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雷電部外編


  《起世經》

  諸比丘,或時外道波利婆羅闍迦來向汝邊,作如是問:「諸長老輩!有何因緣,虛空雲中,有是音聲?」諸比丘應如是答:「有三因緣共相觸故,空雲隊中,有聲鳴出。何等為三?諸長老輩!或有一時,雲中風界共於地界相觸著故,自然聲出。所以者何?譬如樹枝相揩火出。如是如是,諸長老輩!此是第一因緣出聲。複次長老,或複有時,雲中風界,共彼水界相揩觸故,自然出聲,亦如上說,此是第二因緣出聲。複次長老,或複有時,雲中風界,共彼火界相揩觸故,自然出聲,略說乃至譬如兩樹相揩火出,此是第三出聲因緣。」應如是答,諸比丘亦應如是廣分別知。諸比丘,或時外道波利婆羅闍迦,來向汝邊作如是問:「諸長老輩,有何因緣,虛空雲中,忽然光明,出生閃電?諸比丘!汝等應作如是報答:諸長老輩,有二因緣,從虛空中雲裡,出生閃電光明。何等為二?一者東方閃電,名曰無享,南方有電,名曰順流,西方有電,名墮光明,北方有電,名百生樹。諸長老輩!或複有時,若彼東方無享閃電,共于西方墮光明電」,相觸相著,相揩相打,以如是故,從於虛空雲隊之中,生出光明,名曰閃電,此是第一閃電因緣。「複次,諸長老輩!若彼南方,順流閃電,共於北方,百生閃電,相觸相著,自然火出,還歸本處,此是第二閃電因緣,從雲隊中,有光明出。」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音聲?佛子,譬如娑竭羅龍王欲現龍王,大自在力,饒益眾生,鹹令歡喜,從四天下乃至他化自在天處,興大雲網,周帀彌覆,其雲色相無量差別。

  既彌布已,出種種色電光,所謂:閻浮檀金色雲出瑠璃色電光,瑠璃色雲出金色電光,銀色雲出玻璃色」電光,玻璃色雲出銀色電光,牟薩羅色雲出瑪瑙色電光,瑪瑙色雲出牟薩羅色電光,勝藏寶色雲出赤真珠色電光,赤真珠色雲出《勝藏寶色》電光,無量香色雲出無垢衣色電光,無垢衣色雲出無量香色電光,清淨水色雲出種種莊嚴具色電光,種種莊嚴具色雲出清淨水色電光,乃至種種色雲出一色電光,一色雲出種種色電光。複於彼雲中出種種雷聲,隨眾生心,皆令歡喜。所謂:「或如天女歌詠音,或如諸天妓樂音,或如龍女歌詠音,或如乾闥婆女歌詠音,或如緊那羅女歌詠音,或如大地震動聲,或如海水波潮聲,或如獸王哮吼聲,或如好鳥鳴囀聲,及餘無量種種音聲。」既雷震已,複起涼風,令諸眾生心生悅樂;然後乃降種種諸雨,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從他化天至於地上,於一切處所雨不同,雖彼龍王其心平等,無有彼此,但以眾生善根異故,雨有差別。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法王亦複如是,欲以正法教化眾生,先布身雲,彌覆法界,隨其樂欲,為現不同,普覆十分一切」世界,隨諸眾生所樂,各別示現種種光明電光。

  所謂:「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無所不至。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無邊光明。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入佛秘密法。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影現光明。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光明照曜。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入無盡陀羅尼門。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正念不亂。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究竟不壞。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順入諸趣。或為眾生現光明、電光,名滿一切願皆令歡喜。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現如是等無量光明、電光已,複隨眾生心之所樂,出生無量三昧雷聲,所謂:「善覺智三昧雷聲、『熾然離垢海三昧雷聲、『一切法自在三昧《雷聲》《金剛輪三昧雷聲》《須彌山幢三昧雷聲》《海印三昧雷聲》《日燈三昧雷聲》《無盡藏三昧雷聲》、『《不壞解脫力三昧雷聲》』』。」佛子!如來身雲中出如是等無量差別三昧雷聲已,將降法雨,先現瑞相,然後隨眾生心雨廣大法雨,充滿一切無邊世界。是為如來音聲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神異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恒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噫噓。矯出而脫誤不接者,天為之笑。〈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曰:「東方朔為太山仙官,太山使至,方丈助三天司命。朔但務山水遊戲,擅弄雷電,激波揚風,風雨失時。」

  《述異記》:「八方之荒有石鼓,其徑千里,撞之其音即成雷也。天之申威於此。」

  唐代州西十餘裡有大槐,震雷所擊,中裂數丈,雷公夾於樹間,吼如霆震。時狄仁傑為都督,賓從往觀,欲至其所,眾皆披靡,無敢進者。仁傑單騎勁進,迫而問之,乃雲:「樹有乖龍所由,令我逐之,落勢不堪,為樹所夾。若相救者,當厚報德。」仁傑命鋸匠破樹,方得出。其後吉凶,必先報命。

  《玄真子·鸑鷟篇》:造化之初,九大相競。雷之聲,填然曰諜。轟轟乎,轢轢忽,犖犖乎,虩虩磤,輪奔乎轂乎些。欻電烻烈,缺砉霆驚,劈曆乎些。若獨不聞乎,「洪濤震鼓,猛獸唬怒。彼碌碌者,莫吾之與巨。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些。」

  《廣要記》:「唐上元中,滁州全椒人倉督張須彌,縣遣送牲詣州,山路險阻,淮南多有義堂及井,用庇行人。日暮暴雨,須彌與沙門子鄰同入義堂,須彌驅馱。又王老於雨中收驢,頃之聞雲中有聲墮地,忽見村女九人共扶一車。王有女阿推死已半歲,亦在車所。見王悲喜,問母妹家事,靡所不至。其徒促之乃去。初,扶車」漸上,有雲擁蔽,因作雷聲,方知是雷車。

  《龍城錄》:台州道士王遠知善《易》,作《易總》十五卷。一日,雷雨忽至暝,霧中一老人叱曰:「所泄者書何在?上帝命吾攝六丁,雷電追取。」旁有六人已捧書立矣。

  《嘉話錄》:唐劉禹錫雲:道宣持律第一,忽一旦霹靂繞戶外不絕,宣曰:「『我持律更無所犯,若有宿業,則不知之』。於是禠三衣於戶外,謂有蛟螭憑焉,衣出而聲不已,宣」乃視其十指甲,有一點如油麻者,在右手小指上。疑之,乃出於隔子孔中,一震而失半指黑點,是蛟龍之藏處也。

  《神仙感遇傳》:唐葉遷韶,信州人也。幼歲樵牧,避雨於大樹下。樹為雷劈,俄而卻合。雷公為樹所夾,奮飛不得。遷韶取石楔開枝,然後得去。仍愧謝之,約曰:「來日複至此可也。」如其言,至彼,雷公亦來,以墨篆一卷與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弟五人,要聞雷聲,但喚雷大雷二即相應。然雷五性剛躁,無危急之事,不可喚之。」自是行符致雨,鹹有殊效。嘗于吉州市大醉,太守擒而責之,欲加楚辱。遷韶於庭下,大呼雷五。時郡中方旱,日光猛熾,霹靂一聲,人皆顛沛。太守下階禮接之,請為致雨。信宿大霪,田原遂足。因為遠近所傳。

  《唐年小錄》:唐泗州門監王忠政雲:開成中,曾死十二日卻活,始見一人碧衣赤幘,引臂登雲曰:「天召汝行,汝隸于左落隊。」其左右落隊各有五萬甲馬,簇於雲頭,俯向下,重樓深室,囊櫃之內,纖細悉見。更異者,見米粒長數尺。凡兩隊,一隊于小項缾子貯人間水,一隊所貯如馬牙硝,謂之乾雨,皆在前風車為殿,每雷震多為捉龍,龍有過者,謫作蛇魚,數滿千則能淪山。

  行雨時,先下一黃旗,次下四方旗,乃隨龍所在,或霆或雷,或雨或雹,若誤傷一物,則刑以鐵杖。忠政役十一日,始服湯三甌,不復饑困,以母老哀求得歸。

  《錄異記》:洛京天津橋有儒生逢二老,言話風骨甚異,潛聽之,雲「明日午時,於寺中鬥疾速。」一人曰:「公欲如何?」一人曰:「吾一聲令寺內聽講,驢馬盡結尾。」一人曰:「吾一聲令十丈旛竿盡為運算元,仍十枚為一積。」儒生乃與一二密友于寺候之。至午,果雷雨霹靂一聲,客走出視驢馬數百匹盡結尾一聲,旛竿在廊下為運算元,十枚一積。

  《集異記》:唐徐智通,楚州醫士也。夏夜乘月于柳堤閒步,忽有二客笑語於河橋,不虞智通之在陰翳也,相謂曰:「明晨何以為樂?」一曰:「無如南海赤岩山弄珠耳。」答曰:「赤岩主人嗜酒,留客必醉。僕來日未後,有事於西海去,恐複為縈滯也。不如只于此郡龍興寺前與吾子較技耳。」曰:「君將何戲?」曰:「寺前古槐僅百株,我霆震一聲,剖為纖莖,長短粗細,悉如食著。君何以敵?」答曰:「寺前素為郡之戲場,每日中,聚觀之徒,通計不下三萬人,我霆震一聲,盡散其發,每縷仍為七結。」二人因大笑,約諾而去。智通異之,告交友六七人,遲明先俟之。是時晴朗,已午間,忽有二雲大如車輪,凝於寺上,須臾昏黑,咫尺莫辨。俄而霆震兩聲,人畜頓踣。及開霽,寺前槐林,劈扸分散,布之於地,皆如食著,小大洪纖,無不相肖。而寺前負販戲弄觀看人數萬眾,發悉解散,每縷皆為七結。

  《徂異記》:有人途次寄宿道傍草舍,惟女子居之。夜半,門外有小兒呼曰:「阿香官,呼爾推雷車!」女子乃去。迨視其舍,乃一古家耳。

  《雲笈七簽》:「雷公江赫沖,電母秀文英。」

  《霏雪錄》:「山東民間婦人一臂,有物隱然膚中,屈伸如蛟龍狀。婦喜,以臂浸盆水中。」一日雷電交作,婦自牖出,臂見一龍擘雲而去。

  《群碎錄》:「東方光明電王名阿揭多。南方光明電王名阿羝嚕,西方光明電王名主多光。北方光明電王名蘇多末尼。善男子女聞是名字及知方處者,遠離一切怖畏雷電災橫之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