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星辰部紀事(1)


  《路史》:史皇氏仰觀奎星圓曲之勢而創文字。

  《竹書紀年》:黃帝軒轅氏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斗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壽丘。

  《河圖始開圖》,黃帝名軒,北斗黃帝之精,母,地祇之女,附寶之郊野,大電繞鬥樞星耀感,附寶生軒胸,文曰「黃帝子。」

  《路史》:「軒轅黃帝以土德稱王,時有黃星之祥。」

  《通鑒前編》:「黃帝既受《河圖》,命鬼臾蓲占星,於是乎有星官之書。」

  《玉堂鑒綱》:「黃帝命邑夷法鬥之周旋,魁方杓直以攜龍角,作大輅以行四方,由是車製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而天下利矣。」

  《竹書紀年》:「帝摯少昊氏,母曰女節,見星如虹,下流華渚,既而夢接意感,生少昊,登帝位。」

  《路史》:「少昊氏行二十有八宿而民事定。」〈注〉《天佑紫薇經》雲:「少昊明二十八宿,顓頊立九寺、九卿,以應上象也。」

  《竹書紀年》:「帝顓頊高陽氏,母曰女樞,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宮,生顓頊于若水。」

  蔡邕《獨斷》:「帝嚳有四妃,以象後妃四星。其一明者為正妃,三者為次妃也。」

  《群碎錄》:「參,商高辛氏二子,閼伯、實沈,日相征伐。帝乃遷閼伯于商丘,主辰;遷實沈于大夏,主參。」故辰為商星,昏見,參為晉星,曉見,二星晝夜不相見。

  《拾遺記》:「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

  《繼古藂編》堯韭於《本草》,不知所以名之之義。後見《典術》曰:「聖王之仁,功濟天下者堯也。天星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為菖蒲焉。」

  《史記·五帝本紀》:「舜乃作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於上帝,禋于六宗。」〈注〉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六宗、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風師箕星,雨師畢星也。

  《竹書紀年》:「帝禹,夏後氏母曰修己,出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紐。」《尚書·帝命期》:「禹白帝精,以星感修己,山行見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

  《刀劍錄》:「夏禹子帝啟,在位十年。以庚戌八年鑄一銅劍,長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腹上勒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為星辰,背記山川日月。」

  《博物志·神仙傳》曰:「說上據辰尾為宿,歲星降為東方朔,傅說死後有此宿。東方生,無歲星。」

  《魏書·釋老志》:「佛者,本號釋迦文,即天竺迦維衛國王之子。初釋迦於四月八日夜,從母左脅而生,時當周莊王九年。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恒星不見夜明」是也。

  《路史》:小昊氏後有李氏五世孫。乾元杲為周上禦史,取洪氏曰「嬰敷,感飛星而震。十有二年,副左而生儋。」《江南通志》:鳳陽府「流星圜,在亳州東大靜宮南,有星突流於園,老子因而誕生。見《碑記》。」

  《孝經·援神契》:「孔子製作《孝經》,使七十二子向北辰罄折,使曾子抱河洛事北向」,孔簪縹筆,衣絳單衣,向北辰而拜。

  《史記·鄭世家》:「鄭使子產于晉,問平公疾。平公曰:『蔔而曰:『實沈台駘為祟』?」「史官莫知,敢問。」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後帝勿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己,餘命而子曰虞,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故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

  《呂子·察賢篇》:「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巫馬期問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任力者故勞,任人者故逸』。」

  《吹劍錄》:伯樂姓孫名陽,伯樂星掌天馬,陽善禦,故名焉。同時九方歅亦善相馬,《列子》謂「九方皋」。

  《春秋文曜鉤》:楚有蒼雲如霓,圍軫七蟠,中有荷斧之人,向軫而蹲,於是楚唐史畫遺灰而雲滅。故曰:「唐史之策,上滅蒼雲。」

  《吳越春秋》:伍員奔吳至江,江中有漁父,乘船泝水而上,子胥呼之曰:「漁父渡我。」父乃渡之千潯之津,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劍中有七星。

  范蠡觀天文擬法,于紫宮築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一步一,圓三方。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朱公居陶,中男殺人囚于楚,告其少子往視之。朱公長男固請欲行,朱公不得已而遣長子為書一封,遺故所善莊生。曰:「至則進千金于莊生所,聽其所為,無與爭事。」長男發書,進千金,如其父言。莊生入見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則害于楚,獨以德為,可以除之。」楚王乃使使者封三錢之府。楚貴人驚告朱公長男曰:「王且赦。」朱公長男以為赦弟固當出也,重千金,虛棄莊生,無所為也。乃複見莊生,取金持去。莊生羞為兒子所賣,乃入見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報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銀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國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論殺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河圖稽命征》:「帝劉季,日角戴北斗胸,龜背龍眼,長七尺八寸,明聖而寬仁。」

  《春秋佐助期》蕭何稟昴星而生。

  《西京雜記》: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碁,勝者福,負者疾病,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

  《雲笈七簽·裴君傳》:「裴君字元仁,右扶風夏陽人也。以漢孝文帝二年生,嘗於四月八日詣佛圖道人支子元者,年一百七十歲,見君而歎曰:『吾善相人,莫如爾者。子目中珠子正似北斗瑤光星,自背以下,象如河魁,既有貴爵,又當神仙』。」

  《歲時記》按《世王傳》曰:「竇後少小頭禿,不為家人所齒。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織女,獨不許後出,有光照室,為後之瑞。」

  《搜神記》:蜀郡張寬字叔文,漢武帝時為侍中,從祀甘泉,至渭橋,有女子浴於渭河,乳長七尺。上怪其異,遣問之,女曰:「帝后第七車者,知我所來。」時寬在第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祀者,齋戒不潔則女人見。」

  《洞冥記》:武帝嘗見彗星,東方朔折指星之木以授帝,帝以木指彗星,星尋則沒也。星出之夜,野獸皆鳴,別說謂之「獸鳴星」。

  《獨異志》:「海若居海島,每至八月,即有流傞過,如是累年不失期。其人齎糧,乘槎而往,及至一處,見有人飲牛於河,又見織女問其處,飲牛之父曰:「可歸問蜀嚴君平當知之。」其人歸詣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鬥牛,計時即汝也。」其人乃知,流槎至天津。

  《雲笈七簽》:花鬥九星,七見二隱。漢相國霍光家有典衣奴子,名還車,忽見二星在鬥中,光明非常,乃拜而還,遂得增年六百。

  《漢書·息夫躬傳》:「躬歸國,未有第宅,寄居丘亭。奸人為侯,家富,常夜守之。躬邑人河內掾賈惠往過躬,教以祝盜,方以桑東南指枝為匕,畫北斗七星其上。躬夜自披髮,立中庭,向北斗,持匕招指祝盜。人有上書言躬懷怨恨,非笑朝廷所進,候星宿,視天子吉凶,與巫同祝詛。上遣侍御史廷尉監逮躬,系雒陽獄,欲掠問」躬躬仰天大謼,因僵僕。吏就問,雲「咽已絕,血從鼻耳出」,食頃死。

  劉向《孝子圖》:前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父亡無以葬,從人貸錢一萬。葬父畢,將往為奴,于路逢一婦人,求為永妻,永遂將婦人至錢主,主問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織耳。」主曰:「為我織千疋絹,即放爾夫妻。」於是索絲,十日之內千疋絹足。主驚,遂放夫婦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處,乃謂永曰:「我是天之織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償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語訖,雲霧四垂,忽飛而去。

  《後漢書·嚴光傳》:帝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耳。」

  《古今注》:「漢明帝時,太子舍人,作歌詩四章,以贊太子之德。三日星重耀。」

  《誠齋雜記》:「張道陵母夢天人自魁星中以蘅薇香授之,遂感有孕。」

  《後漢書·李郃傳》:「郃字孟節,漢中南鄭人也。父頡,以儒學稱,官至博士。郃襲父業,游太學,通《五經》,善河洛風星,外質樸,人莫之識。縣名,署幕門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使者二人當到益部,投郃候舍。時夏夕露坐,郃因仰觀問曰:『二君發京師時,寧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驚相視」曰:「不聞也。」問何以知之?郃指星示雲:「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異苑》: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內有賢人聚。

  《後漢書·楊震傳》:「震中子秉,延熹七年南巡,行至南陽,詔書多所拜除。秉諫曰:臣聞先王建國,順天制官,太微積星,名為郎位,入奉宿衛,出牧百姓。頃者,道路拜除,恩加隸豎,爵以貨成,化由此敗。」

  《豫章列士傳》:「周騰字叔達,為禦史。桓帝欲南郊,平明出,叔達仰首曰:『王者象星,今宮中宿策馬星不出動,帝何出焉』?四更,皇子卒遂止。」

  《緗素雜記》:「漢以宮殿多災,術者言天上有魚尾星,宜為其象,冠於屋以禳之。」今亦有。自唐以來,寺觀舊殿宇,尚有為飛魚形尾上指者。

  《拾遺記》:任末年十四時,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縛麻蒿以自照。」

  《英雄記鈔》:太祖制酒禁,而孔融書啁之曰:「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鐘,無以成其聖。」

  《拾遺記》:「沛國有黃麟,見於戊己之地,皆土德之嘉瑞。

  乃修戊己之壇,黃星炳夜。又起昴畢之台,祭祀之星,魏之分野,歲時修祀焉。」

  《搜神記》:管輅至平原,見趙顏貌主夭亡,顏父乃求輅延命,輅曰:「子歸覓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麥。地南大桑樹下有二人圍碁,但酌酒置脯,飲盡更斟,以盡為度。若問汝,汝但拜之勿言,必合有人救汝。」顏依言而往,果見二人圍碁,顏置脯斟酒於前,其人貪戲,但飲酒食脯不顧數巡,北邊坐者忽見顏在,叱曰:「何故在此?」顏惟拜之。南面坐者語曰:「適來飲他酒脯,寧無情乎?」北坐者曰:「文書已定。」南坐者曰:「借文書看之。」見趙壽止可十九歲,乃取筆挑上,語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顏拜而回管語顏曰:「天助子,且喜得增壽。」北邊坐人是北斗,南邊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風土記》:「七月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兒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嘗會,守夜者鹹懷私願,或雲見天漢中有奕奕正白氣,有耀五色,以此為征應,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頗有受其祚者。」《晉書·毛寶傳》:「祖約遣祖煥桓撫,欲襲湓口,陶侃使寶行」寶軍懸兵少,器仗濫惡,大為煥、撫所破,夜奔船所百餘裡,望星而行。

  《習鑿齒傳》:桓溫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執手問國家祚運修短,答雲:「世祀方永。」溫疑其難言,乃飾辭雲:「如君言,豈獨吾福,乃蒼生之幸。然今日之語,自可令盡,必有小小厄運,亦宜說之。」星人曰:「太微紫徵文昌三宮,氣候如此,決無憂虞,至五十年外不論耳。」溫不悅乃止。

  《桓元傳》:「元字敬道,大司馬溫之孽子也。其母馬氏嘗與同輩夜坐于月下,見流星墜銅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淨,競以瓢接取。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

  《謝敷傳》:「敷字慶緒,會稽人也。性澄靜寡欲,入太平山十餘年。鎮軍郤愔召為主簿,台征博士,皆不就。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處士星」,占者以隱士當之。譙國戴逵有美才,人或憂之。俄而敷死,故會稽人士以嘲吳人雲:「吳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

  《後趙錄》:青龍元年正月,石閔欲滅二石之號,議曰:「孔子曰:『易姓而王,七月者七十有三,國繼趙李,讖書炳然。且德星鎮衛,宜改號大魏,易姓李氏』。」

  《南齊書·虞願傳》:「明帝性猜忌,星文災變,不信太史,不聽外奏。敕靈台知星二人給願常直內省,有異先啟,以相檢察。」

  《北史崔浩傳》:「浩父疾篤,乃翦爪截發,夜在庭中,仰禱鬥極,為父請命,求以身代。」

  《魏書·陳奇傳》:「奇初被召,夜夢星墜壓腳,明而告人曰:星則好風,星則好雨。夢星壓腳,必無善征,但時命峻切,不敢不赴耳。」

  《北齊書·神武本紀》:「神武自隊主轉為函使,常夢履眾星而行,覺而內喜。」

  《高阿那肱傳》:武平四年,令其錄尚書事,又總知外兵及內省機密。尚書郎中源師嘗諮肱雲:「龍見當雩。」問師雲:「何處龍見,作何物顏色?」師雲:「此是龍星,見須雩祭,非是真龍見。」肱雲:「漢兒強知星宿。」其牆面如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