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藝文類聚 | 上頁 下頁


  《淮南子》曰:鯀作九仞之城。

  《說文》曰: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

  《博物志》曰:禹作城,彊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自禹始也。

  《周書》曰:周公作大邑成周於土中,立城,方千六百二十丈,郛方七十二裡,南系于洛水,北因於陝山。

  公羊傳曰:城雉者何,五板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史記》曰:秦二世欲漆城,優旃曰:善哉,漆城蕩蕩,寇來不得上,固難為蔭屋爾,二世乃止。

  《淮南子》曰:昆侖山有曾城九重。

  《列女傳》曰:齊人杞梁,襲莒戰而死,其妻無所歸,乃枕夫屍於城下而哭之,七日而城崩,妻遂投淄水而死,《太康地記》曰:梁孝王築睢陽城,方十二裡,以鼓唱節杵而後下,和之者稱睢陽,因以為名。

  《漢書》曰: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不能守也。

  又曰:膠東前國王,治膠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膠河,〔按本條見漢書九十六西域傳,作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此有訛誤,《太平御覽》一百九十二引不誤。〕

  《風俗通》曰:眾心成城,《俗說》曰:眾人同心者,可共築起一城,同心共飲,雒陽酒可盡也,《關中記》曰:長安城皆黑壤,城今赤如火,堅如石,父老所傳,盡鑿龍首山土為城。又諸台闕亦爾。

  王隱《晉書》曰:涼州城有臥龍形,故名臥龍城,南北七十裡,東西三十裡,本匈奴所築也。

  《襄陽耆舊記》曰:龐德公在沔水上,至老不入襄陽城。

  《丹陽記》曰:石頭城,因山為城,江以為池,地形險固,尤省奇勢。

  《秦州記》曰:金城郡,漢元始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

  盛弘之《荊州記》曰:樊城西北有鬱城,西百餘裡,有鼓城,鼓伯綏之國,城門有石人焉,刊其腹雲,摩兜鞬,摩兜鞬,慎莫言,疑此亦周太廟金人緘口銘背之流也。

  荊州圖經曰:江夏郡所治夏口城,其西南角,因磯為高墉,枕流,上則回眺山川,下則激浪崎嶇,是曰黃鵠磯,寔乃舟人之所艱也。

  《益州記》曰:益州城,張儀所築,錦城在州南,蜀時故宮也,處號錦裡。

  齊地記曰:不夜城,在陽廷東南,蓋古有日夜出此城,以不夜名,異之也。

  【詩】梁簡文帝從頓還城詩曰:漢渚水初淥,江南草複黃,日照蒲心暖,風吹梅枝香,征艫艤湯巉,歸騎息金隍,舞觀衣恒襞,歌台弦未張,持此橫行去,誰念守空床。

  又登城詩曰:日影半東簷,靖念空杼柚,小堂倦縹書,華池厭脩竹,寂寞既寡悰,登城望原陸,遙山半吐雲,嚴飆時響穀,靡靡見虛煙,森森視寒木,落霞乍續斷,晚浪時回復,遠矚既濡翰,徒自勞心目,短歌雖可裁,緣情非霧縠。

  又登城北望詩曰:登樓傳昔賦,出薊表前聞,霸陵忽回首,河隄徒望軍,茲焉聊回眺,極目杳難分,一水斜開岸,雙城遙共雲。

  梁江淹登紀南城詩曰:恭承前嘉惠,末官至南荊,斂衽承光彩,端笏奉仁明,再逢綠草合,重見翠雲生,江甸知禮富,漢渚聞教清,君王澹以思,樹羽望楚城,年積衣劍滅,地遠宮館平。

  【賦】魏文帝登城賦曰:孟春之月,惟歲權輿,和風初暢,有穆其舒,駕言東道,陟彼城樓,逍遙遠望,乃欣以娛,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麥被壟,緣路帶衢,流莖散葉,列倚相扶,水幡幡其長流,魚裔裔而東馳,風飄颻而既臻,日掩薆而西移,望舊館而言旋,永優遊而無為。

  晉孫楚登城賦曰:有都城之百雉,加層樓之五尋,從明王以登極,聊暇日以娛心,涇渭汨以徂邁,卉木郁而成林,晞朝陽之素暉,羨綠竹之茂陰,望秦墳於驪山。睹八陵於北岑,營巷基峙,列宅萬區,黎民布野,商旅充衢,杞柳綢繆,芙蓉吐芳。俯依青川,仰翳朱楊,體象濛汜,幽若扶桑,白日為之晝昏,鳥禽為之頡頏。

  宋鮑昭蕪城賦曰:崒若斷岸,矗似長雲,制磁石以禦沖,糊赬壤以飛文,觀基扃之固護,將萬杞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餘載,竟瓜割而豆分,至若白楊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氣,蔌蔌風威,孤蓬自振,驚沙坐飛,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直視千裡外,唯見起黃埃,若夫藻扃黼帳,歌台舞閣之基,璿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絕,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豈憶同輦之愉樂,離宮之苦辛,歌曰:邊風起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壟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梁吳筠吳城賦曰:古樹荒煙,幾百千年,雲是吳王所築,越王所遷,東有鑄劍殘水,西有舞鶴故壥,縈具區之廣澤,帶姑蘇之遠山,僕本蓄怨,千悲憶恨,況複荊棘蕭森,叢蘿彌蔓,亭梧百尺,皆曆地而生枝,階筠萬丈,或至杪而無葉,不見春荷夏堇,唯聞秋蟬冬蝶,木魅晨走,山鬼夜驚,不知九州四海,乃複有此吳城。

  【銘】後漢李尤京師城銘曰:天險匪登,地險丘陵,帝王設險,乾坤是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