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雨部總論 |
|
《西京雜記·董仲舒雨雹對》 「二氣之初蒸也,若有若無,若實若虛,若方若圓,攢聚相合,其體稍重,故雨乘虛而墜。」「風多則合速,故雨大而疏;風少則合遲,故雨細而密。」其寒月則雨凝於上,體尚輕微,而因風相襲,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則上合為大雨,下凝為冰,霰雪是也。 太平之世,雨不破塊,潤葉津莖而已。 鮑敞曰:「冬雨必暖,夏雨必涼,何也?」曰:「冬氣多寒,陽氣自上躋,故人得其暖而下蒸成雪;夏氣多暖,陰氣自下升,故人得其涼而上蒸成雨矣。」敞曰:「雨既陰陽柏蒸,四月純陽,十月純陰,斯則無二氣相薄,則不雨乎?」曰:「然。純陽純陰,雖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敞曰:「月中何日?」曰:「純陽用事未夏至一日,純陰用事,未」冬至一日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氣也。敞曰:「然則未至一日,其不雨乎?」曰:「然。頗有之,則妖也。和氣之中,自生災沴,能使陰陽改節,暖涼失度。」敞曰:「災沴之氣,其常存耶?」曰:「無也,時生耳,猶乎人四支五臟中也,有時。及其病也,四支五臟皆病也。」 張子《正蒙·參兩篇》 陰氣凝聚,陽氣發散,陰聚之,陽必散之,其勢均散。陽為陰累,則相持為雨而降;陰為陽得,則飄揚為雲而升。故雲物班布太虛者,陰為風驅,斂聚而未散者也。 凡陰氣凝聚,陽在內者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風。其聚有遠近虛實,故雷風有小大暴緩。和而散,則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則為戾氣曀霾。陰常散緩,受交于陽,則風雨調,寒暑正。 《朱子語類·雨》 問「龍行雨」之說。曰:「『龍,水物也。其出而與陽氣交蒸,故能成雨。但尋常雨,自是陰陽氣蒸郁而成,非必龍之為也。『密雲不雨』,尚往也』,蓋止是下氣上升,所以未能雨。必是上氣蔽蓋,無發洩處,方能有雨。橫渠《正蒙》論風雷雲雨之說,最分曉。」 雨與露不同,雨氣昏,露氣清,氣蒸而為雨,如飯甑蓋之,其氣蒸鬱而汗下淋漓;氣蒸而為霧,如飯甑不蓋,其氣散而不收。 《橫渠》雲:「陽為陰累,則相持為雨而降。陽氣正升,忽遇陰氣,則相持而下為雨。蓋陽氣輕,陰氣重,故陽氣為陰氣壓墜而下也。」 《性理會通·理氣》 程子曰:「長安西風而雨」,終未曉此理。須是自東自北而風則雨,自南自西則不雨。何者?自東自北皆屬陽,陽唱而陰和,故雨;自西自南,陰也,陰唱則陽不和。《蝃蝀》之詩曰:「朝隮於西,崇朝其雨。」是陽來唱也,故雨。《易》言「密雲不雨,自我西郊」,言自西,則自陰先唱也,故雲「雖密而不雨。」今西風而雨,恐是山勢使然。 勉齋黃氏曰:「陰陽和則雨澤作。《詩》不雲乎:『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亦以陰陽和而雨。春之所以雨多者,以當春之時,地氣上騰,天氣下降,故蒸滃而成雨。秋亦然。 夏則亢陽,冬則過陰,是以多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