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一萬三千七十四 洞 |
|
一送·洞 清苓洞 【輿地紀勝】 清苓洞,在徽州府婺源縣西八十裡,南北門相通,中有物象如靈岩。 青蘿洞 【郡縣誌】 青蘿洞,在四川順慶府,蓬州良山縣。 【星源志】 《青蘿洞記》: 余握婺源印,八百五十日,氵公檄之符溪裡,裡儒張君火召,袖詩來訪於臨河院,且言距院十裡有青蘿洞。唐元和中,王維馬知識,題墨尚炳然於岩壁間,鄙心素樂靜虛,聞其言,若有以引其思者,因憑軾東首而遊焉。洞之頂上覆以巨石,其高數仞,縱廣如亡,竅竇險隘,初若不可入,秉燭揚炬,左杖右策,未十步間,難阻即平,其中宏廓,巾並巾蒙周密,物象森列,天巧所運,頎然逾丈,端立不倚,曰石天尊。圓頂數十,駢羅前後,曰行道岩。撐突騰奮,類湧濤堆雪之狀,曰潮來峰。紋理纚聯,色若繪繡,曰花靴。石乳漏堅凝玉,立對峙者,石天柱也。阡畦間錯砂顆采粲者,石芝田也。石鍾僅餘尋丈,以物撾叩,則聲實似之。石天井者,突峻而深黑,投之以塊,徐聞水聲,非可以工力窮也。瑰怪叢夥,未易彈述飽觀周覽,使人有飄飄物外之興。已而歡曰:三山在萬里風濤之外,棄父母擲形骸,卒甘於蛟螭鯨鯢之舌者多矣,若茲洞也。介夫小麓之隈,平壤之畔,世鮮有知者。自元和迨今僅三百年,閱其題墨獲遊者不過數四,豈天地秘厥靈跡,不欲髮露尋常之觀耶。豈人日汩於麼麽之物哉!不知清淨之為樂耶,抑亦法守之可畏,而不克盤旋於此耶。茲三者,吾莫得而知也。姑述大概,以貽於後雲。元豐五年十月既望,方氵句武記。 煙蘿洞 【元一統志】 煙蘿洞,在浙江衢州府江山縣南五裡,景星之西。岳廣可容二丈,怪石絕可畏。清獻趙公扌卞留題雲:怪石嵯峨熱若摧,洞門不鎖鎮常開。虧心不合神明者,到此應須懶入來。相傳煙蘿子隱其間。 【宋謝翱晞發集】 煙蘿洞。山人掛綠蘿,亂後到人多。夜久積空翠,天深聞擢歌。禱龍疑井厭,看鶴值仙過。搔首愁紛白,無窮奈此何。 鵲山單麻洞 【元一統志】 鵲山單麻洞,在廣東南恩州郡邑界。 古瀛洞 【潮州圖經志】 古瀛洞,在廣東潮州府鳳山樓之下。葉侯觀所經理,前繪列仙,後傍城疊石,汲水為流觴,左右二亭曰疑涼,延光,古桂婆娑,具載唐魯之記。 隔凡洞 【周密澄懷錄】 共景盧雲,林屋洞天,太湖龍窟也。 《土民俗傳》雲:欲雨時,洞口出雲如饋餾,四邊石鋒森如戈矛不可觸。下皆青泥,突過若龜背不容著腳,俯伏捫索乃得進,謂之龍檻。跨檻迤邐曰隔九洞。遙見雙石扉半開半闔,中屹大柱,即《包山志》所載林屋玉柱也。 四基洞 【瑞陽志】 四基洞,在江西瑞州府新昌縣千春南鄉,離縣一百里,去棲真寺百余步。 高居洞 【金陵志】 高居洞,在直隸應天府句容縣積金峰南,與羅姑洞並石限界之。 妙智庵洞 【馮子振詩】 妙智庵洞,棲霞頂庵,東剜鑿之余石如懸聲,洞有二亭。新知妙智本虛空,待免雲奄更守株,自要嵌岩光景露,庵不緣錐鑿肺腸枯。若言物色教渠羨,何處藏林此洞無。聊複為君拈半筆,天成盡總難圖。 玉柱洞 【金陵志】 玉柱洞,在直隸應天府句容縣華陽西洞南,中積石孔,四面僅容人行。 石屋洞 【句容縣誌】 石屋洞,在直隸應天府句容縣煙霞石塢。南山大仁院洞極高,狀似屋,周回鐫羅漢五百十六身,中間鑿釋迦佛諸菩薩像,直下洞極底有泉。詳見大仁院。 王屋洞 【洞霄宮志】 王屋洞,在河南懷慶府。 【權德輿詩】 稔歲在芝田,歸程入洞天。白雲辭上國,青鳥會群仙。自以棋消日,甯資樂駐年。相看話離合,風馭忽冷然。 石舍門洞 【雲南志】 石舍門洞,在雲南曲靖府,越州。洞中廣闊深邃,茂林修竹,真別一天地。昔有人嘗入洞中,意行五七日,猶未能遍歷其地而出。 【元一統志】 石舍門洞,在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大像閣下,此堂宇之壯,洞前大江匯為淵潭。 林屋洞 【輿地紀勝】 《晏公類要》雲:吳縣西南一百二十裡有神景宮,宮內有屋洞。洞有三門,有石鼓,石鐘,又有隔凡門。唐皮日休,陸龜蒙有《林屋洞詩》。 【任述共記】 林屋洞,為左神幽虛之天,即天后真君之便闕。中有白芝紫泉,皆洞所出,乃神仙之飲餌,非常人所能得之。 【吳郡志】 皮日休《入林屋洞詩》: 齋心已三日,筋骨如煙輕。腰下佩金獸,手中持火鈴。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連亙三十六,各各為玉京。自非心至誠,必被神物烹,顧余慕大道,不能惜微生。遂招放曠侶,同作幽伏行。其門才函丈,初若盤薄硎。洞氣黑目失睨,苔發紅爭髟寧髟,試足值坎舀穴,低頭避崢嶸。攀緣不知倦,怪異焉敢驚。匍匐一百步,稍稍策可橫。忽然白蝙蝠,來撲松燭明。人語散氵項洞,石響高玲玎。腳底龍蛇氣,頭上波浪聲。有時若服匿,逼仄如見崩。俄爾造平澹,豁然逢光晶。金堂似鑄出,玉座如琢成。前有方丈沼,凝碧融人清。雲漿湛不動,艸露涵而馨,漱之恐減弄,勺之必延齡。愁為三官責,不敢攜一甕。昔雲夏後氏,于此藏真經。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瓊。期之以萬祀,守之以百靈。焉得彼丈人,竊之不加刑。石簀以一出,左神俄不啟。禹書既雲得,吳國由是傾。蘚逢才半尺,中有怪物腥。欲去既,將回又伶俜。卻遵舊時道,半日出杳冥。履泥去聲惹石髓,衣濕沾雲英。說籙乏仙骨,青文無絳名。雖然入陰宮,不得朝上清。對彼神仙窟,自厭濁俗形。卻憎造物者,遣我騎文星。 【唐陸龜蒙詩】 《入林屋洞》: 知名十小天,林屋當第九。人間三十六洞天,知名者十耳。 餘二十六天,出九微志未行於世。題之為左神,理之以天后。林屋洞,為左神幽虛之天,即天后真君之便闕。魁堆辟邪輩,在右專備守。自非方瞳人,不敢窺洞口。唯君好奇士,複嘯忘情友。致傘在風林,低冠入雲竇。中深劇苔井,傍坎才藥臼。石角忽支頤,藤根時束肘。初為大幽怖,漸見微明誘。屹若造靈封,森如達仙藪。嘗聞白芝秀,狀與琅花偶。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飲餌。非常人所能得。何人能挹嚼,餌以代漿糗。卻笑探五符,徒勞步雙鬥。真君不可見,焚與空遲久。眷戀玉碣文,行行但回首。 【宋范石湖大全集】 林屋洞,仙經一名左神幽墟洞天,正洞門在觀中出,觀左門又有二門,一名「雨洞」,一名「暘洞」。擊水摶風浪雪翻,煙消日出見仙村,舊知浮玉北堂路,今到幽墟三洞門。石燕翻飛遮炬火,金龍深阻護嵌根。寶鐘靈鼓何須扣,庭柱霄疑是宵字。晨已默存。 【高恥堂存槁集】 《題林屋洞天》: 將返鴟夷棹,聊觀古觀洞天。蒼崖懷谷口,圓嶠結湖。大藥漸無質,還丹莫浪傳。具區如弱水,重判定何年。 【陳舜俞集】 《林屋洞》: 洞天三十六,第九曰林屋。神仙固難名,環怪存記錄。曠歲懷尋賞,茲辰幸臨日屬。馳神在真遊,豈複惴深谷。解革蔑納芒履,燃松命先燭。初行已傴僂,漸入但匍匐。顧瞻避沖磕,濘淖沒手足。如此百余步、始可立寓目。或垂若鐘,或植若旌纛。有如案而平,有類幾而曲。鐫刻非人工,晶瑩粲黃玉。遙知敫穴穴外,定有金庭錄。凡肌不可往,叩擊安敢黷。鸞鳳無消息,但見白蝙蝠。卻還望微明,既出猶喘促,沾衣憐石髓,孰悔泥塗辱,庶幾達微慕,養生相吾福。 石室洞 【元一統志】 石室洞,在廣東潮州府梅州,距州城北一百里,名曰應山洞,在摧鋒駐劄寨之旁,穴竇深二十丈許,中有石鼓,石柱、石天,忽穴之屬,又有小溪潺潺。 【臨安志】 石室洞,在浙江杭州府余杭縣大滌山中峰之前,有岩竇石樑,洞外泉脈垂溜,注於石樑之下,洞初未顯,吳從竹從均解化于宣城,指門人藏書劍于此,尋訪果得之,又按景行錄雲:西麓有岩扉石座,自然成備,蓋不止乎書劍,亦天師藏真在焉,按石精金光經,言曲晨飛精藏景錄,神劍解之道。凡踅過太陰紫胞煉度,皆四百年,其藏必發,蓋數足運會真靈,自有以發之耳。今天師石室之藏,岩扉呀煦,益驗此經之說,山腰有石窪樽洞,有石茶灶,皆仙家遺跡,隱士陸凝之永仲,嘗築室於是,號石室先生雲。 【洞霄宮志】 石室洞,在杭州府大滌山,一名東玲瓏,在大滌山中峰前,白鹿山下,洞中三穴若品字,透見天日,門有石樑橫界,泉脈涓涓,注石樑下,引而瀦之可供十余人,居者賴之,相傳郭真君登山采藥,嘗濯於此,名洗藥泉。郡志雲:吳天師筠修煉之所,天師既屍解于宣城,指令門人藏書劍于此洞,在石室故以名之。又景行錄載天師雲:當仙神於天柱石室,蓋太上俾我煉蛻之處,故蔔其西麓果有石坐,岩扉,自然成備,如是則不惟書劍,亦天師藏真焉。按石精金光經言,曲晨飛精藏景錄神劍解之道,凡暫過太陰紫胞煉,度皆四百年所藏必發,蓋數足運會,其靈自有以發之耳。舊志謂天師石室之藏岩扉呀啟信也。山腰有石窪樽,石茶灶皆仙家遺跡,往年有葉道人居之,一日見巨蛇自山頂下,其首墜地,聲如隕石,身作漆黑色,目廣若杯倒懸山椒,引首入洞飲水,良久複上,數日又來。熟於籬間窺之,似覺為人所見,其去差速是夜遍山作風雨聲,疑為發洪而晦冥,不敢出戶,達旦乃止,視天宇澄靈,亦無所謂水,豈神蛇為是邪,自是不復來。 【錢塘韋驤集】 《石室洞》: 天王峰南石室洞,怪特不與尋常同,石門岩天所鑒,門內夷曠驅車通。偃然靈穴邃且廣,步履出沒忘西東。其間異狀多所類,懸乳往往成鼓鐘。gui頭俯視露岩腹,壽與歲月應無窮。團團一竅透千尺,天使日月光來容。洞前佛氏殿閣峻,相直氣象增其雄。我為俗吏雖,所至安肯遣幽蹤。金華靈岩著於婺,每越疆境為遊從。嘗恨昔年之富川,便道不得尋龜峰。塵懷不愜十餘載,每見圖盡加忡忡。去春來此路複過,藍舉幕觸煙靄重。縱觀雖未書吾興,聊塞所欲平饑空。到官萍邑已逾歲,坐擁民事勞顓蒙。滯祛敝革固用日,佳趣不暇先牢籠。爾來公餘得茲洞,疏爽為我開情悰。金華龜峰雖未及,此地有此為難逢。謾拈禿筆寫白石,但記姓字於其中。卻登淨宇積獨宿,蒲牢壓旦還撞舂。歸鞭遽去有餘約,後會結客臨春風。 【洞霄詩集】 《葉林石室洞詩》: 低垂石室洞,杖履易躋攀。有路穿雲窟,無門對月關。誰騎仙鹿去,我關國蝸。若使今猶昨,清霄聞珮環。 【洞天留題集】 《吳衍石室洞詩》: 岩竇谷含穀牙駕石樑,嵩山書劍百年藏。雲仍欲訪遣蹤跡,泉溜涓涓古木蒼。 三室洞 【元一統志】 三室洞,在湖廣長沙府體陵縣,去王仙登直觀三裡,故老雲:王喬煉丹之所。山皆石壁,下有三室,洞中有丹灶石床,石案,惟白雲洞微明,極處有小溪限隔不可渡,莫窮水之來去。 石廊洞 【安福志】 石郎洞,在吉安府安福縣,西一百三十裡。洞門廣丈余,澗水從中出,冬夏不竭,溉田數百頃。鄉人秉炬而入,初若路絕,稍前數步則平坦空曠,可容千人。如是數處,其間多白石,顏色瑩皎,有石鐘,石鼓,石櫳,石椎,石床,石蓮花,形狀詭異。又深入一二裡,有岩竇直通嶺背,好事者多遊焉。 【永新志】 石廊洞,在江西吉安府永新縣之西亭鄉,洞門函丈,澗水中出可溉田數百畝。 【劉龍雲先生集】 《石廊洞詩》: 君不見,仙家三十六洞天,西南太半盤蒼巔。此外元陽擅嶄絕,況有石廊人喜傳。碧蓮參差隅地湧,徒倚危梯飛蟲帶蟲東。陰陽洞戶半空開,一縷聯凹愁寄踵。萬鈞崔嵬桂石,籲可怪兮若飛動。天然湫面尋丈間,寒掬初慳媼神捧。紫崖蒙茸瑤草秀,懸泉涓涓挹天酒。淑靈豈即乾坤私,窟宅宛是神仙舊。飛烏點影陽光回,遊子履深驚殷雷。九夏三冬自回斡,雨暘寒燠爭喧。神物奄有似無謂,突兀古廟當岩隈。鼠生鼯嘯舞助怪變,落日愁絕松風哀。瞰臨一方殆天意,累露之危此其是。仙乎仙乎胡不歸,忍使秋磷泣陰鬼。 石壁洞 【處州府志】 石壁洞,在浙江處州府青田縣西北六十八裡,抵永嘉縣南溪中有三石室,初入一室,廣可容數十人,內跨石樑,自梁下傴僂而入,兩室最後一室有石乳泉。 石柱洞 【處州府志】 石柱洞,在浙江處州府青田縣西北六十裡,有石乳水。 石鐘樓洞 【處州府志】 石鐘樓洞,在浙江處州府青田縣,石門東南一十余裡,高在崖頂,仰望巍然,狀如寺觀鐘樓,中有石如鐘形,乳泉氵公墜如疏雨。下有石樑,掣其聲如鐘。 石牆洞 【處州府志】 石牆洞,在浙江處州府青田縣,石門西南二十余裡,高崖屹立如牆,因名。中有三潭神龍所居,上潭心有石名龍眼。次潭有石柱,高二十餘丈,傍有石樑三十餘丈,橫跨儼如門形,名為石門樓。 門洞 【元一統志】 門洞在四川夔州府北一十裡,溪心有數十巨石參差排列如門限。 石門洞 【吉安府志】 石門洞,在江西吉安府。洞有二,一在永豐縣南一百六十裡,高六十餘丈,廣二十裡,一在縣南一百八十裡小溪中,長二丈,高三丈,石崖峭立,舟行其下。 【輿地紀勝】 石門洞,在直隸滁州全椒縣西北三十裡,儲家山之窳,洞深數丈許。 【夷陵州志】 湖廣荊州府夷陵州宜都縣西五十裡,其地名白沙,有洞名石門。其穴深邃幽暗,鄉民旱祈禱執火進去一裡許,內複窄有水潭,深不可測,用小瓶汲水,曾有應焉。又一在州之西三十裡,其山岩如蓋,內有一穴,僅容一人。凡遇旱鄉人於此禱雨,曾有感,遂於門外立龍祠焉。 【保寧府志】 石門洞,在四川保甯府難江廢縣三十裡。在山腹,每日出相射,光明秀偉疑其為神仙窟宅。 【青田縣誌】 石門洞,在浙江處州府青田縣,西七十五裡,兩峰壁立,高數十丈,相對如門,因以為名。洞東高岩有瀑布,自上潭直瀉至天壁,凡三百餘尺。自天壁飛漬至下潭,凡四百餘尺。一雲自山頂飛落三百餘丈,恐未必然。今據竇衡《瀑布記》,上有軒轅丘,按《永嘉記·石門洞》周回四十裡,青牛道士居之。謝靈運《名山志》曰:石門山兩嶽間微有門形,故以為稱瀑布飛瀉,丹翠交耀。又雲:石門逆水上入兩山口,兩邊石壁,右邊石岩下臨澗水,靈運為永嘉太守,臘屐來游,初開此洞。唐李白《贈魏萬詩》雲:岩開謝康樂,即其地也。有《登石門最高頂詩》。又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 《茂林修竹詩》,又《石門嶽上宿詩》共三首。梁丘希范、唐丘丹、裴士淹、郭密之,皆有詩石刻今存。剌史李季真作《石門山記》,及李陽冰篆石已斷裂,唐末洞廢不修。宋皇佑元年,郡守李堯俞新之。嘉佑中,縣令朱失其名作石門亭,王安石為之記,紹聖三年,郡守劉涇又新之,作文以紀。 《米芾書》。昌有亭曰噴雪。嘉定元年,趙守希明更名飛雪。紹定間,郡人何宗姚重建,又更名曰自雨。大德二年,路總管李希謝一名朵兒赤。建石亭,處書其扁曰:「銀河萬古。」一名城門山,按謝靈運《遊山記》,城門山兩岩間,如門形,瀑布飛灑,值風散而為雨,遇日化而為青虹,城門即石門也。又《道書》載青田玄鶴洞天即此也。 【唐武元衡詩】 元和癸已歲,餘領蜀之七年,奉詔征還。二月二十八日,清明途經百牢關因題石門洞: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還。天光臨井絡,春物度巴山。烏道青冥外,風泉洞壑間。何慚班定還,辛苦玉門關。 【歲時雜詠】 《趙宗儒和黃門相公詔還題石門洞》: 益部恩輝降,同榮漢相還。韶芳滿歸路,輕騎出重關。望日朝天闕,披雲過蜀山。更題風雅韻,未絕翠岩間。 《鄭余慶和黃門相公詔還題石門洞》: 紫氛隨馬處,黃閣駐車情,嵌壑驚山勢,淋灘戀水聲。地分蜀限,關志百牢名。琬琰攀酬郢,微言鼎飪情。 【洞霄宮志】 劉涇《石門洞文》: 宋景平中,謝靈守永嘉,蠟屐得石門洞,作詩遂為東吳第一用事。梁天監中,中書侍郎丘希范,唐大曆中,侍御史丘丹,刺禦史丘丹,剌史裴士淹皆繼作。唐末喪亂,洞廢不修。宋景佑元年蜀人李堯俞守郡初復古,俄廢垂五十年。紹聖三年,蜀人劉涇守郡又新之。洞去人還,溪山太陰,松竹草昧,瀑泉自雨不見秋色,中有爽氣,仙鬼吝以為家,惡聞涕唾聲,以人跡不至稱慶,而樵漁私以生養。有客舟過,欲榮杖往,車取相罔而迷曰:可去,虎豹出矣。壽人杜穎佐郡行縣,望洞天郁羅,泉流號呼,疾持斧伐蒙密處,至泉四顧太息,寫其狀歸以示餘,曰:妙物乃如此。仙都三岩,非人間世也。飭紹實行其事,既而告成。茶煙犬吠,伐鼓咚咚,於是知有官宰,仙鬼失氣,樵漁動色,以一指心力,而回精神於久病既醉之餘。餘雖未目擊,而夢寐天道真奇觀哉!余官滿日,可數其後廢頭未可知,使不幸廢。又五十年必有好事君子加于前一等,與洞為林泉主人,因人記以祝仙鬼。樵漁曰:勿複期永廢,可且同樂否也。 謝靈運《登最高頂》: 晨榮尋絕壁,夕息在山。疏峰杭高館,對嶺臨回溪。長林羅戶牖,積石擁階基。運岩覺路塞,密竹使徑迷。來人忘新術,去子感故蹊。活活石流駛,口敫口敫夜猿啼。沈溟豈別理,守道自不攜。心契九秋幹,目玩三春荑。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惜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 《新營所住》: 躋險築幽居,披雲臥石門。苔滑誰能步,葛弱豈可捫。嫋嫋秋風過,萋萋春草繁。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芳塵凝瑤席,清醑滿金樽。洞庭空波瀾,桂枝徒攀翻。結念屬霄漢,孤景莫與諼。俯濯石上潭,仰看滌上猿。早聞夕飆急,晚見朝日暾。崖傾光難留,林深響易奔。感往處有複,理來情無存。庶待秉日車,得以慰營魂,匪為眾人說,冀與知者論。 《夜坐岩上》: 朝搴苑中門東,畏彼霜下歇。暝還雲際宿,弄此石上月。鳥嗚識長淒,木落知風發。異音同致聽,殊響俱清越。妙物莫為想,芳醑誰與伐。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發。 《泉上石室》: 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垌郊。每山每山蘭渚急,藐藐高。石室貫林陬,飛泉發山椒。虛沈逕千載,崢嶸非一朝。鄉村絕聞見,樵蘇恨風霄。微我無邃覽,總羨升喬。虛域久韜隱,始興心賞交。合歡不容言,摘芩弄寒條。丘希範:神功不可限,未見常疑無。捫天倒明玉,蔽地瀉隋珠。襲聳猶馬奔,熟視如虹趨。丹壁似糸肅被,翠磴類羅襦。前瞻真刻峭,旁觀複紆,斑駁生虎紋,參差出龍鬚。金登艸照石洞,木蘭潤仙衢。琴君入釣鯉,葉令去飛鳧。客心勝奔電,為此總踟躕。依依明月道,望望白雲隅。風寒方負載,築室請子居。丘丹:溪上望懸泉,耿耿雲中見。披礻秦上岩岫,峭壁正東面。千仞瀉聯珠,一潭噴飛霰。嵯氵從滿山響,坐覺炎氛變。照日類虹霓,從風似綃練。靈奇即天造,惜處窮海甸。吾祖昔登臨,謝公亦遊衍。王程懼淹泊,巒回樹蔥。此來共賤役,探討愧前彥。永欲洗塵纓,終當愜此願。李白:縉雲川谷難,石門最可觀。瀑布掛北斗,莫窮此水端。噴壁灑至素雪,空澇生晝寒。卻尋惡溪去,寧懼惡溪惡。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路創李北海,岩開謝康樂。松風和猿聲,搜素運洞壑。郭密之:絕境經耳目,未當曠躋登。一窺石門險,載滌心神忄曹。洞壑門必金澗,倚崖磐石楞。陰雲下幕幕,秀嶺上層層。千丈瀑流塞,半溪風雨恒。興餘志每愜,心還道自弘。秉軺廣儲待,祗命愧才能。輟棹周氣象,捫條曆騫崩。忽如生羽翼,恍若將超騰。謝客今已矣,我來誰與朋。裴士淹:溪竹亂花鳥,是月春將暮。登棧過崖畔,空間瞻瀑布。千齡無斷絕,百尺恒奔注。高岩迸似珠,半壁灑如霧。澹灩水澄嶽,依傾石回護。藥房森自閑,苔徑誰遇。天翠落深沼,雲華生輕樹。班輸難效功,嚴馬何能喻。勝跡蓋為寡,斯遊誠可屢。謝公鐫舊詞,安得寢章句。方幹:奔傾漱石亦噴苔,此是便隨元化來。長片掛岩輕似練,還聲離洞咽于雷。氣含松桂千枝潤,勢蓋雲一道開。直是銀河分派落,兼聞醉滴濺天臺。陸遊:昔讀康樂詩,夢到石門山。中有醉道士,倒珮落其冠。來遊一一是,嵌岩如屋寬。噴薄三百尺,萬珠落珊珊。峭壁天削成,磐石容投竿。摩挲蒼蘚字,喟發千載歎。老洪夢中舊,兩臉依然丹。語我君小留,山瓢勿嫌酸。澗果皿時有,收拾苦不難。旋炊胡麻飯,薦以枸杞。手摘石上茶,風爐煮甘寒。擾擾塵土中,未易得此歡。濯足山下潭,戲驚蛟龍蟠。醉面索吹醒,坐待風雷翻。 《劉涇詩二首》: 密竹流泉不居熱,洞門深沉風雨歇。況出清明快活天,醉弄江南謝家月。未逢仙手破天荒,我得披雲第一章。它日愛奇思謝客,卻須因事憶劉郎。葉適:好溪瀉百壑,南北傾萬峰。山幾埠俗阜,映岸羞為容。石門忽秀出,老幹蔭氵亭洪。舍舟從口入,便已離塵中。眾芳拱窟宅,環岡列奇穠。藤蘿異態度,尺寸疑施功。錦茵翠織成,照耀無春冬。水竹千丈高,噴薄不可窮。更有洗頭盤,深霧常彌封。昔年謝康樂,築居待其終。繼作者丘裴,語言亦稱雄。依然百世後,未忝騷人風。棲棲三羽衣,日晏齋廚空。雲子歇過漿,暫洗氛埃胸。自歎苦淹留,寂寞未易供。歎我老無用,佞山允成翁。結廬會昌側,勢落魚暇叢。種竹似束葦,栽松如斷蓬。小兒餼盤于,何時至周公。會當同此住,代輸助之舂。王孝嚴:天下洞天三十六,玄鶴洞天一仙穀。兩山對峙一如門,深崖百丈垂飛瀑。青牛往矣不復見,白雲空鎖故山麓。奇哉勝地得人勝,至今俗客來忘俗。向來我實勞夢想,一旦發登臨快心目。尋師訪道語未罷,扶藜上朝玄水淥。九天雲綻漏鮮雨雨,一沼波翻濺瓊玉。亭高噴雪逼人寒,地冷風霜滿空敕艸。老龍底事不知倦,龍澤千年無斷續。必是分潢天上來,便欲窮源駕黃鵠。康樂曾登最高處,謫仙幾向岩前宿。壁間禪壓已有詩,想見思泉傾萬斛。安得前人不道句,更與義仙醉時讀。千峰如峽蒼波束,二十四灘猶箭速。轉頭溪風一棹寒,但效雙梟到山曲。黃宙艸:石門崔嵬摩雲端,我欲扣之不可攀。上有蒼松下喬木,更著清泉通其間。淺流並岸車可入,高峰環峙如拱揖。藤崖苔石出怪奇,道家樓觀巋然立。火雲赫奕飛長空,嵐煙散盡天無風。僕夫無汗氣忄甬喘,我亦內熱盈胸中。行行直向山中處,臥壑藤槎若無路。烏聲喚發毛骨清,一道銀河忽然注。心融目恍疑登仙,應有蛇龍潛深處。何當為我扌卷此泉,大作霖雨旱田。秋桂:海霞堆裡一蓬萊,滿院桃花間綠苔。泉水還從天外落,石門高立日邊開。一聲犬吠白雲起,幾處龍吟山雨來。料得遊人歸去後,空山月落老猿哀。鮮於樞:方外還知聖道尊,洞天福地許平分。瀑泉自作泮池水,石壁天開闕裡門。弦誦行看移舊俗,汙山真解助斯文。高情誰似劉夫子,不把贏金累子孫。任極:一泒源泉來混混,直從絕頂徹清溪。平分翠山獻懸珠箔,倒瀉銀河立玉梯。長似雷聲撼風雨,忽隨日影見虹霓,天然萬態難描寫,多少詩人費品題。陳新之:竭來訪鶴行青田,石門崔嵬古洞天。中有百尺之飛泉,拋珠噴玉舞蛟涎。晦明風雨千萬態,分合變化如雲煙。威鳳回車虎鼓瑟,此地分合巢神仙。客來神仙惡涕唾,唯許猿犬穴相攀緣。駟虯乘鷺采三秀,牽車掛旗來翻翻。山靈馳煙謝逋客,綠羅花落回風顛。人間清福有如是,擬跨白鹿青崖裡。業緣未斷仙所鄙,誚我如何住城市。杜世學:山名行東南,以茲岩下瀑。虛空落千丈,一日建萬斛。連蟲兒倒懸,夭矯龍下浴。暑林雪飛分雨,晴穀雨脈雨霖。或流若貫珠,或碎若屑玉。或揭若大箔,或曳若輕。固知造物巧,無乃鬼神督。比夕大風雨,響欲折地軸。曉觀勢鴻洞,股掉舌本縮。頃刻或異態,朝昏有翻覆。我從塵中來,每愧顏貌俗。飲酌清溪泉,坐臥紫石屋。解衿息岩陰,散發濯潭綠。摩挲苔蘚間,手澤恒可讀。澹然世慮散,已覺看賞續。鼎鼎征途中,誰甘共幽獨。高田井:扁舟泛喧,潦壯波流急。故人有幽期,赴彼暮春集。朝發清溪瀨,夕傍芝田隰。轟霆倏已斂,山光淨堪挹。石帆導之前,石門邀我入。雙扉貯空穀空,疊山獻互岌岌。雷推斷蒼壁,天漢瀉瓊計。白霓弄光怪,一吐不可吸。冰雹大夏寒,東南半天濕。憑觀惜俄頃,變態分百十。摩挲吊幽題,溟濛蘚花濕。自落謝李手,空山鬼猶泣。長宿飛觀頂,聲颯冷相襲。形隨氵頃洞開,夢蹴蜿蜒蟄。平明起下視,棱層構雲級。隙地陟奇勝,孔老遂角立。劉君好事者,聖窟勞剪葺。頗間經遊眾,酬接不暇給。我茲胡為來,坐豢冊水習。感慨念詩豪,人代不相及。持杯愛飛玉,快此千丈汲。玄鶴如可招,臨風請三揖。梁載:石門洞門何崔嵬,誰從渾沌鑿出來。天丁巧匠霹靂雷,噓雲為閉風為開。舟人系棹引客入,松風交迎如拱揖。謝公必屐印猶濕,尚想當年虎為驚。避鬼為清青牛,道士身入雲留得。頂上霞冠遣,山君,山君怒挾白龍跨。萬怪千奇生變化,如雲如煙如雪下。呼吸虹光相照射,倏然玉悄間珠顆。磊磊落落光無價,天上銀河無晝夜。人世不知有炎夏,劉郎去後二百年。耳孫猶愛此林泉,平分羽衣獨子座。聳出章甫龍象筵,人言洞府訪神仙。我來洞府參聖賢,高吟坐沖問《白鹿賦》。驚起山中玄鶴眠,鶴不眠,我自眠。夢見孔老相對雙華巔,征餘為賦《招隱篇》。呼取攜硯分瀑懸,崖邊再拜二師不敢前。難為水,難為言。 【宋徐恢月臺玉雪集】 《游處州石門洞賦長句二十韻》: 我聞石洞今幾年,一朝來系秋風船。大船月逢肛小船遠,漁舟替步幽澗泉。拖舟上上抵沙礫,更與略彳勺相黌緣。黃冠道士衣翩翩,殷勤為我臨澗邊。相逢一笑挽登岸,忽見珍館羅修椽。謝公舊隱無處問,洗眼蛤看山中篇。隹哉南國典刑在,大美遣味朱絲弦。當時發興豈神助,兩峰對面挽青天。主人掉頭謂不爾,尚能飛瀑千仞懸。杖節西下取微徑,其境過清神凜然。初疑窮冬蘊積雪,驚飆擁下陰崖巔。又疑冰綃掛林杪,薄暮縹緲搖輕煙。蔽空乍覺微雨集,隨地複作跳珠圓。謝公得爾句偏好,我今其忍相葉捐。山奇水怪世莫測,神龍定自藏九淵。龍號汝能水下土,胡為懶惰貪晝眠。自淮以北皆壤,大羊爛漫疆域。挽河莫假壯士力,奪雷走電一洗湔。我詩雖乏漫郎語,強顏猶可供磨鐫。為君他日落此筆,千秋萬歲令人傳。 【桂林志】 會昌刺史號風流,今古雖遼跡可求。君揖眾山趨洞口,我分危徑下嶽幽。賢侯已去題名在。假守重來廢館修。況是桂林多勝賞,更教添得石門遊。 《劉牧次韻經略吳及石門洞》: 諫紙空箱後,高牙拂斷霓。還符翠洲夢,君在諫署,賞夢得郡有翠洲之名,暇日登郡樓,望訾家洲見林壑,勝秀一符夢中來。見石門題會昌刺史元公晦之詩刻在焉。架竹生新逕,誅茅得舊蹊。陰崖走別洞,陽嶺帶回溪。吟桂人非隱,逢花客自迷。虛中存納受,絕壁阻攀躋。地遠饒征戍,君來鼓鼙。吏閑眼麂鹿,民樂戲鳧鳥醫殳。勝事時相遇,芳樽手屢攜。清風與詩句,留與昔賢齊。 《杜於能次韻》: 桂風泛泛桂江流,南師旌牙喜訪求。詩刻蒼崖留篆在,雲生織徑稱欄幽。而令入幕賓僚盛,又況褰帷政事修。更對酒樽堪醉傲,幾多泉石助吟遊。 【樓攻愧先生集】 《石門洞》: 扁舟百里蓮城回,青山中斷立兩崖。清都虎豹隱不見,但見閶闔排雲開。峰回失喜大飛瀑,聲震壑驚春雷。掀髯目極九霄外,玉虹千丈飛空來。一冬青女靳天雪,不知聚此山之隈。傳聞神龍臥其上,寶藏系碎真瓊瑰。胸中先自無塵埃,到此更覺心崔嵬。天風為我空翠,春水瀉入騷人懷。謫仙魯來寫勝句,劉郎又為開天臺。我慚筆無挽牛力,醉墨滿壁誰為裁,或言龍湫更奇絕,鷹山高上深雲埋。我方攜節往尋訪,未知比此何如哉。 【李洪芸庵類槁】 《游石門洞》: 溪壑縈紆礙去舟,石門雄峭未曾遊。雲深飛瀑自成雨,洞辟雙扉最上頭。紫府丹疑有路,碧岩紅樹飽經秋。追懷顏謝當年興,坐聽猿吟和四愁。 【王十朋梅溪集】 《游石門洞》: 雁山飽見兩龍湫,洗眼新觀石洞流。欲向故鄉尋白鹿,先來仙隱訪青牛。青牛道士隱于石門。破荒喜誦劉郎句,躋險思從謝客遊。天下林泉看未足,分將身世早休休。 《重游石門洞》: 石洞幾時辟,石門長不啟。貪看一派水,三載兩回經。誰把銀河水,直從天半傾。好流人世去,一洗四維清。 【徐璣靈淵集】 《題石門洞》: 瀑水東西冠,廬山未足論。飛不長似雨,流處不知淵。洞裡龍為宅,溪邊石作門。修行謝康樂,庵有故基存。 【趙君鼎詩】 《游石門洞》: 不見青牛道士,空餘石洞飛泉。靈源更在直上,甘澤能旱年。 【石抹良輔世美集】 《石門洞天》: 石門倚雲開,白虯掛蒼壁。到此欲忘言,雙啟玄天默。 【元郭昂野齋集】 《進石門洞》: 亂石梯天彷佛平,懸麻急雨勢如傾。人翻熬餅黃泥滑,馬轉雲衢嶺橫。萬死未尤多險且,一時終要看澄清。此回若到中原說,九阪羊腸不足評。 【劉仁本亦玄集】 《舟泊石門洞》: 孤舟一夜雨,溪流漲三尺。起來推短蓬,灑然好山色。旭日弄晴暉,微雲斂殘跡。修眉澹欲舒,嬌鬟淨如拭。岩華亞高低,幽禽互喧寂。仙人石門洞,捫蘿可緣陟。蒼松雜疏篁,清泉漱白石。野鶴從何來,長鳴韻嘹嚦,是時秋氣中,天宇湛虛碧。吾徒詩眼明,從者行亦適。涼月忽在林,客衣風露襲。篙人苦相催,前灘起鴻束力鳥。 三門洞 【贛州府志】 三門洞,在贛州府會昌縣北五裡有基磐石,舊傳道姑于此趺化。今澗水淙,夾道桃李茂密,識賞者即焉。 龍門洞 【保寧志】 龍門洞,在四川保甯府綿穀縣北,有三洞。自朝天程入谷十五裡,有石洞及第二第三洞,有水自第三洞發源,貫通二洞,流水出下,合嘉陵江。 【元一統志】 龍門洞在福建延平府尤溪縣東九十裡,其源莫測,洞中有石龍、石床、石棋局、石竇、滴水如雨,亦號滴水洞。 【常德府志】 龍門洞在湖廣常德府武陵縣西七十裡,其中深遂,下有龍潭。 【夷陵志】 皇甫中《龍門洞記》: 長陽縣龍門洞,距縣治隔江少西,登縣樓望之鬱蒼,出沒雲煙,心往神遊,而跡未始接也。淳熙庚子秋月,火老候濁泛舟之篙,植杖百步,幽花小草鼻,殆非人間世也。業篁偃松,蔽日交蔭,捫石穿嵌空攀越空牝。如是者又數百步,乃瞻飛泉百尺作建瓴之勢。氵敕石而下,濺雹鳴玉聲乳人語。予偕宋宗聖宣卿屐,蘇班藉草茵跌足立於泉中,相顧謂曰:壯哉!雄觀清哉!勝遊酌泉賦詩,紀歲月名氏,髦毛森樹,肺肝冷然,不知時之在庚伏也。予嘗改導河積石至於龍門,非此也。然山形中斷,若鏟若鑿,破崖出泉,殆若禹之遣跡。昔煬帝初營洛陽,登印山南望曰:此豈非龍門耶。然則耳目所及,世已三龍門矣。舉天下之號,皆龍門者,不知者幾也。先是旬日,虹霓亙天而下,飲蹊而上,則龍門之名,信不虛矣。予皆宣卿,爛遊無點額之纖,其兆亦佳。惜令尹宋公宗堯,唐卿,以職事不車取出,不得與俱,兀庵老人皇甫中子立志。 【宋朱松韋齋集】 求道人自尤溪來,三山出示,同徐侯游龍門洞長篇,因次其韻濟之,時以檄走諸隘。阿游陸沈久,亦複太癡絕。未成安一枝,況乃辦三穴。唯餘愛山意,如水必東折,首鼠今幾年,顧影愧瓊玦。那知龍門客,塵底抱關門臬。虛日偃仰,蒼壁對橫截。拄藤危蹬響,濯足細泉潔。束薪取奇觀,滴乳當嘉設。摩挲石蜿蜒,信矣嗜舊說。炎欠疑卷風雨,凜若踐冰雪。還追神清遊,複作武陵別。能詩有老休,聯句媲前哲。相逢快吟哦,霏鋸屑。三山今入手,瀛海僅可啜。崎嶇走林谷,王事煩此傑。擬結汗漫期,更待挽搶減。 【陸游渭南集】 《龍門洞》: 我下香積寺,清晨曆龍門。孤峰撐蒼昊,大壑裂厚坤。古穴吹腥風,峭壁掛爪痕。水浮石楠花,崖絡菖蒲根。橫策意未饜,褰裳探其源。絕境豈可名,恨我詩語煩。頃臾蒼雲合,便恐白雨翻。東走得平野,萬里扶桑白敫。 【張子野詩】 《將赴南平宿龍門洞》: 此心常欲老林丘,去意徘徊夜更留。萬客只貪門外過,少人知有洞中游。春來猶見龍孫出,靜裡微聞石乳流。澗水送花通閣底,寺鐘催月落岩頭。暫時清夢生危枕,明日濃塵擁撇車舟。南是符陽北長舉,所嗟不屬古江州。 【馮大師集】 《龍門洞》: 古洞嵌岩活,青山氣象渾,應龍常隱處,流水不知源。鬥險雙峰秀,淩虛古木尊。怪藤寒覆坐,修竹盡當門。混沌誰開鑿,雲煙自吐吞。深盤通海脈,橫透露天痕。日影循崖腹,泉聲辶堯後根。江前塵不到,物外景常存。避地仙蹤跡,清人俗夢魂。功名歸未得,回首謝岩閽。 【張方平樂全集】 宿龍門洞,在三泉縣西,即古葭萌。路到葭萌古道邊,層崖疊磴入蒼煙。忽逢方丈在平地,何意中途過洞天。四面濃嵐圍碧嶂,半空急雨迸飛泉。一宵身世離塵境,卻撫征驂懶下鞭。 宮闕洞 【建武志】 《途次宮闕詞,交趾酋長迎謁》: 馬踏寒霜下石門,海夷遙望采旗奔。報言天子綏懷意,鬥解氈裘謝聖恩。 玉室洞 【房山縣誌】 玉室洞,在北京順天府房山縣城西北三十裡,石路險峻,人少有至者,故老相傳昔漢張子房棲隱於此。 玉宇洞 【王明清揮塵雜錄】 蔡京昔宴太清樓,記雲,宣和殿北有玉宇洞,石自壁隱出,岩峻立,幽花異木扶疏茂密。 金庭洞 【輿地紀勝】 金庭洞,在德安府隨州桐柏西南系隨縣界,去鎮八十裡。 【赤城續志】 金庭洞,在浙江台州府嵊縣東南,天臺華頂之東門也。 《道經》雲:越有金庭桐柏,與四明天台相連,神仙之宮也。唐裴通記雲:剡中山水之奇麗,金庭洞天為取冖,其洞即道明所謂赤城,丹霞第六洞天也。按《上清經》,洞天在天臺桐柏山中,辟方四十裡,其北門在此小香爐峰頂,人莫見之。又雲晉王右軍家於此山,書樓墨池舊制仍在,南齊道士褚伯玉,于此置金庭觀,乃右軍之家也。通留詩雲:寂寂金庭洞,清香發桂枝。魚吞左慈釣,鵝踏右軍池。華雲:周王子晉善吹笙,為鳳凰聲,從浮丘登嵩高而羽化緱山去。後主治天臺華頂,號白雲先生,往來金庭風月之夕,山中有聞吹笙者。 【剡錄】 《金庭洞天》: 嵩高秀入洛川清,鶴去雲歸冷玉笙。霜白金庭今夜月,流風依約有遣聲。 隱堂洞 【太原志】 隱堂洞,在山西太原府文水縣西南三十裡,隱泉山上,即子夏退老所居之石窟室焉。 天堂洞 【仙都志】 天堂洞,在處州府縉雲縣仙都山東,雙龍洞左。高峻人跡罕到,洞中居壁正面列二圓穴,右者淺,而左者深。有龍居之,旱禱必應。洞旁又二石窪,左者水清常溢,右者水濁,或縮名日月泉。山后別有一洞,俗呼為天堂山。內築精舍,扁曰「清虛」。 蘭亭洞 【元一統志】 蘭亭洞,在荊州府夷陵州遠安縣十裡,有幽蘭。 九房洞 【漢中府志】 九房洞,在陝西漢中府鳳縣東四十裡。 十房洞 【元一統志】 十房洞在長沙府安化縣北二十裡,高三四丈,廣數十丈。洞門廣餘,門之內若廳可坐數十人。自廳入穴中有天窗,左右列十房,各有門,鐘鼓備具,扣之即嗚。後有石田石池泓澄,可受禱雨有應。 神室洞 【元一統志】 神室洞,在四川保寧府閬中縣十余裡大龍山下。宋明初,天水魏靜築道堂以居之,歲久靜去。南齊太守譙靈,超覽其遣跡,題曰:喧途易遣,貞境難尋。魏生,迥過然絕塵,刊於石壁。 北牖洞 【桂林郡志】 北牖洞,在桂林府城西三裡,西湖中隱山。 《北牖洞詩》: 舊駐方東騎,因題北牖名。來須風作禦,去認鬥為城。日氣晚方到,雲收寒易生。予心匪遊衍,拱極振華纓。 鐵窗櫺洞 【杭州府志】 杭州赤山殿,司左軍寨庵,側有洞名針窗極洞。詳杭字。 琴洞 【郡縣誌】 琴洞,在四川成都府簡縣,報恩寺後有此洞,又有琴軒,以僧能琴故名。趙清獻公於此聽琴,有留題雲:輟飲楮節會勝亭,溪山佳處古琴橫。憑君傾耳湣心勤聽,一弄松風四座生。 【元一統志】 琴洞。在四川順慶府南充縣,王象之《輿地紀勝》雲。 琵琶洞 【武陵】 石臼洞,在廣東惠州府博羅縣浮山,東有石崖數十仞,中有蘚痕若洞,扉然,鄺仙騎牛于此入石。 石柁洞 【處州府志】 石洞,在浙江處州府青田縣西北六十裡,中有石懸如船故名。 項樣洞 【處州府志】 項樣洞,在處州府青田縣西北六十八裡。一名戴洞,中有乳泉滴瀝,久凝為石。好事者鑿取置幾案間,植水竹石菖蒲。 函管洞 【東昌府志】 函管洞,在東昌府博平縣西三十裡,竣堤鎮北。其洞置於會通河底,以大石甃成方管,水竇竊石,翼角其雨傍,複以大石疊而覆之行河道於上,然後積瀦之潦,得以泄陷淖之壤肆其耕,然後知水竇之功博,碑石尚存。 三雅洞 【元一統志】 三雅洞,在湖廣常德府。 《武陵記》昔人鑿池得三銅器,其上有名曰伯雅,季雅、仲雅。蓋漢靈帝末,鬥酒一千。而劉氏好酒,愛客乃制。三品伯雅受一鬥,仲雅容七升,季雅可五升,以資酬樂,蓋劉氏飲器也。 金船洞 【元一統志】 金船洞,在湖廣岳州府平江境內。 青絲洞 【溧水志】 青絲洞,在應天府溧水縣贊賢鄉,匚贛船山南,有張沈二書堂井臼遣址,未詳何時人。 青衣洞 【臨安志】 青衣洞,在杭州府城內,三茅觀後,故老相傳,昔人行至洞口,有青衣童子,問之不應。良久入洞,逐之不見。間風雨聲,毛髮竦忄栗而出。 【國朝謝肅密庵詩集】 《青衣洞歌》為臥雲平章作:緱山仙人玉皇客,鶴背吹笙遊紫極。天風萬里下吳雲,具區東頭駐靈跡。青衣之洞何神奇,洞裡有天人莫窺。瑤草一逕香掩冉,琪樹萬株光陸離。嵯峨石壇高幾許,上通閶闔聞笑語。鏗鏘扌敕磬激冷風,搖曳旌旗翻玉宇。是時仙人揮白羽,辟侶青衣進歌舞,唯有蹁躚萼綠華。金液行擗鱗脯,交梨火棗空紛手奴,春光偏著蟠桃華。仙人醉來虯髯紫,手為白日推龍車。龍車燭天行不已,玉皇秉龍見之喜。敕將大樂飲仙人,壽與天地相終始。仙人昔者憂黎元,伏劍上馬安殺藩。功成欲伴赤松子,笑傲林壑娛晨昏。玄州從來限弱水,武陵無路通桃源。何如此洞在人世,只尺異境移侖昆。蒼龍東飛虎西躍,一神攝之今護宅,是中妙用合元符,燈忽淩空生羽翮。獨憐海客非仙材,乘濤遠跨長鯨來,願得還丹蛻凡骨,九霞光裡觀瓊台。 蘿衣洞 【小山雜著】 《蘿衣洞》: 蘿衣晴帶護煙,楚國狂夫尚作歌,石影到溪千丈勁,藤痕入木八分多。泉分小白山中雨,衣取雲門寺頂荷。洞口樵人誰語汝,茶過相遇更相過。 匹袍洞 【郭昂詩】 《匹袍洞收》: 老壯心雖不厭難,惡緣尤值雨潺潺,盆唇細繳江邊路。香篆重盤樹外山。買馬本來圖代步,為官誰喚不如閑,故鄉親舊還知此,白髮多應笑強顏。 紅旗洞 【元一統志】 紅旗洞,在辰州府敘浦縣東二十五裡,耆舊雲昔湖,南馬氏遣兵收武陵諸蠻至此,隱隱見岩石中有若紅旗舒展狀,遂屯其上,今猶有蘆菔蔥薤野生,人呼為馬王菜,然山高數百尺,山日火平曠可屯數萬人,石壁間有義蓮塘,孝感橋,刻字猶存,今義蓮塘在山上,土人禱之必應。 遊學洞 【當陽志】 遊學洞,在荊州府荊門州當陽縣南五十裡,此鬼谷子與張儀蘇秦遊學洞也。按元和郡國志:當陽縣青溪山有石室雲鬼谷子,居處。 讀易洞 【宋史】 《逸隱傳》: 譙定字天授涪陵人,少學易於郭曩氏自見乃謂之象一語以入,蓋郭氏之學,象數之學也。一日至汴間,伊川程順講道於洛,潔衣往見,盡棄其學而學焉。遂得聞精義造詣,愈至浩然而歸。其後順貶涪實定之鄉也。北山有岩師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讀易洞。 治易洞 【元一統志】 治易洞,在四川嘉定州九頂山後門,宋皇佑間,郡守吳礻必,石上有磨崖大字雲:聖作易。晦其數,劉傳吳識易祖。蘇軾詩雲:自昔遙聞太守高,明爻象豸日忘勞。洞中陳跡今如掃,斯道何曾損一毛。 讀書洞 【元一統志】 讀書洞在四川嘉定州,後溪延祥觀本名楊雄觀,《九域志》以為雄故宅也。觀有子雲洞,有讀書洞,是洞有子雲像,高三尺許,傍有二人列侍庭下,有張辟強墓,又有玉皇詔許真君符篆刻之石,有楊徽之宋白諸公詩其跡尚在。 書洞 【豫章續志】 書洞在江西南康府進賢縣東六十裡,其山勢如書,故名。有雷度讀書庵在洞之側。 藏書洞 【元一統志】 秦人藏書洞在湖廣沅州沅陵縣小酉山下,有石穴中有書千卷,秦人避地隱學於此,因留之。 【周密澄懷錄】 周子充遊廬山,入楞伽院倚朱砂峰,李公擇藏書洞,在東偏,元豐以後晉題皆在。 【洞天留題】 陳洵直藏書洞詩:當年正節蛻宣城,郭謂遷神掩石扃,溟漠卻求書劍地,石樑之下鄉冷冷。陳子正藏書洞詩:先生玄寂作宮城,萬卷雖藏洞不扃。夜半松風動林屋,猶疑弦誦響冷冷。王宗賢藏書洞詩:遷神石室翠玲瓏,石座岩扉備此中。要闡吳君修煉處,故藏書劍顯神通。峰前岩竇石生玉,洞外山泉澗有松。奇異石樑天設象,窪尊茶灶示遺蹤。 十字洞 【元一統志】 十字洞,在四川嘉定府峨眉縣三十裡,洞門如十字,昕昏出雲煙氣,乃天真皇人論道之地,舊有觀宇,今為荊棘。 九經洞 【元一統志】 九經洞,在湖廣荊州府,夷陵州宜都縣,其洞秘奧,僧與其徒執燭窮之,燭書亟出,莫知攸底。 石經洞 【房山縣誌】 石經洞,在北京順天府涿州房山縣城西南六十裡雲居寺東,有峰曰小西天,其上有八洞,隋沙門靜琬者發願以石鐫華嚴涅盤諸經,至唐經成,閟于石洞,人不可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