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後魏文 | 上頁 下頁 |
崔亮 |
|
亮,字敬儒,道固兄孫。獻文平齊,內徙桑乾,為平齊民。孝文時,中書博士,轉議郎,遷尚書二千石郎,兼吏部郎。尋為太子舍人,遷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帶野王令。宣武時,遷給事黃門侍郎,仍兼吏部郎,領青州大中正。除散騎常侍,遷度支尚書,領禦史中尉。轉都官尚書,轉七兵,領廷尉卿。除安西將軍、雍州刺史,徵為太常卿,攝吏部事。孝明即位,出為撫軍將軍、定州刺史,假鎮南將軍。進號鎮北將軍,除殿中尚書,遷吏部尚書,轉侍中、太常卿,遷左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轉尚書僕射,正光二年卒,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諡曰貞烈。 △上言祫禘 今宣武皇帝主雖入廟,然烝嘗時祭,猶別寢室,至於殷祫,宜存古典。案《禮》,三年喪畢,祫于太祖,明年春,禘於群廟。又案杜元凱雲:「卒哭而除,三年喪畢而禘。」魏武皇后乙太和四年六月崩,其月既葬,除服即吉,四時行事,而猶未時,王肅以為今除即吉,故特時祭,至於禘祫,宜存古禮。高堂隆如肅議,於是停不殷祭。又仰尋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孝文帝崩,其年十月祭廟,景明元年七月祫于太祖,三年春祫於群廟,亦三年乃祫,准古禮及晉魏之議,並景明故事,愚謂來秋七月,祫祭應停,宜待三年終,乃後祫禘。(《通典》五十。) △奏開銅礦 恒農郡銅青穀有銅礦,計一鬥得銅五兩四銖;葦池谷礦,計一鬥得銅五兩;鸞帳山礦,計一鬥得銅四兩;河內郡王屋山礦,計一鬥得銅八兩;南青州苑燭山、齊州商山並是往昔銅官,舊跡見在。謹案鑄錢方興,用銅處廣,既有冶利,並宜開鑄。(《魏書·食貨志》。熙平二年冬,尚書崔亮奏。又見《通典》九。) △答劉景安書 汝所言乃有深致。吾乘時邀幸,得為吏部尚書。當其壯也,尚不如人,況今朽老,而居帝難之任。常思同升舉直,以報明主之恩。盡忠竭力,不為貽厥之累。昨為此格,有由而然,今巳為汝所怪,千載之後,誰知我哉?可靜念吾言,當為汝論之。吾兼、正(《通典》作「廉正」。)六為吏部郎,三為尚書,銓衡所宜,頗知之矣。但古今不同,時宜須異。何者?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書,尚書據狀,量人授職,此乃與天下群賢共爵人也。吾謂當爾之時,無遺才,無濫舉矣,而汝猶雲十收六七。況今日之選,專歸尚書,以一人之鑒照察天下。劉毅所雲:「一吏部、兩郎中而欲究竟(《北史》作「銳」,《通典》作「鑒」。)人物,何異以管窺天,而求其博(《通典》作「溥」。)哉。今勳人甚多,又羽林入選,武夫崛起,不解書計,唯可纊弩前驅,指蹤捕噬而已。忽令垂組乘軒,求其烹鮮之效,未曾操刀,而使專割。(《通典》作「割」。)又武人至多,官員至少,不可周溥。設今十人共一官,猶無官可授,況一人望一官,何由可不怨哉?吾近面執,不宜使武人入選,請賜其爵,厚其祿。既不見從,是以權立此格,限以停年耳。昔子產鑄刑書以救弊,叔向譏之以正法,何異汝以古禮難權宜哉!仲尼雲:德(《通典》作「知」。)我者亦《春秋》,罪我者亦《春秋》。吾之此指,其由是也。但令當來君子,知吾意焉。(《魏書·崔亮傳》、《通典》十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