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陰陽部總論一(2) |
|
禮記 禮器 天道至教,聖人至德。廟堂之上,罍尊在阼,犧尊在西。 廟堂之下,縣鼓在西,應鼓在東,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君西酌犧象,夫人東酌罍尊,禮交動乎上,樂交應乎下,和之至也。 〈陳注〉「天道陰陽之運」,極至之教也;「聖人禮樂之作」,極至之德也。〈大全〉周氏曰:「雷,陽也;牛,陰也。故罍尊在左而犧尊在右者,陰陽之位也。以縣鼓而對應鼓,則應鼓非縣,乃旋之者也;以應鼓而對縣鼓,則縣鼓非應,乃倡之者也。倡者為陽,和者為陰,故縣鼓在右而應鼓在左者,陰陽之配也。君在東阼,所以祖日之生於東;夫人在西房,所以祖月之生於西,此陰陽之位也。君在東阼,而西」酌犧象,所以祖日之西行。夫人在西房而東酌罍尊,所以祖月之東行,此陰陽之配也。君陽也,夫人陰也,君與夫人之禮交舉於上,此陰陽之體見於禮者也。六律,陽聲也;六呂,陰聲也。律呂之聲交應於下,此陰陽之聲發于樂者也。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道者德教之所自出也。 郊特牲 饗禘有樂,而食嘗無樂,陰陽之義也。「凡飲」,養陽氣也,凡食,養陰氣也,故春禘而秋嘗,春饗孤子,秋食耆老,其義一也,而食嘗無樂。飲養陽氣也,故有樂;食養陰氣也,故無聲。凡聲陽也,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 〈大全〉長樂陳氏曰:「鼎俎之實,以天產為主,而天產陽屬,故其數奇。籩豆之實,以地產為主,而地產陰屬, 故其數偶。」 又《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陰作者也,陰陽和而萬物得。 〈陳注〉樂所以發陽道之舒暢,禮所以肅陰道之收斂。一闔一辟,而萬事得宜也。 又 「君之南鄉」,答陽之義也。 〈大全〉周氏曰:「陽即天也。」 又 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君南鄉於北牖下」,答陰之義也。 〈陳注〉地秉陰,則社乃陰氣之主。社之主設於壇上北面,而君來北牆下,南向祭之。蓋社惟立壇壝而環之以牆,既地道主陰,故其主北向,而君南向對之。 又 是故,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薄社北牖,使陰明也。 〈陳注〉「屋其上則天陽不入,牖於北」則陰氣可通,陰明則物死也。 又 大報天而主日也。「兆於南郊」,就陽位也。 〈陳注〉日者眾陽之宗,故就陽位而立郊。 又 「《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 〈大全〉長樂陳氏曰:「樂由陽來,而聲為陽氣;禮由陰作,而昏為陰義。故《周官大司徒》『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然則昏之為禮,其陰禮歟?古之制禮者,不以吉禮幹凶禮,不以陽事幹陰事,則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 又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血腥爓,祭用氣也。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樂三闋,然後出迎牲。聲音之號,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間也。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既灌然後迎牲,致陰氣也。蕭合黍稷,臭陽達於牆屋。故既奠然後焫蕭合膻薌。凡祭慎諸此。」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故祭求諸陰陽之義也。殷人先求諸陽,周人先求諸陰。 〈大全〉周氏曰:「有虞氏尚氣,殷人尚聲,周人尚臭者,皆以宗廟之祭言之也。至於天地之祭,則天以升煙為主,地以薦血為主者,百王之所不易也。所謂尚氣者,凡血告於室,腥爓薦於堂,有虞氏則血與腥爓皆以為祭,是故為尚氣也。所謂尚聲者,先作樂以求諸陽,然後迎牲;所謂尚臭者,先灌以求諸陰,然後迎牲。然則有」虞氏之尚氣者,亦求諸陰陽之間而已矣。馬氏曰:「有虞氏之意,以為鬼神之所享在於敬而不在於味。敬之所至,則味有所遺,故祭以血腥為始。有虞氏之尚氣,殷人從而文之,故尚聲。樂由陽來,則凡聲皆陽也。蓋人之死也,魂氣歸於天,非求諸陽,不足以報其魂也。殷人尚聲,所以迎其魂之來也。殷既尚聲,周人從而文之,故尚臭。」臭,氣也,而氣有陰陽之別。周人尚臭,灌用鬯臭,所以致陰氣也。蓋人之死也,形魄歸於地,非求諸陰不足以格其神也。故臭陰達於淵泉,先求諸陰也。臭陰達於淵泉,以下之深者言之也。臭陽達於牆屋,以宗廟之所有言之也。蓋魂魄具然後為人。周人既以求諸陰,又以「求諸陽」言之,則知有虞氏之用氣,非不用味也。殷人先求諸陽,非不求諸陰也。謂之「尚氣」,謂之《尚聲》,謂之「尚臭」,皆以始言之,而其意各有主也。 又 「祭黍稷,加肺;祭齊,加明水」,報陰也。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 〈陳注〉祖考形魄歸地屬陰,而肺于五行屬金,金水陰也,故加肺加明水,是以陰物而報陰靈也。黍稷陽也,牲首亦陽體,魂氣歸天為陽,此以陽物報陽靈也。 樂記 陰陽相摩。 〈疏〉「摩」,謂切迫,陰陽二氣相切迫。 又 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 〈疏〉禮法動靜有常,樂法陰陽相摩,是禮樂行平陰陽,陰陽和四時。玉燭應于禮樂,是禮樂行乎陰陽。 又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 〈疏〉陽主發動,失在流散,先王教之,感陽氣者,不使放散也。密,閉也。陰主幽靜,失在閉塞,先王節民情,感陰氣者,不有閉塞也。 又 天地欣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 〈疏〉言體謂之「天地」,言氣謂之「陰陽。」天地動作則是陰陽相得也。〈陳注:〉「欣」合和氣之交感,即陰陽相得之妙也。 祭統 礿禘,陽義也。嘗烝,陰義也。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故曰:「莫重於禘嘗。」古者於禘也發爵賜服,順陽義也;于嘗也出田邑,發秋政,順陰義也。 〈注〉言「爵命屬陽,國地屬陰。」〈疏〉禘祭在夏,夏為炎暑,故為陽盛。嘗祭在秋之時,陰功成就,故為陰盛。冬雖嚴寒,以物于秋成,故不得以冬烝對夏禘。「爵命」是生養之事,故屬陽;「國地」是土地之事,故屬陰。 昏義 天子理陽道,後治陰德。 又 是故男教不修陽事,不得適見於天,日為之食;婦順不修陰事,不得適見於天,月為之食。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月食則後素服而修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故天子之與後,猶日之與月,陰之與陽,相須而後成者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