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三國文 | 上頁 下頁 |
支謙 |
|
謙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世居中國,獻帝末奔吳。吳主權以為博士,使侍太子登。登卒,去隱穹隆山,至廢帝時卒。 △合微密持經記 此經凡有四本,三本並各二名,一本三名,備如後列。其中文句參差,或梵或漢,音殊,或隨義制語,各有左右。依義順文,皆可符同,所為異處,後列得法利三乘階級人數及動地兩結諸天妓樂供養,多不悉備,意所未詳。一本一名《無量門微密之持》,二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此一本名行於世,為常舊本。一本一名《阿難陀目亻去尼呵離陀羅尼》,二名《疾使人民得一切智》,一本一名《無端底門總持之行》,二名《菩薩降卻諸魔堅固於一切智》;一本一名《出生無量門持》,二名《一生補處道行》,三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此本備明法利及動地妓樂事。四本皆各標前一名於經首,第二第三名不以題經也。後舍利弗請名,佛說名皆備如前列。(《釋藏·跡》)七 △法句經序 曇缽偈者,眾經之要義。曇之言法,缽者句也。而法句經別有數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經語,猶詩頌也。是佛見事而作,非一時言,各有本末,布在諸經。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湣傷天下,出興於世,開現道義,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經,總括其要,別為數部,四部阿钅含佛去世後,阿難所傳,卷無大小,皆稱聞如是處佛所在,究暢其說,是後五部沙門,各自鈔眾經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義,條別為品,於十二部經,靡不斟酌,無所適名,故曰法句。夫諸經為法言,法句者,猶法言也。近世葛氏傳七百偈,偈義致深,譯人出之,頗使其渾。惟佛難值,其法難聞,又諸佛興,皆在天竺。天竺言語,與漢異音,雲其書為天書,語為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唯昔安調安侯世高、都尉佛調,釋梵為漢,實得其體,斯已難繼,後之傳者,雖不能審,猶尚貴其實,粗得大趣。 始者維祗難出自天竺,以黃武三年來適武昌,僕從受此五百偈本,請其同道竺將炎為譯,將炎雖善天竺語,未備曉漢,其所傳言,或得梵語,或以義出,音近於質直。僕初嫌其為詞不雅,維祗難曰,佛言「依其義不用飾,取其法不以嚴」,其傳經者,令易曉,勿失厥義,是則為善。座中鹹曰:「老氏稱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雲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明聖人意深邃無極。今傳梵義,實宜徑達,是以自偈受譯人口,因順本旨,不加文飾,譯所不解,即闕不傳,故有脫失,多不出者。然此雖詞樸而旨深,文約而義博,事均眾經,章有本故,句有義說。其在天竺,始進業者,不學法句,謂之越序,此乃始進者之鴻漸,深入者之奧藏也。可以啟蒙辯惑,誘人自立,學之功微,而所包者廣,實可謂妙要也哉!昔傳此時,有所不出,會將炎來,更從諮問,受此偈等,複得十三品,並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都凡一萬四千五百八十字,庶有補益,共廣聞焉。(《釋藏·所》九,又《跡》七。案:此序無撰人名,據僧祐《出三藏記集·嚴佛調傳》,知是支謙所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