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太平御覽 | 上頁 下頁
卷三百七十二 人事部十三


  ○髀股

  《說文》曰:髀,股外也。又曰:股,髀也。

  《釋名》曰:髀,卑也,在下稱也;股,固也,為強固也。

  《易·說》:卦曰:《巽》為股。

  《春秋玄命苞》曰:髀之為言歧也。陰二,故人兩髀。

  《尚書·咎繇謨》: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左傳·僖中》曰: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公既成列,楚人未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陣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

  又《襄四年》曰:齊侯襲莒門于且於,(且於,莒邑。)傷股而退。

  又《襄二十五年》曰:崔杼之亂。甲興,公登臺而請,弗許。公逾牆。又射之,中股。

  又《哀下》曰:衛石圃攻公,公逾於北方而墜,折股。

  《戰國策》曰: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踵。

  《漢書》曰:高祖股上有七十二黑子。

  又曰: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早掃齊舍。人門,因得自進。及灌嬰責其勸齊王反狀,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大人,然後救火乎?"因退,股戰不能言。嬰曰:"人謂勃勇,庸妄人耳,何能為乎?"

  《東觀漢記》曰:耿弇擊張步於東城,飛矢中弇股,以手中刀截之,軍中無知者。

  《魏志》曰:諸葛亮軍退,司馬宣王使張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闕,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逐之,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股。

  《江表傳》曰:孫策攻苲融,為流矢中,傷股,不能乘馬,因自輿還。

  《九州春秋》曰:劉備奔荊州,劉表甚敬禮之。備作上客數年,嘗於坐中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流涕還坐。表問備,備曰:"昔年嘗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生肉,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立,是以悲耳。"

  《晉中興書》曰:王恭敗,單馬奔曲阿,不堪久騎,兩髀生瘡,不能複去。曲阿人殷礭以船載之,為胡浦尉所得。

  《三國典略》曰:後周盧昌期、祖英伯反,宇文神舉討平之。神舉以英伯壯節,欲令寬赦,軍人已割其髀肉如鵝卵矣,英伯顏色不變,遂遣誅之。

  《唐書》曰:李勣初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勣表稱其武藝,請以官爵贖之,高祖不許。臨將就戮,勣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訣。"

  《典略》曰:王苻位元組信,安定人,渡遼將軍皇甫規去官歸安定,有人前以貨買雁門太守者亦去官歸,書刺從規,規臥不迎,使呼入。既坐,問啖雁美乎?又以其刺刮髀,聞苻至,大禮之。

  段龜龍《涼州記》曰:隱王張美人,年色壯豔,出家為道。呂隆逼之。張自投門樓,雙股頓折。口誦經,色自若,俄而死。

  《太公金匱》曰: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尚父乃引畫丁侯射之。丁侯病,遣使請臣,尚父乃以十幹日別去箭,丁侯病乃愈。四夷聞,皆懼,越裳氏獻白鳥也。

  《山海經》曰:長股國為人常被發,一曰長腳。

  范注方曰:青龍中,司徒吏顏奮女苦風,一髀偏枯。農犢民為穿地作坑,取雞矢、荊葉燃之,令煙,內脛坑中,視蟲出,長尺,頭尾赤,病癒。

  ○臀

  《廣雅》曰:臀,謂之脽,亦謂脺。(雎,音誰。臎,音翠。)

  《釋名》曰:臀,鄂也。高厚有殿鄂也。

  《周易·困卦·初六》曰:臀困於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凶。

  又《姤卦》曰:臀無膚,其行次且。

  《國語》曰:晉成公之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黑,曰:"使有晉國。"故名之黑臀。

  ○膝

  《釋名》曰:膝,申也,可屈申也。膝頭曰。,圓也,因形圓而名之。

  《禮記·檀弓下》曰:穆公問子思曰:"為舊君反服,古歟?"子思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無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禮之有?"

  《孝經》曰: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曰嚴。

  《史記》曰:衛鞅複見孝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魏志》曰:朱建平善相馬,文帝將出,取馬入。建平曰:"此馬之相,今日死矣。"文帝將乘馬,馬惡衣香,齧帝膝,帝大怒,即使殺之。

  又曰:諸葛亮複出歧山。詔張郃督諸將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又曰:蘇則與董昭俱為侍中,昭嘗枕則膝臥,則推下之,曰:"蘇則膝非佞人之枕。"

  又曰:鐘繇有膝疾,拜起不便,常輿車上釣攏

  《魏略》曰:初,袁熙納甄後,熙出行在幽州,後留侍姑。及鄴城破,袁紹妻及後坐堂上,文帝入紹舍,後怖,以頭伏姑膝上,文帝謂曰:"袁夫人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後令仰,帝就視,顏色非凡,稱歎之。太祖聞,遂為迎之。

  又曰:諸葛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玄、徐玄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諸人仕進可至郡守刺史。"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三國典略》曰:王僧辯平侯景,或謂僧辯曰:"朝士來者,孰當先至?"僧辯曰:"其周弘正乎?"俄而,弘正與弟弘讓自拔迎軍,僧辯甚喜,謂之曰:"公可坐膝上。"弘正對曰:"可謂加諸膝也,老夫何足當之?"

  《莊子》曰:黃帝聞廣成子在於崆峒之上,間居三月,複往邀之,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從下風,膝行而進。

  《列女傳》曰:桀日夜與齧嬉及宮人飲酒,常置齧嬉於膝上,聽用其言。

  黃帝《素問》曰:膝者,筋之府。

  ○脛

  《說文》曰:脛,胻也。(胻,胡郎切。)

  《釋名》曰:脛,莖也,直而長,似物莖。

  《尚書·泰誓》曰:商王受斮朝涉之脛。(孔安國注曰:冬月見朝涉水者,謂其脛耐寒,斬視之。)

  《論語·憲問》曰:原壤夷俟。孔子曰:"幼而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後漢書》曰:馬援擊西羌,中流矢,貫脛,帝以璽書勞之。

  《東觀漢記》曰:淳于恭養兄崇孤而教誨學問,時不如意輒呼責,數以捶自擊其脛,欲感之。兒慚負,不敢複有過。

  《魏略》曰:北丁零有馬脛國,聲似雁鶩,從膝脛以下生馬蹄,走疾于馬。

  《正部》曰:夏禹治水,腓無胈,脛無毛。

  《山海經》曰:交脛國為人交脛。(郭璞注曰:腳脛相交,所謂交趾也。)有赤脛民。赤水之東有長脛之國。

  ○腓脹

  《說文》曰:腨,腓脹也。(腨,市兗切。腓,苻非切。脹,直良切。)

  《易·艮卦》曰:六二,艮其腓。

  又《鹹卦六二》曰:咸其腓,凶,居則吉。

  《東觀漢記》曰:馬援為隴西太守,擊羌,中矢,貫腓脹,上聞,賜羊三千、牛三百頭以養病。

  《山海經》曰:無之國,為人無。(郭璞曰:脹脹。,音啟,又公弟切。)

  《韓子》曰:晉平公與唐彥坐而出,叔向入,公曳一足,叔向問之,公曰:"向吾侍唐子,肽未足痺而不可伸。"

  ○足

  《爾雅》曰:趾,足也。

  《說文》曰:足在下也。

  《釋名》曰:腳,卻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易·說卦》曰:震為足。

  《尚書·說命》曰: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

  《禮記·玉藻》曰:足容重。(舉欲遲也。)

  又《祭義》曰: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今幽吸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遊,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而行危殆。"

  《左傳·莊公》曰:鄭伯治與于雍糾之亂者,刖強鉏。君子謂強鉏不能衛其足。

  又《莊公八年》曰:齊亂,殺孟陽於床。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於戶下,遂弑之。

  又《成下》曰:齊刖鮑牽,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言鮑牽居亂不能危行言遜。)

  又《昭七年》曰:衛襄公夫人姜氏無子,嬖人婤姶生孟縶。孟縶之足不良能行。(跛也。婤,音周;姶,烏合切。)

  又《哀下》曰:衛侯與諸大夫飲酒,褚師聲子襪而登席,公怒曰:"必斷而足。"(事具手部。)

  《穀梁傳·定公》:公會齊侯于夾穀,孔子曰:"笑君者罪當死,使司馬行法焉。"手足異門而出。

  《史記》曰:韓信使人言齊偽詐多變,願吻假王,漢王大怒,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

  《漢書》曰:漢王、項羽相與臨廣武之間,漢王數羽十罪,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

  又曰:張湯所愛史魯謁居病臥閭裡主人,湯自往視病,為謁居摩足。

  又曰:昭帝立,遣李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單于置酒,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喻之,言可歸漢。

  《後漢書》曰:李固足下有龜文。

  《續漢書》曰:楊彪見漢祚將終,遂稱腳攣,不復行,積十餘年。

  王隱《晉書》曰:陶侃為荊州,杜弢(間韜。)將王真遙語,真橫腳馬上,侃說曰:"杜弢為益州刺史,盜用庫金,父死不奔喪。君本佳人,何隨之?天下無白頭賊也。"真聞,下其腳,辭又順。侃知其意,使降人喻真,真乞得先信,乃截發為信。蜀賊糧盡,真既降,而走。

  《晉書》曰:陶潛無履,江州刺史王弘顧左右,為之造履,左右請履度,潛便於座伸足令度焉。弘要之還州,問其所乘,答雲:"素有腳病,向來籃輿亦足自反。"乃令一門生二兒共輿之。

  《三十國春秋》曰:王濟嘗與武帝棋,濟伸腳在局下,因問孫皓曰:"聞君生剝人面皮,何也?"皓曰:"見人臣無禮於其君者,則剝之。"武子大慚,遽縮腳。

  《晉陽秋》曰:周顗既遇害,王彬告之甚哀,敦怒曰:"周伯仁凡人遇汝,何為如此?"彬曰:"伯仁長者,君之親友在朝,雖無蹇諤,亦無所阿黨,且加之極刑,何痛如之。"左右見敦盛怒,竊勸跪謝。彬曰:"腳痛不能跪拜。"敦複曰:"腳痛孰與頸痛。"鹹為失色。

  《續晉陽秋》曰:習鑿齒以腳病廢於裡巷。苻堅滅樊鄧。素聞其名,與釋道安俱輿而致焉。與語大悅。以其蹇疾,裁堪半丁,與諸鎮書曰:"晉氏平吳,利在二陸;今破漢南,得士一人半耳。"

  《三國典略》曰:侯景左足上有肉瘤,其狀如龜。戰慶克捷,瘤則隱起;如其不勝,瘤則低下;及奔敗,瘤陷肉中。

  《唐書》曰:工部尚書賈直言父道沖,以伎術待詔翰林,因言事獲罪于代宗皇帝,詔逐之,賜鴆于路。直言偽令其父拜四方,辭上下神祇,伺使者視稍怠,即取其鴆以飲,遂迷僕而死。明日,鴆泄於足而後復蘇。代宗聞之,減父罪,直言亦自此病躄。

  《家語》曰:南宮縚(音韜。)見孔子,未嘗越履,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韓子》曰: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之中,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刖其左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又奉獻之。玉人相之曰:"石也。"刖其右足。成王即位,和抱其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繼之以血。王使玉人理之,得寶焉,名曰和氏璧。

  又曰:魯哀公問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對曰:"夔,人也,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

  又曰:晉平公與唐彥坐而出,叔向入,公曳一足,叔向問之。公曰:"吾待唐子,肽未足痹而不敢申。"叔向不悅。公曰:"子欲貴,吾爵子;子欲富,吾祿子。夫唐先生無欲也,非正坐,吾無以養之。"

  《三輔舊事》曰:武帝發兵攻衛太子,連鬥五日,白虎闕前溝中血沒足。

  《吳越春秋》曰:越王念吳欲複怨,非一旦也。苦思勞心,夜以接日。足凊則漬之以水,冬寒則抱冰,夏熱則握火。愁心苦志,縣膽於戶,出入嘗之,不絕於口。

  《帝王世紀》曰:大禹右足文履已字。

  《抱樸子》曰:老君足下有八卦。

  《穆天子傳》曰:至於巨蒐氏,巨蒐之人乃獻白鶴之血以飲天子,且具牛馬之湩,(湩,乳也。今江南人多呼乳為湩,音寒凍之凍。)以洗天子之足。

  《山海經》曰:柔利國為人,一手,反膝曲足。一曰留利之國,人足反折。跛踵國,其為兩足皆大。(郭璞注曰:"其人行足跟不著地也。")

  《周書》曰:晉平公使師曠見太子晉曰:"吾聞王子之語高於太山,夜寐晝居不安,不遠道願一言。"王子曰:"吾聞太師將來,吾心甚喜。既以見君子,喜而又懼。吾甚年少,見子而懾,盡忘吾度。"師曠束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跔,(居劬切。)是以數也。"王子曰:"請入坐。"遂席弦琴,師曠歌無射。

  《瀨鄉記》:李母碑曰:老子足蹈二五。

  《西京雜記》曰:廣川王發欒書塚柩,明器朽爛無餘,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逐戟之,不能得,傷其左腳。夕,王夢一丈夫鬚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腳?"仍以杖擊王左腳。王覺左腳腫痛,生瘡,至死不饞攏

  王子年《拾遺錄》曰:周昭王夢羽人遺藥,以之塗足,則飛上天,萬里之外。

  蕭廣濟《孝子傳》曰:五郡孝子者,中山、常山、魏郡、钜鹿、趙國人也。少去鄉里,孤無父母相隨,于衛國因結兄弟,長玄重,次仲重,次叔仲,次季仲,次稚重,期夕相事,財三千萬。於空城中見一老姥,兄弟下車再拜曰:"願為母。"母許焉。積二十四年,母得病,口不能言。五子乃仰天歎:"願使我母語。"即便得語,謂五子曰:"吾太原斷恤猛女,嫁同縣張文賢,死亡。我男兒名焉,遺七歲,值亂亡失,心前有七星,右足有黑識。"語未竟而卒。五子送喪,會朝歌長晨出,亡其記囊,疑五子所竊,收得三重。詣河內告枉,具言始末,太守號哭曰:"生不識父,與母相失,痛不自聊,知近為五子所養。"馳使放三重。

  《會稽典錄》曰:黃昌為蜀郡太守。初,昌為州書佐,婦甯於家,遇賊,遂流轉入蜀,為民妻。其子犯法,乃詣昌,昌疑不類蜀人,因問所由。對曰:"妾本會稽余姚戴次公女,州書佐黃昌妻,嘗歸家,為賊所略,遂至於此。"昌驚呼,前謂曰:"何以識黃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言當為二千石。"乃出足示之,相持悲泣,還為夫妻。

  《楚辭·卜居》曰:漁父鼓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踝

  《釋名》曰:踝,蹠踝踴也。亦因其形踝踝也。足後曰跟,在下旁著地。踵,聚也,上體之所鐘聚也。

  《史記》曰:蘇秦握錐自厲,流血至踝。

  《英雄記》曰:向詡坐板床,有兩踝處入板中二寸許。

  《陸機別傳》曰:孟玖欺成都王潁曰:"陸機司馬孫承,備知機情,可考驗也。"潁於是收承父子五人,考掠備加,踝骨皆脫出,終不誣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