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皇明經世文編 | 上頁 下頁
卷之二十一


  華亭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宋征璧尚木 李雯舒章選輯
  彭容有如參閱

  鄒庶子奏疏(疏) 李忠文奏疏(疏)

  鄒庶子奏疏(疏)
  鄒緝

  ◎疏
  奉天殿災疏

  ○奉天殿災疏〈修省實政〉

  臣伏奉敕書,以今月初八日,奉天殿災,敕諭文武群臣,詢求所以致災之由,令臣等逐一條陳無隱,俾知警懼,以回天意,臣惟 陛下,敬天勤民之意,至深至切,未甞少怠而群臣奉行,或失初意,故不能無少過誤,致使下民失所,怨讟上興,上天眷懷,遂加譴罰,陛下心存警懼,諮訪群臣,惟臣愚昧淺陋,不足以識致災之由,但有所見,不敢遂隱,謹采耳目所聞,上塵聖覽,伏惟少垂察焉,切以 皇上紹嗣 太祖高皇帝之統緒,建立兩京,所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丕基天下萬民尊仰之根本,爰自肇建北京以來,焦勞聖慮,幾二十年,工力浩大,費用不貲,調度既廣,科派亦繁,群臣不能深體聖心,致使措置失宜,所需無藝掊克者多,冗官濫員,內外大小,動至千百,使之坐相蠶食,耗費錢糧,而無益於事,是竭盡生民之膏髓,猶不足以供工作之用,由是財用匱乏,莫知所圖,民窮無告,猶不之恤,夫民之所賴以為生者衣食也。而民以百萬之眾。終歲在官供役。既不得保其父母妻子。遂其樂生之心。又不能躬親田畝。以事力作。使耕種不時。農蠶廢業。猶且徵求益深。所取無極。至於伐斬桑棗。以供薪爨。剝取桑皮。以為楮料。而民之衣食無所資矣。加之官司胥吏。橫徵暴斂。日甚一日。聞之先正錢糧加派之多由於物料歲增故也民生無聊,愁歎滿室。且如前兩歲買辦青綠顏料。本非出產之所。而科派動輒千數百斤。民無可得。此時鈔法尚行則相率斂鈔。遍行各處收買。每大青一斤。至萬六千貫。及至進納。又多以不中。不肯收受。往復輾轉。當須二萬貫鈔。方得進收一斤。而所用不足以供一柱一椽之費。其後既巳遺官採辦。於出產之處。而府縣買辦。猶不為止。蓋緣工匠計料之時。惟務多派以為濫取之利。而不顧民之艱苦難辦。此又其為害之甚也。然此特買辦之一爾。其他又有不可勝言者矣。且京師者天下之根本也。人民安則京師安。京師安則國本固。而天下安。此自然之勢也而自營建以來。用事之人。不思人民為國之本。謀所以安輯之。乃使群輩工匠小人。假託威勢。驅迫移徙號令方出。即欲其行。力未及施。屋巳破壞。或摧毀其牆壁。或碎其屋瓦。使孤兒寡婦。坐受驅迫。哭泣號呌。力無所措。或當嚴冬極寒之時。或當酷熱霖汙之際。妻子暴露。莫能自蔽。倉遑逼迫。莫知所向。所徙之處屋室方完。又複驅令他徙。至有三四遷移而不能定者。及其既去而所空之地。經月逾時。工猶未及。 陛下之愛民本甚深。而工作小人。橫害下民。如此其甚。 陛下皆有所不知。此京師人民之受害而不能無怨讟者也。貪官污吏。遍佈內外。剝削之患。及民骨髓。朝廷每遣一人出差。即是其人養活之計。誅求責取。至無限量。州縣官吏。答應奉承。惟恐不及。間有廉潔自守。心存愛民。不為承應。及其還也即加讒毀。以為不肯辦事。朝廷不為審察。遽加以罪。無以自明。是以在外藩司府縣之官。聞有欽差官至。望風應接。惟恐或後。上下之間。賄賂公行。略無畏憚剝下媚上。有同交易。貪污成風。恬不為怪。夫小民之所積幾何。而內外上下。誅求如此。豈能無所怨讟乎。今山東河南山西陝西諸處人民饑荒。水旱相仍。至剝樹皮掘草根簸稗子以為食。而官無儲蓄。不能賑濟。老幼流移,顛踣道路,賣妻鬻子,以求苟活,民窮財匱如此,而猶徭役不休,征斂不息,京師之內,聚集僧道。幾萬餘人。日食廩米百余石。而使天下之人。糠粃不足。至食草木。此亦耗民食以養無用者也。至於報効軍士。朝廷厚與糧賜。使之就役。而乃驕傲橫恣。不執常役。閒遊往來。擾害良民。此乃奸詭之人。懼還原伍。科徭不堪。假此為名。以圖規避。非真有報効之心。此其可以信用之乎。朝廷歲令天下有司。織錦叚。鑄銅錢。遣內官齎往外蕃。及西北買馬收貨。所出常數千萬而所取曾不能及其一二耗費中國。糜敝人民。亦莫甚於此也。且錢出外國。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之所有以與之。此可謂失其宜矣。馬至雖多。類皆駑下。散與人民畜養。是時寄養馬匹之害巳如此馬多人少。畜養不前。及至死傷。輒令賠償。馬戶貧困。則複鬻賣妻子。猶不能償。夫國家之所賴者人民也。人民巳耗。土地空虛。養馬雖多。亦何所用。此又其害之大者。昔晉武帝徙胡人于河南內地。群臣皆諫以為不可。恐貽他日之患。武帝不聽。其後卒致五胡之亂。今乃許令韃靼胡人入中國。成祖志欲幹胡故撫養降胡以為巳用以鞍馬弓矢居室牛羊衣服盛具供帳以待之。此等皆窺覘中國奸細之人。尤其所不可者。夫人莫不安土重遷。不樂遠徙。況此蕃夷習俗既殊所性豈肯背其本主。違去鄉土。而居中國乎。是必有可疑。不可以不察也今宜使之來朝之後即遣歸本國不必留之以為後日子孫之患也至於官觀禱祠之事。自古有國者。所當深戒。漢武帝嘗極意以求之。而卒無其驗。取譏後世。亦宜去而絕之也。古人有言。淫祀無福況事無益以害有益。蠹財妄費。國用無度。亦其一耳。凡此數事。皆足以損傷和氣。下失民心。上違天意。怨讟之興。實由於此。夫奉天殿者。 陛下正朝之殿。所以朝群臣發號令。出政之所。古之所謂明堂也。而災首及焉。其為災之大。自古以來。未之或有誠所謂非常之變也。非省躬責巳。深察所以致災之由。大布恩澤。改革政化。以疏滌天下窮困之人。不能以回上天譴怒之意也。夫應天以實不以文。臣願 陛下深下明詔散遣工匠營造之人。停止役作。使天下之人。得遂其父母妻子相安相樂之心。罷絕下蕃買馬之役。勿令複出。四夷外國來朝貢者。賜賚而遣之。勿使久居中國。有願留者。亦宜遣令出塞。俟三四年餘。後覆議之蓋四夷歸附朝貢。雖足以為中國之盛然使之久居於此。窺見中國之虛實。恐非今日之所宜亦非他日之利也彼皆人面獸心。不識恩義。徒以貪求中國之貨賄而已。一旦待之有不至。必且為中國患矣。冗官濫員。宜沙汰之。使歸田裡。有可用者。亦使暫歸。俟其官有闕則取用之。簡拔賢才。申行薦舉嚴考官吏。有貪贓蠹政壞法為民之害者。在內則令六卿大臣及監察禦史。在外則令按察司官按核其實而罪黜之。勿複寬貸。若有廉能之官。善績昭著。許令保薦於朝量加升擢。使有激勸。大抵敦教化。厚風俗。勵廉恥。勸善良。此有國之先務。善有所勸。惡有所懲。則廉恥之道立。而奸貪之俗。自止息矣。前者常有監生生員告乞單丁侍親。因而獲罪發充軍者。亦乞赦原取回。使得遂其初心。蓋其間亦有先告侍親。後以親終。已行出仕。有司不行分理。一槩查發充軍。此皆有虧治體。難以垂訓將來。至於宮廟禱祠之事。亦宜罷絕無聽其妄。近者大赦天下之時。法司執滯。當條罪者無大干涉。所當赦宥者。尚複拘系。亦乞重加湔洗。使之自新。常為京職者。則降出於外。複還舊職。蠲除租賦。一切勿征斂科需。不急之務。悉乞停罷。饑荒之民。則令所在有司發廩賑濟。或官廩不敷。則勸令大戶之家。出粟以賑之。官為之主。俟有豐收。則俾償之。凡此皆天下之大計。所以保安宗社收拾人心。挽回天意。而為國家千萬年無窮之命脈。今皆舉行之。則人心歡悅。和氣可臻。民心既固。國本益安。欲為天下蒼生之福。子孫帝王萬世之基。莫有大於此者矣。夫國家之所恃以久長者天命也。人心也。而天命所在。常視人心以為去就。未有不得人心而可以保天命也。未有人心既歸。而天命不歸之者。欲和人心。必敦教化。必修禮讓。必使之遂其生養于閭閻之下。教化行而禮讓興。則人知父子君臣之教。尊君親上之義。則任之以事。驅之以役。雖勞而不怨。生養遂衣食足。則人知重廉恥。樂妻子。保親族。盜賊息而無爭奪淩暴之風矣如此則人心和附。天命凝固,國家久長之利,又莫有過於此者矣,奸人細民。有以詭術異道而惑人者。則抑絕而禁止之。使不亂吾民之教。信賞罰。一號令。使人有所守而不為疑惑。賜予有節。而不至於濫恩。財出有經。而不至於妄費。則國本充實。財用可舒。而不至於空乏。有司百官全其祿廩,使有以養其廉恥天下之人。得以休養於田裡之間。而有司官吏。無貪殘虐害之政。則災沴不作。太平可臻。人心既和。天命攸屬。而國之基本自固。此誠國家之至計。保安天下消弭災變之大者也。至於邊防守禦之臣。則令其修飭軍伍。謹察烽堠。以防寇盜。此又其所當慮于未然者也。今天意如此。災變已極。不宜複有所造作以重勞其民。當還南京。奉謁陵廟。告以災變之故。保養聖躬。休息于無為。數年之後。天意既回。始可為之。不宜聽信小人之言。複有所興作以誤 陛下于其後。彼小人者不知國家憂戚之大計。惟欲諂諛順旨以希幸恩寵而已。若複聽其言以為無害。則誤 陛下益甚。殆非國家之利也。

  李忠文奏疏(疏)
  李時勉

  ◎疏
  便民事疏
  論政治疏

  ○便民事疏〈察吏漕運恤軍〉

  天下有司官吏,不能皆賢,屢蒙敕監察禦史按察司考核黜陟,而所司不加詳察,其重厚廉介。不能逄迎阿附者。多考平常。而貪墨奸詭。善於趨媚者。反考稱職。人無懲勸。宜歲敕按察司廉正官遍歷郡縣。察其治行。仍命監察禦史覆核具奏。果勤慎廉能政續顯著者。請加賚增秩。以勵其志。貪黷掊克怠政廢職者。請即時黜罰以警其餘。如有善不舉有惡不糾。致賢否混淆。他日廉勘得出。罪坐所考之官。又連年四方蠻夷朝貢之使。相望於道。實罷中國。宜明詔海外諸國近者三年。遠者五年。一來朝貢。庶幾官民之便。又江西湖廣浙江。並直隸應天等府州縣秋糧。每歲運赴北京。道路險遠。困敝不堪。□□□搬運之法宜於淮安徐州濟寧濱河。置立倉廒。量地遠近。分撥運納。別設法運至北京少紓民力又近年營建北京官軍悉力赴工役。及余丁不得生理。衣食不給。有可矜憫。宜敕軍官加意撫恤。增給月糧。寬餘丁差傜役使給其家。又比來兵政不修。武備廢弛。宜敕內外武臣各整部伍。以時操練用備不虞。

  ○論政治疏〈備邊褒忠求賢〉

  此景泰初年所上

  憂國忘家者臣子之誠心,聽言致治者,人君之大德臣身居草野,心在朝廷,方臥病床帷,忽聞大駕有沙漠之征,恨不面陳利害,未幾又聞被留之報,臣拊心痛哭而不能止,既而 皇上即位。詔下人始歡忻踴躍。有太平之望。臣惟國家之事。已往者付之無可奈何未來之治。伏望 陛下敬慎以制之。臣聞制治於未亂。保邦于未危者。此治國之要道。昔在李唐當開元天寶之間。正車書混同之日。使有憂危之心則後來安有夷狄之禍惟 陛下鑒前古之失。究方今之弊。留心政務加意武備。以安中國。以禦四夷則不勝幸甚。所有可言之事,略舉一二以聞,一備邊之道在選將練兵二者而巳選將在通兵法將不知兵法雖使日練精兵亦無所用臣見今武臣子弟襲職惟走馬跳溝射箭而已。京師無賴之徒。多買快馬教習以規厚利。就使試中。問以兵法。皆不能對。故武臣子弟。宜先令熟武經七書。使知兵法者教之。及至通曉。令教場演武軍官。既試以走馬射箭走陣之法。又出題問以團營列陣。破敵攻守之事。中有能鋪陳應對者即知兵法者也可以擇而用之。昔人學劍者。以劍為一人敵。不足學。去學萬人敵。今走馬射箭正所謂一人敵也。兵法則萬人敵也。夫為將固當知古兵法。而用兵又在審日時之利。日時之利。在用奇門蓋奇門乃黃帝戰蚩尤時所立法也。專於行兵用之。古之為將。未有不用此者。乞擇武臣子弟年少聰明者。俾學習之。既知兵法又諳此術。則用兵之際。必多取勝也一臣聞蹈危難而殞身者。人臣之至行。以美名而得諡者。朝廷之大恩然如宋信國公文天祥之孤忠大節。而尚無諡。將作監丞歐陽珣之死於使事。亦無諡元信豐尹李廉率眾保障縣境。與其子先後俱死於賊至今俱無諡誠為缺典。今文武從臣扈駕北征。必有橫罹兵戈。仗節死義者多。俱宜撫恤孤穉。優給其家。其有應諡贈祭吊者。令禮官稽考。加之恩典以勸方來。一旁求俊義固國家之盛典簡命大臣尤國家之重務。此諸葛武侯所以拳拳以親賢臣。遠小人為其君告也。夫賢臣日親。則可以致治道之興隆。小人日遠則可以免綱紀之頹廢。此萬世之勸戒也 陛下嗣位之初。宜擇正直大臣。有德望冠於當時者。以為輔弼。使朝夕納誨於前。其於庶位。亦以求賢能練達之才。而用之以幹理庶務。則政治興而萬事理矣曩者在朝用人。多有出於閹宦之口。是以用之多不得其人。孟子曰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至於國人皆曰賢然後察而用之此誠王政之大端不可以不慎者也。夫以將帥之選既得其人。在廷在外。又得正直有為之才。若用之以撫中國則恩澤流而人民安用之以馭夷狄。則干戈振而邊患息然後特遣使祗迎大駕還於中土。有日矣唐史曰雪恥酬百王。除凶報千古。惟其時矣。臣年老日薄西山不能負弓矢以任勞力姑述所聞以進惟賜裁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