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藝文類聚 | 上頁 下頁 |
火 |
|
《釋名》曰:火,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即皆毀壞也。 《山海經》曰:厭火國,獸身黑色,火出其口中,〔言能吐火。〕易曰:離為火。 又曰: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又曰:火就燥。 《尚書》曰:藻火粉米,〔火為火字也。〕 又曰:洪範,五行,二曰火,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又曰: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言火逸而害玉也。〕天吏逸德,烈於猛火。又曰:若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火炎不可向近,尚可撲滅,浮言不可信用,尚可刑戮也。〕 《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盛德在火。 《左傳》曰:火龍黼黻。 又曰:郯子曰:炎帝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 又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內火,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謂火正之官,配食於火星也,建辰之月,鶉火星昏見南方,則令民放火,建戌之月,火星伏在日下,夜不得見,則令民內火,禁放火者也。〕 又曰: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春秋考異郵》曰:火者,陽之精也。 白澤圖曰:火之精宋無忌。 《禮含文嘉》曰:燧人始鑽木取火。 《屍子》曰: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 《家語》曰:堯火帝而王,尚赤。 《地鏡圖》曰:黃金之見為火。 括地圖曰:神丘有火穴,光照千里。 孫子兵法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隧。 《莊子》曰:指窮於為薪,火傳也,〔為薪猶薪(御覽八百六十九薪上有前薪也前四字,此脫。)以指,指盡前薪之理,故火傳而不滅,必得納養之中,故命續而不絕。〕 《戰國策》曰:楚王遊雲夢,野火之起也,若雲蜺。 《呂氏春秋》曰:伊尹說湯五味,九沸九變,火為之紀。 《韓子》曰:魯燒積澤,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眾趣救火,救火者左右無人,盡逐獸,不救火,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所以不救也,事急不及以罰,救火者盡賞之,則舉國不足以賞於民,請從行罰,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令下未遍,火以滅矣。 又曰:越王問於大夫種曰:吾欲伐吳,可乎,對曰:可矣,何不試焚宮室,於是遂焚宮室,民莫能救火,乃下令曰:民之救火而死者,比死敵之賞,民之塗其體,被濡衣走火者,左二千人,右三千人,〔事具刑法部。〕 韓詩外傳曰:晉平公藏寶之台燒,救火三日三夜,乃勝之,公子晏束帛而賀曰:臣聞王者藏於天下,諸侯藏於百姓,農夫藏於囷庾,今百姓乏於外,而賦斂無已,昔桀紂殘賊,為天下戮,今皇天降災於藏台,此是君之福也。 《史記》曰:龐涓追孫臏,臏量其行,暮當至馬陵,乃伏兵斫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下,於是令齊軍萬弩夾道,暮火舉而俱發,涓夜至,見白書,乃鑽火燭讀之,未畢,萬弩俱發,龐涓大敗。 又曰:騎劫攻即墨,田單取牛千頭,衣以五采,束刀其角,結火其尾。 《漢書》曰:項王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焚其宮室,火三月不滅。 《三輔黃圖》曰:秦始皇帝,葬驪山,六年之間,為項王所發,牧兒墮羊塚中,燃火求羊,燒其槨藏。 《淮南子》曰:陽遂見日,則然而為火,〔陽遂金也,取金〈木孟〉無緣者,執日高三四丈時,以向,持燥艾承之寸餘,有頃焦之,吹之則然,得火。〕 《列女傳》曰:梁姑姊,其室失火,兄子與二子在內,欲取兄子,輒得其子,火盛不得複入,婦人曰:梁豈可戶告人曉耶,被不義之名,何面見兄弟國人哉,遂赴火而死。 《列仙傳》曰:甯封子,黃帝陶正,掌火,能作五色煙,〔事具煙部。〕 又曰:陶安公,六安冶師也,數行火,火一旦散上,紫色沖天,須臾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與天通,〔事具仙部。〕 《東觀漢記》曰:郅惲為長沙,有義士古初,遭父喪,未葬,鄰人火起,及初舍,棺不可移,初冒火伏棺上,會火滅。 又曰:廉范為蜀郡,成都地迫屋狹,百姓夜作,以供衣食。又禁火,民複弊之,失火者日屬,範令夜作,但使儲水,百姓皆悅,〔事具職官太守篇。〕 又曰:梁鴻,牧豕長安上林苑中,失火,延人家,問所燒財物,悉推豕償之,其主言少,鴻原以身作,躬執其勤。 《樊英別傳》曰:英隱於壺山,常有黑風從西方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記其日,後有從蜀來者,雲是日大火,黑雲平旦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得滅。 《汝南先賢傳》曰:郭慮,〔《太平御覽》八百六十八作憲。〕從南郊,含酒東北三噀,雲齊失火,以厭之,後齊果上火事。 又曰:蔡君仲與人有至孝之心,母向終,棺在堂,西舍失火,火將至,君仲伏屍號哭,火越向東家。 《玄中記》曰:南方有炎山焉,在扶南國之東,加營國之北,諸薄國之西,山從四月而火生,十二月火滅,正月二月火不然,山上但出雲氣,而草木生葉枝條,至四月火然,草木葉落,如中國寒時,草木葉落也,行人以正月二月三月行,過此山下,取柴以為薪,燃之無盡時,取其皮績之,為火浣布。 《十洲記》曰: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萬里,上有風生獸,似豹青色,大如狸,張取之,積薪數車以燒之,薪盡而此獸在火中,燃其毛不燋,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鐵椎鍛其頭數十下,乃死,以其口向風,須臾便活而起,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腦,菊花服之,盡十斤,得壽五百歲。 又曰:有火林山,山中有火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曰:山可百里許,取其獸毛,績以為布,名曰火澣布,國人衣服之,此布垢洿,以水浣濯之,終日不絜,以火燒布,兩食久許出,其垢即去,白如雪。 《廣志》曰:火洲在南海中,火燃洲,其木不死更鮮。 《抱樸子》曰:南海之中,蕭丘之中,有自生之火,常以春起而秋滅,丘方千里,當火起時,此丘上純生一種木,火起正著此木,木雖為火所著,但小燋黑,人或以為薪者,如常薪,但不成炭,炊熟則灌滅之,後複更用,如此無窮。又夷人取木華,績以為火浣布,木皮亦剝,以灰煮為布,但不及華細好耳。 又曰:有白鼠,大者重數斤,毛長三寸,居空木中,其毛亦可績為布,故火浣布有三種焉。 又曰:吳世有姚光,有火術,吳主積荻千束,火焚荻了盡,光恬坐灰中,振衣而起,〔事具草部荻篇。〕 《神仙傳》曰:欒巴為尚書,正旦會,得酒,西南漱,雲成都市失火,漱酒作雨,驛至,果如其言,〔事具仙部。〕 《吳越春秋》曰:越王思報吳,冬則抱冰,夏則握火。 《陳留耆舊傳》曰:劉昆為江陵令,民有火災,昆向火叩頭,即霈然下雨,詔問反風滅火,虎北渡河,何以致此,昆曰:偶然,帝曰:此長者之言也。 《風俗通》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按百家書,宋城門失火,自汲池中水以沃之,魚悉露見,但就把之,〔事具魚部。〕 魏武帝明罰令曰: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之後,百有五日,皆絕火寒食,雲為介子推。 《英雄記》曰:周瑜鎮江夏,曹操欲從赤壁渡江南,無舡,乘簰從漢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輕舡走舸百所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火燃則回舡走去,去複還燒者,須臾燒數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去。 《博物志》曰:積紬萬匹,則自然生火,秦〔《太平御覽》八百六十九作泰。〕始中,武庫火,積紬所致也。 《異苑》曰:臨邛有火井,漢室隆則炎赫彌熾,桓靈之際,火勢漸微,〔事具水部井篇。〕 又曰:晉惠帝元康三年,武庫火,燒孔子履,漢高斬白蛇劍,王莽頭等,〔事具劍部。〕 《晉中興書》曰:殷浩北伐,江逌為長史,取數百雞,以長繩連腳,皆系火,一時驅放,飛過巉,集羌營,營皆然。 《搜神記》曰:麋竺常從洛歸,未至家數十裡,見路次有好新婦,從竺求寄載,行二十餘裡,新婦謝去,謂竺曰:我天使,去當往燒東海麋家,感君見載,故以相語,竺因請之,曰:不可,不得不燒,君快去,我緩來,日中必火發,竺乃急行達家,便出財物,日中而火大發。 《笑林》曰:某甲夜暴疾,命門人鑽火,其夜陰暝,未得火,催之急,門人忿然曰:君責之亦大無道理,今闇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當得覓鑽火具。 【詩】梁庾肩吾遠看放火詩曰:風前細煙起,月裡黑煙生,入焰看橋木,侵光識遠城。 【賦】晉潘尼火賦曰:覽天人之至周,嘉火德之為貴,含太陽之靈暉,體淳剛之正氣,先聖仰觀,通神悟靈,窮物盡數研機至精,鑽燧造火,陶冶群形,協和五味。革變膻腥,爾乃狄牙典膳,百品既陳,和羹酋醳,旨酒醲醇,享黿煮鼉,灼龜臛鱗,若乃流金化石,鑠鐵融銅,造制戎器,以戒不恭,砥煉兵械,整飾軍容,四海康乂,邊境無寇,韜弓戢劍,解甲釋胄,銷鏑為耒,鑄戈為耨,戰士反於耕農,戎馬放乎外廄,及至焚野燎原,陸火赫羲,林木摧拉,沙粒並麋,騰光絕覽,雲散霓披,去若風驅,疾若電逝,芬輪紆轉,倏忽橫厲,震響達乎八冥,流光燭乎四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