛力量。

  這顆行星是在第一波聖遷時期,由一個正經八百的中歐民族到此殖民的,而她的兩塊大陸所取的名字也頗為乏味:分別為北布列西亞和南布列西亞。其中北布列西亞只有大片沙漠和高地凍原,上頭六大城市住的不是樹瘤採集者,就是石油工程師。至於南布列西亞,無論是地形或氣候均較為溫和,因此大規模的咖啡墾植區和四億人口絕大多數均座落於此。

  彷佛像是在世人面前示範以往戰爭是怎麼打的,驅逐者橫掃了整個北布列西亞──先是動用幾百顆無輻射塵的核子彈與戰術電漿炸彈猛轟,接著繼之以死光,最後則是散佈針對性的特製病毒,將全大陸一掃而空。一千四百萬個居民,只有少數得以逃出生天。此時,除了特定的軍事目標,以及機場和位於索爾諾的大型港口設施,南布列西亞尚未遭受任何轟炸。

  霸軍教範認為,就算可以在軌道上迫使某星球屈服投降,動用軍事力量入侵一顆工業化行星實際上是不可行的;問題在於登陸軍隊的後勤能量、控制大範圍領土的難度,而無可估計的佔領軍規模則被視為侵攻行動最大的變數。

  驅逐者很明顯地沒讀過霸軍教範。開戰後第二十三天,超過兩千艘登陸艦和突擊艇降落至布列西亞。殘存的布列西亞空軍早在最初幾小時內就被消滅殆盡。守軍也在驅逐者集結處引爆了兩枚核子彈:第一枚遭到能量護盾阻絕而偏向;第二枚僅僅成功擊毀一艘可能被當作誘餌的偵查艦。

  謎底揭曉,三個世紀以來,驅逐者的身體的確有所變化。他們確實比較喜歡無重力環境。然而,他們機動步兵身上的動力外甲功能完善、運作良好,區區數天,這些全身漆黑、長手長腳的驅逐者部隊,就像巨型蜘蛛一樣,魚貫進入南布列西亞的城市。

  戰事發生後的第十九天,最後一波有組織的抵抗行動也宣告瓦解。首府柏克明斯特也在同一天陷落。驅逐者軍隊開進城內後的一個小時,最後一道從布列西亞送往霸聯的超光速訊息,尚未傳送完畢就告中斷。

  *

  二十九標準周後,費德曼·卡薩德上校隨同霸軍第一艦隊抵達布列西亞星域。三十艘歐米茄級火炬船,護衛著一艘配備有傳送門的瞬間傳送艦,高速穿入該恒星系。回到正常空間後三個小時,艦隊即啟動奇異點球體;又過了十個小時,抵達前線的霸軍軍艦總數已達四百艘。逆襲則在二十一個小時之後展開。

  以上就是布列西亞之役開戰時的一些資料。對卡薩德而言,這段日子帶給他的回憶並不是這些數字,而是戰鬥當下駭人可怖的淒美景象。瞬間傳送艦第一次用在師級以上的戰事,因此所造成的混亂與困惑是可以預期的。卡薩德從距星球五光分之外的地方穿過傳送門,旋即墜落於大片沙礫和黃土之間;突擊艇的傳送甬道出口就位於陡坡頂端,坡面也因為泥漿和首波部隊的鮮血而變得光滑。卡薩德俯臥在泥漿中,發狂似地鳥瞰山坡下方的景象。底下十七艘傳送過來的突擊艇,就有十艘陷入火海,散落於小丘和農地之間,宛如破碎的玩具。倖存者的阻絕力場,在驅逐者一連串飛彈和帶電粒子光束炮的猛轟下逐漸潰縮,整個降落區域也燃起一團團橘色火光。卡薩德的戰術顯示器已經完全混亂,不堪使用;面罩則呈現出恣意流竄、代表著火焰的向量線條,閃動的紅色光點則是地面上瀕臨死亡的霸軍部隊,畫面上還蓋滿驅逐者的干擾圖像。主指揮回路傳來某人的尖叫聲:“噢,該死!真該死!噢,真是該死!”體內植入的通訊器連結到指揮小組資料庫,裡頭卻是一片虛無。

  *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