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七千七百二 京


  十九庚·京

  北京

  【地理通釋】

  北京大名府漢屬魏郡,後周置魏州,唐置天雄軍,後唐建鄴都曰興唐府,晉建鄴都曰唐晉府,後漢曰大名府,廣曆二年升為北京。正殿曰班瑞。

  【宋史】

  《地理志》:

  廣曆二年,建大名府為北京,宮城週三裡,一百九十八步,即真宗駐蹕行宮。

  【宋會要】

  仁宗慶曆二年五月詔曰:相邑設都,所以因地形之勝省方展義,所以考民風之宜,乃眷魏郊實當河麓,席萬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目臾。隱然北門,壯我中夏,洪惟聖考,順駐雕興。宮館並存,威靈如在,緬懷凝烈有述於孝思。嘉慰後來,敢忘於時邁,載恢舊制,崇建別京,懋昭善繼之首,仍喚維新之澤。大名府宜居為北京,先朝駐蹕行宮,正殿以班瑞為名,其修葺行宮屋宇,並給官錢,毋得科率。六月十七日,以樞密副使,右諫議大夫任中師,為修建北京,使翰林學士、尚書禮部郎中知制誥史館修撰,蘇紳為修建北京副使。七月十二日,以北京行宮門為順豫。八月十七日,出內藏庫緡錢十萬,修北京行宮。閏九月一日,詔此建北京,以備巡幸,其供似之物,宜令有司辨置,毋或擾民。三年二月六日,北京行宮便殿為靖方。七年六月二十一日,置北京留守司禦史台。神宗熙寧八年十二月九日,賜內外城門名,南河門曰「景風」,南博門曰「亨嘉」,朝城縣門曰「安流」,朝城羅門曰「巽齋」,冠氏門曰「華景」冠氏羅門曰「春祺」,上水關曰「善利」,北河門曰「安平」,北博門曰「耀德」,魏縣門曰「寶成」,魏縣羅門曰「利和」,觀音門曰「安正觀」,音羅門曰「靜方」,下水關曰「永濟」,左右四廂凡二十三坊。永寧、延福、靖安、惠安、宜春、敦信、安仁、善化、七賢、大安、德教、宜春、崇化、三市、普寧、廣利、長樂、景行、景明、鳳台、延康、福善、保安。

  【玉海】

  崇甯四年七月丁巳,京畿四面置輔郡以澶,鄭許三州升兗邑為拱州,是為四輔。景祐元年三月,升鄭州節鎮。詔曰:周制九畿,蓋尊寰內,漢設二部,實陪京師,相宅浚都,夾右營圃。稽扶翊之義,參領防遏之兵。皇祐五年十二月壬,以曹陳許鄭滑州為輔郡,隸畿內,置京畿轉運使。至和二年十月已醜,詔京畿毋領輔郡。范仲淹謂洛陽險固,而汴為四戰之地。太平宜都汴即有事,必都洛陽。可漸廣儲蓄繕治宮室。

  【宋強祠部集】

  《代王君視尚書北京謝上表》:

  臣某言云云。環封千里,開府萬兵,坐制此方,據非其地。班修雲始,負愧於中。中謝載惟全魏之區,遐控強胡之境,洪河襟帶於其左,朔野咽喉之所沖,自罷郡以置都,常擇人而作屏。地望茲重,朝僉愈艱,魯紆兩府之印章,方付北門之管。授之近侍,誠曰曲恩,伏念臣少也短能。初無遠業,先朝親試之次傍,甫冠首叨於甲科。台省回翔,藩維偃息犬馬之年尚壯,宛鳥鴻之序遍揚。蒼鬢嚴塗,面見顏空食,向領中山之一道。兼提攴郡之干城,尤幸匪才過丁無事。日常安枕,歲聿更書,未瞻天日之清光,敢圖省錄。又之消塵之素效,何所甄升就異別京。弗氵公曩制,仍加塚宰之秩,以示邦人之榮。此蓋伏遇皇帝陛下,神造曲成,乾綱獨連,法宮之新治,念仁廟之舊臣,特躥粉章,俾屍甸服,敢不夾刂求民瘼,鬼講武經,謹耳氐河防之虞,豫嚴邊瑣之備。報償恩施,猶知今日之能為,揭立功名,豈獨少年之所慕。云云。又代魏公北京,謝上表。獨當一道,尚榮牛角竭於微才,兼負連城恐勝於重任。肇班寬詔,深愧厚恩。中謝伏念臣風力不強,器能實譾,致身奚識於枉道,接物唯存於至誠。朝廷非系於重輕,將相取更於出入,且所臨皆劇,精神已耗於當年,而其得過多疾病。遂乘於今日,方戰卷飛之翼,少安舊集之林。甫爾涉春,遽然易地,大稱全魏之部,北控強胡之疆。比雖水害之稍平,茲尚民流之未複。冀蘇疲俗,爰屬老臣,顧無惠術以安人,慮乏威聲之服勇。始懇辭而弗獲,訖冒處以為慚。此蓋伏遇皇帝陛下,政在圖新,任先求舊,特自清衷之所東,不惟帛力之弗堪,敢不搜講武經。道宣利澤,殘軀龜勉,償偶立於事功,睿日上丁寧,庶弗孤於器使。

  【劉公是先生集】

  魏京詩。並序上二十年,始建北京,以章明先帝巡守之德,以達孝思於下。于時野之處士,或相與議曰:蓋文王都豐,武王都鎬之間,不能數百里,文武之位不過候伯。而詩人乃以聖人之德,天子之事歌之,有如聖朝,德位相伴,述作相繼。而無駿哉之詩,此乃處士之罪,非公卿之過也。乃考聲撰辭以繼大雅,垂之無窮。其文曰:皇作大都,大都雄雄。奄定北國,四方來同。皇曰卿士,在昔聖考,祗文武,維慈幼老,天監在上,既有明德。乃命於下,罔有不服。匪允命之,亦章慶之。匪允服之,亦保育之。時維獫狁,侮予之疆,靡度靡虞,跳呼以狂,業業黎,載震載驚。侵魏及澶,群心不寧。帝奮厥武,百萬其士。匪怒以棘,於三十裡。如虎如貔,如霆如雷。靡有遠邇,天子其來天子來止士增。其喜。孰偷其生,以不奮興。軀之渾渾,接之賁賁。靡有轅張,殘厥鯨鯤。或獻其寶,或請其命。帝振于旅,維時既定,屹屹魏土,山河之固。匪山河則固,維上帝伊怒。既悶爾弓,既橐爾矛。獫狁臣止,四方是休。皇曰卿士,聖考之德。允于孝思,孝思維則。爾際示魏,以作我都。以赫厥靈,俾後勿逾。皇曰卿士,維帝時功,時亦維人,維寇萊公。爾慎爾止,弼予於治。期爾前人,用迪爾事。皇曰卿士,維帝作武。垂是萬年,莫敢予侮。泰山之封,後士之禪。予監若茲,維天是眷。翼翼魏土,天子國之。穆穆原廟,聖人則之。孰為強暴,敢不來覲。俾恒于威,於忠是訓。顯顯天子,孝德自躬。率是休烈,覃之北戎。河水東注,昭哉禹績。時萬斯年,天子之德。

  【金史】

  《地理志》北京路府四領節鎮七,刺郡三,縣四十二,鎮七,寨一。大定府中,北京留守司遼中京統和二十五年,建為中京,國初因稱之海陵。貞元元年更為北京,置留守司都轉運司,警巡院產殿鼠,螺杯,萊更,梳玳瑁鞍酥乳餅,五味子。戶六萬四千四十七,縣十一,鎮二。

  【元史】

  大都路。唐幽州范陽郡,遼改燕京,金遷都為大興府。元太祖十年克燕,初為燕京路撫管大興府。大宗七年,置校籍世祖。至元元年,中書省臣言開平府闕廷所在加號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遂改中都,其大興府仍舊。四年始於中都之東,北置今城而遷都焉。京城右擁太行,左抱滄海,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裡,十一門。正南曰麗正,南之右曰順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東曰安貞,北之西曰健德。正東曰崇仁,東之右曰齊化,東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義,西之右曰肅清,西之左曰平則。海子在皇城之北,萬歲山之陰,舊名積水潭。聚西北,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匯於此注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恣民漁采無禁擬周之靈沼雲。

  【事類全書】

  中統五年八月日,中書省奏開平府闕庭所在加號上都外燕京。修營宮室,分立省部,四方會同乞亦正名事,准奏,可稱中都路其府號大興,佈告中外咸使聞知。

  【到京須知】

  凡朝京到良鄉,取京止六十裡,先詣燕賓館換衣亭換易衣冠,然後入覲。

  【元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過燕京和陳秀玉韻》:

  回首親朋半土丘,嗟予十稔浪西遊。半生兵革慵開眼,一紙功名暗點頭。下士笑予謀計拙,至人知我謂心尤。再行不憚風沙惡,鶴跡雲縱任去留。君恩猶未報山丘,自笑遐方汗漫遊。客過玉關驚白髮,夢游金穀覓蒼頭。冷官待罪予為歡,陋巷居貧君不尤。猶望道行澤四海,敢辭沙漠久淹留。狐死曾聞尚首丘,悲予去國十年遊。昆侖碧聳日落處,渤氵解西傾天盡頭。君子雲亡真我恨,斯文將喪是吾尤。尚期脫節回天意,隱忍龍庭且強留。餘生不得樂林丘,猶憶丁年選勝遊。幾帙殘編聊映眼,一張衲被且蒙頭。貔貅已報西門後,柱石猶懷東顧尤。自料荒疏成棄物,喪歸訐乞封留。空驚滄海變陵丘,白晝分明夢重遊,除妄禊邊重出禊,求真頭上更安頭。亨通富貴剛生喜,苦惱悲愁強作尤。斫斷葛藤閑使倆,系驢橛子不須留。洪武元年立大樑為北京。見南京詔下。永樂元年,正月十五日早,欽依北平立為北京,合設衙門官制,恁禮部與多官人議來,除欽遵會同各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官議得合設北京留行,後軍都督府。北京行部並屬司及北平府考為順天府。官制仍舊北京國子監,北京所屬生員仍照舊制赴京,改試上等送國監中,等送北京國子監,讀書北京行太僕寺,並知印吏典名數及行移定式。

  本年二月初三日,本部官同各衙門官,具本覆奏。欽該都准議,除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合設正官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都督僉事行移兵部銓除,及銷除北平布政司,北平按察司,北平都司,經歷司官制。並附寫今設衙門官制,行移禮部,拘銷鑄換印信外,前項衙門除順天府。官員品級照舊外,其餘衙門官員俱照在京官員品級,及照在京,刑部戶部,所屬北平清吏司都察院,所屬北平道俱合改為北京。

  清吏司北京道,再照北京,既照在京設置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北京行部監寺,所據各衙門官吏知印考滿,俱各照依在京官吏知印考滿事例一體改覆黜陟,及照資格出身。衙門官制。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經歷司,首領官經歷一,員都事二,員吏提控二名,椽史六名,典吏二十四名,吏禮房各二名,戶兵刑房各四名,工房三名,承發二名,勘合科二名,架閣庫一名,知印一名。北京行部。正官尚書二員,侍郎四員,屬官吏。曹清吏司:郎中一員。員外郎一員,主事一員,都吏一名,令史一名,典吏二名。戶曹清吏司:郎中一員,員外郎一員,主事一員,都吏一名,令史五名,典吏十名。禮曹清吏司:郎中一員,員外郎一員,主事一員,都吏一名,令史一名,典吏二名。兵曹清吏司郎中一員,員外郎一員,主事一員,都吏一名,令史三名,典吏六名。刑曹清吏司:郎中一員,員外郎二員,主事四員,都吏二名,令史六名,典吏十八名。工曹清吏司:郎中一員,員外郎一員,主事一員,都吏一名,令史二名,典吏四名。照磨所:照磨一員,檢校一員,司吏一名,典吏四名。司獄司:司獄一員,獄典二名。勘合科:典吏二名,架閣庫吏一名,知印一名。北平府改順天府,官製品級依舊。詳天字北平行太僕寺改北京行太僕寺,官製品級依舊。北京國子監祭酒一員,司業一員,監丞一員,典簿一員,屬官博士一員,助教二員,學正一員,學錄一員,掌撰一員。

  上 京

  【羅泌路史】

  《夏後氏紀》:

  命豎該步經大章行緯暢於八極,方以為國,十國而有長,長有師,五長而一師,師十國,州十有二師。州有牧,牧有師於上京。

  【遼史】

  上京臨潢府,東漢遼東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太祖取天梯,別魯等三山之勢,於葦甸射金齪箭以識之,謂之龍眉宮。神冊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顯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臨潢。淶流河自西北南流,繞京三面,東入於曲江,其北東流為按出河。又有枯河、沙河、黑河、潢河、鴨子河、他魯河、狼河、蒼耳河、車罔子河、盧溝河、陰涼河、豬河、鴛鴦湖,興國惠民湖,廣濟湖,監渠,百狗渠。大神澱馬盂山,鬼兒山,野鵲山,監山,鑒山,松山,平地松林大斧山,列山,屈劣山,勒得山,唐所封大賀氏勒得王有有墓存焉。戶三萬六千五百,轄軍府州城二十五統,縣十。上京太祖創業之地,負山抱海,天險之以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金齪一箭二百年之基,壯矣。天顯元年,平渤海歸,乃展郛郭,建宮室,名以天贊起三大殿,曰:開皇,安德,五鑾,中有歷代帝王禦容,每月朔望節辰忌日,在京文武百官並赴致敬。又於內城東南隅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簡皇帝遺像。是歲,太祖崩,應天皇後於義節寺,斷腕賓太祖陵,即寺建斷腕樓,樹碑焉。太宗援立晉遣宰相馮道劉煦等,持節具鹵簿法服,至此冊上太宗,及應天皇後,尊號太宗詔番部,並依漢制禦。開皇殿,辟承天門,受禮,因改皇都為上京,城高二丈,不設敵樓,幅員二十七裡,門在東曰迎春,曰鷹兒。南曰順歸。西曰金鳳,曰西鷹兒,曰南福。其北謂之皇城,高三丈,有樓。櫓門東曰安東,南曰大順,西曰乾德,北曰拱辰,中有大內,內南門曰承天,有樓閣。東門曰東華,西曰西華,此通內出入之所。正南街東留守司衙次監鐵,司次南門龍寺街南曰臨潢府,其側臨潢縣縣西南崇孝寺承天皇後建寺西長泰縣,又西天長觀,西南國子監,監北孔子廟,廟東節義寺。又西北安國寺,太宗所建寺東齊天皇後故宅,宅東有元妃宅,即法天皇後所建也其南具聖尼寺,綾錦院內省司,麴院瞻國省司二倉,皆在大內西南,八作司與天雄寺對,南城謂之漢滅,南當橫街,各有樓對峙,下列井四,東門之北潞縣。又東南與仁縣,南門之東回鶻營,回鶻商販留居上京,置營居之西南同文驛,諸國信使居之,驛西南臨潢驛以待夏國使,使驛西福先寺,寺西宣化縣,西南定霸縣,縣西保和縣,西門之北易俗縣,縣東遷遼縣。周廣順中胡嶠記曰:上京西樓有色屋市四,交易無錢而用,布有綾錦,諸工宦者。翰林伎術教坊角抵儒僧尼道士中國人,並汾幽薊為多。宋大中祥符九年,薛映記曰:上京者,中京正北八十裡至松山館,七十裡至崇信,九十裡至廣寧館,五十裡至姚家寨館,五十裡至咸寧館,三十裡度潢水石橋,旁有饒州,唐於契丹嘗置饒樂,今渤海人居之。五十裡春和館度黑水河,七十裡宣化館,五十裡長秦館,館西二十裡有佛舍民居,即祖州。又四十裡至臨潢府,自過崇信館,乃契丹舊境其南奚地也。入西門,門曰金德,內有臨潢館,子城東門曰順歸,北行至景福門,又至承天門,內有昭德、宣政二殿。與氈廬皆東向,臨潢西北二百餘裡號涼澱,在饅頭山南避暑之處,多豐草,掘地丈餘即有堅水。祖州天成軍上節度,東遼右八部,世汶裡地,太祖秋獵多於此始置西樓,後因建城號祖州,以高祖照烈皇帝,魯祖莊敬皇帝,祖考簡獻皇帝,皇考宣簡皇帝,所生之地故名。滅高二丈,無敵棚,幅員九裡,門東曰望京,南曰大夏,西曰液山,北曰興國,西北隅有內城殿,曰兩明,奉安祖考禦容曰:二儀以白金鑄太祖像,曰黑龍,曰清秘,各有太祖微時兵戈器物,及服禦皮毳之款存之,以示後嗣,使勿忘本。內南門曰興聖丸之門,上有樓閣,東西有角樓,東為州廠解及諸官廠解舍綾錦,院班祗候蕃漢,渤海三百人,供給內府。取索東南橫街四隅有樓對峙,下連市四東長霸縣,西咸寧縣,有祖山,山有太祖天皇帝廟,禦靴尚存。又有龍門,黎穀液山液泉白馬獨名天梯之山水則南沙河,西液泉太祖陵鑒山為殿曰明殿,殿南嶺有膳堂,以備時祭。門曰黑龍,東偏有聖縱殿,立碑述太祖游獵之事,殿東有樓,立碑以紀太祖創業之功。皆在州西五裡兵衛,志太祖建皇都於臨潢府,太宗定晉,晉主石敬塘來獻十六城,乃定四京,改皇都為上京。有丁一十六萬七千二百。

  【金史】

  《地理志》:

  太祖武元皇帝天輔六年春,建上京曰會寧府,為上京其遼之。上京改作北京。先是女真之初無城郭,止呼曰皇帝寨,國相寨,太子莊至是改焉。置三省六部,尹貳曹屬,仍令左丞相陳王兀室,撰女真字以行。金之壤地封疆,東拯吉裡迷兀的改諸野人之境,北自蒲興路之北三千餘裡,火魯火疃,謀克地為邊,右旋入泰州婆盧火所浚界壕,而西經臨潢金山,跨慶桓撫昌淨州之北,出天山外,包東勝,接西夏,逾黃河,複西曆葭州,及米脂寨,出臨洮府,會州積石之外,與生羌地相錯,複自積石諸山之南,左折而東,逾洮州,越監川、堡循渭至大散關,北並山入京兆絡州南,以唐鄧西南皆四十裡,取淮之中流為界,而與宋為表裡,襲遼制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是為十九路,其間散府九節,鎮三十六,防禦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軍十有六,縣六百三十二,後複盡升軍為州,或升城堡寨鎮為縣。是以金之京府州,凡百七十九縣,加於舊五十一城,寨堡關百二十二,鎮四百八十八,雖真祐與定危亡之所廢置,既歸大元,或有因之者,故凡可考必盡著之,其所不載則闕之。

  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於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盡取諸此。國初稱為內地,天眷元年號上京、海陵。貞祐二年遷都于燕,削上京之號,止稱會寧府,稱為國中者,以辶常制論。大定十三年七月複為上京。其山有長白青嶺,馬紀嶺,完都魯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來流河,宋尾江,鴨子河。府一,領節鎮四,防禦一,縣六,鎮一,舊有會平州,天會二年築契丹城池,後廢。其宮室有乾元殿,天會三年建天眷,元年更名皇極殿,慶元宮。天會十三年建殿,曰辰居門,曰耳單。天眷元年,安太祖以下禦容為原廟。朝殿天眷元年建,殿曰敷德門,曰延光,寢殿曰宵衣,書殿曰稽古,又有明德宮,明德殿,熙宗嘗享太宗禦容于此,太后所居也。涼殿皇繞二年構,門曰延福,樓曰五雲,殿曰重明,東廡南殿曰東華,次曰廣仁西廡南殿曰西清次曰明義重明後東殿曰龍壽西殿曰奎文時今殿及其門曰奉元,有泰和殿,有武德殿,有薰風殿。其行宮有天開殿,爻次水之地也。有混同江行宮。太廟社稷皇統三年建,正隆二年毀。

  原廟天眷元年以眷亭名,天元殿,安太祖。太宗,徽宗,及諸後禦容眷亭者,太祖所嘗禦之所也。天眷二年作原廟,皇統七年改原廟乾文殿,曰世德,正隆二年毀,大定五年複建太祖廟。與聖宮德宗所居也,天德元年名之興德宮,後更名永祚宮,睿宗所居也。光興宮,世宗所居也。正際二年命吏部郎中蕭顏良,盡毀宮殿宗廟諸大族邸,第及儲慶寺,夷其趾耕墾之。大定二十一年複修宮殿,建城隍廟,二十三年以甓束其城有皇武殿,于車戈球校射之所也。有雲錦亭,有臨漪亭,為籠鷹之所,在按出虎水側。會甯府下,初為會寧州,太宗以建都升為府。天眷元年,置上京留守司,以留守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後置上京曷懶等路提刑司戶,三萬一千二百七十。舊歲貢秦王魚,大定十二年罷之,又貢豬二萬二千五,年罷之,東至胡裡,改六百三十裡。西至肇州,五百五十裡。北至蒲興路七百里。東南至恤品路一千六百里。至曷懶路一千八百里。縣三會寧。倚興府同時置,有長白山、青嶺、馬紀嶺、勃野、澱綠、野澱,有按出虎河,又書作阿術滸,有混同江,淶流河,有勝陀國言忽土皚葛蠻,太祖誓師之地也。曲江,初名鎮東,大定七年置,十三年更今名。宜春。大定七年置鴨子河。

  【比盟錄】

  女真世居混同江之東,長白山鴨綠水之原,名曰何木火,又曰阿芝川。淶流河,阿骨打建號改曰皇帝寨,至改曰會寧府,上京。

  【元史】

  上都路唐為奚契丹地,金平契丹,置恒州,元初為劄刺兒部,兀魯郡王營幕地。憲宗五年命世祖居其地為巨鎮,明年世祖命劉秉忠相宅於桓州東灤水北之龍岡,中統元年為開平府,五年以關庭所在加號上都,歲一幸焉,至元二年置留守,司五年升上都路總管府。

  【析津志】

  刺斡耳朵者,即世祖皇帝之行在也。每聖上巡幸上都者,蓋亦以行國賦民力,其聖慮周知,非實以清暑為事也。此故老相傳獨異乎?今時所聞,蓋過此口漢兒山有界限,名靼靼山萬里如詆。

  【元鄭彥昭朽庵類槁】

  《上京行幸詞》:

  群山如畫列層城,佳氣灤陽此上京。四野穹廬環魏闕,三宮仗馬擁霓旌。明德城南萬騎過,禦天門下百官多。簫韶九奏風雲會,嵩岳三呼景象和。宮草蔥茸拂檻青,苑中鹿自和鳴。雲邊仙子鏘環珮,日暮君王幸穆清。宮樹行行密覆牆,雨餘沙淨碧雲涼。錦衣花帽金鞍馬,彩仗紅旗夾道光。紅雲靄靄護棕毛,紫鳳翩翩下彩修。武士承宣呈角抵,近臣侍宴賜珠袍。近西穹帳是青宮,瑞靄祥雲曉日紅。寶扇初開顏似玉,金輿方駕氣如龍。

  【虞集道園學古錄】

  泰定甲子上京有感,次韻馬伯庸待制:翰音迎日轂,儀羽集雲路。寂寞就書閣,老大長郎署。為山望成岑,織錦待盈度。我行起視夜,星漢非故處。題黃晉卿上京,道中紀行詩後:少陵入蜀路嶇崎,故有淒涼五字詩。供奉翰林隨翠輦,惟應同調不同辭。送袁伯長扈從上京:日色蒼涼映赭袍,時巡毋乃聖躬勞。天連閣道晨留輦,星散周廬夜屬橐。白馬錦韉來窈窕,紫馳銀雍毛出蒲萄。從官車騎多如雨,只有楊椎賦最高。

  【吳禮部集】

  次韻張仲舉,耳力教上京即事。海波填碧湧金鼇,當日經營得俊髦。周鼎蔔年開帝業,漢都作鎮奠神皋。宮中雙鳳朝扶輦,帳下千牛夜捉刀。萬國會同時肆覲,眾星遙共北辰高。大駕時巡鎮北庭,皇風萬里暢威靈。有年太史仍書雨,蔔日祠官已祭星。白草黃雲秋漫漫,朱樓翠樹脫冥冥。南歸卻作濼陽夢,應是平生舊所經。翼翼行都歲幸臨,名王諸部集如林。氈車滿載彤庭帛,寶馬高馱內府金。暮散歌呼潔水上,夜騰光氣黑山陰。世皇謨略真宏遠,共感湛恩到骨深。虎賁猛士羽林兵,繚繞宮垣帶雉城。土冷水泉長凍江,天低星斗倍光精。穹廬區脫雲彌野,馬湩醍醐雪到角黃。巷北巷南歌吹親,祗應儒館自書聲。聖主恭勤服浣衣,頻年羽獵罷連圖。金華動講延髦士,紫殿親祠卻宓妃。調鼎有功神化密,扣閽無事諫書稀。高秋八月時巡畢,還與都人候六飛。孔鸞斂翅久盤回,延閣穹崇際複開。四海宣文千載仰,兩生接武一時來。紬書共啟緘金匱,持筆行登視草堂。努力深期報知已,明時肯負出群才。陰山分脈自昆侖,朔漠系延向北門,遙見馬馳知牧地,時逄水草似漁村。穹廬敕勒秋風曲,青塚嬋娟夜月魂。今日八荒同一宇,向來邊徼不須論。

  《兩都賦》意入經營,今日奇封有此行。弟子弦歌臨壁水,諸公篇翰出承明。眼中高闕祥雲色,夢裡空齊舊雨聲。千里相望勞問訊,追攀無路若為情。亭障連山入杳茫,氌車如雪漫沙場。雕盤天際秋雲白,雁去關東草木黃。獨客應憐冠戴楚,閒愁無奈管吹羌。歸來若度桑乾水。莫忘並州是故鄉。灤水縈回草滿川,皇都佳氣爵浮天。端門高映雙龍闕,馳道中容萬馬韉。群後承恩歌湛露,從臣待詔賦甘泉。更聞所過蠲租稅,田野清平樂晏眠。題黃晉卿應奉上京,紀行詩後:居庸北上一千里,供奉南歸十二詩。紀實全依太史法,懷親仍寫使臣悲。牛羊野闊低風草,龍虎台高樹羽旗。奇絕茲遊陪禁從,不才能勿愧棲遲。

  【王沂伊濱集】

  《上京詩》:

  離宮金碧爵岩山堯,禾氐隔灤河一水遙。知是上林來進果,鈴聲隱隱轉山腰。黃金布地寶陳華,香漾薔薇洗佛牙。甘露冗中遺舍利,神光五色瑩無瑕。曼衍魚龍雜梵儀,金仙來降鳳城時。都人稽首瞻雕輦,漠漠祥雲護彩旗。白麵王孫家五陵,朝回新賜雪毛鷹。金溝芳草氵公堤綠,蹀躦花驕不勝。龍綃衣薄怯新涼,銀葉煙消換夕香。休盡修蛾鬥雙綠,柳風吹淡漢宮黃。滇池細馬四蹄風,白玉雕鞍綢紹鬃。爭把珊瑚鞭指點,飛塵先入建章宮。鐵方番竿下散燈回,茜褐高僧夜咒雷。明日皇家賜酉甫燕,秋雲漠漠曉光開。轆轤金井促晨妝,珠帽紅靴小作行。爭向銀床拾梧葉,夜來秋意到長楊。黃須年少羽林郎,宮錦纏腰角抵裝。得雋每蒙天一笑,歸來騶從亦輝光。龍沙白草望參差,苜蓿蒲桃記種時。待詔詞臣已華髟火,梨園休奏玉交枝。又和魏伯時灤京,秋興薇垣書,事二首:秋著龍沙白草織,周廬掣拆令霜嚴。珊瑚鐵綱枝應老,仙掌金莖露又添。馳道屬車回豹尾,天門虎士盡虯髯。仙郎持橐歸來早,馬上尋詩吏隱兼。

  【宋本至治集】

  《上京雜詩》:

  西關輪輿多似雨,東關帳房亂如雲。複仁門邊人寂寂,太平樓上客紛紛。塞垣蔬茹黑穀茶,芸桑葉子芍藥芽。誰與南人話櫻荀,北人曾住浙江涯。穹廬畫毛繞周遭,五月燕語天窗高。草盡泉枯營悵去,來年何處定新巢。臥龍岡外有人家,不識江南早稻花。種出磧中新粟賣,晨炊頓頓飯連沙。平原細草綠迢迢,十腳穹廬二丈高。羊角風來忽掀去,幹霄直上似盤周鳥。衣巾流濕著重重,渾似江幹梅雨中。卻憶錢塘池館曉,沉香新火小薰籠。太平生齒日豐隆,赭盡朝河百里松。紅染牆屏朝日麗,黑侵衣桁比煙濃。少年跌宕學豪英,以貲為郎隨駕行。醉倒花樓歌扇底,土钅句關外夜吹笙。雨聲才斷日光出,黑淖如糜撥不開。贏馬巡簷行足蒼踔,柴車聲聲斷東街。馬余蹴蹋馬馬是騰,寶校華韉簇雉翎。燕散彤宮皆貴近,碎聲如雨窣金鈴。拄頭方版赤砂符。植立高城雨映虛。善咒浮圖驚霹靂,阿香不解竺乾書。韓嫣使酒忽生嗔,打殺隨龍小幸臣。詔獄奏成呼五伯,歡聲如海頌明君。臘凍澈泉地墳起,土膏春動消成窪。千條萬條璧縫拆,十家九家屋山斜。破除離索酒千鐘,到處追歡似夢中。盡日笙歌顫巷北,初更燈火鐵樓東。禦華園路接柴場,草地誰分繞帳房。細筋入腦野鶻俊,旋毛在腹官馬良。鷹房脫奏駕鵝過,清曉鑾輿出禁廷。三百海青千騎馬,一時隨扈向涼陘。金脊殿灑馬乳酒,鐵幡竿送羊頭神。千兩官車盡南轉,歸期迎歎問良辰。

  【乃易之金台集】

  《送危助教分監上京》:

  驅馬涉大河,堅水若平地。雪霰在須毛,顏色漸憔悴。迢帶出恒趙,迤邐入燕薊。幸讬君子交,情親不相棄。裹衾屢就宿,下榻辱廷致。諄諄味道言,情匪骨肉異。振鐸雍宮,胄子夙尊畏。適從甘泉幸,晨理赤城轡,我獨增煩尤,中夜不能寐。崎嶇數千里,欲盡平生意。忽如參輿商,令人發長喟。都門候回轅,淅淅秋風至。

  【伍良臣詩】

  《上京》:

  龍岡秀色常青青,年年五月來上京。上京城闕連幽陰,長夏炎日涼風生。平沙遠塞曠萬里,毛卓毳幕羅群星。時巡王會騁雄俊,控撫荒朔綏邦寧。錦鞍合遝千萬騎,寶鐙鏗戛聲鏘鳴。駝峰馬種美奇絕,金蘭紫菊香輕盈。緬懷昔日爭戰地,豈謂今作邦畿城。鐵竿屹立海水竭,臥龍飛去空冥冥。上都有山名龍岡,宮闕對之車駕至。年例直北諸王畢會,金蘭花葉綠如黛,紫菊花大如盂色深紫,嬌潤可愛。俱產上都,舊為龍淵,晉大保十吉而視之,龍夕去水竭。遂創宮室,立鐵播竿於闕西以鎮之,種音凍馬乳也。

  【曹子貞】

  《詩上京次王繼學韻》:

  觀光千裡外,載筆五雲邊。計拙如工部,文雄愧謫仙。枕流思洗耳,懷祿敢垂涎。疾目昏如霧,衰髯白勝綿。當辭天祿閣,歸種汶陽田。曉日登山履,秋風下瀨舡。芝香雲滿地,龜鶴不知年。

  【張仲舉蛻庵集】

  《上京即事》:

  灤河東出水榮回,疊阪曾岡擁複開。金柱鎮龍僧咒罷,玉輿馭象帝乘來。中天星斗朝黃道,塞漠雲山繞紫台。欲似兩京為賦頌,白頭平子愧無牙。又送韓與玉遊上京:萬里雲煙渺莽中,野營星散草連空。龍門水合爭秋雨,鴛泊沙明下夕鴻。自昔築台思郭隗,何人薦賦識楊雄。將書時慰衰年憶,回首貂裘冷朔風。

  【許有壬詩】

  和閑閑宗師至上京,韻二首:建瓴天下奠皇都,聖祖神功曠世無。灤水清浮金闕動,林晴射錦雲鋪。自憐簪筆法頭近,深愧盤空鶚影孤。卻望居庸南去路,瘦田茅屋杳荊湖。夷夏襟喉控兩都,兩都形勢漢唐無。垂衣已定千年治,封事仍求萬字鋪。香殿書閑雲氣合,瑤樓天回月輪孤。太平禪贊慚無策,猶幸人間有五湖。又如上京:驛騎年年遍兩京,但恐無賦繼張衡。出城便與青山會,涉世惟催白髮生。新雨煙蕪皆秀色,嫩涼雲樹已秋聲,尊空客散郵亭遠,恰是思家第一程。又次上京:望望龍岡樹,行人欲解驂。百年蝸角戰,三仕鳳池忝。富貴人難欲,驅馳老豈堪。預知今夕夢,的的到江南。

  【薩天錫詩】

  《上京即事》:

  一派蕭韶起半空,水精行殿玉屏風。諸王拜舞千官賀,齊捧葡萄壽兩宮。上苑棕毛百尺樓,天風搖曳紫絨鉤。內家宴罷無人到,面面珠簾夜不收。中官作隊導宮車,小樣紅靴踏軟沙。昨日內家清暑晏,禦羅涼帽插宮花。行殿參差翡翠光,珠衣珠帽宴親王。紅簾高卷薰風起,十六天魔舞袖長,大野連山沙作堆,白沙平地見樓臺。行人禁地避芳草,盡向曲欄斜路來。院院翻經有咒僧,垂簾白晝點酥燈。上京六月涼如水,酒渴天廚又賜冰。祭天馬酒灑平野,沙際風來草亦香。白馬如雲向西北,紫駝銀甕宴諸王。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沙場。呼鷹腰箭歸來脫,馬上倒懸雙白狼。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旋風沙似雪,家家門帳下氈簾。曉來寒襲紫毛衫,睡覺東窗酒尚酣。門外日高晴不得,滿城濕務似江南。

  中 京

  【遼史】

  中京大定府,虞為營州,夏屬異州,周在幽州之分,秦郡天下是為遼西,漢為新安平縣,漢末步奚居之,幅員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險足以自固。魏武北征縱兵大戰,降者二十余萬,去之松漠。其後拓撥氏乘遼建牙於此,當饒樂河水之南,溫渝河水之北,唐太宗伐高麗駐蹕於此,部帥蘇攴從征有功,奚良可度率眾內附,為置饒樂都督府。咸通以後契丹始大奚族不敢複抗,太祖建國舉族臣屬,聖宗常過七金山,土河之濱,南望雲氣有郛,郭樓闕之狀,因議建都,擇良工於燕蘇,董役二歲、郛郭,官掖、樓閣,府庫,市肆,廊廟,擬神都之制。統和二十四年,五帳院進故奚王牙帳地。二十五年城之,實以漢戶號曰中京,府曰大定。皇城中有祖廟,景宗承天皇後禦容殿,城池湫濕,多夢井泄之,人以為便,大同驛以待宋使,朝天館待新羅使,來賓館待夏使。有七金山,馬盂山,雙山,松山河,統州十縣。

  【兵衛志】

  聖宗統和二十三年,城七金山建大定府,號中京,統縣九轄軍府州城二十三。草創未定丁籍莫考,可見者一縣。五

  京

  【郡縣誌】

  至德二載十二月,置鳳翔府,號為西京,與成都、京兆、河南、太原,為五京,後罷京名。

  【冊府元龜】

  肅宗寶應元年詔曰:五都之號,其來自久,宜以京兆為上都,河南為東都,鳳翔為西都,江陵為南都。

  【遼史】

  《兵衛志》:

  遼建五京,臨漢契丹故壤,遼陽漢之遼,東為渤海故國。中京漢遼西地,自唐以來契丹有之,三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蕃漢轉戶為多,析津大同故漢地,籍丁八十萬六千七百。契丹本戶多隸宮帳部族,其餘蕃漢戶丁分隸者,皆不與焉。

  【儀衛志】

  國仗太宗兼制,中國秦皇漢武之儀文,日至後嗣因之,旄頭豹尾馳驅五京之間,終歲勤動,轍跡相尋,民勞財匱,此之故歟。

  【新唐書】

  《北狄傳》:

  渤海為東盛國地,有五京,以肅慎故地為上京,其南為中京,貊故地為東京,沃沮故地為南京,高麗故地為西京。

  玉京

  【唐李翰林詩】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注:齊賢五星經雲:天上白玉京,黃金闕。

  【太平廣記】

  雲翹夫人贈裴航詩雲,藍橋自是神仙窟,何必區區訪玉京。

  相見上京

  【東漢書】

  申屠蟠,字子龍,太尉黃瓊辟不就,瓊卒歸葬,四方名豪會者,六七千人,互相談論。其有及蟠者,唯南郡一生與相酬對,既別執蟠手曰:君非聘征如是,則相見於上京矣。蟠勃然曰:始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揚教樂,貴之徒邪,因振衣而去。

  受事上京

  【太平廣記】

  王法進好道術,一日有三青童降於庭曰:上帝以汝,夙稟仙骨,歸心精誠,不忘於道,敕我迎汝,受事於上京也。

  詳仙尊戴中京

  【宋史】

  《列傳》:

  吳越國王錢叔上表曰:伏念祖宗以來,親提義旅尊戴中京,各有兩浙之土田,討平一方之僭逆。

  翼翼神京

  【宋王與鈞藍縷槁】

  賀同知啟,煌煌樞莞運籌,既付於子房,翼翼神京尊枕,仍資於公旦。

  延譽兩京

  【元雲麓文槁】

  勸請圓講主為白馬寺主疏延譽兩京,豈獨緇林之美,馳聲六詔,抑增鄉里之榮。

  高麗三京

  【隋書】

  《列傳》:

  高麗王湯遣使詣闕,進授大將軍改封高麗王,歲遣使朝貢不絕,其國東西二千里,南北千餘裡,都於平壤城,亦曰長安城,東西六裡,隨山屈曲。南臨壩水,複有國內城漢城,並其都會之所其國中,呼為三京。

  【北史】

  《高麗傳》:

  其王好修宮室,都平壤城。城南唯積倉儲器備,寇賊至日方入,固守王別為宅於其側,不常居之。其外複有國內臣及漢城,亦別都也。

  國中稱呼三京。

  【宋史】

  以新羅為東州,樂浪府號東京,百濟為金州,金馬郡,號南京。平壤為鎮州,號西京。最勝總之凡三京四府,八牧,郡百有十八,縣鎮三百九十,州島三千七百。

  東市稱金

  【西漢書】

  《食貨志》:

  王莽時東市稱京。

  乃觀於京

  【詩】

  《篤公劉篇》:

  乃觀於京。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崗。

  依其在京

  【詩】

  《大雅·皇矣篇》: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注:歧周之京也。

  蒲輪赴京

  【羅泌路史發揮】

  《辨帝堯塚篇》:

  若蒲輪而赴京緩轡取程,非若輕狷,少年不召自至,沖尹突蹕蹶坑墜塹而後息也。

  景山與京

  【週末春秋】

  《詩·定之方中篇》:

  望楚與堂,景山與京。注,景測景以正方面也。與既景乃岡之景同,或曰景,山名,見商頌京高丘也。詳中。

  如坻如京

  【詩】

  如坻如京。注,坻水中之高地,京高丘也。囷

  京

  【管子】

  《輕重篇》:

  丁桓公曰:糶隹賤,寡人恐五穀之歸於諸侯,寡人欲為百姓萬民藏之,為此有道乎?管子曰:「今者夷吾過市,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君請式璧而聘之。桓公曰:「諾。令行半歲民間聞之,舍其業而為困京,以藏菽栗五穀者過半。

  憂心京京

  【詩】

  《正月篇》:

  念我獨兮,憂心京京。注,京京,亦大也。

  莫之與京

  【左傳】

  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凰於飛,和鳴鏘鏘有嫣之後,將育于薑,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後魏書】

  賈靈年十歲,父坐訕謗系獄,訁斤獲申遠近歡曰:此子英英,賈買誼之後,莫之與京。

  燕京山

  【淮南鴻烈解】

  浚出筆竅,維出覆舟汾出燕京,燕京,山名也。在太原汾陽,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陽冀州浸。

  王配於京

  【詩】

  《下武篇》:

  三後在天,王配於京。注:京鎬京也。

  【劉公是先生集】

  王配於京賦。以王配於京世德作求為韻,大哉!天祚明德世有哲王纘,乃祖之休烈,配於京而溥將,三後成功達孝思,而維則四夷,面內知聖德之無疆,且昔者群雄紛爭五季,民日忒惟我藝祖,自天生德內揖讓以興治,外征伐以宣力,武節飆逝怙惡者,喪其巢。盛德日新,為善者,得其職。於是餘孽末靖,神宗作求躬一戎,以歸獸曠百王,而繼周正朔所加蓋,罔有於不服,封禪之禮,猶未皇乎聿修克成大勳,用集先帝丕顯,元德發明王制,上則升中於天,下則作程於世,故創業如彼之艱難,守成若此之昭哲。豈非文武並用,而治亂隨時,明聖不同而述作相繼者哉。宜乎世濟厥美,王配於京,實對越而在上,茲駿有聲亦何必道。上古之書,希成康之治,語鴻荒之事,慕堯舜之名,且夫湛恩蒙湧而易,豐憲度著明而不昧。故王在京而善繼,帝在天而克配。豈獨下武之什,歌周發於丕承,同土單之靈,美姬公於哀封。且上方法太祖之武以平叛,繼二宗之文以永圖,越無名之蕩蕩,返茲世之于於。因斯談之則,何貴乎周鎬,考於往者,將孰先於浚都。客有起而頌曰:於皇上天,輔景鐐兮,有赫天子恢聖作兮,只祖考。垂矩爾兮,萬有千歲,永欽若兮。

  裸將於京

  【詩】

  《文王篇》:

  殷士盧敏,裸將於京。注:周之京師也。

  于周於京

  【詩】

  《文王篇》:

  命此文王,于周於京。注:言天既命文王於周之京矣。

  曰嬪於京

  【詩】

  《大明篇》:

  來嫁于周,曰嬪於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