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二千二百六十 湖


  六模·湖

  五 湖

  【周禮】《職方氏》:

  楊州其浸五湖。注:在吳南。

  《正義》謂太湖東岸五灣為五湖。又雲彭蠡、洞庭、太湖、鑒湖。

  【史記】:太史公曰:上姑蘇,望五湖。

  《正義》:

  五湖者,連太湖在蘇州西四十裡。又曰:游莫貢艸陵胥為五湖,並太原東岸五灣。

  《索隱》曰:五湖者,具區、洮、彭蠡、青草、洞庭。案:張勃《吳錄》:

  五湖者,太湖之別名,以其周行五百餘裡,故曰五湖。或說乙太湖、射湖、貴湖、上湖、洮湖、湖為五湖。案:《國語》:

  「吳越戰於五湖。」直在笠澤一湖中耳,或說非也。

  【水經注】:江南東注于具區,謂之五湖口。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湖、貴湖、湖也。郭景純《江賦》曰:「注五湖以漫漭。」言江水經緯五湖,苞注太湖也。

  《國語》曰:越伐吳,戰於五湖。範蠡返至五湖而辭越。虞翻曰:是湖有五道。韋昭曰:今太湖也。

  《尚書》謂之震澤,《爾雅》以為具區,方圓五百里。

  《山海經》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茗水出於其陰,北流注于具區。」湖中有大雷,小雷三山,亦謂三山湖,又謂洞庭湖。楊修《五湖賦》曰:「頭首無錫,足蹄松江,負烏程於背上,懷大吳以當胸。雒崔嵬,穹隆紆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言湖之苞極也。庾仲初《楊都注》曰:今太湖東注為松江。下七十裡有水口,分流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之海為東江,與松江而三。

  【史河渠書】:于吳則通渠三河五湖。注:韋昭曰:實一湖,今太湖是也,在吳西南。

  【蘇州府志】:五湖者,太湖別名。以其周行五百餘裡,故名五湖。虞翻又雲:太湖有五道口,則謂之五湖。

  《水經》雲:震澤在吳縣南五十裡。又雲太湖,中有苞山,湖東有嶺山,去太湖三十餘裡。陸魯望雲:太湖上稟咸池五卓之氣,故一水五名。又雲:太湖乃仙家浮玉之北堂。故其詩曰,嘗聞咸池氣,下注作清質。至今涵赤霄,尚且浴白日。

  《唐志》:

  太湖占湖宣常蘇四州之境,今東西二百餘裡,南北一百二十裡,中有山七十餘所。其水原自西南接納長興等縣,上流諸水以入吳松江,又東流二百餘裡以入海。

  《祥府圖經》:

  二百六十裡。諸書所引《國語》越伐吳戰於五湖,子胥諫吳王,與我爭五湖之利非越乎。又雲范蠡滅吳,返至五湖而辭。司馬相如賦《敘上林諸水》雲:丹水紫淵,灞涇渭;酆高阝潦,入川分流,相背而異態。顥漾潢漾,東注太湖。按:括以大湖為太湖,且雲相去數千里,何緣相涉?蓋誤讀大為太耳。

  《水經》又訛太湖為洞庭。

  《揚州記》亦雲:「太湖一名洞庭。」蓋洞庭山在太湖中耳,岳州之南所謂洞庭湖。

  《水經注》雲:「洞庭陂也。」而岳州集古今題詠刻石龕於岳陽樓上,如吳中皮陸唱和,蘇舜欽笠澤洞庭之詩皆在焉,乃知地志多傅會也。沈存中論郭璞《江賦》雲:注五湖以漫漭,漫三江而沛。墨子曰:禹治天下,南為江漢淮汝,東流注之五湖。孔安國曰:自彭蠡江分為三,入於震澤,複為北江入於海。此皆未詳考地理,蓋江漢至五湖,自隔大山,其末乃繞出五湖之下流經入海,何緣入於五湖?淮汝自經徐州入海,全無交涉。

  《禹貢》雲:「彭蠡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以對文言,則彭蠡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震澤也。震澤之原,皆山環之,了無大川。震澤之委,則多大川,亦莫知孰為三江者。蓋三江之水無所入,則震澤壅而莫害;三江之水有所入,然後震澤底定。此水之理也。存中之言如此。或謂三江既入,入於海也。意存中以三江之水未入海,則震澤壅滯;既入海,則底定耳。或謂揚州水患,既平三江入海,無汛溢之患,震澤定有浸灌之功,非此有所入而後彼有所定也。互見三江考郟子高《水利書》:

  太湖積十縣之水,一自江南諸郡而下,出嶺阪重複間。當某霖潦,積貯溪澗,奔湍迤邐,至長塘湖。又潤州、金壇、延陵、丹陽諸邑,皆有山原,並會於宜興,入太湖。一自杭、睦、宣、歙與天目等山眾流而下。杭之臨安、余杭,湖這安吉、武康、長興以入太湖。趙彥衛雲:太湖上原有三:一自甯國、建康等處入溧陽,為金淵。即子胥沉金之所。至鎮江之金壇、延陵為長塘糊。至常州、宜興、武陵、晉陵為湖。又自宜興環無錫平江之吳縣、吳江、湖州之烏程為太湖。又東為松江。其二自甯國、徽、嚴界,聚上流之水,下杭州界,合臨安之新城、於潛、昌化等縣水,入江漲橋運河,北自湖州市入太湖。其三自廣德界聚山北及上原水,下入宜興、安吉、長興等水,以入太湖,由松江入海。秀衛又指此三原為《禹貢》三江,尤謬。舊志亦雲:太湖,西南湖州諸溪,從天目山下。西北宣州諸山溪水並下。太湖,五湖別稱,見於傳記者。

  《寰宇記》引虞仲翔雲,太湖東通長洲,松江水南通烏程,溪水西通義興,荊溪水北通晉陵,湖水東連嘉興,韭溪水凡五道,謂之五湖。後漢《馮衍傳》注引虞翻說,太湖有五:曰湖、洮湖、射湖、貴湖,與太湖而五。並太湖之小支,俱連太湖,故名。

  《水經》引《地志》雲:江水自石城東出,徑吳國南為南江,又東北為長瀆,曆河口注江,出,東注具區,謂之五湖口。五湖為長塘湖、太湖、射湖、貴湖、上湖、湖、《史記正義》五湖亦同《水經》。程大昌雲:長瀆即太湖。熊疑河口當作湖口,別有考證。梁大通《吳郡水災議》:

  漕大漬以瀉浙江。豈長瀆大瀆,皆指太湖而言邪?《寰宇記》又引韋昭《三吳郡國志》:

  游湖、莫湖、胥湖、貢湖,就太湖為五。

  《常州志》引韋昭說,胥湖,蠡湖,洮湖,陽湖,與太湖為五。劉芳實《經史機要》:

  太湖、胥湖、蠡湖、洮湖、湖為五湖。

  《史記正義》及顧夷《吳地記》雲:五湖者,陵艸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皆太湖五岸五灣,為五湖。陵艸湖在莫里山東,周回三十餘裡,西口闊二裡,與莫湖連。莫湖在莫里山西北,與胥湖連。胥湖在山西南,與南海連。各周回五六十裡,西連太湖。遊湖在北二十裡,在長山東,湖西口闊二裡,東南岸樹裡,西北岸長山。湖周回五六十裡。貢湖在長山西,口闊四五裡,東南長山南,即陽村,西北連無錫縣老岸,湖周回一百九十裡,湖身向東北長七十餘裡,西亦連太湖。

  《史記正義》雲,笠澤江,松江之別名。又雲,笠澤即太湖。

  《揚州記》曰,太湖,一名震澤,一名笠澤,一名洞庭。則江湖通為笠澤矣。

  【吳郡志】:五湖即太湖也。

  《風俗通》雲,湖,都也。

  《史記正義》:

  越敗吳於夫椒。引杜預曰,太湖中山也。又引賀循《會稽記》雲,勾踐逆吳,戰於五湖中,大敗而退。今夫椒山在太湖中洞庭山西北。案:此吳越戰於五湖,直在笠澤一湖戰耳。

  【大德毗陵志】《通典》注:「五湖在吳郡、吳興、晉陵三郡。」今太湖占晉陵、無錫、宜興三處界,去常州路郡治東南一百里。南從湖州、長興界入宜興界,行八十二裡入晉陵縣界,行十八裡入無錫、晉陵兩界,並行四十八裡一百五十步,南至平江、吳縣界烏山北。沿湖屈曲,凡經常州界,總一百四十八裡五十步。按:《越絕書》雲:太湖周回三萬六千頃。

  《爾雅》雲:吳越之間有吳區。注雲:太湖是也。

  《楊州記》曰:太湖一名震澤。張勃《吳錄》:

  五湖者,太湖之別名。虞翻雲:太湖有五道,以別之為五湖。翻說為近。

  【輿地紀勝】:五湖者,蓋所納之湖有五也。

  《書傳》五湖之名各不同。

  《圖經》以謂一曰貢湖,二曰遊湖,三曰胥湖,四曰梅梁湖,五曰金鼎湖。又曰,菱湖,酈善長以謂長塘湖,上湖,湖,與太湖而五。韋昭雲,胥湖、蠡湖、洮湖、湖就太湖而五。陸士龍《贈顏先生詩》雲:我家五湖陰,君住三山陽。

  【風俗通】:謹按:《春秋》、《國語》,伍子胥諫吳王,與我爭五湖之利非越乎?及越滅吳,範蠡乘扁舟於五湖。湖者言流瀆四面所猥也,川澤所仰以溉灌也,今廬江臨丹陽蕪湖縣是也。又曰:都湖,曰流瀆四面所隈都也。

  【敏求機要】:湖州烏程縣五湖:泰、胥、蠡,又曰莫湖洮,又曰遊湖。又曰貢湖或雲泰湖通五水,是為五湖。名義殊。世稱五湖又各別:鄱陽、饒州、太湖、蘇。青草、洞庭皆在嶽。丹陽屬潤脈分區。

  【呂氏春秋】:禹通三江五湖,決伊闕,溝回陸,注之東海,因水之力也。

  【淮南子】:禹之時,天下大水,禹身執垂,以為民先。剔河而導九岐,鑿江而通九略,辟五湖而定東海。

  【東漢書】《班固傳》:

  捐金于山,沈珠於淵。注:陸賈《新語》:

  舜棄黃金於嶄岩之山,捐珠玉於五湖之泉,一作川。以塞一作杜。邪淫之路。

  【吳興志】:五湖,在吳興縣東南七裡曰五龍湖,在西南三裡曰姚湖,在南九裡曰獲湖,在北二裡曰西畝湖,在東二裡曰四龍湖,皆有灌溉之功。四龍在龍清觀後。吳越武王以望氣者言山有王氣,使人鑿之,忽有四鴿飛起,煙雲然,化為四龍,因以名湖。又,五湖在紹興府諸暨縣南一裡。又,五湖,《寰宇記》雲,晉陵無錫兩縣,中分湖為界。

  《南徐州記》雲:無錫南三十五裡有長渠,南有五湖,向南又有小五湖。非《周禮》之五湖也。張勃《吳錄》雲:以其周行五百餘裡,故曰五湖。

  【欽州志】:五湖在州城外江,岸上有亭,其湖有東西南北中九五並,嘉祐八年置。陶弼有寧越佳山水之句。

  【甯國縣誌】:五湖在縣北四裡香城鄉,源出於潛千秋嶺,由湯公山北沿五湖山之右,故以五湖名之。北流五裡,合於縣溪,入宣城,以達于大江。

  【高郵州志】:五湖去城六十裡,東至沛城村,北至平阿兩伍村,並陸路往北阿鎮,至天長縣固城鎮,及盱胎界。南至創江湖,東至甓社湖。紀勝引舊《圖經》雲:去郡城六十裡。山谷黃庭堅詩,九陌黃塵烏帽底,五湖春水白鷗前。蔣之奇詩,三十六湖水所瀦,其間尤大為五湖。

  【唐李紳詩】《泛五湖效謝惠連》範子蛻冠後,扁舟逸霄漢。嗟予抱險艱,怵惕經彌漫。窮通氾濫勞,趣適皿湯昏旦。浴日皿湯層空,浮天淼無畔。依灘落葉聚,立浦驚鴻散。浪疊雪峰連,山孤翠崖斷。風帕同巨壑,雲矗成高岸。宇宙或東西,星辰沉粲爛。霞生洞遠,日吐青熒亂。豈複問津迷,休為呂梁歎。漂沉身詎保,覆溺心長判。胡越那異鄉,嬰童反為玩。依稀占井邑,嘹唳同鵝鸛。舉棹未宵分,維舟方日旰。徵斯濟川力,若淩風翰。易狎當悔遊,臨深罔知難。

  【王遵詩】《詠五湖》:

  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釋文三注】:胡曾《詠五湖》:

  東上高山望五湖,雲濤煙浪起天隅。不知範蠡乘舟後,更有功臣繼踵無。

  《扁舟五湖》:

  種蠡功名士,吾評蠡最優。五湖足春水,一葉寄扁舟。變姓乘單舸,翻身退急流。千金徒鑄象,萬里孰馴鷗?震澤鱸堪膾。蘇台鹿已遊。君王既稱霸,求盡沼吳謀。

  【拙軒老人集】《詠五湖》:

  鴟夷歸去五湖秋,高謝人間萬戶侯。卻笑功臣大夫種,不知鳥啄可同憂。

  【元楊鐵崖集】《五湖遊》:

  鴟夷湖上水仙舟,舟中仙人十二樓。桃花春水連天浮,七十二黛吹落天。外如青漚道人,謫世三千秋。手把一枝青玉蚪,東扶海日紅桑。海風約住吳王洲,吳王洲前校水戰。水犀十萬如浮漚。水聲一夜入台沼,麋鹿已無台上游。歌吳歙,舞吳鉤,招鴟夷兮狎陽侯。樓船不須到篷丘,西施鄭旦坐兩頭。道人臥舟吹鐵,仰看青天天倒流。商老人,橘幾奕,東方生,桃機偷。精衛塞海成鷗窶,海皿湯印山漂髑髏,胡為不飲生春愁。先生此詩,雄偉奇麗,逸氣飄飄然,在萬物之表,真天仙之語也。如海皿湯印山漂髑髏之句,使李長吉複生,不能過也。

  【揚仲弘詩】《送方韶父先輩游五湖》:

  蕭蕭乘素髮,渺渺泛滄波。過眼江山好,還家日月多。詩名終不朽,世事複如何?一往五湖上,蒼茫問釣蓑。太湖蘇州太湖。

  【蘇州府志】《寰宇記》雲:在蘇州西六十裡,縱廣二百八十三裡,即《禹貢》之震澤。取水常震動之義。或曰,震,東方;澤在東也。

  《周禮》《職方》揚州藪曰具區,浸曰五湖。

  《尚書正義》雲,揚州浸藪同,處水謂之浸,澤謂之藪。

  《爾雅》:

  吳越之間,具區其湖,周回五百里,襟帶吳興,毗陵諸縣界,東南水都也。具區者為之防。

  《越絕書》雲:太湖週三萬六千頃,其千頃為烏程,去縣五十裡。顏真卿《石柱記》雲:四萬八十頃。

  【元一統志】:太湖,在吳縣西南五十裡,即右震澤。舊經雲:周回三萬六千頃,接蘇、常、湖、秀四州界。

  《國語》謂之五湖,其實一也。吐吸江海,其所容者大,故乙太名焉。五湖者,蓋所納之湖有五。郭景純《江賦》雲:「包五湖以漫漭。」言江水經緯五湖而包注震澤也。

  《國經》謂之貢湖、遊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為五。而又曰菱湖。韋昭謂胥湖、蠡湖、洮湖、湖,就太湖而五。虞翻雲:太湖東通長洲松江水,南通烏程溪水,西通義興荊溪水,北通晉陵湖水,東連嘉興之韭溪水,凡五道,謂之五湖。陸魯望謂太湖上稟咸池之氣,故一水五名。又為仙家浮玉之北堂。故其詩曰:嘗聞咸池氣,下注作清質。至今涵青霄,尚且浴白日。皮日休詩雲:三萬六千頃,頃頃玻璃色。疏岑七十二,又崔又崔露寸戟。蘇子美詩雲:杳杳波濤閱古今,四無邊際莫知深。潤通曉月為清露,氣入霜天作暝陰。笠澤鱸肥人玉,洞庭柑熟客分金。風煙觸目相招引,聊為停橈一楚吟。

  【鹹淳毗陵志】:太湖,在縣東南百里。源自安吉州長興縣,入宜興,又八十裡入晉陵,又十八裡入無錫。由晉陵無錫四十八裡百五十步,南入平江府吳縣烏山北湖。堤環郡境,總百四十八裡五十步,亦名五湖。

  《周禮·職方氏》雲:楊州其浸五湖。注:湖在吳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史紀·河渠書》雲:于吳則通渠三江五湖。韋昭注:五湖,湖名耳,實一湖,今太湖是也。在吳西南。

  《通典》注雲:五湖在吳郡、吳興、晉陵三郡。酈元則謂長塘湖、射貴湖、上湖、湖,與此為五。韋昭則謂胥湖、蠡湖、洮湖、陽湖與此為五。張勃《吳錄》則謂五湖即太湖,周回五百餘裡。眾說不同。惟虞翻雲:太湖有五道,東通長洲松江,南通安吉溪,西通宜興荊溪,北通晉陵湖,東南通嘉興韭溪。

  【吳興志】:太湖在郡治之北十八裡,烏程長興境之所距。舊經烏程縣北,長興東北皆乙太湖為名。

  《禹貢》曰震澤。

  《周·職方》曰:具區、五湖。震澤,取水常震動之象。或曰:震,東方。澤在東也。具區者,大為之防。五湖者,張勃《吳錄》雲:太湖之別名,以其舟行五百餘裡也。

  《吳郡圖經》曰:有小湖五,悉屬太湖,貢湖、遊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也。舊編謂固湖、遊湖、胥湖、菱湖、太湖,縱廣數百里,苕眾水入焉。

  《越絕書》雲:週三萬六千頃,其二萬頃為烏程。顏公《石柱》:

  四萬八千頃。

  《統紀》雲:縱廣二百八十三裡,兼接蘇、宣、常州之界,臨安、廣德之水亦入焉。

  《長興郡圖經》雲:接蘇、常、秀州之境。按:秀州之境不瀕湖。

  《統記》雲,連德清、武康、長城、臨平、余杭、義興、晉陵、無錫、江陰、吳縣、常熟、昆山、華亭、嘉興、海鹽,一十五縣水入焉,舊編亦從此說。非也。江陰自隔五鴻堰,昆山、常熟在吳江下流,華亭、海鹽水竟自入海,不入太湖也。

  《新唐志》雲:古湖、宣、蘇、常四州境為是。

  【吳興續志】:湖之巨浸曰太湖,在郡治北十八裡,烏程長興境之所距,兼接蘇、宣、常州之界,杭州、廣德之水亦入焉。沿湖之堤多港,皆為斗門,視時之旱澇而閉泄焉。近世以來,漸就湮廢。洪武十年春,通州蔣忠重為疏導,民甚便之。

  【無錫志】:太湖去州西南一十八裡,自西而北,絕州之境四十五裡,即古具區。震澤,所謂五湖者是也。

  《越絕書》雲:太湖周回三萬六千頃。

  《禹貢》之震澤。

  《爾雅》雲:吳越之間,具區其湖,周回五百里,襟帶吳興,毗陵諸縣界,東南水都也。郭璞《爾雅》「具區」注雲:縣南太湖也。中有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潛行水底,無所不通,號為地脈。舊經雲,湖內有靈山,去北岸二百里。其山清秀,山中有靈山寺。舊屬無錫,後割入晉陵。南際有洞庭山,在蘇州吳縣界,產柑橘,與瀟湘洞庭等非舡莫通。

  《寰宇記》雲,太湖從湖州長興,曆常州義興、晉陵及無錫界。今按:太湖南自平江長州縣,入長興與義興,並行四十八裡,東南至吳縣界。自烏山北,沿湖西岸東行六十二裡,又與吳縣為界。沿湖屈曲越常州界一百四十八裡,與州之分水為界。占州之新安、開化、揚名、開元、富安五鄉。由新安鄉為角溪口,自南而西,迤邐行至富安之閭江而止焉,是州之巨浸。西流之水,皆會於獨山、吳塘、浦嶺諸門而通太湖。

  【宜興風土舊志】:太湖在縣東南四十五裡,周回計六百五十裡三百步。南接長興,古以義鄉山為界,今以董塘嶺為界。經縣界八十裡,北入晉陵,東際蘭山,西環以百瀆,在《禹貢》為震澤,在《爾雅》為具區,《史記》通謂之五湖。桓玄為義興太守,不得志,常登高望震澤歎曰:「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乃棄官歸國。正以地臨湖故也。

  《越絕書》雲:太湖周回三萬六千頃,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潛行水底,無所不通。

  《十道四蕃志》雲:包山洞庭,其下潛通琅琊東武山。吳大帝使人行二十餘裡而返亡,上聞波濤之聲。昔毛萇由張公洞入,東行從此穴出,蓋即林屋洞天。今有毛公壇煉丹井存焉。

  【烏程志】:太湖為東南藪澤,其諸港所以泄上流而注之湖也。在縣二十二都,至四十一都之境,唯大錢小梅二湖口為最大。而且要自昔置巡檢於大錢者,實以二處為險要之地,故特置官以控治之。其他浦,三十有六,當春夏霖雨,西南山水驟發黃潦拍岸,非賴此泄之,則平疇皆漫為巨壑矣。舊常置閘,以防北風湖泛之患,後皆堙廢。洪武十五年,主薄王福往加浚治,既而典史姚華輕繼往,由是皆疏通雲。

  【常州府志】:太湖在晉陵東南一百里,源自長興州,流入宜興,八十裡入晉陵,又十八裡入無錫。由晉陵無錫四十八裡,南流入平江路吳縣烏山堤北。堤環都境,總一百四十八裡,亦名五湖。按:《寰宇記》:

  此湖當晉陵、宜興、無錫三縣界。

  《越絕書》雲:太湖,周回三萬六千頃,互見平江湖州,又名具區,又名震澤,又名笠澤。

  《左傳》:

  吳師伐越,敗之於夫椒。即謂太湖中椒山是也。一雲週五百里曰五湖。

  【揚州志】:太湖,一名震澤,一名笠澤,一名洞庭。

  【新唐書】《地理志》:

  湖州烏程縣有太湖,占湖、宣、常、蘇四州境。

  【宋胡文恭公集】《論太湖登在祀典奏議》:

  臣竊見吳中太湖,即《禹貢》震澤也。廣三萬六千頃,其水利溉蘇、湖、常三州之地,而蘇湖為多,去二郡亦近。湖中大小山七十有二,洞庭、林屋、福地皆在其中。商帆賈楫,日相上下。二郡各有湖廟,而常州無廟。蘇州廟在洞庭,湖州廟在大錢口,方俗目為平水大王廟是也。二郡小小叢祠皆祭,而太湖獨不祭,蓋由祀典失載,因循忽諸。禮,境內山川,諸侯當祭。國家無文,鹹秩靡祀。不宗其太湖,欲乞下湖、蘇、常三州登其祀典,春秋差官致祭,取進止。

  【許景適野雪行卷】《太湖神平水王文》:

  具區為東南藪,而神司馬。去歲潦水逆行,邑為流裔,桑麻稻之區,幾為魚鱉之宅。而邑民之餓莩離散者,至今未蘇也。某來為邑佐,惟神是依。視事三日,只謁於廟,所祈陰相,自今不以小邑為壑,而亟蒙潤澤之益,實民情之公願,而非吏之私禱也。

  【唐皮日休詩】《初入太湖》:

  聞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識。今朝得遊泛,太笑稱平昔。一舍行胥塘,盡日到震澤,三萬六千頃,頃頃玻璃色。連空淡無類,照野平絕城。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疏嶺七十二,雙雙露矛戟。悠然嘯傲去,天上搖盡益鳥。西風乍獵獵,驚波奄涵碧。倏忽雪陣吼,須叟玉崖坼。樹動為蜃尾,山浮似鼇脊。落照射鴻溶,清輝蕩拋扌雹。雲輕似可梁,霞爛如堪摘。漸瞑無處泊,挽帆從所適。枕下聞澎,肌上生疹疒束,討異足回,尋幽多阻隔。願風與良便,吹入神仙宅。甘將一蘊書,水事嵩山伯。

  【陸龜蒙詩】《初入太湖》:

  東南具區雄,天水合為一。高帆大弓滿,羿射爭箭疾。時當暑雨後,氣象仍鬱密。乍如開雕,音奴,籠也。聳翅忽飛出。行將十洲近,坐覺八極溢。耳目駭鴻,精神寒佶栗。坑來鬥呀豁,湧處驚嵯。險異拔龍湫,喧如破蛟室。斯須風妥帖,若受命平秩。微茫識端倪,遠嶠疑格音閣筆。見銅闕,湖中穹崇山有銅闕左右皆輔弼。盤空儼相趨,去勢猶橫逸。曾聞咸池氣,下注作清質。至今涵赤霄,尚且浴白日。太湖上稟咸池五車氣之,故一水五名也。又雲枕浮玉,宛與閬匹。肅為靈官家,此事難致詰。太湖乃仙家浮玉之兆堂才迎沙嶼好,指顧俄已夫。山川互蔽虧,魚鳥空聱語彪反耶。魚乙反何當授真檢,得召天吳術。一一問朝宗,方應可譚悉。

  【白居易詩】《泛太湖書事寄微之》:

  煙渚雲帆處處通,飄然舟似入虛空。玉杯淺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終。黃夾纈林寒有葉,碧琉璃水淨無風。避旗飛鷺翩翻白,驚鼓跳魚撥刺紅。澗雪壓多松偃蹇,岩泉滴久後玲瓏。書為故事留湖上,所見勝景,多記在湖中石上吟作新詩寄浙東。軍府威容從道盛,江上氣色定知同。報君一事君應羨,五宿澄波皓月中。

  【宋陳舜俞詩】《初入太湖》:

  東南有具區,三萬六千頃。百川之雄偉,咸池借溟。玉堂在其下,莫知日月永。鴟夷昔不返,肯顧市朝請。素懷邈已勞,孤泛此方逞。刺沙出林荒,度淺動蘋荇。漸盡行漸遠,灣轉勢彌迥。疑非地可載,直與天作境。青空四垂幕,亂山不能屏。淼茫白鳥行,浩漾好雲影。邏呼十漿急,橫九帆並。一舡橫立,九帆乘風網魚瓜皿霽中波有光,風後浪猶猛。澎湃聞乍偃,拋磕內還省。我量覺蹄涔,此身實萍梗。淵神寒肌,浸氣飄素領。觀瀾念往術。濯纓悼前眚。未能追高謝,且以卒流景。吟非誇獨清,濟乃伏中靜。寄謝洞庭君,終來老魚艇。

  【葛元承詩】《太湖吟》:

  只飲太湖水,不松江鱸。鱸雜魚蝦腥,水涵天地初。千里開鏡奩,一色包冰壺。日月遞吐吞,蛟龍相蟄舒。上接河漠高,下連溟渤虛。中有洞庭山,雲氣相縈紆。我來風雪天,修綆汲自如。一飲塵清,再飲澆詩書。三飲毛髮寒,胸次包寰區。大禹果至神,仿佛來前除。萬古不盡流,禹功常與俱。

  【北石間詩集】《哥太湖迓常守王寺丞》:

  伊誰量太湖,三萬六千頃。三圍幾何寬,滿湖不畦畛。或疑湖底天,可田尺。亟問縣官請。況複周家有成法,盡底均作八家並。鯨鵬蛟鱷俱函屏,藻荇蘖為禾黍穎。公田利與私田准:坐令虞芮俗。化作西伯境。野田無哭聲,夜枕亦不驚。晏眠早作日以寧,已輸再輸母屢征。循良在上如西京。媚長牙爪俱逡逡。

  《吳江塔寺登閣觀太湖》:

  十華藏海藐涔蹄,便作涔蹄為物移。富貴不須開帝網,只開萬頃碧琉璃。

  【吳仲子詩】:遠山數筆抹秋煙,闊闊湖波冷浸天。晚日未沉風漸起,蘆花狼藉滿漁舡。

  【陳子尚詩】:泱漭吞吳會,微茫接洞庭。流應合萬水,勢欲小東溟。天宇浮空闊,風帆入杳冥。蛟鼉成窟宅,白浪晚吹腥。

  【張仁溥鬥野詩槁】《太湖次韻》:

  曠望極滄溟,身疑住帝青。風恬波帖帖,雲淡雨星星。駕熟轉魚戶,潛深想貝庭。二豪方勸醉,萬事付劉伶。

  【李和父雪林漱石集】《過太湖》:

  水面八百里,所之唯認山。消人名利念,出世是非間。帆有淩空勢,雲無不雨顏。何年洞庭上,林屋老仙關。

  【翁靈舒集】:水跨三州地,蘇州水最多。昔年僧為說,今日自經過。亡國豈無恨,漁人休更歌。洞庭山一抹,翠靄白雲和。

  【大雅集】《程煜詠太湖》:

  擊楫中流去,西風客思催。地吞南極盡,波撼北溟回。蛟館懸秋月,龍宮起夜雷。濯纓人不見,長嘯倒金罍。

  【吳郡志】《梅堯臣望太湖》:

  東吳臨海若,看月上青冥。河漠微分練,星辰淡布螢。細煙沉遠水,重霧空庭。孤坐饒清興,惟將影對形。

  【胡文恭公集】《九月十五夜北樓望太湖》:

  雲影消空闊,霜華怫杳冥。秋光不隱雁,夜色欲迷螢。爽氣橫蒼卞,涼波接洞庭。水仙當此夕,應化白龍形。

  【羅處約詩】《題太湖》:

  三萬六千頃,湖侵海內田。逢山方得地,見月始知天。南國吞將盡,東溟勢欲連。何當灑為雨,無處不豐年。

  【王之道相山集】《太湖呈郡公晉沈元吉》:

  半月江湖上,晚來方得風。掛帆誰共快,到岸偶相逢。可是遇從舊,都緣臭味同。長亭一甌茗,親厚意何窮。

  【李處權崧庵集】《次陳叔易太湖二十韻》:

  北客何來此,浮生直偶然。風飆從禹穴,日腳近虞淵。漁唱誰能問,鷗盟我不捐。燃犀怪可睹,攀樹訊空傳。釣石溫徐坐,檣竿穩近聯。波明凝練妥,山淨學眉連。客上三千履,軍呼十萬钅廷。可思江柳下,祗欠舞衣前。鼓知無及,乘查悵未緣。遠中微隱樹,闊外莽橫天。縹緲湘靈瑟,夷猶範蠡舡。健帆風作馭,駭浪雪盈顛。行鷺紛群起,孤鴻杳獨騫。斷崖方怒吸,淺瀨或勞牽。夜泊星辰逼,晴占日月偏。幽姿閭蛟室,神物護龍泉。世亂甘淪隱,塗窮枉乞憐。渚花迎客笑,岸草信人沿。頗欲追雙槳,無因共兩舷。時來如謝眺,三複有餘妍。

  【王逢原詩】《太湖》:

  西南無盡望,吞恐罄吳郊。海近私憑蓄,天低不敢包。蛟龍疑自宅,螟蛭莫令巢。遠浦繞分點,歸檣略認梢。水乘潮更闊,地過底宜坳。鳥截煙離斷,風潑浪脊交。大橋橫作畫,別岸缺成爻。吟恐詩無氣,圖憂筆費抄。歸輸範蠡得,官許季鷹拋。去憶心應系,聯誇口定澆。窮何須蹈海,來好卜編茅。著戶生同隱,居民釣自庖。滄浪未容濯,魚櫃夜停敲。

  【範文正公詩】:有浪即山高,無風還練淨。秋宵誰與期,月華三萬頃。

  【高僧詩集】:黃蘆一股水,翠竹兩三家。落晶聞雞犬,荊蓁一徑斜。人生處事不欲快,捷徑未必通諸礙。歸途擬作沿塘行,甑倒囊空胡可侍,浙

  【趙蕃詩】:夜來投宿定花浦,乞曉占風更前邁。波濤洶湧勢莫遏,顧視吾舟真若芥。是時霜威甚可怖,篙師戰縮不可耐。急溫濁酒澆肺月下,向者饑寒失安在。自憐不比婁師德,未可輕犯垂堂戒。徑搜苦語謝江神,恐懼偷生勿吾怪。

  【陳都官文集】《太湖一首和姚子張》:

  太湖可漁山可樵,漁樵隱者非一朝。醉拍溟渤磨穹霄,歌詠周孔追松喬。故磯人歸今寂寥,秋空浪穩蘭為橈。何為不去走市朝,況無一束陳虞堯。嗟哉生事擊垂簞瓢,母齒豁豁群兒齠,啼寒悲饑如鴟,古人以此嘗折腰。敢不歡喜祿下僚,滄浪有景誠不遼。西風起時心搖搖,異日掉臂君可招。

  【程公許滄洲塵缶編】《曉月未沒順風泛太湖,期以明日與悅齋會》:

  明月伴我酒家眠,五更順風催放船,月波蕩湖湖欲溢。扶桑奪,染半天。赤湖山,破曉青蒼。坐覺山與船低昂,少年負氣隘湖海。老雖斂,縮余習,在叩舷。一笑宇宙寬,天那可差別觀。蒲舟風瞬息幾百里,峨峨閶門尺有咫。五湖千古自清風,詰朝持叩伏柱史。

  【傅夢得西岩吟槁】《過太湖》:

  櫓聲催客過垂虹,小泊長橋蓼岸東。一望湖光千萬頃,遠看山色渺茫中。船驚宿鷺飛輕雪,信寄征鴻得便風。欲買鱸魚供晚酌,蘆花叢裹喚漁翁。

  【范石湖大全集】《渡太湖》:

  囊風閣雨半晴陰,慘澹誰知造化心。委命沉浮惟一葉,計身輕重亦千金。紅塵猶道不勝險,白浪莫嗔如許深。脫得薌山堪系纜,臥聽鼉吼與龍吟。

  《又十一月大霧中,自胥口渡太湖》:

  白霧漫空白浪深,舟如竹葉信浮沉。科頭晏起吾何敢,自有山川印此心。

  【楊傑無為集】《舟泊太湖》:

  區區朝市逐紛華,不信湖心有海槎。八十丈虹寒臥影,一千須玉碧無瑕。古今風月歸詩客,多少鱸屬酒家。安得扁舟如范蠡,煙波深處蔔生涯。

  【抄錄雜詩】《望太湖》:

  垂虹橋外水茫茫,又曆鯤鵬變化鄉。船得便風寬客思,城留殘照染湖光。未輸溟渤吞三島,直想虛空斂八荒。欲買一樽留月色,荷花蕩口借新涼。

  【蘇子美集】:杳杳波濤閱古今,四無邊際莫知深。潤通曉月為清露,氣入霜天作瞑陰。笠澤鱸肥入膾玉,洞庭柑熟客分金。風煙觸目相招引。聊為停橈一楚吟。

  【王黃州小畜集】《聽羅評事話太湖洞庭之景,因賦十韻》:

  思純十日水鄉遊,歸見同年說不休。湖闊盡疑吞澤國,洞深皆道徹宣州。杉松自宿千年鶴,桔柚堪輕萬戶侯。銷夏古彎長積雪,隔帆危柱幾秋。離離魚網垂村巷,漠漠茶煙出寺樓。雲葉擁僧迎墨綬,浪花出沒亂青冥。只疑亦有釣天奏,驚起魚龍舞洞庭。群山相望有亡桔,仿佛三生常往還。不用張帆越清,化身先自遍西山。孤峰直上散青眸,山峙西東浸碧流。弱水人言三萬里,是間我是到瀛洲。海門湖上東畔開,海東飛仙呼不來。乘桴便欲徑浮去,無人從我複空回。

  【輿地紀勝】:陳堯佐:平波渺渺煙蒼蒼,菰蒲才熟楊柳黃。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梅詞:岸傍高士陸龜蒙,羌雁曾征戀釣筒。船戶平居兩山下,圖經分載幾州中。蔣堂:雁翅橋橫五湖北,飛亭屹大江心。魚龍淵藪風月窟,若比廣寒宮更深。楊蟠:兩岸履聲雲外合,三州帆影月邊歸。欄幹獨立秋風早,豈侍鱸魚始拂衣。

  【周端平詩雋】《望太湖》:

  獨立彌漫灝氣中,倍饒雲霧杳重重。直西一道孤光起,指點人看是白龍。眼力難窮遠即昏,縱睛惟只兩三分。今朝林屋人皆見,不似峰巒只似雲。

  【袁易詩】《雪後過太湖》:

  急槳危桅破曉晴,寒流殘雪動春聲。眠沙雙鴨蕭蕭靜,泛渚群鷗個個輕。山陰竹樹凋零久,梁苑池台賦詠闌。賴有太湖三萬頃,清暉搖盪玉峰寒。虛白冥蒙雁叫殘,空明眩轉鷺飛還。煙波漸遠重回首,始信愁生浩蕩間。湖面輕波漠漠開,煙中萬疊玉崔嵬。若言興盡堪回棹,更傲何時月夜來。胸吞雲夢光徒寬,筆寫瀟湘思已慳。安得敏如楊馬手,爛鋪才思寸湖山。

  【張仲實詩】《太湖晚泛》:

  菰蒲颯颯太湖秋,無恨清風消客愁。總為沈酣頻解帶,獨因瀟灑更移舟。遠山自入青雲去,落月相隨白水流。幾處釣磯曾過眼,已將心事許沙鷗。

  【玉景初蘭軒集】《太湖》:

  自古東南說太湖,扁舟今日過勾吳。盡中漁艇長橋晚,鏡裡炊煙震澤孤。淼淼四旁天遠接,悠悠一色練平鋪。清風不逐鴟夷去,長向煙波伴釣徒。

  【張子淵詩】《過太湖》:

  漂漂適佗州,浩蕩去無所。風飄如驚鴻,百里已可許。天寒吳江波,日落晉陵渚。旅懷慘不悅,愴淒恨如雨。獨夜維我舟,三更有鳴櫓。

  【雲麓漫抄】《遊太湖》:

  「十隻畫船何處宿,洞庭山腳太湖心。」此白樂天守姑蘇游太湖詩。讀之想見當時氣象。紹興初,金人犯江浙,蘇守移治洞庭。前後守臣孫仲益覿胡茂老松年皆罷守寓彼,胡有詩:白蘋風靜碧波沉,畫舸來遊著意深。願覓靈丈窺鑰,更追遺范寫良金。姓名便合聯真隱,出處何妨擬醉吟。疇昔光陰費行樂,中原鼙鼓正傷心。

  【程禮部集】:雲樹煙波浩渺,漁村橘裡縈環。相見三高不死,超然來往其間。

  【元宋本至治集】《靈岩絕頂望太湖集句》:

  閑雲潭影日悠悠,更挽藤梢上上頭。惆悵無因見範蠡,夕陽西去水東流。

  【謝原功密恭詩稿】《次韻張雲門中尉望太湖》一首:雲門旌節駐西山,注目平湖浸雨間。春雨浪高魚欲化,夕陽沙遠鳥遲還。龍都雖限天為界,霸國休憑水作關。日夜戰舡爭利涉,鴟夷何可便投閑。

  【蘆川張九幹集】《水調歌頭·同徐師川泛太湖舟中作》:

  落景下清嶂,高浪巷滄洲。平生頗慣江海,掀舞木蘭舟。百二山河,空壯底事。中原塵漲,喪亂幾時休。澤畔行吟處,天地一沙鷗。想元龍,猶高臥百尺樓。臨風酹酒,堪笑談話覓封侯。老去英雄不見,惟與漁樵為伴,回首得無憂。莫道三伏熱,更在五湖秋。

  【耿元鼎詞】《滿江紅·中秋泛月太湖》:

  問月杯空,謫仙去、無人重舉。蘭台舊、扁舟乘興處,留奇語。洞府初疑仙骨瘦,樽前尚愛綸巾舞。信前身太白尚何疑,詞高古。盟後會,偕真侶。黃紫渡,冊楓渚。道今五湖煙浪,勝遊湓浦。念我身系鷗樣度,似海山共去君應許,但只愁岳牧,要人撐住。潮洲太湖。

  【潮州府志】:太湖在潮州府。

  【唐韓昌黎文集】《祭太湖神文》:

  三章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謹差攝潮陽縣尉史虛已,以特羊庶羞之奠,告於太湖神之靈:某承朝命為此州長,令月二十五日至治下。凡大神降依庇貺斯人者,皆某所當。率徒屬奔走致誠,親執祀事於廟庭下。今以始至,方上奏天子,思慮不能專一,冠衣不淨潔,與人更未相識;知牲糈酒食器皿弊,不能嚴清;又未卜日時,不敢自薦。見使攝潮陽縣尉史虛已以告神其降鑒。

  《祭湖神文》: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於太湖之神。惟神降依茲土,以庇其人。今茲無有水旱雷雨風火疾疫為災,各寧厥宇,以供上役。長吏免被其譴,賴神之德,夙夜不敢忘,謹具食飲,躬齊洗奏音聲,以獻以樂,以謝厥賜,不敢有所祈。尚饗。

  《祭湖神文》: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謹以清酌暇修之奠,祈於太湖之靈曰:稻既矣,而雨不得熟以獲也;蠶起且眠矣,而雨不得老以簇也。歲且盡矣,稻不可以復種,而蠶不可以複育也,農夫桑婦將無以應賦稅繼衣食也。非神之不愛人,刺史失職也。百姓何罪?使至極也。神聰明而端一,聽不可濫以惑也。刺史不仁,可坐以罪;惟彼無辜,惠以福也。劃雲陰,卷日月也。幸身有衣,口得食,給神役也,充上之須脫刑辟也。選牲為酒,以報靈德也;吹擊管鼓,侑香潔也;拜庭跪坐,如法式也;不職當治,疾殃殛也。神其尚饗。淮安太湖。

  【淮安府志】:太湖在安東縣西北一百二十裡,而接沭陽縣桑墟湖。南北長八十裡,東西闊四十裡,與海州沭陽三分之一為界,即碩項湖也。浦城太湖。

  【元一統志】:太湖在建甯路浦城縣。

  鄱陽湖

  【鄱陽志】:古之彭蠡,在城西四十裡。水漲之時,近不十裡。湖跨南昌、饒州、南康三郡之界。屬饒州者東一隅爾。所瀦之水,合饒、信、徽、吉、贛、建昌、臨江、南安、袁筠、南昌、南康諸州之流。春夏秋汛濫渺茫,至冬水歸港道。今湖口入江處。西北則江漢之濁流,南則鄱陽湖之清漲,合流于大江,入於海。

  【饒州府志】:鄱陽湖乃彭蠡澤之東南隅,延袤數百里。隋以鄱陽山所接,故名。

  【南康府志】:鄱陽湖在都昌縣東南二十裡,流經縣治,會于左蠡。其湖綿亙三百里,巨浸迷茫。中有雁泊小湖,西接龍興,東抵饒州,北流入於海。

  【唐韋莊詩】《泛鄱陽湖》:

  四顧無邊鳥不飛,大波驚隔楚山微。紛紛兩外靈均過,瑟瑟雲中帝子歸。迸鯉似梭投遠浪,小舟如葉傍斜暉。鴟夷去後何人到,愛者雖多見者稀。

  【宋徐靈暉詩】《過鄱陽湖》:

  港中分十字,蜀廣亦通連。四望疑無地,孤舟若在天。龍尊收巨浪,鷗小沒蒼煙。未渡皆驚畏,吾今已帖然。

  【趙卞詩】《經鄱陽湖》:

  舍陸事川程,霜天曉色明。長波萬頃闊,大舸一帆輕。靜唱村漁樂,斜飛渚雁驚。雲披見樓閣,隱隱豫章城。

  【趙漢宗白雲小槁】《過鄱陽湖》:

  煙波三萬頃,著我木蘭船。望際疑無地,寰中別有天。長空孤鳥沒,四海一雲連。浩蕩平生意,南風正渺然。

  【江湖續集】《周弼鄱陽湖四十韻》:

  巨浸連吳越,高纏直鬥牛。玄明開別府,江伯匯支流。象緯元精逼,神奸怪裒。番君疏帶礪,彭蠡壯襟喉。赴隙如無地,憑忽有州。津涯逾寫潤,窟宅定刳幽。島認瀛鼇戴,濤疑陣馬。珠跳伶兩駛,鏡滑識風收。樹帶喬枝隱,山餘短碧浮。窺覘疲罔象,脾睨太陽侯。漾月都迷皓,蒸雲間作油。涵濡均藻荇,冗長到蝦鰍。蜃幻晴噓閣,龍腥夜拔湫。萬尋懸圃玉,一帶洞庭秋。盈縮知誰紀,吞併似力。鯉矜封赤,龜笑斥朱眸。嵌寶扶桑齧,珍文匠石鎪。鷗群馴野客,螈肆傲潛蚪。罟數筐零霰,檣輕弩激钅侯。孰分浮瓠,或訝繞蛇丘。弦索延商婦,艘送莫愁。陶未誠得策,神禹想遺憂。端稱潺弄,非無隱伏搜。豆分高下渚,葦視去來舟。血脈乾坤活,瘡痍稼穡瘳。披猖包息壤,瑣碎略浮漚。蓮女嬋娟棹,漁郎燥甌。有人搴繡被,無客傲霜鳥裘。貨貝窮乾沒,醪羞蕭丐求。束枯論沃釜,戒覆比傾車舟。眾水杯盂外,佗年吐納尤。鵲填功未議,鯨吸志應酬。何事輕思濟,吾防果未周。阽危心骨醉,飄泊面顏羞。敢訃乘桴去,何知戴粒遊。片帆真擾擾,只影轉悠悠。卑濕口羞疑作嗟梁傳,星霜掛魏牟。勞歌慚孺子,破簏付平頭。鳥豉緣置,黃糧為謀。清螺取歸日,穩棹聽夷猶。又,鄱陽湖浸東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萬頃。我昔乘槎渤間,眇視天溟坎蛙井。浪何為而起于青雲之底,日何為而碎於泥沙之裡,太極初分一物無,天水相包若雞子。揚瀾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與盧敖洗龜殼。鬥大孤山沒處藏,屬斤取來鼎鐺腳。胸中八九吞雲夢,似此蹄涔亦何用。安得快意大荒之東,東複東,指麾魚鱉騎蒼龍。

  【范石湖大全集】《鄱陽湖》:

  淒悲鴻雁來,泱漭魚龍蟄。雷霆一鼓罷,星斗萬里濕。波翻漁火碎,月落村舂急。折葦已紛披,衰揚尚僵立。長年畏簡書,今夕念蓑笠。江湖有佳思,逆旅百憂集。

  《過鄱陽湖次遊子明韻》:

  春工釀雲無端密,大塊囊風不肯收。休問岩嚴與欹側,我今茅靡共波流。野鷹兀兀平沙上,折葦蕭蕭古渡頭。滿眼荒寒底處所,令人腸斷五湖舟。

  【蔡定齋集】《過鄱陽湖適遇便風,湖面如鏡,喜而有作》:

  多謝江神不世情,為憐逐客送歸程。一帆風力如飛疾,千里湖光似掌平。要是吾生伏忠信,自然此意格神明。反思宦路風波惡,屢觸危機夢亦驚。

  【抄錄雜詩】《鄱陽湖》:

  胸次欲吞雲夢澤,蕩空淪野總滔滔。鯤鸝自以天為國,蛟鱷同驅海扇濤。障日萬艘輕似羽,插天孤島小於毫。明當飛步匡山頂,俯仰青天視六鼇。

  【揚誠齋詩】《過鄱陽湖,天晴風順》:

  湖外廬山已見招,春風好送本蘭橈。青天挾日波中浴,白晝繁星地上跳。萬頃琉璃吹一葉,半簪霜雪快今朝。廬陵歸路從西去,卻峭東帆趁落潮。

  《四月十三日度鄱陽湖》湖心一山曰康郎山,其狀如蛭浮水上。泊舟番君湖,風雨至夜半。求濟敢自必,苟安固所願。孤愁知無益,暫忍複永歎。夜久忽自睡,倦極不知旦。舟人呼我起,順風不容緩。半篙已湖心,一葉恰鏡面。仰見雲衣開,側視帆腹滿。天如琉璃鐘,下覆水晶碗。波光金汁瀉,日影銀柱貫。康山杯中蛭,廬阜帆前慢。豁然地無蒂,渺若海不岸。是身若虛空,禦氣遊汗漫。初憂觸危濤,不意拾奇觀。近歲六暄涼,此水三往返。未涉每不寧,既濟陬複玩。遊倦當自歸,非為猿鶴怨。

  【華岳南征錄】《過鄱陽湖》:

  翠微訪趙貢元於鄱陽湖之中。方及中流,風濤大作,篙師束手,翠微恬然,哦一絕而止。北風翻雪鼓雷霆,舟子停蘭亦斷魂。看我金鱗三十六,為君一躍上龍門。和,慕地波濤怒震霆,整冠危坐肯消魂。乘風更駕飛帆去,要看夜潮生海門。

  【章忠恪公集】《夜過鄱陽湖》三首:風驅殘暑月侵衣,仙客乘槎八月歸。萬頃平湖波不動,夜深鳴櫓渡如飛。平湖聞說浪如山,今夜扁舟自在還。天象水光俱一色,此身安渡鬥牛間。鄱陽湖面三百里,草樹雲山望裡無。月夜扁舟訝何許,一天星漢近相趨。

  【元範德機詩】《數日跋涉泥淖至北山始霽暮經鄱陽湖》:

  川路蹺長林,歲窮千里心。賈舟棲港迮,樵火出深。欲雪應消瘴,因風忽解陰。轉移足清景,雖受客愁侵。

  【隱顯翁遊山詩集】《鄱陽湖過彭蠡湖》:

  江村煙樹掛漁蓑,湖上晴山疊翠螺。回首喚醒塵世夢,滄浪深處一聲歌。

  【王沂詩】《過鄱陽湖》:

  東流浩浩遠朝宗,聯絡坤維秀所鐘。山入斷雲回白雁,波涵落日見蒼龍。英雄埋沒憐今古,形勢開張扼要沖。回望匡廬招五老,紫煙晴瀑界雲松。

  【國朝顧錄】《過鄱陽湖》:

  臨風酉麗酒守湖神,打鼓開舡發要津。雲霧氣蒸迷日月,波濤聲撼震乾坤。放歌今日容豪客,破敵當年想至尊。咫尺南昌城郭近,且將雙足洗征塵。又,《入鄱陽湖口》:

  鄱陽秋水闊無津,極目遙觀欲損神。尚想天王平賊處,至今遺廟祀功臣。

  【張宏江湖吟嘯集】《過鄱陽湖》:

  憶我少年時,常有江湖志。番易勝天下聞,欲往從之無由致。我時特為朝京來,焱欠然一見心顏開。舉頭四顧渺無際,但見天光雲景同。回徘南風正高北風止,前舡唱歌後舡喜。四圖山色畫圖開,萬頃波光錦鱗起。同舟賴有金人,往來談笑時相親。彈棋數局消白日,高歌一曲回陽春。誰雲客裡多蕭索,始信江湖有真樂。明朝買酒賽江神,盡日開篷細斟酌。

  彭蠡湖

  【九江志】:彭蠡湖在尋陽縣東南,與都昌縣分界,湖心有大孤山。顧況詩雲:大孤山盡小孤出,月照洞庭歸客舡。案:《郡國志》,彭蠡湖周回四百五十裡,內有石高數十丈,大禹刻其石以記功焉。又有乞烏隨舡行,舟人擲摶飯接之,高下不失一粒。今此為松江,靈廟多有,不獨在彭蠡湖爾。

  【豫章續志】:彭蠡湖去進賢縣一百二十裡,彌茫浩渺,與天無際。接三州之境,東則饒州,西則南康軍,北則都昌,南則本縣。

  《禹貢》所謂彭蠡既瀦,陽鳥攸居者,即此湖也。湖之水消長有時,每春夏之間,水漲而湖愈闊;至秋冬則水縮,俗謂之落槽。

  【南康軍志】:彭蠡湖在城東南,《禹貢》:

  彭蠡既瀦。又曰東匯澤為彭蠡。

  《漢志》:

  武帝浮江,自潯陽出樅陽,至彭蠡是也。又名官亭湖,又名左裡湖。

  【輿地紀勝】:彭蠡湖在德化縣東四十裡,大合江漢,細納章貢,實為水之都會。湖心有大孤山,高數十丈。今西屬德化,南屬南康,東讓屬湖口,一湖隸三境焉。

  【太平寰宇記】:彭蠡湖西灣夏秋水漲,商徒縈紆,牽舟循繞,人力疲勞,號為西疲灣。亦在湖江水泛漲,驚波似雪,洶湧嘈雜,因是名焉。又有落星石,又有神林灣,在湖西北。灣中有林木,林下有廟,商旅多於此阻風波,禱廟祈福而獲前進,由是名焉。又有女兒浦,內有女兒廟,禱祈亦有靈應,即未詳所置。

  【記纂淵海】:宮亭即彭蠡澤也,謂之彭蠡湖,一名匯澤。

  《荊州記》:

  宮亭湖廟神甚有靈驗,能使湖中分風,而船南北同上。

  【宋謝靈運詩】《入彭蠡湖口作》:

  客游倦水宿,風潮難具論。洲島驟回合,圻折岸屢崩奔。乘月聽哀,靈馥芳蓀。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鏡,牽葉入松門。三江事多往,九理空存。靈物吝珍怪,異人精魂。金膏滅明光,水碧綴流溫。徒作千里曲,弦絕念彌敦。

  【唐張曲江集】《彭蠡湖上》:

  沿涉經大湖,湖流多衍失。淩晨趨北渚,逗浦已西日。所適雖淹曠,中留且閒逸。瑰詭良複多,感見乃非一。廬山直陽滸,孤石當陰術。一水雲際飛,數降湖心出。象類何交,形言豈深悉。且知皆自然,高下無相恤。

  【李白詩】《過彭蠡湖》:

  謝公入彭蠡,因此遊松門。余方窺石鏡,兼得窮江源。前賞跡可見,後來道空存。而欲繼風雅,豈雲清心魂。雲海方助興,波濤何足論。青嶂憶遙月,綠羅愁鳴猿。水碧或可采,金膏莫言。餘將振衣去,羽化出囂煩。

  【白居易詩】《彭蠡湖晚歸》: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氣春。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何必為遷客,無勞是病身。但來臨此望,少有不愁人。

  【宋余靖武溪集】:彭蠡古來險,湯湯貫侯衛。源長雲共浮,望極天無際。傳聞五月交,茲時一陰至。颶風生海隅,餘力千里。萬竅爭怒號,驚濤得狂勢。湧恐楚山拔,聲疑夏鼎沸。妖樹吐濃煙,層台誇壯麗。奔雷鳴大車,連鼓聲粗厲。豈識陰陽爭,長憂天地閉。孤舟一葉輕,飄如遊在綴。所以沂氵公人,未嘗貪既濟。逆猶上阪丸,順比飛鴻翅。直待浮雲收,乾坤廊然霽。湖光百里平,波色連天翠。然後蘭橈,以避蛟龍害。進退甘遲留,克保無祗悔。我願修身者,體此操舟態。動靜惟時幾,畏慎存纖芥。跬足雖平易,盡心防暖昧。長如複險時,終身不危殆。

  【楊誠齋詩】《明發四望山過都昌縣入彭蠡湖》:

  眾舡爭取疾,直赴兩山口。吾船獨橫趨,甘在眾船後。問來風不正,法當走山右。不辭用盡力,要與風相就。忽然掛孤帆,吾船卻先走。

  【徐師川詩】《渡彭蠡湖》:

  沙岸委蛇白,雲林迤邐青。千山擁廬岳,百水會宮庭。旋食猶能飯,叢祠更乞靈。江湖萬里浪,政爾片帆經。

  【王安石詩】《彭蠡湖》:

  茫茫彭蠡春無地,白浪春風濕天際。東西捩萬舟回,千歲老蛟時出戲。少年輕事鎮南來,水怒如山帆正開。中流蜿蜒見脊尾,觀者膽墮予方哈。衣冠今日龍山路,廟下沾酒山前住。老矣安能學飛,買田欲棄江湖去。

  【江湖續集】《董國材過彭蠡湖》:

  客子扁舟故里還,煙收雨霽出蘆灣。浮天浴日重湖水,鎮浪回風四望山。遠樹離離飛鳥外,征帆點點斷雲間。漁翁活計一篷底,愛汝白鷗相似閑。

  【王十朋詩】《彭蠡》:

  幹越亭前越風起,湖入鄱陽三百里。曉來一雨洗新秋,身在江東畫圖裡。

  【元趙子昂詩】《泛彭蠡湖》:

  楚澤匯諸水,我船泛其中。遊集雁鶩,歌笑驚魚龍。方辭康郎曲,已過堂陰東。遠嶼列蒼翠,遙波際虛空。地勢此更非,江流正無窮。民得平土,始見神禹功。念我行役初,履險心忡忡。安得數畝田,愧稱北山農。

  【國朝釋希能澹遊集】《過彭蠡湖舟中次韻奉簡見心禪師》:

  楊柳青青聞擢歌,東風三月放船過。山浮空翠濕煙霧,江出大魚吹浪波。上疏無因繼嵩璉,論詩漫自擬陰何。同參不負淩霄約,清夢時時繞薜蘿。

  《複見心次韻》:

  舟人曉唱竹枝歌,百丈牽帆湖上過。燕子泥香紅杏雨,茗花風澹白鷗波。山林疏散真吾願,歲月遷流奈老何。東望龍門九霄上,諸天鐘鼓啟藤蘿。

  【張宏江湖吟嘯集】《過彭蠡湖》:

  神工疏鑿幾千秋,萬頃沖融會眾流。波憾荊南三百里,勢吞江右十三州。乘槎未效張騫去,舉棹先懷范蠡遊。自歎此身多系絆,何如天地一沙鷗。

  宮亭湖

  【隆興府志】《輿地紀勝》:

  宮亭湖,《寰宇記》雲:在州北三百四十裡。有宮事神,能分風上下。劉剛詩雲:回流乘氵爪水,舉帆逐分風。秦少游宿于湖邊,夢神女遺之以詩曰:聞道文章妙天下,廬山對面可無言。

  【宋黃庭堅豫章集】《尋陽志》:

  江州德化縣東四十五裡有彭蠡湖。

  《荊州記》曰:宮亭湖即彭蠡澤。又謂之彭澤、匯澤。左手作圓右手方,世人機敏便可爾。一風分送南北舟,斟酌鬼神宜有此。江津留語同濟僧,它日求我于宮亭。籲嗟人蓋自有口,獨為欒公不舉酒。欒公千歲湖冥冥,白茅縮酒巫送迎。朱幡皂蓋來托宿,不聽靈君專此屋。雄鴨去隨鷗鳥飛,老巫莫歌望翁歸。貝闕珠宮關水府,雨棟風簾豈來處。平生來往湖上舟,一官四十已包羞。靈君如願倘可乞,收此桑揄老故丘。

  洞庭湖

  【岳陽志】:在巴陵西。西吞赤沙,南連青草,橫亙七八百里。

  《山海經》曰,洞庭沅澧之郊,瀟湘之淵,是為九江之門。

  《荊州記》謂日月出沒其中。其廣蓋可知也。酈道元雲:湘水右會小青口資水也,世謂之益陽江。左則沅水注之,謂之橫房口。東到微湖,世謂之麋湖。西流注于江,謂之麋湖口。左則澧水注之,謂之武陵江。凡此五水,注於洞庭,北會為大江,名曰五瀦。

  《戰國策》曰:「秦與荊戰,大破之,襲郢,取洞庭五瀦。」蓋此地也。

  《風土記》謂,鼎澧沅湘合諸蠻黔南之水,匯為洞庭。至巴陵,與荊江合而東流。今湘源發興安界,與漓水分流而北與瀟水合,過長沙注於洞庭。後漢《梁竦傳》雲:湘水出零陵始安縣楊梅山,至巴丘入于江。沅水出爿羊柯且蘭縣,入洞庭湖會于江。洞庭南界青草湖,又南抵長沙湘陰之境,曰瀟湘江口。曆黃陵廟、前廟,不知所始。舊圖雲:漢荊州牧劉表題雲湘夫人碑。庭有斷碑,晉大康九年立額,題曰虞舜二妃之碑。元和十四年,韓退之過而禱焉。明年以私錢十萬,使新其宇。長慶元年,又丐石于刺史張愉作記以刺之,文在昌黎集中。又東抵鹿角鎮。退之嘗於此避風。今鎮有戍,置官一人,卒百人,謂鹿角寨。湖中有小山,置戍其上,曰洞庭寨。東西與鹿角相望,置官與卒亦如之。其前為洞庭君祠,北當江湖之沖。小有風雨則怒濤奔激,舟無所。一旦大風揚沙,旋複其背。須史成阜,高且百尺,延袤十裡許,屹如鏞。履之輕浮,如不勝步。足跡所陷,則微風從之,旋複如故。世謂之金沙堆。雲昔人於湖中得石刻,有「蛟室圍青草,龍堆隱白沙」之句,黃魯直以為必子美之作也。又沙際有淵曰廟林潭,蓋龍神之所居。

  《荊州記》言洞庭之神,能分風以送南北之舟者,此也。朝廷命神為順利王,廟曰通濟。今江湖之瀕,祠宇相望,人之敬之,飲食必祭,而姓名弗傳,蓋龍君也。洞庭人抵磊石,下曰九馬頭,宜春水自東南來注之。其源有二,一出瀏陽,一出平江縣。南逕新牆市,合為宜春江。韓退之詩「朝發宜春口」,即此地也。平江本漢羅縣,後分長沙為漢昌縣。孫權于縣立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改為吳昌縣。隋平陳省。唐神龍三年,于湘陰又改為吳昌,改置城,以界內昌江名之。嘗隸潭,今隸嶽,後唐改曰平江。又西北抵大城江口,旁有大池,岸有芳草曰氵臣艸,即香白芷又北有若港。又北抵閣子湖。瀕湖之人歲病霖潦,多重屋以居,故曰閣子鎮,因以名湖。昔楊行密以木籠鎖舟之地也。鎮有堤曰白荊,石壁潭在其下,一名釣絲潭,其深莫測。夏秋之交,朝夕盈溢,土人以為龍出入其間。此潭多蛟,滕子京作碑堤上,戒往來者使陸行。啞潭在白荊堤側。自堤口溯流而東,兩山夾之,其中為匯。一溪從左注之,並溪而東一裡許有兩潭,南曰青山,北曰馬公。又稍北複有兩潭,北曰溪,南曰櫟樹。其左有山曰奕。左右二水夾山以行,合于其陽,名三漢口。循山東溯十餘裡,曰梅港。自港而上,或東或北,略赤山臨湘界中。又數十裡,其源出於幕阜之麓,謂之梅山。凡薪炭之屬出焉,其流入於洞庭。又北為氵邕湖,《水經》謂之湖,亦名乾湖,俗曰穆家塘。唐人趙冬曦曰:氵邕湖者,蓋沅湘澧汨之餘波焉。茲水也,淪匯洞庭,澹澹千里。夏潦奔注,則氵失為此湖;冬霜既零,則涸為平野。按《爾雅》雲:「水返入為氵邕。」斯名之作,有由焉耳。並湖諸山舊皆植茗,唐人李肇所謂岳州氵邕湖之舍膏也,今不復存。湖中有井,唐人稱其清冽,今荒穢不治,其東又為白揚湖,西有佛寺曰雙林,元豐中始賜今額。李頻《寄遠詩》曰:「化石早曾聞節婦,沈湘何必獨靈妃。」蓋屬意於此。今累封至慈濟孝烈英顯昭惠靈妃,靈潤孝感昭應義濟侯。其廟舊在烏龜波南,祝史病之,托神之語以告嶽之父老,使移於此。廟有銅鼓,製作精巧,皆為雲雷之文。永慶莊耕者得之,太守李觀設辭,以為陸賈使南越時所獻。歲久夫之,意其必此,遂歸諸廟中。或聞初元豐中獲鼓,同獲一鐸,以其完好輦致禮部。鼓既損缺,乃留於此,今亦不存。按:駱奧之人鑄鼓集眾,餘往年至海康,見諸處祠宇有之,形制與前說合。今容蔚平郡樓所以嗚夜者,圓經皆七八尺,耕者時得之,小者亦三四尺,好事者往往市以為玩。鉛山趙氏有二,左右于庭,燕賓合樂以鼓之。洞庭又北抵太平寺前,寺舊傳以為三閭大夫寓居。岸有石井二,俗號秦皇井。又北至君山藏院前,曰龍潭。又北東抵巴陵縣西。按:巴陵本漢下雋之丘。漢《地裡志》下雋縣屬長沙郡。在今鄂州蒲圻界,《水經》所謂吳之巴丘邸閣城也。晉平康元年立巴陵郡於此,後置建昌郡。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城跨岡阜,濱阻三江。面有長洲,南分湖浦,東北屆大江,故曰三江。三水所會,亦謂三江口。夾洲列關,亦謂巴陵關。

  《江源記》雲:「羿屠巴蛭於洞庭,積其骨為陵,故曰巴陵。」今縣之北,州治之台,有積土若台,高與城等。方徑十數丈,草木叢翳,曰巴蛇家,謂之巴丘。張燕公嘗登此丘,以望墨山而賦詩。蛇亦有廟,太守歐潁毀之。陳公遠《告老集》雲:「蜀相劉巴鎮荊州,卒於岳陽葬郡西,因謂巴陵。」按:章武二年,巴辛於蜀,不葬岳陽。前守江劉國瑞雲此為《禹貢》陳陵,與巴峽相望,故以名。又,北為烏龜渡,又北抵叔濟廟。前有秦武陵令羅某于此溺馬,其女挈弟,尋屍不獲,遂相繼赴水以死。邦人哀而祠之,謂之羅娘廟。馬氏承制,封其姊孝烈靈妃,弟都水使者。元之真誥雲:「秦有巴陵侯姜叔茂者,種五果于句曲。」則其來也久矣。今巴丘地形宛轉三就,有如其文,即江作字流之類也。洞庭又北抵魯將軍廟西。初,孫權使肅以萬人戌巴丘,肅因恐城以為備,嶽人德而祠之。

  《圖經》雲:唐太和二年,刺史孫元弼建。祠北東抵岳陽樓外,斯樓天下之壯觀也。自張燕公守巴陵,名勝遂著。唐之钜公,莫不登高賦詠。李杜詞鋒固有超絕樓中之句,倍覺雄偉,豈江山之多助耶。孟浩然詩雲:「波撼岳陽城。」城據東北,湖面百里,每西南風,濤聲萬鼓,晝夜不息。漱齒城下,滕子京欲為偃虹堤以捍之。預求記于歐陽公永叔,公為之序,宜書者三,使刻之,文在《六一集》中。餘嘗訪是堤不存,父老雲,滕即移,遂不果築。然則歐陽子之文殆虛券也。建陽胡明仲詩雲:「有時風浪戰城西,何啻漁陽萬鼓鼙。狎水蚩蚩忘墊溺,誰人能續偃虹堤?」蓋傷之也。又,抵金雞驛前,船場步有白石,嘗有金雞下此,故名。自驛以西,南循郡城可一二裡。冬春水落,郡人結荻屋沙上以為市,漁樵畢集。沙中時得銅鏃,多至十數,足以見前代戰爭之沖也。岳陽井邑,舊皆瀕江,今城西數百步,積歲推齧。父老雲,舊在今江中沙場,地租極重,蓋舊額未蠲也。北津舊去城角凡數百步,今逼石觜,蓋荊江日漱而南,湘水日漱而東也。又,北抵龍君祠,旁人于江。右洞庭湖之東際以北蓋盡於此。

  【岳州志】:洞庭西南接景港,與赤沙湖通。

  《水經》雲:澧水上承孱陵縣澹水。王仲宣曰:悠悠澹澧口,下會赤沙湖。杜甫《道林嶽麓詩》所謂殿腳插入赤沙湖者也。夏秋水漲,與洞庭相通。洞庭舊有巨蚌如舟,深夜帆展一殼,往來煙波間。吞吐明珠,與月爭輝。漁者百計取之,卒莫能得。近少不睹,或雲今在赤沙湖中。南又有禦池湖,亦差蚌珠。西為赤亭湖,本名赤湖。梁簡文大寶二年,湘東王繹使王僧辯等擊侯景,胡僧祐陸法和擒景將任約於赤亭,即此地也。旁有故城,高丈餘,亦名赤亭城。又,西曰紫港湖,今日私港。夏秋水漲,與赤沙湖會,北通于江,今日藕池,南通於湖,《水經》謂之決口。紫港分氵爪趨西北,曰安南港、景港,即澹水也。與顧氏港通注澧水,入赤沙湖。洞庭又西抵烏沙鎮東,小通江自南來注之。劉備既與魯肅畫湘為界,遂築城烏沙,與之對壘,俗謂之金門。又,西南抵漢伏波將軍馬氏廟前。按:伏波卒於壺頭,其山在五溪之陽,為今辰水之陰。其水逕桃源,注鼎江,入於洞庭,蓋七百餘裡,凡其所履多祠之。又,西抵臨湖山,又西南抵華容縣前。華容,漢孱陵地也,或曰漢武陵縣地。吳大帝分孱陵地,於今縣東二裡置安南縣,今有城高八尺。

  《唐志》曰劉表所築。

  《宋志》謂晉武分江安,立安南縣。隋平陳,改安南為華容縣,縣屬羅州,取古容城名之。大業三年,以州為巴陵郡,十年移邑今地。垂拱二年,以武氏諱改為容城。神龍元年,又複為華容縣。東南有一城高一丈,名右湖城。不詳其故,今以為堰。洞庭又西南抵大通口。實沅水,謂之鼎江。又西南百餘裡,上按澧口江。湖水落則見其東南西北,夏秋之交,四顧彌漫,無所不通。為今澧沅雖相通,然澧水口沅水注於洞庭,謂之元,謂澧會於沅,然後入右洞庭之西,蓋盡於此。

  【元一統志】:洞庭湖在巴陵縣西南,北連青草,亙赤沙七八百里。黃帝嘗登熊湘,張鈞天樂於洞庭之野。王直方雲:杜少陵有《過洞庭詩》曰:「蛟室園青草,龍堆擁白沙。護江盤古木,迎棹舞神鴉。破浪南風上,收帆畏日斜。雲山千萬疊,底處上仙槎。」李希聲得之于江心中石劉。潘子真雲:「元豐間有得此石刻於洞庭湖中,而不載名氏。」或以示山谷,曰:「此子美作也。」今屬本已收入集,而不紀其得詩之由,故錄其詳於此。孟浩然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吞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可憐垂釣者,空有羨魚情。」李白《遊洞庭詩》: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天南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張說詩:「西泛平湖盡,參差入亂山。東瞻岳陽郡,汗漫太虛間。」杜少陵詩:「吳楚東南拆,乾坤日夜浮。」古詩:「洞庭八百里,幕阜三千尋。」夏竦之詩:「出沒魚龍聚,飛沉日月連。氣淩雲夢吞八九,欲與溟渤爭雌雄。」楊時詩:「湖光上下天水融,中以日月分西東。」《岳陽志》作胡寅詩,誤也。陶弼詩:「平湖七百里,四壁白波圍。影觸吳天闊,寒吞楚澤微。」劉元方嘗宿湖岸驛中,夜聞歌聲,朝閱楹間有題雲:「爺娘送我青楓根,不記青楓幾回落。當時手刺衣上花,今日成灰不堪著。」

  【記纂淵海】:唐柳毅應舉下第,還至涇陽,見一婦人牧羊。毅詰之,對曰:「妾洞庭龍君小女也。嫁涇川次子,夫婿厭薄,黜以至此。聞君將還吳,欲以一書寄託。君至洞庭橘社,擊樹三發,當有應者。」毅如其教,俄有武夫出於波間,揭水指路,引毅以至其宮,見一人披紫衣,執青,因取書進之。洞庭覽畢泣曰:「老夫之罪,不謹鑒聽。」須臾,宮中皆慟哭。忽有赤龍長萬餘尺,擘天飛去。俄而紅妝笑語中,有一人白齒蛾眉君笑謂毅曰:「涇水之囚人至矣。」明日,宴毅于凝碧宮。毅辭歸,贈遺甚厚。毅娶盧氏女,生一子。逾月,笑謂毅曰:「餘即洞庭君之女也。」遂相與歸洞庭,莫知其跡。出《異聞錄》。

  【輿地紀勝】:有江叟者,好吹笛。嘗遇樵叟,赤髭髯,遺江鐵笛。每于龍潭吹之無聲。龍潭在君山藏院之前。一日,攜笛吹于紫荊台,在白鶴山響震林穀。忽有兩女子出,授神藥雲:服此當為水仙。後不知所終,女子蓋龍雲。以上語涉神怪,皆出雜誌。已削去甚者,姑存一二,以廣洞庭之說。

  《野人閑語》記吳興謝歸舜嘗汛洞庭,見君山鸚鵡群集,語答相命,各有稱謂,曰武游郎,曰阿蘇兒,曰戴蟬兒,或為鉤戈夫人之歌。按:鸚鵡能言,其事經見,非有甚異,今附於此。又,開寶中,有賈知微遇曾城夫人及二妃於洞庭。歌曰:「黃陵廟前春草生,黃陵女兒茜羅群。輕舟短棹唱歌去,水遠天長愁殺人。」歌畢,贈之羅巾丹砂,雲巾為織女所制;丹砂,不死之藥。後大雷雨巾化雲霧飛去。

  【五代薛史】《列傳》:

  馬希范,梁楚王馬殷第三子。少而溫雅,稍涉文史。唐同光中,殷遣希范入貢。莊宗問洞庭廣狹,希範對曰:「洞庭至狹,若車駕南巡,止可飲馬而已。」莊宗拊背嘉之。」

  【老學庵筆記】:宋徽宗末,鼎澧群盜,惟夏城、劉衡二砦據險不可破。二人每自詫曰:「除是飛過洞庭湖。」其後卒為岳飛所破,蓋語讖雲。

  【水利文集】:太湖,又名洞庭湖,周圍三萬六千頃,受納三州六縣。三吳五湖之水,溢流而下。

  【張南軒語錄】:劉共甫過洞庭湖,北風勁甚,濤頭蹴天。吏請禱於瀕湖廟神,共甫叱吏,冒浪而渡。先生聞之曰:畏浪而禱于無名之鬼固不可,然冒風涉險,天怒豈可抗邪?

  【唐杜工部詩】《過南嶽入洞庭湖》:

  鶴曰時正月公自岳陽之潭州洪波忽爭道,岸轉異江湖。鄂渚分雲樹,衡山引舳艫。終勝寒險翠牙穿蔣,碧節吐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無。比他人言哀又甚矣壞童黎雨雪,漁屋架泥塗。欹側風帆滿,微冥水驛孤。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捂。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聖朝光銜極,殘孽駐艱虞。才淑隨廝養,名賢隱鍛爐。與賢非夢傳野同意邵平元入漢,張翰後歸吳。莫怪啼痕數,危檣逐夜烏。洙曰:「鄂渚,在江夏西黃鶴磯上。楚詞:『乘鄂渚而返顧。』」鄭曰:「《說文》:

  『舶,舟尾。艫,舟前也。』」趙曰:「槳,舊作漿,詳詩意,乃菰蔣之蔣。蓋蒲有節而蔣有牙也。」夢弼曰:「王荊公本作蔣。」洙曰:「帝子,舜之二妃。從舜南巡不返,道死沅湘之間。曹公,曹操也。以舟師敗吳於赤壁。」趙曰:「殘孽,謂吐蕃也。」沫曰:「漢《蒯通傳》:

  『隨廝養之役者,失萬乘之權。』注:『廝,取薪者。養,養人者也。』」趙曰:「《晉書》:

  『稽康居貧,嘗與向秀共假於柳樹之下。』」洙曰:「《蕭何傳》,韓信謀友,呂後用何計誅信。高祖使使拜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衛邵平者,故秦東陵侯。謂何曰:『禍自此始矣,願君謝封不受,悉以家財佐軍。』何從其計,上大悅。」斧鉞下青冥,樓船過洞庭。北風隨爽氣,南斗避文星。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王孫大人行,垂老見飄零。

  【賈至詩】《初至巴陵,與李十二裴九同泛洞庭》三首:江上相逢皆舊遊,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江畔楓葉初帶霜,渚邊菊花亦已黃。輕舟落日興不盡,三湘五湖意何長。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乘興輕舟無近遠,白雲明月吊湘娥。

  【孟浩然詩】《洞庭》:

  八月湖水平,涵盧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許棠詩】《過洞庭湖》:

  驚波常不定,半日鬢堪班。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鳥高一作飛恒畏墜,帆遠卻如閑。漁父前相引,時歌浩渺間。

  【劉大房詩】《岳陽館中望洞庭湖》:

  萬古一作裡巴丘戍,平湖北望長。問人何淼淼,愁暮更蒼蒼。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孤舟向歸客,早晚達瀟湘。

  【劉禹錫詩】: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乍磨。遙望洞庭山擁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元稹詩】《洞庭湖》: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駕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軒樂詎曾過。唯有君山下,狂風萬古多。

  【白居易詩】《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從西南來,浩浩無旦夕。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千年不擁潰,萬姓無墊溺。不爾民為魚,大哉禹之績。導岷既艱遠,距海無咫尺。胡為不訖切?余水斯委積。洞庭與青草,大小兩相敵。混合萬丈深,淼茫千里白。每歲秋夏時,浩大吞七澤。水族窟穴多,農人土地窄。我今尚嗟歎,禹豈不有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觀遺跡。疑此苗人頑,恃險不終役。帝亦無奈何,留患與今昔。水流天地內,如身有血脈。滯則為疽疣,治之在針石。安得禹複生,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劍,重來親指畫。疏流似剪紙,決壅同裂帛。滲作膏腴田,踏平魚鱉宅。龍宮變閭裡,水府生禾麥。坐添百萬戶,書我司徒藉。

  【高駢詩】:湘中老人讀黃老,手援紫生碧草。春至不須湖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

  【詩海繪章】《宋裴悅過洞庭湖》:

  浪高風力大,席亦古遲。及到堪憂處,爭如未濟時。魚龍深莫測,雷雨動須疑。此際情無賴,何門寄所思。

  【錢塘韋驤集】《洞庭即事》:

  日車閃閃下山椒,風陣蕭蕭掠柳條。湖上晚秋天氣爽,樓間極目客魂消。湘妃哀怨憑誰聽,楚屈英靈何處招。竊祿無田歸未得,浪吟當此愧漁樵。浪頭卷白去無垠,山面鋪青一色勻。氣象清雄無處比,情懷促此中伸。欹危釣艇唯堪望,倉猝商帆不用嗔。顧我遽來非自任,也知牽制為官身。

  《洞庭秋》四首:洞庭秋旦好,余霧尚懷山。日色一竿際,波光萬頃間。宿商鳴櫓去,夜網得魚還。佳趣知多少,濡毫恨思慳。洞庭秋晝永,氣象生中分。浩蕩三江水,蒼茫萬里雲。君山壓波面,民舍傍城垠。自昔看圖畫,今焉過所間。洞庭秋薄暮,日腳返滄溟。雲氣天涯赤,峰巒水上青。歸舟來隱隱,夕鳥去冥冥。鼓瑟音何在,空間帝子靈。洞庭秋夕爽,皎月瑩長空。顥氣重湖樓,清光四望通。樓開雲母扇,人在水晶宮。勝絕無窮景,蕭條萬古同。

  【呂東萊詩】《洞庭》:

  嘗聞洞庭湖,秋至清皎潔。往來八百里,長風駕明月。中有仙人居,容顏若冰雪,我願從之遊。問渠傳寶訣。脫冠著霞佩,長與塵世別。

  【宋張經岳陽樓集】《岳陽樓望洞庭》:

  每因蜀水漲,橫遏楚江流。氣象吞雲夢,波瀾徹夏秋。風雲幾開闔,日月自沉浮。欲濟誰舟楫?乾坤獨倚樓。王質《過洞庭》:

  雲可有無水,風能奔走沙。蟠深鳴老蛐,飛倦落長鴉。地有湘頭尾,山無楚正斜。人間與天上,何處礙浮槎。

  【孫燭湖先生集】《洞庭湖》:

  明湖納宇宙,春思滿樓臺。沙鳥一行去,風帆千里來。平生眼今飽,落日首重回。會趁江山約,還愁白髮催。

  【華鎮雲溪君士集】《洞庭》:

  險固三苗左,茫洋七澤西。山光千疊小,天碧四垂低。風便修途近,波驚跬步迷。誰知魚鳥樂,不復待。

  【眉山李燾詩】《洞庭》:

  鏡面千頃闊,修眉一帶橫。湖深有龍蟄,山靜少人行。似與真仙約,都無世俗情。鳥啼猿叫歇,軒樂有餘聲。

  【李曾伯可齋集】《洞庭口占》:

  舟子方將北,風夷不肯南。去帆沖急浪,古寺隱晴嵐。遠渚鴉千百,中流鷗兩三。短篷聊徙倚,底用客程貪。

  【楊鈞清江集】《岳陽樓望洞庭》:

  洞庭八百里,城上岳陽樓。日射滄波曉,山涵楚澤秋。半生長是客,幾度此維舟。漠漠東流水,悠悠故國愁。

  【岳州志】《千岩過洞庭湖》:

  不作蒼茫去,真成汗漫遊。三年夜郎客,一枕洞庭秋。覓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束奇絕,更上岳陽樓。崔玨《洞庭》:

  乾坤千里水雲間,釣艇如萍去複還。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音帝子閑。何是黃昏尚凝睇,數行煙雨接荊蠻。

  【劉公是先生集】《望洞庭》:

  洞庭七百里,浩蕩敵溟渤。雲夢開其胸,巴陵束喉舌。東流匯群川,盛漲五六月。飄搖浮乾坤,倚蓋低兀。吾行寰海間,未見此水闊。峽流下衣帶,島嶼盡豪末。高秋卷氛翳,兩涯浴日月。何得徑寸珠,晦明互出沒。蒼茫蛟龍宅,溷雜魚鱉窟。太古到於今,沉潛孰分別。風帆引北極,波浪限百越。國絕南顧憂,獻琛各通達。山川非一險,此實輔明哲。俯笑三苗愚,竟為獨夫滅。遠遊世俗隘,偶此耳目豁。淅瀝臨清風,滂沱濯炎熱。蕭蕭霜林暮,藹藹芳草歇。壯觀激我懷,當歌意複咽。寂寥軒轅樂,萬古逸音絕。慘怛虞帝魂,九疑奔山帶。況聞屈賈輩,各賜楚漢玦。至德無複還,後王寢衰缺。滔滔更南征,抱忉忉。太湖雖雲深,未救懷古渴。

  《憶洞庭》:

  少年慷慨輕遠行,出入楚越多所經。每令百川盡衣帶,獨憶岳陽觀洞庭。方與沉潛似無地,倚蓋回環徒見星。始疑上帝限南北,恐有漏澤連青冥。西風八月氛霧收,曠宇千里令人醒。苦為外境相誘掖,欲棄塵世滄溟。當時發狂頗自怪,真擬乘興攜湘靈。至今局促不如意,坐視歲月無時停。涼秋滿眼更多感,回首尚覺君山青。

  【陳益稷詩】《洞庭》:

  洞庭沖風千里闊,摧舟折棹須臾間。青蛇道士卻笑我,十年年中三往還。輕風飄搖添一環,吟懷浩蕩蛟龍閑。軒轅蕭吹渺無處,萬頃孤月搖蒼寒。巴陵城頭煙漫漫,中流引水繞朱闌。東流到海寧複返,滌雪萬古餘君山。醒風午夜裂千關,龍堆出沒雲濤端。湘靈歸珮聲珊珊,驚起碧海飛金丸。

  【王炎雙溪集】《和許尉小洞庭韻》:

  古縣周遭臨水涯,中有勝地藏幽奇。向來墨綬不領略,付與漁樵輕棄遺。我乘蒼螭上其頂,憑高小築誅茅茨。未能隱去學魯山,且可幽尋如退之。炊煙百堵共一市,民氣稍稍春台熙。至尊豈為繭絲計,老令恨無桃李蹊。解衣一浣三年緇,微風碾碎青琉璃。魚龍悲嘯吹白浪,煙靄吐吞蒙翠微。湖中一點小君山,誰琢瑤琨圓中規。朱弦一曲舞憑夷,淩風駕我雙鳧飛。遠喚古仙笙鶴來,月寒共醉玉東西。天高可逐霞佩去,兒女牽衣吾未宜。一官傴僂百僚底,蒼髯欲雪將何為。徘徊在此為五鬥,時亦諷誦淵明詞。茲亭信美非我有,夢繞故園還欲歸。

  《再用元韻》:

  少年耕釣為生涯,早知臭腐空神奇。一丘一壑有佳處,人棄我取如拾遺。晚將數芻鳥就鬥食,非願厚祿多如茨。山林習氣今尚在,前身疑是王獻之。君王乘拱似虞夏,朝野多暇時雍熙。公庭日晡鳧鶩散,屐齒小穿山徑蹊。隱仙一見即首肯,百鐘索酒傾琉璃。湖山亦為開畫笥,煙霏空翠俱熹微。幼輿風度極灑灑,計然策畫徒規規。蒼松奮鬣倚風嘯,候雁張羽粘天飛。君山洞庭日在眼,不復引領巴丘西。急呼弘潁共著語,境勝頗與詩相宜。詩成卻憶梅子真,烏用一官黃綬為。口頭誰是吹笛叟,烏公度此瓊瑤詞。喚起群龍出平湖,屬渠扶從東歸。

  【孫覿鴻慶居士集】《過洞庭》:

  千尺銀山屹嵩華,浪湧雲屯天一罅。榜舟夜傍黿鼉窟,杖藜曉入雞豚社。處處人家橘柚垂,竹籬茅屋青黃亞。台殿青紅墜半山,兩腋清風策高架。牛羊出漫怪石走,蛟蛇起伏蒼藤掛。饑鼠窺燈佛帳寒,華鯨吼粥僧趺下。世味飽諳真嚼蠟,老境得閒如啖蔗。山靈知我欲歸耕,一夜築垣應繞舍。

  【呂蒙正詩】《岳陽樓望洞庭》:

  八月寒濤濺碧空,片帆悠揚信秋風。探珠直待驪龍睡,莫遣迷津浩渺中。

  【甄良友詩】《岳陽樓望洞庭》:

  風定空澄氣渾然,恍如太極未分前。只因有浪知為水,若遇無雲總是天。舊說君山張帝樂,新同老木識飛仙。而今大洞黃庭客,又著題詩記歲年。

  【孔武仲詩】《五鼓乘風過洞庭湖,日高已至廟下,作詩三篇》:

  半卷船篷天淡明,飛帆已背岳陽城。飄然一葉乘空度,臥聽銀潢瀉月聲。北風投曉漸雄豪,推鼓車帆十丈高。枕底洞庭三百里,臥聽天樂響叢嘈。南津夜風微,投曉湖靈更發機。想像虛空聞帝樂,逡巡波浪匝天圍。三湘路指平蕪轉,西舸帆爭白鳥飛。卻上叢祠茬牲酒,荊雲隱隱尚朝暉。

  【張瀘濱詩】《過洞庭書所見》:

  濕煙吹起岸東西,漁子藏舟竹四圍。脫下蓑衣揚去雪,不教人道釣魚歸。

  【袁起岩詩】:西湖綿亙連千里,萬古蒼梧說二妃。最羨巴童並蜀客,飽看日月去還歸。

  【李溪陽先生集】《過洞庭一絕是日社》:

  社風吹雨楚江晴,舟葉輕飛過洞庭。萬里湖天天外水,君山一點望中青。

  【王梅溪家政集】《洞庭湖》:

  江山好處未經眼,人道岳陽天下無。入筆波瀾自今闊,胸中已有洞庭湖。維舟便上岳陽樓,風定波瀾萬頃秋。聞說洞庭通震澤,水應先我到瀕洲。

  《望洞庭》:

  端居灩兩經年,不戒瞿唐七月船。但得遙從洞庭過,要看湖漲水如天。

  【張舜民晝墁集】《北歸再過洞庭》:

  我家本住長安陌,涇渭交流出坐隅。須信宦遊皆有地,十年四過洞庭湖。

  【陳蘭齋詩】《五月二日避貴冠入洞庭絕句》:

  鼓發嘉魚千面雷,亂帆和雨向湖開。何妨南北東西客,一聽湘妃瑤瑟來。

  【李應春扣缶次槁】《岳陽樓望洞庭》:

  平生指點畫圖看,今上斯樓盡大觀。山色橫鋪青玉案,湖光平展白銀盤。煙雲變化吟毫動,天地開明眼界寬。古往今來多少恨,醉餘和月倚闌幹。

  【宋孔武仲詩】《過洞庭》二首:朝來四境宿雲披,漸放扁舟出渺彌。漠漠衣襟和水霧,悠悠簾幕掛天絲。波平自喜看書穩,風軟翻憂出險遲。今夜君山興不淺,登臨應及月明時。杳杳湖天極目中,波光日景兩陶鎔。舟離廟步灣環水,帆指君山縹緲峰。昔日南征期飲馬,今朝北去想騎龍。歸來後得醉鄉隱,願化春醪萬頃酉農。

  【劉子澄玉淵吟槁】《過洞庭》:

  波神有兆報平安,半日重湖度不難。只艇溯洄風浪息,單包就謫水雲寬。曉煙不隔漁歌過,秋月還同畫軸看。擺脫塵緣天借便,嶷雲深處養神丹。

  【岳陽志】:石賡《岳陽樓觀洞庭》:

  洞庭白波如雪山,九月顛風初作寒。乾坤蕩沃漫無際,岳陽樓中方好看。居人習慣占天色,短艇高檣絕行跡。一點君山乍有無,魚龍作壞三閭宅。二年持節臨荊部,扁舟此地常來去。今日憑高覺膽驚,歸歟莫與風濤過。

  【白玉蟾詩】《洞庭》:

  帆腹膨飽北風,一彈指頃萬山空。天垂九馬層雲外,人在孤鴻過影中。夙世曾遊銀世界,飛精複謁水精宮。湖神波史須相識,吾在神霄舊有功。

  【乾坤清氣集】張泌《過洞庭》:

  征帆高掛酒初酣,暮景離情兩不堪。千里煙蕪雲夢北,一洲霜橘洞庭南。邊風送雁來秋塞,澗石驚龍落夜潭。莫把魂吊湘魄,九疑愁絕鎖晴嵐。

  【元虞集道園遺槁】《洞庭湖》:

  楚澤吳山千里遠,丹崖碧樹九秋高。何由身似雲間鵠,橫絕江湖一羽毛。

  【牟之陵陽集】《過洞庭山書湖中所見》:

  欲談書事恐淒然,誰遣奇觀墮我前。驚陣萬屯湖為黑,冰須千尺水皆懸。無多風色似天相,阿那人家疑地仙。更有一般堪羨處,嫩醅綠蟻醉無眠。

  【大雅集】唐珙《過洞庭》: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舡清夢壓星河。

  【宋本至治集】《洞庭》:

  單舸荊衡外,重湖郎澧東。橫流歸混合,元氣露沉雄。莽蒼遺形外,鴻荒想像中。危檣燕子日,極浦鯉魚風。岸轉蒼江下,蒲分曲港通。臨深憐淥淨,瞰遠訝玄功。草碧巴陵道,山明帝子宮。樹創秦斧合,竹淚舜雲空。網富攢蠻子,桅危祀阿公。鬼神專世路,性命記篙工。落日長沙遠,流年老杜窮。艱難徒自壯,跋涉欲成翁。鸚鵡言難問,蘭苕夢暗同。中原紓望眼,醉語出奇胸。歸語京華客,還能詫轉篷。

  《初泛洞庭》四首:奈此傖眼孔何,南條占定一漁蓑,北風爽氣三千丈,八九雲夢不足多。萬頃晴光漾碧漪,岸華汀草莫春時。江心小石波濤沒,應有魚龍愛杜詩。無住庵中客白頭,自憐風雨擊行舟。高秋葉下滄波泠,不道離騷語更愁。鬢霧鬟雲記昔年,涇陽消息再誰傳,停橈欲采蘋花寄,翠樸君山水接天。

  【徐宋二先生德行槁】《過洞庭湖得詩一首北歸》:

  惟天有設險,湖莫洞庭大。雲夢後八九,此胸寧可芥。深疑乾坤浮,寬覺宇宙隘。不知開闢來,大塊若為載。瀟湘灌乎南,眇如一衣帶。顰澤岷江,東笑彭蠡匯。君山橫中夾,當有巨鼇戴。不然洪濤間,久矣為所嘬。扁舟掛帆席,曉發磊石砦。劈箭比南風,未足喻其快。舟人袖手閑,坐閱兩州界。及達巴陵城,日始轉檣旆。湖神諒哀予,濡滯老不耐。助之以飛廉,送出天險外。作詩答神休,金玉勝投瀨。終愧東坡公,傲憂恬百怪。

  【曹伯啟漢泉集】《泊舟洞庭感興》:

  洞庭青草映斜暉,黃帽停舟與願違。倏忽風雷無定在,蒼茫天水欲疇依。白鷗浩蕩詩脾爽,畫益鳥漂搖酒力微。雋永簡齋冰雪句,江南雖好不如歸。

  【伯顏九成詩】《洞庭》:

  鄂渚天開出畫圖,若山螺立洞庭湖。登樓西望江分楚,倚檻東臨水拆吳。浩浩海潮回赤壁,悠悠雲氣隱蒼梧。人生擾擾成何事,卻羨沙邊釣艇孤。

  【長溜天地間集】:歐陽玄《過洞庭》二首:白沙隱隱見金鼇,殿閣憑虛結構牢。天水渾融浮太極,神人幽顯隔秋毫。龍宮深悶靈棲冷,象緯低垂客祣高。欲作廟堂迎送曲,杜紅荇碧盡離騷。媧皇搏土擲虛空,屹立君山面勢雄。一畫犧圖天地骨,九江鯨觀鬼神功。裾飄帝子蒼茫外,樂奏鈞天傾洞中。頗恨當年鄒魯客,觀瀾未到楚諸熊。

  【滕玉霄詩】《過洞庭》:

  萬頃玻璃一掌平,倚篷人去似騎鯨。掃除雲霧天無影,彈壓波濤夜不聲。一劍秋橫神鬼泣,片帆風勁死生輕。詩成不用從人語,怕有蛟龍聽得驚。

  【貫酸齊詩】《洞庭》:

  北溟魚背幾千里,負我大夢游弱水。蓬萊隔眼不盈拳,碧落香綃吹不起。茜裙兒女怨複憂,遠人不回明月羞。寶釵綰髻翠欲流,風鬟十二照暮秋。女媧煉石補天手,手拙石開露天醜。瓊樓玉宇亦人間,直指視君君見否。須臾魚去夢亦還,白雲共我遊君山。

  【吳禮部集】《洞庭》:

  君山隱隱暮碧,洞庭渺渺秋波。客白頭懷古,湘靈莫奏雲和。

  【程禮部詩】《題呂志剛小洞庭》:

  登高望洞庭,萬水歸一壑。不見沅湘流,君山鏡中落。誰言宇宙大,欲攬不盈握。何況洞庭湖,如杯貯春酌。南觀衡嶽卑,北顧崆峒薄。安知蠻與觸,不在蝸兩角。呂君舉禮部,客館暫棲泊。圖書委素幾,松檜蔭朱箔。朝光入蕩漾,夜氣混冥漠。夢隨遊天鵬,身跨橫風鶚。悠然八百里,丈室納寥廓。戲題小洞庭,客至聊一。

  【藍性之詩】《泛洞庭湖作九月二十六日》:

  昔歌杜甫洞庭作,壯思高秋動寥廓。天風吹夢岳陽樓,九月揚帆湖水落。東流四望波泠泠,遙天倒浸涵滄溟。龍堆千尺雲濤白,鼇背一點君山青。茫茫元氣大無外,大澤方知百川會。錦浪愁翻灩深,黃流怒擘昆侖碎。漂吳蕩楚注海門,吞雲吸夢移山根。東南但見日月出,咫尺常愁雷雨昏。輕舟破浪疾如箭,辦香走謁龍王殿。琴高赤鯉有時逢,溫嶠然犀那可辨。偶然風靜波不喧,青銅一鏡磨蒼雲。舟人漁子霍又霍又過,斷雁殘鴉個個聞。汨羅欲吊懷沙客,芳州誰鼓湘靈瑟。清淚空餘野竹斑,忠魂何許楓林黑。古今萬事共悠悠,人生有酒且澆愁。喜探禹跡得奇觀,濯足滄浪歌遠遊。酒酣興極忽長嘯,祝融天往回殘照。萬里還乘博望楂,六鼇更制任公釣。

  【郭昂詩】《晚宿洞庭湖》:

  畫益鳥沖風力不禁,布帆忙不映幽岑。驚濤即卷千堆雪,落日空搖頃金。雷逐電光排兩腳,龍隨雲影入波心。篷窗此夕同誰語,挑盡寒燈慮更深。

  【王沂詩】《次仲弟子啟僉甯過洞庭湖》:

  黃鶴樓前曙色開,呂公磯上首重回。平湖盡處青天出,積雨晴時白雁來。千古戰爭餘舊壘,百年歌舞廢崇台。昔人總逐流波逝,猶想清風被八垓。

  【楊鐵崖集】《送客洞庭西》:

  送客洞庭西,雷堆青雨雨。陳殿出空明,吳城連蒼奔。春隨湖色深,風將潮聲長。楊柳讀書堂,芙蓉采菱槳。懷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國朝顧祿詩】《餘過洞庭湖上,偶記唐人錢起所賦湘靈鼓瑟詩,遂用追和其韻雲六韻》:

  楊游楚地,鼓瑟感湘靈。掩抑風前調,淒涼月下聽。清歌諧律呂,逸響度沉冥。貞魄宣幽憤,芳名播德馨。直疑聞廣樂,卻訝在虞廷。依舊君山際,寥寥一發青。

  《過洞庭湖》:

  湖上君山萬古青,湖中風浪夜冥冥。劍光一道穿雲去,知有神仙過洞庭。

  《過洞庭湖》:

  西來眾水混平湖,極目波濤撼地圖。海月照空仙珮遠,天風吹送客帆孤。楚蘭春老傷鶗鴂,湘竹雲深鬥鷓鴣。擬欲投文招屈子,九重泉下亦知無。

  【宋李濱老詞】《臨江仙·洞庭湖懷古》:

  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淒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聲,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青草湖

  【岳陽志】:北界洞庭,南接瀟湘,東納汨羅之水。自昔與洞庭並稱,舟人謂之上湖,下湖。杜子美詩曰:「洞庭猶在目,青草績為名者。」此也。湖並壘石山下,俗名磊石,故亦曰磊石湖。湖中有山,水落則見。其足自冬而春,草色彌漫,風行成浪,望眼不窮,故曰青草湖。湖水東抵將軍山,山上有定南德勝將軍祠,不詳何氏。旁曰青草寨,寨官一人,卒八十八。汨水自東南來注之。汨水,又名吳昌水,其源出豫章之境。其陽為羅縣,古羅子國也。羅水出焉。二水謂汨羅,下曰屈潭,楚三閭大夫懷沙自沉之所。邦人祠之,至今號忠潔侯。

  《青瑣》雲:「唐末有洪州軍將題詩雲:蒼藤古木幾經春,舊日祠堂小水濱。行客謾陳三酹酒,大夫元是獨醒人。」廬水經故縣,自西北來注之。雞棲水出幕阜,與梅水合,自東來入于汨羅。其西北曰礎水,是出礎石,純水自南來會之。紹興中,宰相秦檜既殺岳飛,惡郡名與其姓同,遂改曰純,以此水也。未幾,複為嶽。其地亦有石瀨,上有關羽隨軍助順事相。書圖經以為當時行軍所置。同為汨羅西流,至於壘石入於湖。又,南抵天王祠外,雲唐人劉山甫領外北歸,題其壁雲:「敗牆風雨幾經春,草色盈庭一坐塵。自是神仙無感應,盛衰何得卻由人。」是夕,夢巨人曰:「我南嶽神也,何得見譏。」遂驚覺,風濤湯舟不進。劉悔謝,去其詩。又,東北通啞潭之水,與白荊堤相望。其旁又為琴棋潭,俗傳柳毅傳書於此。又北通荷塘港,又西納石墨溪。其水如墨,飲之已疾。神農本草,有五色石英,五色石脂,皆仙藥。今巴陵玄石皆主疾,則其類也。此水豈其流也。右青草湖之限際,蓋盡於此。

  【岳州志】: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洞庭,南瀟湘。東納汨羅之水,自昔與洞庭益稱。王象之《紀勝》雲:「青草岸上有君山祠,亦有青草湖。」又商人過青草湖,或教之曰:「過湘君可乞如願。」客如所教,果得如願,乃女奴也。惟意所欲如願能致之。後逃壤中,今楚人以元日擊壤,呼如願者以此。其詳見《荊楚歲時記》。

  《李德裕集》記,玄真子張志和《漁歌》: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掘頭舡,樂在風波不用仙。」李群玉詩雲:「詩思亂隨青草發,酒腸俱逐洞庭寬。」杜少陵詩:「洞庭猶在目,芳草續為名。」韓屋詩:「青草湖將天暗合,白頭浪與雪相和。」

  【太平御覽】:青草湖在長汀縣東五十裡象牙林深不盈尺,廣丈。生草四時長青,故名。運使蔣公之奇有詩雲:地無一勺水,安得有湖名,世事果如此,風波平地生。

  【臨汀志曰】:,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數百里,日月出沒其中。湖南有青草山,故因以為名。

  【陰子堅詩】《渡青草湖》:

  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源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茆山近,江連巫峽長。帶紋澄回碧,映日動浮光。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滔滔不可測,一葦詎能航。

  【唐杜工部詩】《宿青草湖》:

  鶴口、草湖、洞庭湖,相連在岳州。洞庭猶在目,青草續為名。宿槳依農事,郵簽報水程。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湖雁雙雙起,人來故北征。趙曰:所以隱。棹曰漿。楚人於湖中種田,故宿漿,依之也。郵簽謂漏籌,舟中所用以知時也。

  【宋黃山谷詩】《過洞庭青草湖》:

  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為神所憐,雪上日杲杲。青草湖,一名洞庭庭湖。

  《荊州記》雲:因青草山為名。

  《詩》曰: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我雖貧至骨,猶勝杜陵老。憶昔上岳陽,一飯從人討。杜陵老,謂子美也。嘗有詩雲:「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又雲:「少陵野老長聲哭。」大曆四年,子美自公安上岳陽。有泊岳陽樓下等詩,其上水進。俄詩雲:驅馳四海內,童稚日月口。但遇新少年,少違舊知友。行矣勿遲留,蕉林追獠。時山谷赴宜州貶所。嶺南多蕉林,其地與夷僚相接。前漢《外戚傳》曰:「行矣,強飯勉之。」選詩:遲留法豈輕。五祖謂六祖曰:「汝廣南犬葛獠,有甚佛性。近世本和尚作白雲端,真贊雲:「假饒親見楊岐也,是湖南犬葛獠。」

  【張南軒集】《庚申過青草湖》:

  已越重湖險,張帆勝順流。亂雲藏野寺,橫網鬧漁舟。月色湖南好,風霜歲晚謀。未知荒歉後,得似向來不?

  青土湖

  【宣城志】:在縣北七十裡,以湖土青色,故名。東西長一十裡,南北袤八裡。湖水而流九裡,與句溪合。舊經引範傳正《宣州記》雲:宣州自為五湖。今蕪湖、丹陽湖,隸太平州。固城湖隸建康府,惟此湖與北湖存焉。

  青塘湖

  【饒州志】:在餘幹縣。

  青林湖

  【太平寰宇記】:在蘄州廣濟縣。注:《水經》雲:江水左傍青林湖,即利水,出廬江郡之東陵縣,西南流入積為湖。湖西有青林山。又,《饒州志》:

  在鄱陽縣。

  青泥湖

  【郡縣誌】:在江陵府潛江縣。又《武陵圖經》:

  在龍陽縣西南。

  青陂湖

  【靖州志】:在會同縣西十裡。

  青山湖

  【沔陽州志】:在州之西北三百里。

  青魚湖

  【雲南志】:在寧州,一名青魚戲月湖,湖尾在本州境。

  青鏡湖

  【天臺志】:在縣東南二裡。

  青絲湖

  【青陽志】:在縣北二十裡。

  丹陽湖

  【金陵新志】:在溧水州西七十裡。周回一百九十五裡,深三丈,湖中流與太平路當塗縣分界。

  《春秋左氏傳》:

  哀公十九年,楚子西子朝伐吳,及桐。杜預注雲,宣城廣德縣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而入丹陽湖。至今白石之水衝突,則三湖泛溢。此水本由五堰,自宜興縣入太湖,今已湮塞。故老雲:當時慮後人複開此道,則蘇常之間,必被水患。遂以石室五堰路,又液鐵以銅石。李白嘗遊此湖,酷愛其景,乃張帆載酒縱意往來。

  【唐李白詩】《丹陽湖》:

  湖與元氣連,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裡。少女棹歸舟,歌聲逐流水。齊賢曰:《史龜策傳》曰:龜千歲乃游篷萊之上。王土貝斌曰:丹陽湖在當塗縣東南七十裡。

  《春秋元命苞》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氣之津也。

  《楚詞》,順風波以南北兮。

  《江賦》,尋風波以窮年。

  【宋郭功父詩】《丹陽湖》:

  湖光際長天,永日微風止。發歌一舟去,雪陣群鷗起。荷香迷近遠,秋色瑩表裡。試問賀季真,何如鏡湖水。

  【劉璉自怡集】《過丹陽湖》二首:數朵青山迷遠黛,一行白鷺下汀洲。孤帆影落長天外,蘆葉蕭蕭滿地愁。碧樹彤霞錦繡中,扁舟搖揚芰荷風。多情唯有如弓月,照見離人兩鬢蓬。

  【金正叔集】《丹陽湖》:

  島樹壓叢雲,波光鋪塞雪。回浸寒無暑,平空曉猶月。呂父已入周,範蠡未辭越。扁舟誰與同,浩歌幾千闋。

  丹陂湖

  【沅川記】《武陵圖經》:

  在武陵縣丹州村,廣百餘頃,水色微赤,故名。

  絳岩湖

  【建康志】:一名赤山湖,在句容縣西南三十裡,去府六十裡。源出絳岩山,周回二十裡,下通秦淮。

  《石邁古跡編》曰:赤山湖,在上元句容兩縣之間,溉田二十四土旱。南去百步有磐石,以為水疏閉之節。

  《南史·沈傳》:

  明帝複使築赤山塘,所費減材,官所量數十萬,即此湖塘也。唐麟德中,令楊延嘉因梁故堤置,後廢。大曆十三年,令王昕複置。周百里為塘,立二斗門以節旱焊,溉田萬頃。

  《元和郡國志》:

  句容赤山湖,在縣南三十五裡。

  《茅山記·太元真人內傳》曰:江水之東,金陵之地,左右間有小澤,澤東有句曲之山。陶隱居曰小澤,即謂今赤山湖也。從江東來,直對望山。今此湖半屬句容半屬上元。舊收歲課錢二百二十貫。咸平三年正月,奉敕除放湖條,江寧府上元句容兩縣,臨泉、通德、湖熟、榮德、丹陽、臨淮、福祚、甘棠、書額鄉,今併入丹陽、臨泉、福祚、甘棠四鄉。百姓自來共貯水絳岩湖澆灌田苗,下有百堰捺水。其湖上接九源山,其堰下通秦淮江。自吳赤烏二年,到今已七百餘年。其湖東至數,西至兩壇、南至赤岸,北至青城。舊日春夏貯水深七尺,秋冬貯水深四尺。先是麟德二年,前縣令楊延嘉並建兩斗門,立碑碣,具言周回僅百里。州司尋差十將丁籌訃生徐蕆巡湖,打量得一百二十二裡九十六步。廬尚書判。置湖貯水,本為溉田,若許侵耕,雖防災旱,取定四尺水,則使其澆九鄉田苗。九鄉跨句容上元兩縣若過令深廣,又慮浸毀。若逢曠旱之年,須稍更增加。今且定取五尺水,則其不及處,且任耕墾種植。如有人于五尺水則內盜耕,一畝一角,推勘得實,其犯條人斷遣,令眾十日放。本管湖長不覺察,亦並施行。又據十將丁籌狀。蘆發艸亭北邊去岸約有二百來步,有一磐石,東西闊四尺七寸,南北闊三尺五寸,石面中心去水面一尺六寸五分,即是五尺之則,並有察柱。仍仰下縣便於石上磨刮,更刻字記其湖。仍每季一申不得鹵莽。戴經、新塘、有豐等三湖,圍土旱內田,多是私函取水澆灌田苗。淮舊例放絳岩湖水,下秦淮三日,取指揮給放。不得專擅開函取水。其湖光有傳食田五十畝,句容縣弓量二十畝三十步,上元縣弓量二十畝三十步。百堰與絳岩湖同置。絳岩湖貯水,百堰捺水。保大中,曾別差官親到赤山湖所建斗門三所,通放湖水出入,常令湖中積水五尺。其斗門或遇山水擁下,高於湖內水面,即須全開三所斗門,放水入湖。候外溪水退,卻放水出溪,下秦淮入江。專須酌量湖水,不得失於元則。右前件湖堰承舊澆灌九鄉田苗共壹千餘頃畝。伏奉省符帖,命指揮修作貯水,逐卿差承,潤戶管當。先有條流,歲久去失,續于晉天福年中,再興功役修作。經今六十餘年。伏遇明朝重興添修建造,貯捺百里溪氵羲山源,賑恤耕民,備供王賦,累奉敕恩,給賜料物及借助日食等,差兩縣官員置造斗門三所,計用壹萬柴千六百八十工,及添修湖埂並百堰,共計三萬三千六百八十工。眾議重置條流,嚴加束轄,謹連符條如前,伏乞員外尊慈特賜判印指揮,永為證據,建隆查員外、乾德伍侍禦、開寶五司空、閻侍禦、魏司空、盧司直、林員外並判執條常加束轄。慶曆三年二月十八日,葉龍圖知建康府日,於古來舊湫處置立大後柱一條,將湖心磐石水則刻於柱上,永為定則。樊記:句容西南三十三裡曰赤山,天寶中改為絳岩山,以文變質也。山外周流,厥有湖塘舊址。考於前志,則曰吳人創之,梁人通之矣。洎金火有變,積為習坎灌莽之所。我唐麟德歲,邑宰楊嘉延亦纂前服,利農為名,雖跡于傳聞,而事斯茫昧。楊氏之後今餘百年,實滋菰蒲,莫植粳稻。剝極則賁,侯能而伸。大曆十二,祀縣大夫兼大理司直太原王公昕能蘇罷勞一作人且易弊俗,臨湖而歎,以欲從人。吟使臣之清風,酌良收之高課。將圖永逸,匪顧暫勞。因察其地形,訪以輿誦。謀始作則,庀徒撰工,月在休農,雲其荷鍤,周匝百頃,一作裡蓄為湖塘。置兩斗門,用以為節,旱焊則決而全注,霖潦則瀦而不流。收功濟時,道甚明遠。開田萬頃,瞻戶九卿。洎成奧區,頗無凶歲。魚稻之盛,公實為之。昔叔敖芍陂能張楚國,史起漳水竟富魏邦。秦稱鄭白,漢歌邵杜,皆謂是也。每商羊罷舞,龍見而雩。比屋有憂於銷鑠,連阡莫睹於耘耨。我則黛波淵大淪,白鳥飛滅。下洞庭之鳧雁,泳中流之鮪。橫塘之右,構為新亭,芬其芰荷,樹以杞柳。楊楚江嶺,憧憧是途。行李實獲于蔭麻,詠歌或藉於觀覽。懿乎哉,君子之用心也!孰愈崇其島榭,侈以林堂,此而莫文翰墨奚述。大曆十二年十月三日記。右丹陽絳岩二湖,雖在外縣,以其利民者廣,故先志之,尤加詳焉。

  【句曲志】:在縣西南三十裡,灌溉句容上元兩縣田五萬畝。舊收歲課二百二十貫。咸平三年正月,奉敕除放。湖,一半本縣臨泉、上容、福祚、崇德四鄉。赤山湖一名絳岩湖。

  《句容新志》:

  江甯府上元句容兩縣,臨泉、通德、湖熟、崇德、丹陽、臨淮、福祚、甘棠,舊額九鄉,今併入丹陽、臨泉、福祚、甘棠四鄉。百姓自來共貯水絳岩湖,澆灌田苗。下有百罔堰捺水。其湖上接九源山,其堰下通秦淮江。自吳赤烏二年,到今已七百餘年。其湖東至數堰,西至兩壇,南至赤岸,北至青城。舊日春夏貯水深七尺,秋冬貯水深四尺。續被湖上鄉老王陟、徐經本州論訴,稱其湖周回八十裡,外占奪百姓田地。縣司引上湖下鄉老吳翼、吳豪論理。先是麟德二年,前縣令楊延嘉並建兩斗門,立碑碣,其言周回僅百里。州司尋差十將丁籌。計生徐蕆巡湖,打量得一百二十二裡九十六步。盧尚書判。置湖貯水,本為溉田,若許侵耕,難防災旱,實為蠹弊,又累爭論。此度若更因循,他日終多私競,乞詳裁斷。乃詳盧評事,據湖上鄉老及湖下鄉老等訴狀,一一詳斷,使之得所必可遵行。盧評事判雲:曾告論黃城塘,本非百姓田地。近檢量且與湖水通連,足見事情,豈得占吝。湖下人戶,怠慢不專,久利膏腴,潛肆耕墾,又去相競。又雲八十裡為界,百里周回,恐是兩偏。今據取定四尺水,則使其澆九鄉田苗。若過今深廣,又慮浸毀。若逢曠旱之年,須稍更增。加今且取定五尺水,則其不及處,且任耕墾種植。如有人在五尺水則內盜耕,一畝一角,推勘得實,其犯條人斷遣,令眾十日放。本管湖長不覺察,亦並施行。又據十將丁籌狀,蘆發艸亭北邊去岸約有二百來步,有一磐石,東西闊四尺七寸,南北闊三尺五寸,後面中心去水面一尺六寸五分,即是五尺之則,並有察柱。仍仰下縣便於石上磨刮,更刻字記其湖。仍每季一申不得鹵莽。其王陟,徐,不思所佃,本是侵耕。故有論列務於已承佃,年久多迷寡識,並放科責。其吳翼,吳豪無過,亦請矜放。尚書判准斷,立五尺水則,碑碣見在。一,載經新塘有豐等三湖,圍土旱內田,多是私函取水澆灌田苗。准舊例放絳岩湖水,下秦淮三日後,三土旱人戶連狀經縣,取指揮給放,不得專擅開函取水。一,其湖先有傳食田五十畝,句容縣弓量二十畝三十步,上元縣弓量二拾畝參拾步。一,其湖合貯水五尺。則外有湖西北角絳岩山東腳,下古石湫,禁放出水,修作百岡堰。畢工後,如田土旱涸,請連眾狀經縣,取指揮准舊修,取車步湫。給放水足,即須權時修捺西斗門橋上子埂。如過要水,即開子埂、百岡堰。一,其堰自吳赤烏二年,與絳岩湖同置。絳岩湖即是貯水,百岡堰即是捺水,承潤七鄉。絳岩湖水上接九源山,下通秦淮江。如過天旱少水,堰長先經本縣陳狀,集七鄉人戶並工修作。畢工後,眾戶連狀,再經本縣,取指揮,方集眾戶開放澆灌田苗。水足依舊掩塞。一、其堰開放,湖後忽遇天雨泛漲,即仰堰長臨時酌量開泄減放,若水勢浩瀚,即須全開,不得有傷田苗。一、除七鄉承潤外,其連接溧水等界人戶,即不食此湖水利,仰不得私相取水,澆灌田苗。一、其邊界有古跡堰,舊來集側近承潤人戶修作,逐年差人看守,若不因天雨山水擁下,不得輒令其水透漏。如有鄉老及湖堰長巡檢見得似有水流去處,其看守人請淮元條科斷。一、其堰逐年修作,澆灌田苗。成熟之後,眾戶連狀經縣,取指揮于穩便處開放堰內積水,不得傷諸鄉田苗。赤山湖。一、保大中曾別差官親到湖所,再建斗門三所,通放湖水出入。當令湖中積水五尺,灌溉句容上元兩縣九鄉人戶田苗,上供王賦。一、其湖西側,去大路一百余步,有磐石一座,則水深淺。令眾戶于石畔,又立杉木望柱一條,長一丈七尺,標記水則。其石上水深一尺六寸五分,即是五尺水則。方始可以灌溉。兩縣其望柱,勒近地保社人戶,日夜邊欄,常夾束籬遮圍看管。如水過則即仰湖長吊閘減放,不得輒令湖水失其元則。一、其斗門或遇山水擁下,高於湖內水面,即須全開三所斗門,放水入湖。候外溪水退,卻放水出溪,下秦淮入江。專須酌量湖水,不得失於元則。一、其湖埂從西石湫並子埂及東斗門大埂上,兩岸栽培楊木。仰湖長逐日管押守宿人戶看管,不得許令斫伐並牛羊踐踏。一、湖堰上接崇德、上容、福祚、通德等四鄉,除承潤人戶同用功修作外,恐有無知人戶,不施功力,取盜水利,灌溉一畝一角,兩岸人戶巡檢似見車步蹤跡,就所在保社勘驗申舉。右前件湖堰,承舊澆灌九鄉,田苗共一千餘頃畝。伏奉省符帖命指揮修作貯水,逐鄉差承潤戶管當。先有條流,歲久去失,續於普天福年中,再興功役修作,經今六十餘年。伏遇明朝,重興添修建造,貯捺百里溪議山源,賑恤耕民,備供王賦。累奉敕恩,給賜料物及借助日食等,差兩縣官員,置造斗門三所,計用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工,及添修湖埂並百岡堰,共計三萬三千六伯八十工。眾議重置條流,嚴加束轄。謹連符條如前,伏乞員外尊慈特賜判印指揮,永為證據,伏聽處分。建隆三年三月十八日,大田戶唐王舀等,陳請查員外判執條,常常嚴加束轄。乾德三年三月十二日,伍侍禦判執條。開寶二年十一月空日,王司空判執前尺為據。閻侍禦、魏司空、盧司直、林員外並判執連前判。太平興國六年五月十五日,赤山湖團首唐王舀男霸在縣陳狀。知縣事兼兵馬監押巡檢宋籍給據慶曆三年二月十八日,龍圖葉直閣知建康府日,帖句容縣本縣尉並句容知縣所申,告示赤山湖都團任操等,一依逐官所定,依舊以磐石上水及六寸四分,湖心水深四尺永為則。例及移新湫,卻於古來去處安頓。仍勾集承潤人戶,開掘古湫。上下闊四尺,以來仍舊通放湖水。所有打量出人戶胡真等四十四戶侵耕湖面田土。即仰指揮依舊撥充湖面。如於內有已收系苗稅田土,亦與銷破。兼仰於古來舊湫處,置立大石柱一條,將湖心磐石水則刻於柱上,永為定則。及將今來行去使帖內指揮,亦于石柱上鐫記號,仍便出榜本處,曉示食利人戶。如團首任操等不依今來逐官定下水則,開放湖水,及有側近人戶准前輒敢作弊偷放湖水,侵耕湖池,即仰經縣陳論。仰本縣收接文狀,勾追根勘行遣。更仰本縣常切覺察,逐季舉行。仍具已施行事狀甲府,不得遲延。陶代堰一條,三縣交界。其堰約有七十餘丈,上下系土場,每邊十畝。以來逐年取土修作,系是余李土蓋吳巷一團專管,卻與免赤山湖百岡堰逐年修作。所有蔡湖三所,共合澆灌當縣田苗。其江甯、溧水縣界人戶,即不系承潤之數。其蔡湖岸埂北畔,有絕水堰一條,在吳綰田頭又新溝亦有絕水堰一條,在吳壽隆田頭又星池亦有絕水堰一條。在吳壽隆田頭,所有周於湖亦系三縣交界,亦不系江甯溧水兩縣承潤。其湖廟前有絕水堰二條,湖南亦有絕水堰一條,始莊東又有黃堰一條,福祚修作。政和二年七月空日,團首方安順具。政和三年七月空日,權縣事曹宣德任內,據楊隆狀本縣湖條內,有陶代堰一道,絕水堰六道,不系上元縣湖條拘管。乞勒方安順添入施行。尋勒方安順,供具在前,已添入上元縣。錄到湖條記須至行遣。紹興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准建康府帖照勘。句容縣西南三十裡,赤山下有絳岩湖,俗稱赤山湖。周回一百二十裡,上元縣丹陽鄉地遠相接。其湖東以南連及東北,並枕山罔。自北以西,系湖埂岸,分東西兩湫口放水。舊有斗門,下通秦淮河。自河以南,連帶湖上,盡屬句容縣臨泉、福祚、上容、崇德、通德五鄉。秦淮河西系屬上元縣丹陽、清化兩鄉。已上南北兩岸七鄉四十二土旱人戶,全藉湖水澆灌田土。古來於秦淮河下口十三裡,欄河置百岡堰。父老相傳,句容上元兩縣水利人戶推排堰長二人看守,及置團首二人掌管湖水,逐時興葺岸埂,固護湖水,輪轉交替。如遇天旱年歲,要水灌溉田苗,兩縣團首商議。未放水前,堰長先經縣陳狀,集水利人,並工修作百罔堰壩斷水頭。再經縣過狀,方始放水湧入百罔堰,次弟散水入湖下七鄉四十二土旱,澆灌田苗,水足依舊閉塞湫口。其湖上戴經、新塘、有豐三土旱,雖是福祚鄉水利人戶為,是湖上田土,邊近赤山湖岸,古來只是於近湖埂岸自置函口,車水灌田。舊例,放赤山湖水下秦淮三日後,三土旱人戶眾狀申縣,方得放水,不得專擅開函取水。以此卻與湖下四十二土旱水利人戶用工作堰,放水事不相干涉。

  【元一統志】:赤山湖在句容縣西南三十裡,週二十裡,下通秦淮。

  《南史·沈傳》:

  明帝築赤山塘,所費減材,官所量數十萬,即此湖也。唐大曆十三年,令王昕置此湖,周百里立二斗門,溉田萬頃。

  【郡縣誌】:在常德府龍陽縣北九十裡。

  赤沙湖

  【太平寰宇記】:在岳州華容縣南六十裡。

  【武陵圖經】:一在武陵縣,見龍陽。

  【唐劉文房詩】《赤沙湖》:

  茫茫葭外,一望一沾衣。秋水連天闊,涔陽何處歸。沙鷗積暮雪,川日動寒暉。楚客來相問,孤舟泊釣磯。

  【宋范石湖大全集】《連日風作洞庭不可渡出赤山湖》:

  金沙堆前風未平,赤沙湖邊波不驚。客行但逐安穩去,三十六灣漲痕生。滄洲寒食春亦到,荻芽深碧蔞芽青。汨羅水飽動荊渚,嶽麓雨來昏洞庭。大荒無依飛鳥絕,天地惟有孤舟行。慷慨悲歌續楚些,仿佛幽瑟迎湘靈。黃昏慘澹木義極浦,雖有漁舍無人聲。冬湖落此暫住,春潦怒長隨傭耕。吾生一葉寄萬木,況複搖落浮滄溟。漁蠻尚自有常處,羈宦方汝尤飄零。

  赤土湖

  【饒州府志】:一在餘幹縣,一在鄱陽縣。

  赤畈湖

  【饒州府志】:在餘幹縣。赤板湖

  【古沔志】:在沔陽縣西南三十五裡。

  赤鼻湖

  【太平寰宇記】:在岳州橋江縣,半入朗州龍陽縣界,湖中有赤鼻山,因以為名。

  赤帝湖

  【元一統志】:在華容縣。

  《郡縣誌》:

  有赤帝城,三面臨水,即梁遣胡僧祐所據城。

  赤亭湖

  【郡縣誌】:在岳州華容縣南八十裡。梁大寶二年,湘東王繹使王僧辯等擊侯景,擒其將任約於赤亭,即此也。旁有故城,亦名赤亭城。

  【元和郡縣誌】:雲:有赤亭城,三面臨水,極為阻隘,即梁胡僧祐所據之城。

  赤石湖

  【宋吳金雞集】《過赤石湖有感,寄獻荊公》:

  重湖遠映日無光,兩漿行舟類堵牆。向此拖工猶恐懼,更堪風馭出蒼惶。雖知行止懸於命,長離憂虞亦可傷。白首何時裕儋石,徒容丈室問空王。

  黃墩湖

  【新安志】:在歙縣西南四十五裡,闊二十餘丈,長三百步,眾水所瀦。湖舊有蛟。湖側居人程靈詵者,好勇善射,夜夢白衣道士告曰:「吾數為呂湖蛟所困,明日當複來。君能見助,當有厚報。靈詵問何以為識,道士曰:「束白練者我也。」許之。旦日,率裡中少年鼓操于湖上。頃之,波湧,大聲如雷,有二牛相奔觸,其一肩白者甚困。靈詵射黑牛,中之,俄而陰晦廓然,湖水皆變。明日有蛟死于吉陽灘下,呂湖由是漸塞,後名其灘曰蛟灘。以上蛟及此蛟灘,本字並辰下蟲。未幾,靈詵偶出,有道人過其母乞食。食已,令母隨行。至山上,以白石識地曰:「葬此可以驟貴。」靈詵還,母語之,因葬其父于此。已而靈詵官儀同,封侯。宅其湖東二裡。南有大卑者,可數十圍,號千年木。鄉人立祠其下。墓在湖西北黃牢山下,雲黃墩地。廣衍黃巢之亂,中原衣冠避地者,相與保與此。及事定,留居新安,或稍散之傍郡。令人即靈詵墓處為壇,水旱禱者八十餘社。靈詵事見《祥符經》,與歐陽公所書張龍公事相類,姑載之。自余鱷灘灶井及祈門蛟潭之屬,尤怪誕無補者,皆不取。黃石湖

  【壽昌乘】:在武昌府郡東六十八裡,周九十五裡。

  《輿地志》雲:西塞有黃石,故名。

  《水經》雲:江之右岸得黃石山,水逕其北注對黃公九磯,所謂九圻者也。

  黃土湖

  【臨川志】:在撫州府臨川縣。

  黃岡湖

  【武昌府志】:在嘉魚縣西南八十五裡。

  黃灣湖

  【上虞縣前志】:在縣西南四十裡。

  黃陂湖

  【合肥郡志】:去縣東一十裡,相連沙湖。

  黃潭湖

  【紹興府志】:在諸暨縣北五十裡。

  黃山湖

  【金陵新志】:在溧陽州西南三十七裡黃山下,週五裡。

  【余姚志】:一在余姚縣北三十五裡,週二十八裡,溉田一百頃,有土門。

  黃顙湖

  【武昌府志】:在嘉魚縣東七裡,通新堤下潭。黃

  蓬湖

  【沔陽州志】:在州南一百八十裡。

  黃客湖

  【澧陽志】:在澧州安鄉縣東。

  黃鷂湖

  【武陵圖經志】:在武陵縣永壽村,一名鷹湖,常有鷹鳥捕魚其中。

  黃寺湖

  【惟揚志】:在江都縣彭城鄉。

  黃赤湖

  【赤城志】:在天臺縣東南二十裡,修廣皆數丈。水四時如沸,夏飲毛骨凜凜,冬飲則如湯。故老雲,皇祐中嘗有龍出沒雲。

  黃八湖

  【濃陽志】:在澧州李渠村。

  黃渾湖

  【撫州府志】:在臨川縣。

  黃道湖

  【長沙府志】:在長沙縣。

  黃演湖

  【郡國志】:雲:在金華府東陽縣。

  黃名湖

  【饒州府志】:在鄱陽縣。

  白馬湖

  【武陵圖經志】:在武陵縣青陵村,廣三十九裡,深數丈。解者謂湖形類馬而水色白。按:顏真卿書橫山廟漢碑,謂神居武陵,其地有湖。每出則神獸前道,形如白馬,名當始此。一曰白馬陂。

  《方輿記》又稱純紀陂或純陂。

  《通典》產菱芡、菰蒲、翠荇、白蘋、紫、烏鯽。舊志及陂書晉安帝時,生千葉芙蓉,桓溫徒種他所輒枯。

  《室連草綠》及《方輿記》承平時,郡人春必遊之,秋為采菱之嬉。劉禹錫嘗賦《采菱行》。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采鴛翔。皿湯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爭工逐勝紛相向,時轉蘭橈破輕浪。長鬟弱袂動參差,釵影釧文浮蕩漾。笑語哇咬顧晚暉,蓼花綠岸扣舷歸。歸來共到市橋步,野蔓系船萍滿衣。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攜觴薦芰夜經過,醉踏大堤相應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煙起。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湖旁有采菱澗,宋柳特進拱辰作歸老橋處也。湖舊有堰,溉田利與鄭白菱。記隋刺史喬難、唐李璡皆增築。宋朝守孫存道修之,今廢。李悅齋皇有詩:白馬湖光綠染衣,蘭舟溶漾采紫飛。閒愁不到秋風後,聽唱蠻歌月下歸。

  【紹興府志】:一在蕭山縣西一十四裡,週二十五裡。溉田有餘頃。一名石姥湖。紹興中,民沈琮以湖田三千畝獻入寧寺觀。有旨兩浙漕臣驗視,不可田,議遂寢。一在上虞縣西北夏蓋湖之南。

  《水經》雲:白馬潭,深無底,創湖之始,塘岸數崩。居民以白馬祭之,方成世傳。又謂漢縣令周鵬舉後為雁門太守,志務幽間,思上虞景物,乘白駒泛舟,全家隱匿於此,故名。且置湖門二所,及橫塘一溝,泄水灌溉官民田土。一在余姚,或名漁浦湖,惟此湖無別名。

  【余姚志】:在縣西北六十裡,一名漁浦湖,漢周鵬舉遊而不出,時人以為地仙,湖名由此。

  【張名拙軒槁】《上齊倉使論白馬湖土劄子》:

  某竊詳白馬湖,系上虞余姚兩縣溉田植利。湖之南邊別有一湖,名曰夏蓋。淳熙中,創置北岸斗門二所,尚存支流,蓋白馬地勢稍高,夏蓋地勢就下,支流相接,步畝最多。夏蓋又管三十六所水溝,正隸兩縣民田,非夏蓋之水,不足以沾濡。夏蓋非白馬之湖,不足以旁及,是以兩縣人戶,水利所爭,必並白馬言之。漁浦湖,即白馬異名也。上虞陂湖,昔之為田者一十四所,管米四千余斛,夏蓋乃居其半。今若再許人戶承佃,則是抱納之家,不被水利;重圍之田,未免起催。縱不起催,計田若干,年椿管修築海塘坍損去處,顧亦可行。既是修塘,久例可照,若從此請租入反添,無補事功,徒為民害。止因頑民冒法,相其浮土,插以柳枝,少俟沃茂,映帶左右,因而成田,更相仿效,利歸於已,稅不輸官。交論互陳,至今未已。向使湖可成田,不當既成而複廢。儲米修塘,不當在今而方舉。朝省晝降使台,榜示憲司公據,皆所以立國家根本之道,為民間經久之計也。貳卿陳公謂府師夕郎傅公曰:曩歲越竟大旱,嵊縣諸暨赤地數百里,獨上虞大熟,余姚次之,又以其餘及旁邑。觀此,則夏蓋白馬兩湖瀦水驗矣。前人創置手門,規模甚遠。斗門兩邊,岸石尚固。精加修治,閘板啟閉。水勢彌漫,日漸月漬,自雖耕墾,或過旱,只依古規,兩縣人戶先後灌溉。其閘門扃鎖,乞照本縣西溪湖例,仍嚴立罪賞。俾頑民知所畏避,不敢再犯。庶幾湖不成田,人無爭勢,兩縣蒙惠豈淺淺哉?某負丞數月,推究弊端,輒陳一得之愚,仰玷高明之聽,儻辱來擇,見之施行,不勝幸甚,伏候台旨。先是余姚縣人戶狀,乞上件湖土充海堤倉。

  【元一統志】:一在象山縣東南十裡。初,縣之塘,山有王氣,鑿之,有白馬飛入湖中,因名。

  【寶應志】:一在寶應縣北一十五裡,西通三角村,東北會於運河,至黃莆。

  【張侃詩】《自白馬湖穿夏蓋湖至後郭塘岸》:

  連日天晴雲送雨,群山環繞翠相聚。湖心波起小玉山,映帶不多添媚嫵。十年江湖寄此身,每到佳處喜生津。豈知築堤限海水,底事毀泐築更頻。若知此理更休說,只緣今日人心別。

  【元薩天錫石林詩集】《過白馬湖》:

  春水滿湖蘆荻青,鯉魚吹浪水風腥。舟行未見初更月,一點漁燈照遠汀。

  白鹿湖

  【鳳陽府圖志】:在宿遷縣。舊傳昔有白鹿出沒其中,故名。或雲白鷺飛集,訛寫白鹿湖雲。去縣治西南一十裡,南北長一十五裡,東西闊五裡。上通小河,轉流入黃河。

  白螺湖

  【沔陽志】:湖在州之南一百三十裡。

  白鷺湖

  【沔陽志】:在玉沙縣東十五裡。

  白黿湖

  【沔陽志】:在玉沙縣,晏殊《類要》雲。

  白龜湖

  【郡縣誌】:在沔陽州玉沙縣東北八裡。

  白露湖

  【郡縣誌】:在沔陽州玉沙縣東北九裡。

  白社湖

  【建康志】:在城東南二十五裡,周回十裡,溉田一十頃。

  白都湖

  【建康志】:在城南七十裡,周回八裡,溉田二十五頃,西連白都山。

  白土湖

  【岳陽志】:在青草湖東,二湖上流接武昌之水,又合司馬武洲兩岸諸谷水而成湖,春夏水漲則接連。

  白沙湖

  【輿地紀勝】:湖在興化縣南一十裡。

  《南兗州記》雲:湖岸有白沙,故名。

  【宋李俊民鶴鳴文集】《白沙湖》:

  聞道沙堤水陷時,茫茫無處覓完堤。當時禹跡依然在,以壑為鄰笑白圭。

  白泉湖

  【四明續志】:在寧波府昌國州東北八十裡,舊名萬金湖。周廣三十裡,瀦水灌田,源泉湯湧,值旱則桔槔湊集。舊志又名富都湖。

  白石湖

  【樂清縣誌】:白石湖一名合湖,在樂清縣西鄉。自白石諸山澗壑中沿流分為東西兩溪,源頗深廣,出五六裡,合而為湖。廣三十餘丈,名合湖。故謝靈運《為民行田白石徑詩》有雲:「千頃帶遠堤,萬里連長汀。雖非鄭白渠,每歲望康京。」水行五裡,至湖頭橋入運河。

  白泥湖

  【郡縣誌】:在常德府龍陽縣南二十裡。有鼓一枚,旱歲土擊之,輒應。

  白澤湖

  【新昌志】:在高安縣東門外,昔許旌陽濯衣於此。其水清澈,不受淤濁,旱亦不涸。

  白岸湖

  【青田志】:在處州府青田縣西南四十裡,縣學產業。

  白塘湖

  【長沙府志】:在湘陰縣。白水湖

  【饒州府志】:在鄱陽縣。

  【嚴州志】:去桐廬縣二十五裡,上下兩湖。大旱湧出白水。灌溉周圍田畝,居民賴焉。

  【武陵圖經志】:一在桃源縣黃村,一在桃源縣烏頭村,一在九江府。

  白蕩湖

  【安慶府志】:在桐城縣,民池與竹子湖相連之水。自東北出張家寨,接無為界,南通長河,大羔膾賽,東由源子港而入于江。

  白塔湖

  【紹興府志】:在諸暨縣北五十裡。

  白竹湖

  【桂林志】:在府西南三十裡官道之西,闊百餘畝,冬夏不涸。

  白蓮湖

  【鳳陽府圖經志】:在靈璧縣。一在澧州松渚村。

  白茆湖

  【海門縣誌】:在郡伯鎮西南角。昔置斗門一所,遇運河涸,則引湖水以注焉。

  白米湖

  【建康志】:在上元縣東,與句容下塘村相接,地產白米溪澗。

  白香湖

  【郡縣誌】:湖在武岡軍武岡縣。

  白子湖

  【武陵圖經志】:在武陵縣永壽村,俗呼曰白湖。

  【澧陽志】:在澧州安鄉縣西。

  白練湖

  【瑞州府志】:在高安縣治後。

  白蜆湖

  【輿地紀勝】:在華亭縣西北七十裡。

  白腸湖

  【饒州府志】:在鄱陽縣。

  白洋湖

  【寧波府志】:在慈溪縣鳴鶴鄉。唐景龍中,余姚縣令張辟強修築。

  【饒州府志】:在鄱陽縣。

  白陽湖

  【郡縣誌】:武昌府江夏縣。在城東十裡,其北通江,謂之白陽湖。

  玄武湖

  【建康志】:亦名蔣陵湖、秣陵湖、後湖,在城北二裡,周回四十裡。東西有溝,流入秦淮。深七尺,灌田一百頃。案:《建康實錄》:

  吳寶鼎二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宮,巡繞殿堂。

  《丹陽記》:

  吳孫皓寶鼎年間,丹陽縣宣騫之母,年八十,浴於後湖,化為黿。後湖又名練湖。徐爰《釋問》曰:本桑泊,晉元帝創為北湖,以肄舟師。大興三年,始創北湖,築長堤以壅北山之水。東自覆舟山,西至宣武城六裡餘。宋元嘉中,有黑龍見,因改玄武湖,立三神山於湖中,春秋祠之。石邁《古跡編》曰:元嘉二十三年築北堤,立真武湖于樂游苑之北,湖中亭台四所。孝武大明中,大閱水軍於湖,因號昆明池,而俗亦呼為飲馬塘。又于湖側作大竇,通水入華林園天淵池,引殿內諸溝經太極殿,由東西掖門下注城南塹,故台中諸溝水常縈回不息。建平王景素舉兵,蕭道成出屯玄武湖。梁徐嗣徽等引齊兵至玄武湖。侯景舉兵,引玄武湖水以灌台城。鄭文寶《南唐邇事》雲:金陵北有湖,周回數十裡。幕府雞籠二山環其西,鐘阜蔣山諸峰聳其左,名山大川,掩映如畫,六朝舊跡,多出其間。每歲茭藕網罟之利,不下數十百千。一日,諸閣老待漏朝堂,語及林泉之事。坐間馮謐舉元宗賜賀監三百里鏡湖,信為盛事。又曰:「餘非敢望此,但賜得後湖,亦暢平生也。」徐鉉怡聲而對曰:「主上尊賢下士,常若不及,豈惜一後湖?所乏者知章爾。」馮大有慚色。天禧四年,改曰放生池。其後稍廢為田,開十字河,立四斗門,以泄湖水。跨河為橋,以通往來,歲久埋塞。今城北十三裡唯有一池,而它皆廢為田。龍川陳亮所謂建鄴帶後湖為險者,今不可以言險矣。為形勢慮者,盍圖之。熙寧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王安石奏:臣蒙恩特判江寧軍府,於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任管當職事。當時集官吏軍民宣佈聖化,啟迪皇風,終成一載。所幸四郊無壘,天下同文,然臣切見金陵山廣地窄,人煙繁茂,為富者田連阡陌,為貧者無置錐之地。其北閣外有湖二百餘頃,古跡號為玄武之名,前代以為游習之地,今則空貯波濤,守之無用。臣欲于內權開十字河源,泄去余水,泱瀝微波,使貧困饑人盡得螺蚌魚蝦之饒。此目下之利。水退之後,濟貧民,假以官牛官種,又明年之計也,貧民得以春耕夏種。穀登之日,欲乞明敕所司,無以侵漁,聚斂只隨其田土色高低,歲收水面錢,以供公使庫之用。無令豪強大作侵佔,車駕巡狩,複為湖面,則公私兩便矣。伏望明降隆章,綏懷貧腐。表敕依按此奏狀。廢湖為田,蓋始王安石也。增收後湖田租,則始于趙善湘。田出谷麥,所利者小。湖開形勢,所利者大。故著廢湖之因,以待複湖之人雲。宋元嘉十年,顏延年從文帝樂游苑中,觀北湖收田勤苦,應詔詩曰:周禦窮轍跡,夏載曆山川。蓄軫豈明懋,善遊皆聖仙。帝暉膺順動,清蹕巡廣廛。樓觀眺豐潁,金駕映松山。飛奔互流綴,緹彀代回環。神行浮浮景,爭光溢中天。開冬眷徂物,殘悴盈化先。陽陸團精氣,陰穀曳寒煙。攢素既森藹,積翠亦蔥仟。息鄉報嘉歲,通急戒無年。溫渥浹輿隸,和惠屬後筵。觀風久有作,陳詩愧未妍。疲弱謝淩遽,取累非纏牽。張九齡詩:南國更數世,北湖方十洲。天清華林苑,日晏景陽樓。幕下回仙騎,傍駐采遊。鳧鳥醫殳喧鳳管,荷芰鬥龍舟。七子陪詩賦,千人和棹謳。應言在鎬樂,不讓橫汾秋。風俗因紓慢,江山成易由。駒王信不武,孫叔是無謀。佳氣日將歇,霸功誰與修。桑田東海變,麋鹿姑蘇游。否運爭三國,康時劣九州。山雖幕府在,館豈豫章留。水澱還相閱,菱歌亦故遒。雄圖不足問,唯想是風流。李白詩:空餘後湖月,波上對瀛洲。唐李義山詩: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野亭馬之純詩:萬頃冥茫水拍堤,當時于此習舟師。長江天險雖堪恃。鬥艦人謀可勿施。莫使黑龍離舊窟,且教玄武入新詞。如何又作蓬瀛景,時節采游看水嬉。曾極詩:當日湖光徹鏡心,龍旗鳳吹此登臨。而今鐵馬迴旋地,斜照黃塵一尺深。朱存詩:雷轟疊鼓火翻旗,三異翩翩試水師。驚起黑龍眠不得,狂風猛雨下多時。黃尚書度詩:玄武湖中春草生,依稀想見竹籬城。後來萬蝶如雲起,方恨圖王事不成。萬騎連山噪虎熊,千艘激浪泣魚龍。變遷陵谷有如此,應笑銅駝無定蹤。

  【南史】《張永傳》:

  永涉獵書史,有巧思,為文帝所知。元嘉二十三年,造華林園,玄武湖,並使永監統。凡所制置,皆受則於永。詳《本傳》

  烏石湖

  【武昌府志】:在武昌縣西五裡。

  烏流湖

  【沔陽州志】:在州之南二百里。

  烏意湖

  【金陵新志】:在城東八十裡,周回三裡,溉田一十頃。

  烏戎湖

  【余姚志】:在縣東北二十裡,週三十四畝,有土門,溉田八十畝。

  碧湘湖

  【宋清江三化縣】:孔武仲撰《碧湘湖錄》:

  長沙有碧湘湖者,自馬氏始也。僧惠岩,吳人。自杭州來,依馬武穆王,武穆重之。一日思歸,武穆曰:「公憶西湖耶?」乃為置寺湖西,而辟湖於寺外。旁引群山,下通湘水。其後惠岩卒於寺,至今堂中有真身存焉。馬氏乘唐之亂,竊有一方。恃其兵力,北斗高氏,南盜嶺表,遂為強國,武穆始稱王。卒,傳子希聲;希聲卒,弟希范立;希范卒,弟希廣立,而湖南亂矣。希範最為奢侈,事土木作會春園,興諸佛廟,增賦於民,上下雕困。是時,牙將丁思勤力諫不從,遂自殺。其無道如此。獨武穆守節儉,號為長者,待士有禮。然絕山障水,以奉一浮圖,亦過甚矣。其父子之所為豈相遠哉!然至今為湘西之異觀。余至真身寺,遂遊湘上。憩喬木之陰,觀魚鳥之樂,日暮忘歸。感馬氏之興廢,而慨然於懷也,因錄其本未雲。

  碧浪湖

  【黃揚詩】《遊碧浪湖簡沈高士》:

  浮玉山邊多系舟,菰蒲瀟瑟動新秋。碧天萬里轉銀漢,明月一輪當樓。每愧塵勞成白首,喜從仙禦作清遊。酒杯未落南風起,又歸帆托順流。

  綠水湖

  【輿地紀勝】:在南安岩數十裡,水色深綠,可以彩畫。舊傳,定光佛創院岩中,彩畫大綠,皆取諸此。

  綠楊湖

  【大一統志】:在高郵郡城三十裡。

  倉江湖、朱渭湖

  【郡縣誌】:俱在荊州府枝江縣。

  繡川湖

  【金華府義烏縣誌】:在縣西一百五十步,廣袤數百頃,溉田八百畝。有畸群峰環列下上,蓊粲如組繡,故名湖。有蓮芡蝦魚之利,民甚賴之。瀕湖居者築亭榭,執花木。底春風物駘蕩,盛夏芰荷敷腴。歌酒舫,四時不絕。湖之亭有六,南曰會景、清曠、擷芳,北曰清勝、繡光,附以釣軒,而花島柳洲直其中。湖之傍又有月岩,秋光閣,登高台。大觀三年,邑官禱雨,因築堤以通往來,即柳洲造塔。徙大安尼寺額,更建僧利,由是湖之景益勝。紹興十三年,知縣董以為放生池。

  【續志】:繡川湖,已見前志。今周十裡,溉田數百頃,蓋眾谷之水所鐘也。北堤有橋以受水,東南有二斗門,以泄之。東渠南行,又折而東,折為三,以達溪。紹興十四年,令董率民修浚。開禧二年,丞胡衍複增。淳熙四年,丞吳沃崇築南斗門以制水,而利灌溉。

  【宋唐仲友詩】:眾水匯山麓,平湖天宇寬。千家連島嶼,十裡帶林巒。柳長波瀾闊,荷衰風月寒。吾將乘一棹,誰與辨綸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