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上古三代文 | 上頁 下頁
申不害


  不害,京人,故鄭賤臣。韓昭侯以為相,有《申子》三卷。

  △申子·君臣

  明君治國,而晦晦,而行行,而止止。三寸之機運而天下定,方寸之基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藝文類聚》十九,《意林》二,《太平御覽》三百九十,又六百二十四)

  △申子·大體

  夫一婦擅夫,眾婦皆亂。一臣專君,群臣皆蔽。故妒妻不難破家也,而亂臣不難破國也。是以明君使其臣,並進輻湊,莫得專君焉。今人君之所以高為城郭而謹門閭之閉者,為寇戎盜賊之至也。今夫弑君而取國者,非必逾城郭之險而犯門閭之閉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聰,奪之政而專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國矣。(《群書治要》,又見《長短經。大體》,又見《意林》)

  智均不相使,力均不相勝。(《意林》)

  今使烏獲彭祖負千鈞之重,而懷琬琰之美,令孟賁、成荊帶幹將之劍衛之,行乎幽道,則盜猶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賢乎烏獲、彭祖,而勇非賢乎孟賁、成荊也;其所守者,非特琬琰之美,千鈞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號,臣如響;君設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詳;君操其柄,臣事其常。為人臣者,操契以責其名。名者,天地之網,聖人之符。張天地之網,用聖人之符,則萬物之情,無所逃之矣。故善為主者,倚於愚,立於不盈,設於不敢,藏於無事,竄端匿疏,示天下無為,是以近者親之,遠者懷之,示人有餘者人奪之,示人不足者人與之。剛者折,危者覆,動者搖,靜者安。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隨事而定之也。鼓不與於五音,而為五音主;有道者不為五官之事,而為治主。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當,百為百當者,人臣之事也,非君人之道也。昔者堯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則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亂。是以聖人貴名之正也。主處其大,臣處其細,以其名聽之,以其名視之,以其名命之,鏡設精無為,而美惡自備;衡設平無為,而輕重自得。凡因之道,身與公無事,無事而天下自極也。(《群書治要》,又見《長短經。反經》,又略見《意林》《初學記》二十五)

  △申子(已下篇名缺)

  百世有聖人,猶隨踵。(《戰國策》十此下有「而至」二字)千里有賢者,是比肩而立也。(《藝文類聚》二十《意林》,《御覽》四百二。已上《申子》原次如此,已下各書引見,不得原次。)

  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為桎梏。(《史記·李斯傳》《長短經。是非》。案此《申子》謂亡王如此耳。《魏志》高堂隆上疏引之,責李斯不正諫。)

  天道無私,是以恒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北堂書鈔》一百四十九、《藝文類聚》一,《御覽》一)

  地道不作,是以常靜。地道常靜,是以正方。舉事為之,乃有恆常之靜者,符信受令必行也。(《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七)

  君必有明法正義,若懸權衡以稱輕重,所以一群臣也。(《藝文類聚》五十四,《文選》顏廷年《宴華林詩》注,又鄒陽《上書吳王》注,《御覽》六百三十八。)

  堯之治也,蓋明法審令而已。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黃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變,使民安樂其法也。(《藝文類聚》五十四,《御覽》六百三十八)

  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藝文類聚》五十四)

  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藝文類聚》五十四,《御覽》六百三十八)

  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曰貴土。土,食之本也。(《御覽》三十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