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晉文 | 上頁 下頁
韓伯


  伯字康伯,潁川長社人,簡文居藩,引為客,曆仕司徒左西屬,轉撫軍掾、中書郎、散騎常侍、豫章太守,入為侍中,領中正,轉丹楊尹、吏部尚書、領軍將軍,改授太常,未拜卒,贈太常,有《周易繫辭注》二卷。集十六卷。

  △議周勰

  拜下之敬,猶違眾從禮;情理之極,不宜以多比為通。(《晉書·韓伯傳》,陳郡周勰為謝安主簿,居喪廢禮,崇尚莊老,脫落名教,伯領中正,不通,勰議。)

  △為或人答殷靈符問

  昔亡伯喪未除而祖母見背,從兄不廢父喪主,而為祖母居廬,郤太尉來吊,不以為非禮也。(《通典》九十七)

  △辯謙論

  夫尋理辯疑,必先定其名分所存。所存既明,則彼我之趣可得而詳也。夫謙之為義,存乎隆己者也。以高從卑,以賢同鄙,故謙名生焉。孤寡不穀,人之同惡,而侯王以自稱,降其貴者也。執禦執射,眾之所賤,而君子以自目,降其賢者也。與夫山在地中之象,其致豈殊哉?舍此二者,而更求其義,雖南轅求冥,終莫近也。

  夫有所貴,故有降焉。夫有所美,故有謙焉。譬影響之與形聲,相與而立。道足者,忘貴賤而一賢愚;體公者,乘理當而均彼我。降挹之義,於何而生!則謙之為美,固不可以語至足之道,涉乎大方之家矣。然君子之行己,必尚於至當,而必造乎匿善。至理在乎無私,而動之於降已者何?誠由未能一觀於能鄙,則貴賤之情立;非忘懷於彼我,則私己之累存。當其所貴在我則矜,值其所賢能之則伐。處貴非矜。而矜己者常有其貴;言善非伐,而伐善者驟稱其能。是以知矜貴之傷德者,故宅心於卑素;悟驟稱之虧理者,故情存乎不言。情存乎不言,則善斯匿矣;宅心於卑素,則貴斯降矣。夫所況君子之流,苟理有未盡,情有未夷,存我之理未冥於內,豈不同心於降挹洗之所滯哉?體有而擬無者,聖人之德;有累而存理者,君子之情。雖所滯不同,其於遣情之累緣有弊而用,降己之道由私我而存,一也。故懲忿窒欲,著於《損》象;卑以自牧,實系《謙》爻。皆所以存其所不足,拂其所有餘者也。

  王生之談,以至理無謙,近得之矣。雲人有爭心,善不可收,假後物之跡,以逃動者之患,以語聖賢則可,施之於下斯者,豈惟逃患於外,亦所以洗心於內也。(《晉書·韓伯傳》)

  △王述碑

  述遷會稽太守,淮海維揚,皇基所托,此蓋關河之重複,泱泱大邦。(《文選·沈約齊安陸王碑文注》,又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