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
卷一萬二千十七 友 |
|
二十有·友 師 友 【荀子】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繁弱,封父之弓。 《左傅》封父之繁弱,钜與拒同。黍不為來。 《史記》蘇秦說韓王曰:貂子少恃力能拒來。司馬貞吉弓弩勢足以拒於來敵者也。然而不得排扌敬,巨京反則不能自正。排扌敬,傳正弓弩之器桓公之蔥,太公之闕,文王之錄,莊君楚莊王之胸。闔閭幹將莫邪钜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劍也。然而不加砥礪則不能利,不得人力則不能斷。驊騮騏驥纖離綠耳,此皆古之良馬也。然而前必有禦轡之制,後有鞭策之威,加之以造父之馭,然後一日而致千里也。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賢友而友之,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身日進于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靡,謂相順從也。或曰:靡,磨切也。今與不善人處,則所聞者欺誣詐偽也,所見者汗漫淫邪貪利之行也。身且加其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傳曰: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在左右,靡而已矣。 【文選】 楊雄《羽獵賦》神聖建道德以為師,友仁義以為朋。 《文選序》大姬公之籍,孔子之書,與日月俱垂人倫之師友。 【聱偶子】 學非師而功益勞,友非人而過益滋。是以古之君子,從師而後言,顧友而後行。故其先鮮矣。 【性理會元】 《師友篇》: 三代而上,師友出於學校,三代而下,師友出於聖賢。學校不古存,聖賢不古若。而天下學者師非其師,友非其友矣。古者黨有庠,遂有序,國有學。中和孝友為之教,詩書禮樂為之造。士之由於學校者,皆知師之可尊,友之可敬。薰陶親炙,至於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豈非學校之功歟?愚故曰:三代而上,師友出於學校者,此也。三代衰,學校廢。吾夫子設教于洙泗之上,七十子樞衣於杏壇之下。聖人為之師,顏曾為之友。求退由進,師過不及。一經缶盧錘,皆為成德之士。豈非聖賢之力歟?愚故曰:「三代而下,師友出於聖賢者,此也。自孟喜背師而天下不知師,酈寄賣友而天下不知友。籍湜師韓子也,不能保其不叛,柳子厚友崔李也,意向稍偏,則甘心舍所學以從彼焉。愚於此益歎夫學校之不古存、聖賢之古若也籲。 【周子通書】 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而已矣,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此略承上章之意,其理雖明,然人心蔽於物欲,鮮克知之。故周子每言之詳焉。求人至難得者有於身,非師友則不可得也已。是以君子必隆師而親友。道義者,身有之則貴且尊。周子於此一意而屢言之,非複出也。其丁寧之意切矣。人生而蒙,長無師友則愚。是道義由師友有之。此處恐更有由師友字屬下句。而得貴且尊,其義不亦重乎?其聚不亦樂乎?此重此樂,人亦少知之者。 【朱子語錄】 師友之功,但能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終爾;若中間二十分工夫,自用力去做,既有以喻之於始,又自勉之於中,又其後得人商量正是之,則所益厚矣。 【陸象山語錄】 天下若無著實師友,不是各執己見,便是恣情縱欲。人若是求師取友之心泛泛,則可見其平日工夫亦是悠悠,泛愛眾而親仁,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古人之于師友,其切如此。 【劉炎邇言】 或歎無嚴師畏友。曰:非無也,未之見也。有嚴師教亦不行,有畏友諫亦不入,近世流俗之患也。徇俗而忘己,從流而失正,斯師友也何嚴畏之有? 【黃庭堅豫章集】 《答何靜翁書》: 今世民之師師不知行道以先覺覺民,學校之教不知明道以啟迪後。故學者不知重道而尊師,士亦不復論學而取友。 【尹和靜言行錄】 學問須是要從師,然賴朋友相成處甚多。師只是開其大端,又體貌嚴重,若于從容閒暇之際,委曲論難,須是朋友便發明得子細。 【孟子】 費惠公曰:吾于子思則師之矣,吾于顏般則友之矣,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惠公,費邑之君也。師所尊也,反所敬也,事我者所使也。 【史記】 世家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故群俊競至。 【西漢會要】 平帝即位年幼,選置師友。大司徒孔光以明經高行為孔氏師,京兆尹金欽以家世忠孝為金氏友。 【西漢書】 《名臣贊》: 董仲舒考其師友淵源所漸,猶未及乎游夏。 【東漢書】 孔融造李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僕有舊恩乎?融曰: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息。李固,少好學,常步行尋師不遠千里,結交英賢。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風而來學。李膺性簡亢,無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陳為師友。位長樂少府。王烈,太原人,以穎川太丘為師。二子為友。時穎川荀慈明,賈偉節,李元禮,韓元長,皆就太丘學。見烈器業過人,難服所履,亦與相親。由是英名著於海內。烈察孝廉,三府辟並不就。 【北史】 後周冠雋,為鎮東將軍西安縣男,少為司徒崔光所知。光命其子勵與雋結友。每造光,常言移旦。小宗伯盧辯以雋業,行俱崇,待之以常師友之禮。每有閒暇,輒詣雋訁燕語彌日。常謂人曰:不見西安君,煩憂不遣。其為通人所敬重如此。 【唐摭言】 韓文公名播天下。李翱、張籍,皆升朝。籍北面師之。故愈答崔立之書曰:近有李翱張籍者從予學文,翱與陸傪員外書亦曰:韓退之之文,非茲世之文也,古之文也。其人非茲世之人,古之人也。後愈自潮州量移宜春郡,郡人黃頗師愈為文,亦振大名。頗嘗睹盧肇為碑版,則唾之而去。案實錄。愈與人交,其有淪謝,皆能恤其孤。複為畢婚嫁。如孟東野張籍之類是也。李義山師令狐文公,呼小趙公為郎君,于文公處稱門生。 【魏鶴山渠陽雜抄】 曾大清之子仲躬逮嘗從震澤王頻艸信伯。仲躬問親師友之道,信伯雲:師不專在傳授,友不專在講習,於精神氣貌間自有相激發處。是善親師友者。 【宋史】 《名臣言行錄》: 歐陽公試進士中甲科,補西京留守推官。始從尹師魯遊,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 《畢士安傳》士安,少好學,事繼母祝氏。祝氏曰:學必求良師友,乃與如宋,又如鄭,得楊璞、韓丕、劉錫為友。 【性理會元】 揚中立撰遊定夫墓誌雲:元豐中,予受業于明道先生兄弟之門。有友二人謝顯道,公其一也。先生方以倡明道學為己任,設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公來職學事,公得其微言。於是盡棄其學而學之。其後伊川謂予曰:遊君德器然,學問日進,政事亦絕人遠甚。師門見稱如此,其所造可知矣。 【金史】 《完顏陳和尚傳》: 和尚兄斜烈為元帥,辟太原王渥為經歷,渥,字仲澤,文章論議,與雷淵李獻皆相上下。故得師友之。 【彭汝礪鄱陽集】 彭汝礪親師友奏議:治亂之幾,在於好惡,好惡之端,在於慎其始。其始正,無所為而不為正;其始不正,雖有智力不能善其後。是以人主必務學。學莫大於近其人。陛下盛德至行。得於天者甚厚,見於行事者甚善。此非臣下所能窺度高下深淺小大。近侍進讀,儒臣勸講,其見聞可謂甚博;耆艾在前,忠良在後,其輔翼可謂甚眾。夫學者非徒出入于口耳之謂也,間乎其言將見於其行,得乎其心將見乎其外。今臣下所誦說,陛下能昭然不疑乎?能沛然有所得乎?使誠無疑也,使誠有得也,固甚善;若猶木也,是為名而已,是為觀美而已。今延英之對,邇英之講,隔於內外見有不得而久,限於上下言有不得而盡。雖太皇仁聖所以擁護啟佑者甚至。然天性之愛不可以責善久矣。然則陛下退而與處者其誰?與真使令者誰乎?其婦女乎?輔拂之人寡,順從之人眾,學問之日少,安閒之日多。善或莫之告,過或莫之諫。臣甚懼所以輔成聖德者或未備也。記曰:三王四代惟其師。詩曰: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然則師友不可無久矣。然則如之何?曰:尊有道者,擇有德者。不使柔邪權譎之士間於其間,間宴與俱,言動使相接焉。簡上下之分勢,盡君臣之底裡。問以所疑而無隱,質之所欲而無間。有善者使必告,告焉而必從;有過焉使必諫,諫焉而必改。如是而不堯舜如者,未之有也。惟陛下留意無忽。 【性理會元】 漢唐師友或得或失。漢唐以來,師友之道無複三代,叛師者有人,賣友者有人,以至後堂絲竹之娛,結綬彈冠之譽,師友之義安在哉?獨一董仲舒,猶有得于師友之淵源;諸葛孔明,猶有得於交遊之規畫。其學術事業僅有可觀,是亦存一二於千百也。王通自附于聖人,而門人董常自比顏子。平日謂貫果為何事,異時禮樂之問,口而不能對者,即前日河汾之門人也。而師友更相稱名自比聖賢,多見其不知量也。後世師友之道不明,自師友淵源之學不傳於聖門,官師相規之風不見於治下。故平居暇日,學者無以為成德之助;而出為世用,無以警具累官曠事之失。誠為可慨歎,有如魯兩生面諛之譏,非不足以箴叔孫通之失,轅固曲學之言;非不足以救公孫弘之過,而利祿之念錮於其中。雖其言之切中有不暇改矣。韓昌黎之門人若藉湜輩,固未能保其不叛于師之言。乃若柳子厚之責交于友者切矣。何為而富貴利達之念一動,滔附匪人?雖平時之所講明者,旋失之矣。蓋嘗謂後世師友切磋之義,僅見于王通之門。僚友規益之事,獨諸葛孔明深得古人之意。彼其講道河汾房杜諸公親承議論之未,異時輔正觀之治,皆無愧於王佐之才。下而董賈仇程之流,亦能為寡過謹飭之士,不可謂非成就之功也。故師友切磋之義尚有存焉。孔明高宏雅量,曲意諮訪。初交則平,屢間得失;後交元直,動見啟海。前稽考於幼宰,複從事於偉度。故僚友規益之風猶有遺焉。執事有感于師道不立,友誼日衰。講擇不精之故而為之隱憂。切謂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則求之有餘師矣。誦詩書,是謂尚友,則求之有餘友矣。 《孔門師友淵源之粹》: 嗟夫!洙泗之上,從遊三千,速肖七十。升堂者有人,在寢者有人,而顏曾獨以高第稱。豈非知所以用工於克己之地,而有真見自得之學耶?吾嘗求之夫子所以稱顏子之好學者,不過曰:不遷怒,不貳過而已。曾子平日之所得,不過三省吾身,戰戰兢兢而已。夫怒之不遷,過之不貳,不過一謹飭之士。臨深履薄,兢兢從事,亦非有大過人者。而具所成就乃爾耶,噫,二子之師友淵源,吾固知其所自來矣。昔者夫子削跡于衛,伐木于宋,陳蔡之厄弦歌自如。有過必知自以為幸。則夫所謂不行怒不貳過,與夫終日之間三省其身者,豈非得于董陶漸染之素耶?《孔門師友相規之益》: 吾夫子設教洙泗,遊其門者三千其徒,而切磋琢磨之功未嘗不見於摳衣趨隅之際。異時有子一為速貧速朽之語,則是非夫子之言,隨即正救。子夏一有喪明之失。叢其過而數之者,曾不少貸。是何聖門講學無非進德之機耶?噫,窮而在下,則為洙泗之講學;達而在上,則為禹皋周召之贊襄。是或一道也。 《宋朝群公師友之益》: 我國家崇尚儒術。自石介執杖履以侍孫明複,而師道始尊。自九老退居洛,邵康節以布衣從容其間而友情始密。自是而後,有胡安定建湖學以淑門人第子,而天下益知有師友之道。二程先生接聖賢正傳以開明後學,而天下益知有師友之益。故游安定之門者,無非詵詵之賢才;而從二程學者,其醇厚之氣望之可知其為先生門人也。師友之有益於人大哉! 【唐柳宗元集】 《師友箴》: 並序今之世為人師者,眾笑之。舉世不師,故道益離。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舉世無友。故道益棄。嗚呼!生於是病矣。歌以為箴,既以儆已,又以誡人。不師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從師,可從者誰?借有可從,舉世笑之;吾欲取友,誰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舍。仲尼不生,牙也久死。鮑叔牙與管仲為友二人可作,懼吾不似。中焉可師,恥焉可友,謹是二物。用惕爾後,道苟在焉,傭丐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內考諸古,外考諸物。師乎友乎,敬爾無忽。 【唐摭言】 杜工部交鄭廣文,嘗以詩贈以詩贈虔曰: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冒犬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德尊一代常土稟坎,名垂萬古知何用?杜陵野老人更,被褐短窄鬢如絲。日糴太倉五升米,時赴鄭老同襟期。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花落。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相如逸才親滌器,子雲識字終投閣。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蹠俱塵埃。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又廣文到官舍,系馬堂階下。醉即騎馬歸,頗遭官長罵。才名三十年,坐客寒無钅。賴得蘇司業,時時與酒錢。及虔即世,甫賦《八哀詩》其一章誄虔也。 【宋劉後村集】 師《友六言》: 聞諸師者本同,取之友者亦公。高才有出象外,精義不離中。南渡大儒管見,西山先生正宗。賦偶 【聲律會元】 丈席請益,朋簪忽疑。模幹矜式,金蘭切偲。術有四而,益者三而。傳物洽聞而罔敢自恃,摳衣會文而誠知所先。惟求有餘者歸而學,豈能自守者奚其交?彼能誨成以責我,敢不親其而樂其?貴得童蒙之筮,勿容朋盍之疑。冀循循而善誘,賴切切以相規。首重尊嚴之德,先求直諒之資。以其主善敢後於矜式,以其視學益勤於切偲。泳遒聖門游夏豈仲舒之及,揚清世俗荀陳宜元禮之為。將以釋疑敢怠執經之間,求其責善莫先營道之司。當稽夫子擇善者而從之,更效孟軻其取之必端矣。體字 【攔江綱】 尊信,隆親;丈席,朋簪;淵源,德義;善誘,相親。賦句雖若無訓導交遊之跡,隱然有琢磨警策之規。嚴然後尊尊以且貴,取之必端端惟固旨。況漸磨之中是乃心友,而淵源之外他非我師。不必群儒屢訪而訓則如臨,不必先生與言而端焉必取。一習聞之頃若聽嚴規,一漸摩之際如交善士。味尊貴辭模範如在;訓由行數語精神密庸。父子如師友 【樂庵語錄】 先生自幼講明道學于昆山南六裡,架屋數間,種竹二畝,號樂庵。時往來其間,日取六經論孟讀之。每坐則焚香酌茗,與諸子及門弟談道德性命之學。袞袞不休,家事悉付之弟,不復關心。父子相親如師友。伯仲為師友 【宋名臣言行錄】 陸九齡兄弟皆志古嗜學。燕居從容,講論道義;門言門言侃侃,和而不同;伯仲之間,自為師友。雖其所以成德資取者非一端。然家庭追琢封植之功為多。 情兼師友 【南史】 《王錫傳》: 梁武帝敕錫使入官,不限日數。與太子游狎,情兼師友。 賓 友 【孟子】 晉平公之于亥唐也,入雲則入,坐雲則坐,食雲則食。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蓋不敢不飽也,然終於此而已矣;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也。亥唐,晉賢人也。平公造之,唐言入,公乃入,言坐乃坐,言食乃食也。疏食,糲飯也。不敢不飽,敬賢者之命也。範氏曰:位曰天位,職曰天職,祿曰天祿,言天所以待賢人使治天民,非人君所得專者也。舜尚見帝,帝館甥於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尚,上也。舜上而見於帝堯也。館,舍也。 《禮》妻父曰:外舅。謂我舅者吾謂之甥。堯以女妻舜,故謂之甥。貳室,副宮也。堯舍舜于副宮而就饗其食。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貴貴尊賢,皆事之宜者。然當時便知貴貴而不知尊賢,故孟子曰:其義一也。此言朋友人倫之一,所以輔仁。故以天子友匹夫而不為詘,以匹夫友天子而不為阝替。此堯舜所以為人倫之至,而孟子言必稱之也。 【職官分記】 漢淮南王安為人好書,招致賓客數千人。八公之徒,鹹慕其德,各竭材智,著述篇章;各分其辭賦以類相次,或稱大山小山,猶詩有大雅小雅也。 【類說】 魏武帝為《北君大傳》,孫策漢高晉宣帝荀彧為四明公賓友。 【東漢書】 《諸葛恪傳》: 恪,字元遜,大將軍瑾長子也。少有雋才,機辯警速,嘲謔如流,莫與為對。身長七尺六寸,少鬚眉折安頁,廣額大口高聲。權見而奇之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弱冠拜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傳太子登講論道藝,並為賓友,從中庶子轉為左輔都尉。 【資治通鑒】 唐憲宗元和十年初,吳少陽聞信州人吳武陵名,邀以為賓友。武陵不答,及元濟反,武陵以書諭之曰:足下勿謂部曲不我欺。人情與足下一也。足下反天子,人亦欲反足下,易地而論,則其情可知矣。 父 友 【禮記】 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以衣其衣。父之齒,隨行。 【東漢書】 《馬援傳》: 援有疾,梁松來候之。獨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後,諸子問曰:梁伯孫帝婿,貴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憚之,大人奈何獨不為禮?援曰:我乃松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 【書林事類】 漢陳蕃年十五,父友薛勤來候之,謂曰:孺子何不掃灑?蕃曰:大丈夫當掃除天下。勤乃知其有清世志而甚奇之。魏常林伯槐年七歲,父党造之,問伯槐曰:伯先在否,何不拜?林曰:對子字父,何拜之有? 執 友 【晉書】 《王道傳》: 時元帝為琅琊王,與導素相稱善。導知天下已亂,遂傾心推奉,潛有興複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執友。潘岳陽肇誄曰:餘以頑蔽,覆露重陰,仰追先達,執友之心也。 【太平廣記】 張說之譴岳州也,常鬱鬱不樂。時宰以說機辨才略,互相排擯。蘇廷頁方當大用,而張說與壞善。張因為《五君詠》。致書封其詩以貽廷頁。誡其使曰:當候忌日,近暮送之。使者既至,因以忌日齋書至廷頁門下,會積陰累旬。近暮吊客至,多說先公僚,廷頁因覽詩,嗚咽流涕,悲不自勝。翌日上對,大陳說忠貞謇諤,有勤乎王室,亦人望所屬,不宜淪滯于遐方。上因降璽書,勞問。俄而遷荊州長史。由是陸象先,韋嗣立。張庭、賈曾皆以譴逐。歲久因加甄敘,廷頁常以說。父之執友,事之甚謹。而說重其才器,深加敬慕焉。 【邵氏後錄】 柳子厚記其先友為父墓誌,意欲著其父。雖不顯所交遊,皆天下偉人。 故 友 【禮記】 親者,無失其為親也。故者,無失其為故也。 【論語】 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 【史記】 賈子楚昭王與吳戰。楚軍敗走,王忘踣履。已行三十步,王反取之。左右怪而問之。王曰:楚國雖貧,豈無一履哉?吾悲與之俱出而不與之俱反矣。於是楚俗無相棄者。范睢與魏齊言曰:子所以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尚有故人之意耳。 【五典毓蒙事實】 景差至蒲騷見宋玉曰:不意重見故人,慰此去國戀戀之心。昨到夢澤,喜見楚山之碧,眼目頓明。今又會故人,閉心目足矣。 【漢書】 光武,少與嚴光同學。及即位,思其賢,訪之齊國得焉。三聘而後至。引入,論道舊故,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帝笑曰:朕與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崔豹古今注】 鄭弘行宦京洛未至,夜宿一。如過如緣二切,河邊地也。於是逢舊友四人,四顧荒郊村落絕遠,酤酒無處,情抱不申。仍各以錢投水中,依評共飯,盡夕酣暢,皆得大醉。因名沉釀川。 【韓氵虎澗泉日記】 故友不可見,新相知者有數。老覺賓朋日日稀,故家言話轉依違。百年以往自興廢,千古其間誰是非,江左風流徒可想,山東豪傑竟何歸?勾吳于越連閩嶠,瘴雨蠻煙百鳥飛。 益 友 【論語】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注:友直則多聞真過,友諒則進于誠,友多聞則進於明。南軒雲:友者,所以輔成己德也。直者,有遇必問。諒者,忠信相與。多聞者,如誠可廣。是三者友之,則使人常懷進修而不耿自足,得不日益乎?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孔子家語】 孔子曰:吾死之後,商也日益。謂與賢己者交。 【性理會元】 範雲:無友不如己者,所以進德也。夫與賢於己者處,則自以為不足;與不如己者處,則自以為有餘。自以為不足則日益,自以為有餘則日損。遊雲:孟子之論尚友也。以一鄉之善士為未足,而求之一國;以一國之善士為未足,而求之天下;以天下之善士為未足,而求之古人。無友不如己者,尚友之道也。求得賢者尚而友之,則聞其所不聞,見其所不見,而德日起矣。此仲尼所以期子夏之日進也。 【三國志】 呂岱,親近吳郡徐原,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賜巾稱與共言倫。後遂薦拔官至侍御史。原性忠莊,好直言。岱時有得失,原輒諫爭,又公論之人或以告岱。岱歎曰:是我所以貴德淵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德淵。呂岱之益友,今不幸。岱複於何聞過?譚者美之。位大司馬。 【鎮江志】 梁劉遵,晉安王剌南,徐遵,為治中,甚見賓禮。大同元年卒。王為皇太子深悼惜之,令曰:吾昔忝朱方,從容坐首。良辰美景,清風月夜。益鳥舟乍動,朱鷺徐鳴。未嘗一日不追隨,一時不會遇,酒蘭耳熱。言志賦詩。校覆忠賢摧揚文史益者三友。此實其人。 【上蔡語錄】 謝顯道,見河南夫子辭而歸。尹和靖送焉,問曰:何以教我?謝子曰:吾徒朝夕從先生,見行則學,聞言則識,譬如有人服烏頭者,方其服也,顏色悅懌,筋力強盛;一旦烏頭力去將如之何?尹子反以告夫子。夫子曰:可謂益友矣。 【唐柳宗元】 《進送韋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 韋中立所謂先聲後實者,豈唯兵用之。錐士亦然。若今由州郡抵有司求進士者歲數百人,咸多為文辭,道今語古,角誇麗,務富厚。有司一朝而受者幾千萬言,讀不能十一。即偃仰疲耗,目眩而不欲視,心廢而不欲營。如此而日吾能不遺士者偽也?唯聲先焉者。讀至其文辭心目必專。以故少不勝。京兆韋中立,其文懿且高,其行願以恒。試其藝益工,久與居益見其賢。然而進三年連不勝,是豈拙於為聲者歟?或以韋生之不勝焉有司罪。餘曰:非也。谷梁子曰:心志既通而名譽不聞,友之過也。名譽既聞而有司不以告,作不取有司之過也。 《谷梁》: 昭公十九年句人之視聽有所止,神志有所不及。古之道:名譽未至,不以罪有司。而況今乎?今韋生樂植乎內,而不欲揚乎外,其志非也。孔子不避名譽以致其道,今韋生伏其文簡其友,思自得於有司,抑非古人之道歟?將行也。餘為之言,既以遷其人,又以移其友,且使或者知釋有司也。 損 友 【論語】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及善柔,友便佞,損矣。注:友直,則多聞其過。友諒,則進於誠。友多聞,則進於明。便,習熟也。便辟,謂習于威儀而不直。善柔,謂工於媚說而不諒。便佞,謂習於口語而無聞旯之實。三者損益正相反也。嚴氏曰: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太須友以成者,而其損益有如是者,可不謹哉?南軒雲:便辟、便佞、便於辟與佞者。善柔,謂善為柔者。辟則客止足恭,柔則每事畢屈,佞則巧言為悅。是三者友之,則使之日趨於驕惰焉得不日損乎? 【孔子家語】 孔子曰:吾死之後,商也日益,謂與賢己者交;賜也日損,謂好悅不若己者交。故君子所交。 信 友 【周禮】 孝友任恤注:任,信于友通。恤,憂患也。 【論語】 子曰:朋友信之。 【中庸】 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 【大學】 與國人交止於信。 【史記】 吳季劄使鄰國,道過徐君。徐君見李劄劍欲得之,而口不言。劄心知之。及回,徐君已死。劄乃解劍掛于徐君家樹而去。 【兩漢蒙求】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游太學,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克期。至日巨卿果到,升堂拜母,飲盡歡而別。後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商子微,晨夜省視。元伯臨盡,曰恨不見死友。尋卒。式夢元伯玄冕垂纓而呼曰:吾死當以某日葬。子豈能相及?式覺而悲赴之。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未屆而喪已發引。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也?停柩移時,見有素車白馬哭而來。母曰:必巨卿也。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與異路。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皆揮涕。式執紼引柩乃前進,式留止次修墳樹而退。 互見死友 【會稽典錄】 卓恕,字公行,上虞人也。與人期約,雖遭暴風疾雨無不至者。嘗從建業辭太傳諸葛恪。恪問何當複來,恕答曰:某日當複親覲。至是日恪停食候恕至。時賓客會者皆以為會稽建業相去千餘裡,道隔江湖,豈得如期,須臾,恕至,一坐盡驚。 諍 友 【孝經】 子曰: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 【抱樸子】 《交際篇》: 善交狎而不慢,和而不同。見彼有失,則正色而諫之;告我以過,則速改而不憚。不以忤彼心而不言,不以迸我耳而不納;不以巧辯飾其非,不以華辭文其失;不形同而神乖,不匿情而口合;不面從而背憎,不疾人之勝己。護其短而引其長,隱其失而宣其得。外無計數之諍,內遺心競之累。夫然故鹿鳴之好全,而伐木之刺息。 【張子經學理窟】 有問于程子者曰:吾與人居視其有過而不告,則心有所不安,告之而人不受則奈何?曰:與之處而不告,非忠也。要使誠意之交通在於未言之前,則言出而人信矣。又曰:責善之道,要使誠有餘而言不足,則于人有益而在我者無自辱矣。 【晏元獻公類要】 穆員與張舍人書雲:友朋之分,攻過為先。差之毫釐,則賴譏正。 【朱子語類】 先生謂時舉曰:朋友相處,要得更相規戒。有過則要告,時舉應諾。先生曰:然小過只嘵嘵底說,又似沒緊要相似;大底過夫,又恐他已深痼不容易說。要之只盡公之誠意耳。 【胡五峰知言】 能攻人實病者至難也,能受人實攻者為尤難。人能攻我實病,我能受人實攻,朋友之義其庶幾乎?不然其不相陷而為小人者幾希矣。 正 友 【黃石公素書】 枉士,無正友,注曰:李逢吉之友,則八關十六子之徒,是也。 【通鑒外紀】 宣王四十六年初,王將殺其臣杜伯而非其罪。伯之友左儒爭之于王。九複之而王不許。王曰:汝別君而異友也。儒曰:君道友逆,則順君以誅若以誅友;友道君逆,則帥友以違君。王怒曰:易而言則生,不易則死。儒曰:士不枉義以從死,不易言以求生。臣能明君之過以正杜伯之罪。王殺杜伯。左儒死之。 【東漢書】 東漢蘇章,字孺文,為冀州刺史,故人為清河太守。章行部按其奸贓,乃請太守為設酒肴。陳平生之好甚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章曰:今日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遂舉正其罪。州境知章無私,望風畏肅。 【五典毓蒙事實】 裴土自為相,有故人求京光尹判司。土自曰:公才不稱此官,不敢以故人之私傷朝廷至公。他日目盲宰相憐公者不妨得之。土自則不可。 【北史】 源懷行一巡行北邊六鎮。有懷朔鎮,將元尼須者,與懷少舊,貪穢狼籍,置酒請懷,曰:命之長短,由卿之口。豈可不相寬貸?懷曰:今日之集,是乃源懷與故人飲酒之坐,非鞠獄之所也。明日公庭始為使人檢鎮,將罪狀之地,尼須揮淚無以對。於是表劾尼須其奉公不撓如此。 【宋眉山唐子西集】 《正友論》: 庾公之斯,以朋友之故廢君命,而君子不以為私。叩輪去金,發虛矢以塞責,而君子不以為欺。酈況之說其友也,其言甚甘,而君子不以為險,其友為之墮肱隕首覆宗絕祀,而君子不以為忍。知此二義,然後可以言友矣。方漢之時,呂祿之權為如何,其宗族親黨,日夜相與思慮計議者為如何,國家社稷宗廟之勢為如何,而父又劫質其急為如何?又安得舍所重以全所輕,則以計劫之也固宜。彼子濯孺子之事,豈至是耶。以區區之鄭,固非衛之所以存亡。而區區之子濯孺子,又非鄭之所以強弱,敵去而追之。茲又國事之區區者,而彎弓于其友,則在名義為至重,此孟子所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勢也。何得以呂祿比之,夫莫重于金,莫輕於羽,此雖三尺之童足以知之。至於輕重之中又有輕重焉,則非通孟子者不能權之矣。孟子之書,世未有通之者,故漢魏之臣如蘇章於禁之徒,皆以得已之事親誅其友,猶複毅然自謂忠於朝廷,而世亦莫知其為天下之至惡。自是而後,一變而相證,再變而相告,三變而至相誣衊也。豈不愈惑哉?嗚呼!名教之事,聖賢談之盡矣,患不深考爾,君使已誅其友則如之何?曰:審之,禍大則誅之,餘者可救則救之,可贖則贖之,無罪者辨之。不可則辭於君,要之不可以執戈,友為不善則如之何?曰:審之,禍大則誅之,其次痛責而力止之,不從則去之,其小者則忠告之,不從則已,終不可棄也。夫上則善其君,下則善其友,使君臣朋友之間無不滿焉者,豈非人之所欲哉。不幸而至於此,則古人所以處之者亦有道矣,而論者不察以君臣為公,指朋友謂之私,何其不思之甚歟。孔子曰:以孝事君,則忠。曾子曰:朋友不信,非孝也,是相生法也。何名為私乎?父子兄弟出於天,君臣夫婦朋友出於人,而父子兄弟夫婦主恩,君臣朋友主義,則五教之中近於君臣者,唯朋友為然,故欲知人臣之忠者,必于朋友焉觀之,寧有賊害其友而能忠於所事者乎?是物理之必不然者,夫以公心處之何適而非公。苟私矣,則君臣父子夫婦長幼皆私也,甯獨友哉。嗟乎!教之所自出者三,而世闕其一。曰師,其所以為教者五,而世抑其一,曰友。 德 友 【孟子】 《萬章》: 問曰:敢問友?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 《莊子德充符篇》魯哀公謂仲尼曰:何謂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吾自以為至通矣。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吾國,吾與孔立非君臣也,德友而已。 仁 友 【孔子家語】 顏回問朋友之際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語,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忘久怨,仁矣。顏回第十八 【類林雜說】 《仁友篇》: 唐柳宗元與劉禹錫坐交王伾事。宗元貶知柳州,禹錫貶播州,播極僻遠,宗元以禹錫母老,播遠非所以便於養老奉親者,作奏願以柳易播。會大臣有言于上禹錫得內遷。 【列士傳】 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二人聞楚王賢,俱往之,至梁山,路失逢雪,糧食乏少,去楚千里計不俱全,伯桃遂並糧與角哀,桃乃入空樹中而死。角哀仕楚,楚王用為上卿,然後收葬伯桃,伯桃墓近荊軻將軍鎮,角哀夜夢見伯桃告之曰:我日夜為荊將軍所伐,子可救我,不援,吾必為荊將軍所虜。角哀驚夢流涕,遂從楚王請兵,鳴鼓奮劍往協荊將軍墓,未知勝負,角哀自刎而死。六國時人。 互見死友 【琴操】 三士窮者,其思革子之所作也,其思革子,戶文子,叔衍子,三人相與為友。聞楚成王賢好士,三人俱往見之。於豪嶔岩之間,卒逢飄風暴雨,俱伏于空柳之下,衣寒糧乏,度不俱活,三人相視歎曰:與其饑寒俱死,豈若並衣糧於一哉,二子以革子為賢,推衣與之。革子曰:生則同樂,死則共之,固辭,二子曰:吾相與猶左右手也,左傷則右救,右傷則左勞,子不我受,俱死無名可痛乎?於是革子受之,二子遂凍餓而死。其思革子揭衣糧而去,往見楚王,王知其賢,用旨酒嘉肴設鐘鼓樂之。革子有憂悲之色,楚王乃推樽罷樂升琴而進之,其思革子援琴而鼓,作相與別散之志。 【戰國策】 張儀,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秦自以不及儀,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俟敗約後負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遊以求通子之願?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僕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使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者,獨張儀可爾,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俟,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其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焉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甯渠能乎? 【魏書】 趙歧,字卿,京兆長陵人也。仕郡為功曹,待中常侍唐衡弟弦為京兆都尉,歧為功曹,每侵之,弦常懷怏怏,唐衡聞之,奏漢靈帝,靈帝遷衡為京兆太守,衡遂改歧家屬,將托以重罪誅之。歧亡走,更姓名,至青州市賣胡餅。時北海孫嵩,字賓碩,乘獨車游於市中。遙見歧呼至與語,歧懼是衡親屬,惶恐色變。孫嵩因為歧曰:視子之貌,非賣餅也。見問而色動,子不有重怨,則當亡命,我北海孫賓碩也,闔門百口,又有百歲老母在堂,勢能相度。歧遂以實告之,嵩於是載歧上車同歸。嵩白母曰:今得死交,將歧上堂拜母訖。然後置於複壁中,密供給二年,唐衡被誅,諸唐悉皆被滅,歧遂得出,至洛陽,朝廷舉歧詔拜太僕,歧因說嵩行義,嵩由是顯名,仕至豫州刺史,岐卒,嵩為行朋友之服。後漢未時人事也。 【新唐書】 狄仁傑為並州參軍,同府有母老且疾當,使絕域者。仁傑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云云請代行。 義 友 【孔叢子】 《記義篇》顏讎善事親,子路義之。後讎以非罪執于衛將死。子路請以金贖焉,衛人將許之,既而二三子納金于子路以入衛。或謂孔子曰:受人之金以贖其私昵,義乎?子曰:義而贖之,貧取于友,非義而何? 【東漢書】 許鴻卿,汝南人。與同郡周伯靈交友,伯靈早亡,鴻卿養育其子。 【魏志】 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真少與宗人曹遵,卿人未贊並事太祖,遵贊早亡,真湣之,乞分所食邑,封遵贊子詔曰大司馬。有叔向撫孤之仁,篤晏嬰久要之分,君子成人之美,聽分真邑,賜遵贊子爵關內侯各五百戶。崔琰,字李,清河東武成人也。少樸訥,好擊劍。尚武事琰友人公孫方早卒,琰撫其孤息若己子。 【蜀志】 馬謖,音縮字幼常,才氣過人,好論軍計。謖臨終與諸葛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此謖雖死無恨於黃泉也。于時十萬之眾為之流涕,亮自臨祭,待其孤遺若平生。張衣商,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少與犍為楊恭友善,恭早死,孤遺未數歲,衣商分居事恭母,如恭息長大,為之娶妻,買宅產業,使立門戶。 【冊府元龜】 鐘繇,荀攸,相與親善。攸先亡,子幼,繇經紀其門戶,欲嫁其妾與人。書曰:吾與公霆攸字也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荀君雖少,然當以後事付鐘君,吾時啁之曰:惟當嫁卿阿鶩爾,何意此子竟早隕沒。戲言遂驗乎。今欲嫁阿鶩得善處,追思建平之妙。雖唐舉許負何以複加也。繇位至太傳。 【晉書】 紀瞻,慎行好施,老而彌篤。少與陸機兄弟相親善,及機被誅,贍恤其家,及嫁女資送同於所生。鄭袞,字叔林,榮陽開封人也。少孤,隨叔父渾避難江東。時華歆為豫章太守,渾往依之,歆素與袞父泰友善,撫養袞如己子。 【南史】 南齊王思遠,與顧之友善。之卒,後家貧,思遠迎其兒子經恤甚至。 【五典毓蒙事實】 唐盧藏用,與陳子昂趙正固友善。子昂正固先死,藏用撫恤其孤有恩義。 【唐摭言】 喬潭,天寶十三年及第,補陸渾尉。時元魯山客死是邑,潭減俸禮葬之,複恤其孤。 【新唐書】 《吳保安列傳》: 保安,魏州人。睿宗時姚雋息委切蠻叛,拜李蒙為姚州都督,宰相郭元振以弟之子仲翔托蒙,蒙表為判官。時保安罷義安尉未得調,以仲翔裡人也,不介而見曰:得因數得事李將軍可乎?仲翔雖無雅故,哀其窮力薦之,蒙表掌書記。保安後往,蒙已深入與蠻戰沒,仲翔被執。蠻得華人必厚責財乃肯贖,聞仲翔貴胄也,求千縑,會元振物故,保安留雋州營贖仲翔,苦無貲,乃刀居貨十年,得縑七百。妻子客遂州,間關求保安所在,困姚州不能進。都督安居如狀,異其故,資以行,求保安得之。引與語曰:子棄家急朋友之患至是乎,吾請貸他待切官貲助子之乏。保安大喜,即委縑於蠻,得仲翔以歸。 《蘇傳》: 子晉,始與洛人張循之仲之兄弟善。而二人以學顯,循蔔上書忤武后見殺。仲之神龍中,謀去武三思,為宋之懸等所發死。晉厚撫其子,漸為營婚官。晉卒,漸喪之若諸父雲。 【商芸小說】 荀臣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臣伯:吾今死矣,子可去。臣伯曰:遠來視子,今有難而舍爾去,豈荀臣伯行耶。賊既至,謂臣伯曰:大軍至一郡並空,汝何男子而敢獨立。臣伯曰:有友人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之命。賊稱其賢,自相謂言:我輩無義人而入有義之國,疾旋踵而去。一郡獲全。 【孫公談圃】 範文正,少養于外氏朱家。朱南京人,今留府後朱少卿宅是也。文正學於府庠,同舍有病者,文正親調藥以療,病極,囑文正曰:吾無以報子,平生有一術,游遠方未嘗窮乏者,術之力也,今以遺子。因授藥一囊,方書一小冊。文正不得已而留之,未嘗取視。後二十年得其子還之。封識宛然。 【荃翁貴耳】 劉岑,字季高,師維揚日,有一舊同官之子,以父未葬為請,季高戚然興念,扣之買山幾何,礱梵幾何?細黃不須問,其子歷歷具陳。李高曰:此某之責,吾友且留相伴,密使一親信人齎錢數百緡往其家,買山辦其終事。兩月親信人回,始與其說喪已舉矣。子無慮,方遣其歸,季高與人說:觀子之氣太爽,得錢必不從親為重。此一事不了,終為吾輩累,不若留此而畢其事,先友之志酬矣。籲!季高真急義人也。今之視座之子孫邈若路人,況同官之子乎。 【言行高抬貴手】 陳公,希亮輕財好施,篤於恩義。少與蜀人宋輔遊,輔卒于京師,母老子少,公養其母終身,而以女妻其孤端平,使與諸子遊學。卒與子忱同登進士第。 【江敦教影響錄】 孫大資,與陳莊宅少相友善。大觀間,孫判臨安,陳居淮南貧窶,臨終乃索紙筆批付其子。曰:生事死事,可見孫大資了之。其子卒哭後,往臨安見孫公,公設香案拜其所書帖子而泣,留其子月餘,乃差一州吏齎金三千緡,同其子回所居之地,以五百金治葬事,五百金買宅,二千金買米田,戒其所遣之吏,事辦方得回。朋友之間有如此之高義者。恤窮友 【莊子】 子與與子桑友。淋雨十日,子與裹飯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耶母耶,天乎人乎!子與曰:子之哀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 【五典毓蒙事實】 漢樓護,有故人呂公無子歸護,護身與呂公,妻與呂嫗同食。及護家同居妻子頗厭呂公。護流涕責妻子曰:呂公故舊,窮老托身於我,義所當奉,遂養呂公終身。 【唐語林】 孔嵩,字仲山,南陽人也。少未冠與穎川荀彧共遊太學,彧後為荊州刺史,而蒿家貧與新野裡客傭為卒。彧恃出見嵩,下駕執手,曰:共與子搖扇俱遊太學,今子卒,吾亦痛哉,或命代嵩。嵩以傭夫不去,其歲寒心若此,嵩後三府累辟不赴。後漢末時人。一雲嵩與范式為友余同。 【東漢書】 朱暉,同縣張堪有名德。每與相見常接以友道,暉以堪宿望盛名,未敢安之。堪至把暉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暉舉手不敢答。堪後仕為漁陽太守,暉自為臨淮太守,絕相聞見。時南陽饑,堪妻子貧窮暉乃自往候視其困,分所有以賑給之。歲送穀五十斛,帛五十匹。以為常。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已信於其心也。應順,字華仲,汝南人,少與同郡許敬善,敬家貧親老無子,為敬去妻更娶。位將作大匠。 《西羌滇良傳》傳育,北地人也。顯宗初為臨羌長,與捕虜將軍馬武等擊羌滇,吾功冠諸軍,及在武威,威聲聞於匈奴。食祿數十年,秩奉盡贍給知友,妻子不免操井臼,肅宗下詔追褒之,封其子毅為明進侯。 【三國志】 楊戲,性雖簡惰,木嘗以甘言加人。然篤于故舊,與巴西韓儼黎韜童幼相親厚。後儼因疾廢頓,韜無行見指,戲經紀振恤,恩好如故,位射聲校尉。 【唐書】 劉黑闥,具州漳南人也。與竇建德少相友善。家貧無以自給,建德每資之,黑闥所費至盡而不以為疑,建德亦弗之間也。 【五典毓蒙事實】 唐元德秀,字紫芝,為魯山令。所得俸祿悉衣食人之孤遺者,滿笥餘一縑駕車而去,愛陸渾山水,乃定居。不為垣牆扃钅侖,家無僕妾,歲饑,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彈琴自娛。房每見歎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 【宋史】 《孝義傳》: 侯可,輕財好義,與甲顏為友。顏病重,千里求醫,未歸而顏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斂而可至,拊之乃瞑。顏無子,不克葬,可辛勤百營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單衣以居,有饋白金者,顧顏之妹處室舉以佐其匚僉具。一日自遠歸家以窶告,適友人郭行扣門曰:吾父病,醫邀錢百千,賣吾廬而不售,可惻然計橐中裝,略當其數盡與之。 【太平廣記】 許棠,久困名場。咸通末,馬戴佐大同軍幕,棠往謁之,一見如舊相識,留連數月,但詩酒而已,未嘗問所欲,忽一旦大會賓友,命使者以棠家書授之,棠驚齶莫知其來,啟緘即知戴潛遣一介恤其家矣。 【言行高抬貴手】 韓魏公,琦重義輕財。賙人之急少善尹師魯,師魯亡,割俸畀其孤,為直其冤於朝,仍奏錄其子,視財物不以其意,既乏則損己服用玩好以與之。士無遠近鹹趨之,其故舊之子孫寒窶無所托,而依以為生者,常十數家。 【宋史】 范仲淹,其友吳遵路沒,室無長物。仲淹分俸賙其家。 救難友 【漢書】 衛青,姊子夫得入宮,幸上皇后大長公主女也。無子女石之,太長公主捕青,囚欲殺之,其友公孫武與壯士往奪之,故得不死。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賞賜數日間累千金。 【東漢書】 趙喜,為赤眉兵所圍,迫急乃亡走,與友人韓仲伯等數十人,攜小弱越山出武關。仲伯以婦色美,慮有強暴者,而已,受其害欲棄之於道,喜怒不聽,以泥塗仲伯婦面,載以鹿車,身推之。每逢賊欲逼奪,喜輒言病,以此得免。宋楊女為章帝貴人,被譖自殺,楊免歸本郡,郡縣因事複捕擊之。楊友人前懷令山張峻,左馮翊沛國劉均等,奔走解釋,得以免罪。 【續後漢書】 《高士傳》: 申屠蟠,友人陳郡馮雍,坐事系獄,豫州牧黃琬欲殺之。或勸蟠救雍,蟠不肯行,曰:黃子琰為吾故邪,未必合罪,如不用吾言,雖往何益。琬聞之,遂免雍。 《吳范傳》範,素與魏滕同邑相善。滕嘗有罪,孫權責怒甚嚴,曰:敢有諫者死,范謂滕曰:與汝偕死。滕曰:死而無益,何用死為。範曰:安能坐觀汝邪。乃髡頭縛詣門下,使鈴下以聞。鈴下曰:必死不敢白。範曰:汝有子邪。曰:有。曰:使汝為吳範死,子以屬我,鈴下曰:諾。乃排門合人,言未卒。權大怒,欲使投以戰,逡巡走出。範因突入,叩頭流血,言與涕並良久。權意釋,乃免滕,滕見范,謝曰:父母能生我,不能免我于死,丈夫相知如汝足矣,何用多為。 【北史】 後魏索敞,初在涼州之日,與鄉人龍世隆文學相友。世隆至京師,被罪徙和龍,屆上穀,困不前達,土人徐能抑掠為奴五年。因行至上穀,遇世隆語其由狀,對泣而別敞。為訴理得免。 《葉傳》: 友人高登,嘗上書譏切時相,召捕甚急,與同邸勉令逸去。登曰:不為君累乎?曰:以此獲罪,固所願也。即為具舟,舟移乃去。 密 友 【蘇老泉集】 《慮遠策》: 今夫一家之中必有宗老,一介之士必有密友。又密友花名見本韻後。 金蘭友 【易】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吳錄】 張溫,字惠恕,英才環偉,遂以禮躬延見召對,詞雅淹潤。帝改容前席,拜中郎,聘蜀,與諸葛全結金蘭之好焉。 【世說】 山公,與稽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于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人耳。妻曰:負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公曰:可。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食,夜穿牆視之,達旦忘返。公入,曰:二人何如?曰:君才致不如,正當以識度耶。公曰:伊輩亦以我識度為勝。 【何玄之梁典】 劉許,字彥度,與陳留阮籍李緒申金蘭之契,築室鍾阜之傍,共聽內義,鑽尋奧典。 【北史】 後魏于忠,宣武時為領軍將軍,性多猜忌,不交勝己,唯與直閣將軍初環,千牛備身楊保元為斷金之交。 【唐書】 李孝貞,與從兄儀曹郎中騷,太子舍人李節,博陵崔子武,范陽盧詢祖,為斷金之契。 【宋華鎮雲溪居士集】 謝國子祭酒舉學官啟,一官奔走於東西,十載湮淪於塵坌,已乏金蘭之友,魯無莩肺之親。 金石友 【漢書】 漢王與韓信為金石之交。 君子友 【禮記】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南史】 孔稚圭,字德彰,會稽人也。稚圭風韻清疏,好文詠,與外兄張融情趣相得。又與琅邪王思規定,盧江何點,點弟裔,並款友。又雲:稚圭,早立名譽,當時名士陸惠曉。謝滄、張融、何點、沈淵、相與為君子之交。柳世隆,字彥緒,河東解縣人,宋太尉元景第也。當時名士張緒、王延之、沈琰之徒,雅相欽慕,以為君子之交。 異常友 【晉書】 謝述,為彭城王長史,尚書僕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並與述為異常之交,美風姿,善舉止。湛每謂人曰:我見謝道兒未嘗足。道兒,述小字也。卒于吳興太守,喪還京師,未至數十裡,景仁湛同乘迎赴望船流涕。土威凝之學涉有當世才具,與司空徐湛之為異常之交。 耐久友 【論語】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家語】 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幫能久也。 【魏志】 魏元同,與裴炎締交能保始終,號耐久朋。 青雲友 【五典毓蒙事實】 江淹曰:袁炳,字叔明,與余有青雲之交,非直銜杯酒而已。劉琨,少負志氣,有縱橫之才。善交勝己,頗浮誇,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氣相期如此。琨為並州牧。 【悅生隨抄】 洛陽龍門有呂文穆公讀書龕雲,文穆昔嘗偃於此。初有友二人,一人則溫尚書仲舒,一人忘其姓名,而三人誓不得狀元,不仕。及唱第文穆狀元,溫已不意,然猶中甲科遂釋褐,其一人徑拂衣歸隱。後文穆作相,太宗問昔誰為友,文穆即以歸隱者對,遽以著作佐郎召之,不起。故文穆罷相,尹洛作詩曰:昔作儒生謁貢闈,今提相印出黃扉。九重鴛鷺醉中別,萬里煙霄達了歸。鄰叟盡垂新鶴髮,故人猶著舊麻衣。洛陽謾道多才子,自歎遭逢似我稀。所謂故人,蓋斥其友歸隱者也。彈冠友 【冊府元龜】 王吉,字子陽,京兆人也,少與貢禹為友,及陽仕至益州刺史。貢聞之,拂冠以待之,陽遂薦稱焉。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 【會稽典錄】 虞倫,字孝緒,余姚人也,與駱瑗為彈冠之友。 小 友 【馬明叟實賓錄】 唐李泌方幼,張九齡尤所獎愛,常引至臥內,九齡與嚴挺之、蕭誠善,挺惡誠佞,勸九齡謝絕之。九齡忽獨念曰:嚴大若勁,然蕭軟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蕭泌在旁,率爾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九齡改容謝之。因呼小友。 【邵氏聞見錄】 王元之,年七八歲能文。畢文簡公為郡從事,始知之,間其家以磨面為生,因令作磨詩,不思以對雲:但存心裡正,無愁眼下遲。若人輕著力,便是轉身時。文簡大奇之,留於子弟中講學。一日,太守席上出句:鸚鵡能言爭似鳳。坐客未有對。文簡寫之屏間,元之書其下:蜘蛛雖巧不如蠶。文簡公嘆息曰:經綸之才也。遂加以衣冠。呼為小友。至文簡入相,元之已掌書命矣。 忘年友 【記室新書】 東漢禰衡,有才尚氣,陰懷一剌而無所適,至於刺字漫滅惟善孔融。時衡始弱冠,而融已五十,為忘年友。 【晉書】 山濤,與嵇康等為竹林之交,著忘年之契。王戎少阮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 【梁書】 何遜,字仲言,東郡郯人也,弱冠舉秀才。南卿範雲見其答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詠,雲輒嗟賞。 【南史】 江總,字揔持,仕梁為尚書殿中郎,范陽張纘,琅邪王筠,南陽劉之遴,並高才碩學。揔時年少有名,纘等雅相推重,為忘年友。韋粲,為外兵參軍兼中兵。時穎川庾仲容,吳郡張率,前輩才名與粲同府,並為忘年交好。 【北史】 邢邵,十歲能屬文,日誦萬余言,文章贍速,未二十名動衣冠。吏部尚書隴西李神雋,大相欽重,引為忘年之交。 《裴讓之傳》: 讓之弟讞之,雖年少不妄交遊,唯與隴西辛術,趙郡李繪、頓丘李構、清河崔贍,為忘年友。 【隋書】 《隱逸傳》: 崔廓,博陵安平人也。博覽書籍,山東學者皆宗之。與趙郡李士謙,為忘年之友。每相往來,時稱崔李。及士謙死,廓哭之慟,為之作傳,輸之秘府。士謙妻盧氏寡居,每有家事,輒令人諮廓取定。孔紹安。越州山陰人也,陳吏部尚書奐子也。少以文詞知名,年十三入隋,徙居京兆雩阝縣,閉門讀誦文集數十萬言。時有詞人孫萬壽。與紹安篤念年之好。紹安太業末為監察禦史。劉裔之,徐州彭城人也。少有學業,與隋信都丞孫萬壽宗正卿李百藥為忘年之交。 【新唐書】 《高儉傳》: 儉,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狀貌若畫,觀書一見輒誦,敏於占對。隋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皆宿臣顯重,與為忘年友,繇是有名,自以齊宗室不欲廣交,屏居終南山下。壽州刺史張鎰,字季權,有重名。陸贄往見,與語三日,奇之,請為忘年友,既行,餉錢百萬請為母夫人一日費,陸贄不納。孟郊,性介少諧合,韓愈一見與為忘年交。一作忘形。王琚,懷州河內人也。少孤,而聰敏有才略,好玄象合钅東之學。神龍初嘗謁駙馬王同皎甚器之,及謀刺武三思事,琚義許之,與同張仲之為忘年之友。 【冊府元龜】 裴子野性曠達,自雲出世不復詣人。初未與張纘遇,便虛相推重,因為忘年友。李際,范陽盧誕,並有高名於世,與結忘年之交。 忘形友 【冊府元龜】 楊憑,少負氣節,重交遊然諾。與穆質、許孟容、李鄘、王仲舒為友,故時人稱楊穆許李之友。王仲舒,太原人。少貧,養母,嗜學工文,不就鄉舉。交友必一時高名者,與楊頊、梁肅、裴樞為忘形之契。仲舒為拾遺,與楊憑友善。及憑得罪,仲舒橫議之,貶為硤州刺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