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二萬三百九 一


  二質·一

  玉清境太一經

  【道經】:大道明言一切諸法,無邊智惠。令諸天人,大聖無量真人,及諸法界,有色無色,有相無相,各令心信成就,知是眾生求於正教。是人從流,此人非流。是人正住,此人非住。知此法時,已到法岸,住於至境,得法深味,得法宗本,得正解脫。修諸正行,以淨天眼。見諸眾生,造身口意。三業不善,墮於地獄。畜生餓鬼,難忍塗炭。風刀住還,晝夜不息。見諸眾生,修善業者勇猛精進,行持道法,務欲濟人。當知此人,得生天上,快樂無極。若在人中,聰明殊勝。我於無量劫中,見諸眾生,從暗入暗,昏塞迷悶,不能解悟。有諸眾生,從暗入明,知識知見。有諸眾生,從明入暗,舍真入偽,不識道法。有諸眾生,從明入明,真如滿月。若或一切,或因惡業成就,或因貪欲,恚愚癡,是業深重,必應地獄,受諸惡報。如是之人,若能發心,修心修戒,行種種法,知省知悟,不墮地獄。懺悔髮露,所有諸惡,今日懺悔。既悔之後,於今以去,更不敢作。慚愧成就,脫離三惡道,供養三寶,以是因緣,不墮地獄。獲大善利種種果,報莊嚴其身,得天妙相,清淨自在,如青蓮花具足果報。若或生不信想,起一切惡業,諸罪皆至。所求不得,所願不遂,所作不成,所望不至。種種愁惱,非是一端。受如是等,無量之苦,現世受報。無量大慈大智大惠真人,乃見是人,不知因緣,不能懺悔,不自省思,不自悔覺,不生慚愧,無有怖懼,是罪增長,地獄受報解脫,何其長夜冥冥,苦毒備經。如是眾生,亦有道性,為諸煩惱之所覆蔽,不能得見光明智慧,無量功德。猶如暗夜所見不真,所謂世間男女若識若不識,若去若來,若彼若此,舍宅城村,衣裳飲食,山海林木,眾生壽命皆是道本,無有他相,無有他色。太妙純一,至寂無為。永生永樂,無有障塞,大通圓滿。而說偈曰:我於是時,明大智慧,說諸微妙,示諸眾生,得聞是語,令其堅固。故行無厭,真心清淨,歡喜無悔,無所怖畏,不內不外,不不怒,如此之時,無有顛倒。是諸性相,無礙自在。

  太清境真一經

  【道經】:真一之氣,因道而生,受氣而生。受氣而成,而謂之命。自真一稟形,能全其性。性命之動,皆主乎心。心若有所思,則謂之意。意之運動,有所思慮,而謂之志。思慮以至成事,而無不周者,謂之智。智周萬物,謂之慮。動以營身謂之魂,靜以鎮身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形養神集氣謂之精神。和而悅,氣清而快,謂之和神集氣。而後有所營衛,總括百骸謂之身,眾象備見謂之形,塊然不動謂之質,形貌可則謂之體,小大有分謂之軀,眾思不得謂之神,漠然變化謂之靈,氣來入身謂之生,氣去於形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精,變化不測,通神群生,自得其生自得其養,所以全道乎?粗亦得其生成,皆當自然,不可逆理。汝等當依吾言,以廣教化。不得邪生別見,以亂正真。勸人修道,即是修心。教人修心,自可見道。道不可得見,因心以見。道不可聞,因心以聞。夫聞見於道,皆因以心。心不可常,用道以守。若非以道守,隨心聞見,則是入邪宗,永不解脫。永不聞法。是以諸天仙眾,諸天大聖,至真天真,無鞅數眾,曾聞我法,方得知道。若更能虛心以遣其實,無心以遣其有,定心以令其不動,靜心以令其不亂,正心以令其不邪,清心以令其不濁,淨心以令其不穢。汝等非不明此,而欲常勤其行,莫令退悔,莫令障礙。當知一切法,皆應如是。若於其中,複生他見;自迷正道,無複見解;別生思想,以為智慧;迷亂身心,反不知道,反傷正氣。如此眾等,是其先世得是因緣尚淺,故於正教,自生障礙。我今演說,汝皆當明是心,轉轉教人。令其心直不復反覆,心平無複高下,心明終不暗昧,心通無有礙滯。即于清靜身心,解悟諸法,了見一切。如是功德具足,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悉皆圓滿。而不說偈曰:汝等一切未見未聞,從今以去悉聞悉見。當歸依道,行此事時,歎其功德,入功德海。無為會通,念心發心,無量因緣,無量果報,無為之法,成道名字,無礙解脫,是名真道。

  萬法歸一章

  【虛皇經】:天尊曰:萬派枝流,同歸于海,萬法紛紜,同歸於道。眾生執著,自生分別。當有圓通無閡,一貫諸義。

  守一

  【雲笈七簽】《太上智慧消魔真經》雲:一無形象,無欲無為,求之難得,守之易失。失由識暗,不能進明。貪欲滯心,致招衰老。得喜失嗔,致招疾病。迷著不改,致招死歿。衰患及老,三一所延。治救保全,惟先守一。非一不救,非一不成。守一恬淡,夷心寂寞。損欲折嗔,返迷入正。廓然無為,與一為一。此乃上上之人,先身積德所致也。中中已上,先善未積。積而未極,皆由漸升。當存三元,諦識神氣狀貌,出入有無。主鎮三宮,三屍必落。屍毒既去,煉暗成明。智慧神通,長生不死。真聖神仙,隨因受果。

  《太平經》雲:何以為初,思守一也。一者,數之始也。一者,道之生也,元氣所起也,天之綱紀也。又《五符經》雲: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能知也。一者,至貴無偶之號也。

  《上清三天君列紀經》雲:柏成焱欠生,請問雲房之道。三真之訣二,玉皇曰:三真者,兆一身之帝君,百神之內始真也。若使輔弼審正,三皇內寧,太乙保胎,五老扶精。一居丹田,司命護生。一居絳宮,紫氣灌形。一居洞房,三氣合明。于時變化,離合與真。洞靈明堂,雲宮紫府,玉門黃闕,金室丹成朱窗,皆帝一之內宅,三真之寶室也。於是雲房一景,混合神人。上通昆侖,下臨清淵。雲蓋嵯峨,竹林蔥倩艸。七靈回轉,五色纏綿。層樓萬重,三氣成煙。玉闕虛靜,七門幽深。金扉玉櫃,符籍五籍。公子內伏外牽,白元渾一成形。呼陽召陰,上帝司命。各保所生。微哉難言,非仙不傳。守一。

  《雲笈七簽》雲:夫守一之道,眉中卻入。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中丹田者心也,下丹田者,臍下二寸四分也。一有服色姓名,男長九分,女長六分。昔黃帝到峨眉山,見王真人于玉堂中。帝請問真一之道,真人曰:夫長生飛仙,則為金丹。守形卻老,則獨真一,故仙重焉。丹諸存想,乃有千數。以自衛率多,煩雜勞心。若知守一之道,則一切不用。凡服金丹大藥,雖未得去世,百邪不敢近也。若只服草木,並餌八石,只可除病延年,不足以禳外禍。或為百鬼所枉,或為太山橫召。或為山神所輕,或為精魅所逼。唯以守一,可以一切不畏也。守一法,具在《皇人守一經》中。

  太一雷法

  【道書】:此法乃月孛法也。蓋太一為諸雷之首,萬神之尊。斡天地之樞機,運陰陽之變化。一派淨明真君,自葛安撫者,主乎碧玉大帝。太一月孛姓梁,詠輔乙太一,朱秦二將軍以役。四聖三帥,五雷十二功曹者,又有釣台余真人傳派者,則主乎月孛雷君,而翼以天罡四聖陰陽十部雷神者,皆足以轟雷致雨,馘祟陰妖。詳法字《雷法書》。

  太一天尊

  【導書】《鄭所南祭煉議略》曰:太一兩字,尤為微妙。太者至也,一者不二也。苟悟至不二之理,能守其至不二之天,則精神魂魄,悉聚而不散離種種邊。非空非色,寂然不動。渾然至真,還我本然,天真之一。此一者,非一之一也,乃我本然之天也。詳煉字

  太一神

  【道書】:胞胎之精,變化之主,名務猶收,字歸會曷。一名解明,一名寄頻,出經法相承。

  一禪者

  【雪竇語錄】:送一禪者雲:天得一,地得一,王得一兮無等匹。穀得一兮歸巨溟,應見三山皆岌岌。一得一,又何必,今古不曾居文室。千花影裡複是誰,八面風清照紅日。一禪一禪須記取,象骨齡難兮且相許。負石投針忽載來,拂袖雙雙便回去。

  又,送一禪者二首:三三九九八十一,一一觀風隨召出。千古有誰同共知,一毛師子眾毛畢。右一。九九八十一,大勳不豎賞。若謂無淆訛,金鋼曾合掌。右二。

  【古尊宿語】《真淨文·送一禪者》:

  袁州丐雲,佛子之心,絲毫不掛,無底籃子,驪珠滿瀉。袁州城裡,任人著價。異日歸來,倒騎鐵馬。

  一書記

  【圓悟語錄】《示一書記》:

  英靈衲子蘊,卓識奇姿,慷慨隳冠,視身世聲名,如游塵浮雲穀響。以夙昔大根器,知有此段。越生出死,絕聖超凡。乃三世如來所證,金剛正體,歷代祖師,單傳妙心。步蹴踏,作香象金翅,要馳驟飛騰於億千萬類之上,截流摩宵,豈肯為鴻鵠燕雀,局促於高低,勝負較目前,電光石火間,瞥轉利害耶?是故,古之大達,不記細故,不圖淺近,發片志欲,高超佛祖,荷擔一切所不能承當之重任。普津濟四生九類,拔苦與安,破障道愚昧,折無明顛狂毒箭,拈出法眼見刺,使本地風光澄霽。空劫已前,面目明顯,悉心竭力,不憚寒暑,廢寢忘食,刻意尚行,潔清三業。向三條椽下,死卻心猿,殺卻意馬,直使如枯木朽株頑石頭相類,驀地穿透,豈從他得哉?發大伏藏,然暗室明炬。擬艨艟於要津。證大解脫,不起一念,盍成正覺,且通個入理之門。然後升普光明場,據無漏清淨殊勝,偉特法空之座,口海瀾翻,奮無礙四辨。才立一機,垂一句,現一勝相,普使凡聖,有情無情,俱仰威光,同受庥蔭。尚未是絕功勳處,更轉那頭,千聖羅籠不住,萬靈景仰無門,諸天無路捧花,魔外那能傍覷。放卻知見,卸卻玄妙,揚卻作用,唯饑餐渴飲而已。初不知有心無心,得念失念,何況更戀著從前學解諦句奇言,理性分劑,名相桎梏,佛見法見,動地掀天。世智辯聰,自纏自縛,入海算沙,有何所靠耶?等是大丈夫,應務敵勝驚群,滿自己本志願,乃為本分大心大見大解脫,無為無事,真道人也。

  法一書記

  【圓悟語錄】《法一書記》:

  請贊雲:化城踏破,實所非留。當陽截斷,機關透出。百草顛頭,揮臨濟之吹毛,駕慈明之巨舟。頭角相似,氣類相投,全機一喝分賓主,須信渠儂得自由。

  主一居士

  【中峰廣錄】:示主一居士雲,圓常之道,非佛一人獨有之。眾生各各具足,而不自悟也。然悟有兩途,有正悟者焉,有相似悟者焉。謂正悟者,如久暗遇明,大夢俄覺,一了一切了,更無纖毫憎愛取捨之習滯於胸中。如老龐所謂心空及第者是也。謂相似悟者,多以相似極理之言,記憶于懷,於四大身中影影響響,妄認個不生不滅之神,性用聰明之資,領納在心,似與道會,實未曾也。豈真誠求訣,生死大事者,當如是耶?唐宋名賢,大有樣子。雖混身于功名富貴子女玉帛之間,然其為道之正念,與彼世間富貴,等相了不相觸。久久純熟,一念洞明,轉萬物歸自己,如壯士屈臂,不假他力也。古今聖賢,入道之徑雖萬不同,未有不由此而致者。參政相公,主一居士,簪纓累世,為時名公。於性命之學,體究尤力。乃欲追企前賢,了明自己。須知此事,一切語言,一切羲理,一切奇特,一切玄妙,總該不著。必欲要與正悟相親。既未能脫略於迷悟之先,但將個四大分散,時向何處,安身立命話,置之案牘幾席之上,默默參究。政當參時,于靜于鬧,于順於逆,不生忻厭。如失至寶,欲見相似,不問年深歲遠,一旦工夫,熟知見消,如久忘忽記于斯時也。政不待主一,而至敬之道,充塞宇宙,左右逢原,又何生死輪回之複論哉?茲奉鈞命,需以簡易,入道之語,故直筆以答雲爾。

  丁一頭陀

  【中峰廣錄】:示日本丁一頭陀雲,僧非僧,俗非俗,六六從來三十六。俗是俗,僧是僧,教日午打三更。僧亦得,俗亦得,畢竟本來無間隔。無間隔處忽承當,笑看大蟲生兩翼。會麼?若也不會,且莫忽忽草草。你因甚不顧父母之養,而依附大僧,投身林穀?莫是為求衣食麼?莫是為求名利麼?既是不求衣食,不求名利,畢竟為個甚麼事?況是遠逾數萬里,航海得得而來。實為自家腳跟下,有一種生死無常大事,因緣遠經曠劫,而及今生。愈見錯迷,轉加沉墜。今日須是捨命忘形,盡平生氣力,向他空閒寂寞中,提起古人一則無滋味話,默默自看。看來看去,但心無希望,意絕馳求,識不攀緣,念不流逸,不問山林城市,靜鬧閑忙,今日也與麼看,明日也與麼看,忽與眼皮破,髑髏穿。便解道,丁一卓二,築看便是卓二丁一。百事大吉,海東走出黑波斯,眉毛鼻孔長三尺。說甚麼生死與輪回,說甚麼虛頭與真實,草鞋兩耳忽聞聲,僧俗由來都不識。都不識,誰辨的,春風吹破嶺南花,一一漏盡真消息。

  靈一

  【釋書】:姓吳,唐廣陵人。神氣清和,方寸地虛具足。學習無倦,律儀是修,不計身中有我,我中有身,以寶應元年寂滅于杭隆興寺。詳明律僧。

  曇一

  【釋書】:姓張,唐韓人。宿植淨因,生智慧性。景龍中出家,受具于玄昶律師,學通事鈔于曇勝律師,大曆中遷化。詳明律僧。

  智一

  【釋書】:不知何許人,居靈隱之半峰,精守戒範。唐武宗廢教寺毀除焉,鞠為茂草之墟,一不詳所終。詳雜科僧。

  道一

  【釋書】:姓馬,唐漢州人。生而凝重,虎視牛行,舌過鼻准,足文大字。聞衡岳讓禪師,出岷往依焉。一見讓公,泯然無際,建中中歸寂。詳習禪僧。

  聞一禪師

  【釋書】:上堂。拈花微笑虛勞力,立雪齊腰枉用功。爭似老盧無用處,卻傳衣缽振真風。大眾且道,那個是老盧傳底衣缽,莫是大庾嶺頭提不起底麼?且莫錯認定盤星。以拂子擊禪床下座,嗣隆慶閑禪師。

  乙

  總敘

  【禮記】《月令疏》:

  孟春為甲,季春為乙。

  【孝經緯】:斗柄指乙為清明。

  【西漢書】《律曆志》:

  奮軋於乙。

  【東漢書】《祭祀志》:

  縣邑常以乙未日祀先農於乙地。

  【史律書】: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

  甲乙

  【左傳】:桓公十七年。經注,甲乙者,曆之紀晦朔者,日月之會也。日食不可以不存晦朔,晦朔須甲乙而可推,故日食必以書朔日為例。

  【禮記】:孟春之月,其日甲乙。注,乙之言軋也。日之行,春東從青道發生,萬物皆解孚。甲自抽軋而出,因以為日名焉。乙不為月名者,君統臣功也。

  《月令疏》:

  當孟春仲春季春之時,日之生養之功,謂為甲乙。孚甲抽軋,相去不遠。早生者,即孟春孚甲而抽軋也。晚生者,即季春孚甲而抽軋也。

  【史律書】:其於十母為甲乙者,言萬物剖符甲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

  【西漢書】《律曆志》:

  出田於甲,奮軋於乙。

  【東漢書】《律曆志》:

  疏,探五行之情,占鬥剛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曰謂之幹。作子以明,名曰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

  令甲乙

  【韻府群玉】:令有先後,令甲令乙。詳甲

  元某白乙

  【韻府群玉】:近聞屈指,數元某與白乙。白和元微之。

  越鳧楚乙

  【韻府群玉】:張融雲,道之與佛。遙極無二。昔鴻飛天首,越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自楚越,鴻常一耳。齊顧歡傳;乙當作鳥乙,依出處有此。

  壬癸甲乙

  【周易參同契】: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終。乾納甲壬,坤納乙癸。故曰壬癸配甲乙。十幹始於甲乙,終於壬癸。故曰乾坤括始終。

  收科甲乙

  【宋楊誠齋集】《答吉水顧縣尉啟》:

  恭惟仙尉學士,揆度庚寅,收科甲乙。瞻虎頭之金粟,凜然江左之祖風,詠雞口之月星,妙絕漂陽之句法。乃如壯縣東南一尉之職,未補太學。朝暮十年之期,即占溪鳥涑鳥之祥,遂集孔鸞之綴。

  是甲毀乙

  【魏泰東軒筆錄】:宋王荊公當國,率農人出錢,募遊手給役。及呂惠卿參政,用弟溫卿言,免役錢,依舊撥閒田募役。中丞鄧綰又言:惠卿意在是甲毀乙,故壞新法。由是不行。

  體泰乙

  【羅泌路史後紀】:太昊伏羲氏,負方州,抱員天,體泰乙,統乾元。

  明太乙

  【續後漢書】《劉惇傳》:

  惇明天官,達占數,于諸術皆善,尤明太乙,皆能推演其事,窮盡要妙。著書百餘篇,名儒刁玄稱以為奇。惇亦寶愛其術,不以告人,故世莫得而明也。

  猛虎挾乙

  【事類蒙求】:虎威如乙字,佩之可以辟邪。坡詩: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