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天地總部紀事


  《易經·繫辭下傳》:「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通鑒前編》:「伏羲削桐為琴,面員法天,底平象地。」

  《路史》:「伏羲命潛龍氏造甲子,以命歲時。配天為幹,配地為枝,枝幹配類,以綱維乎四象。」

  《通鑒前編》:「古者民茹草木之實,食禽獸之肉,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時,相地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始教民藝五穀,而農事興焉。」

  《路史》:黃帝有熊氏,帝問於鬼臾蓲曰:「上下周紀,其有數乎?」對曰:「天以六節,地以五制。周天紀者,六期為備;終地紀者,五歲為周。五六合者,歲三千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六十歲千四百四十氣為一周。太過不及,斯以見矣。」乃因五量治五氣,起消息,察發斂,以作調曆。

  《通鑒前編》:帝作冕垂旒充纊,為元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色,旁觀翬翟草木之華,乃染五采為文章,以表貴賤。

  《管子·五行篇》:「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於地利。蚩尤明乎天道,故使為當時;大常察乎地利,故使為廩者。」

  《史記·五帝本紀》:「帝顓頊高陽者,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

  自序:「昔者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通鑒前編》:「帝嚳高辛氏順天之義,知民之急,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

  《路史》:堯得舜服澤之陽,問以天下曰:「我欲致天下,為之奈何?」對曰:「執一亡失,行微亡怠,中信無倦,而天下自來。」問以奚事,對曰:「事天。」問以奚任,對曰:「任地。」又問奚務,對曰:「務人。」

  《虞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奚賴?時乃功。」

  《呂子·行論》:堯以天下讓舜,鯀為諸侯,怒于堯曰:「得天之道者為帝,得地之道者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為三公」,以堯為失論。欲得三公,怒甚猛獸,欲以為亂。

  《拾遺記》:「帝堯在位,聖德光洽,河洛之濱得玉版方尺,圖天地之形。又獲金璧之瑞,文字炳列,記天地造化之始。」

  《莊子·知北遊篇》:舜問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孫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蛻也。故行不知所往,處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強陽氣也,又胡可得而有耶?」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管子·山權數》篇:桓公問于管子曰:「請問權數?」管子對曰:「天以時為權,地以財為權,人以力為權,君以令為權。失天之權,則人地之權亡。」桓公曰:「何謂失天之權,則人地之權亡?」管子對曰:「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無饘賣子者;湯以莊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饘賣子者;禹以曆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饘賣子者。故」天權失,人地之權皆失也。故王者歲守十分之參,三年與少半成歲,三十一年而藏,十一年與少半藏參。

  之一不足以傷民,而農夫敬事力作,故天毀地凶,旱水泆,民無入於溝壑乞請者也。此守時以待天權之道也。〈三年與少半以下原本恐有錯訛〉

  《左傳》: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乃舍諸靈台。大夫請以入。公曰:「晉人戚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我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違天不祥,必歸晉君。」

  《列子·天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長廬子聞而笑之曰:「虹霓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山嶽也,河海也,金石也,水火也,此積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積氣也,知積塊也,奚謂不壞?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巨者,難終難窮,此固然矣;難測難識,此固然矣。憂其壞者,誠為大遠;言其不壞者,亦為未是。天地不得不壞,則會歸於壞。遇其壞時,奚為不憂哉?」子列子聞而笑曰:「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去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左傳》: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成子受脤於社,不敬。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

  《國語》:晉孫談之子周適周,事單襄公。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後國。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實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愛也,義,文之制也,知,文之與也,勇,文之帥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讓,文之材也。象天能敬,帥意能忠,思身能信,愛」人能仁,利制能義,事建能知,帥義能勇,施辯能教,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敵能讓。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天六地五,數之常也。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天之象也。文王質文,故天胙之以天下,夫子被之矣。

  《左傳》: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惡物也。好物,樂也,惡物哀也。哀樂不失,乃能協於天地之性,是以長久』。」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

  《莊子·知北遊篇》:冉求問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耶?」仲尼曰:「可。古猶今也。」冉求失問而退。明日複見曰:「『昔者吾問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猶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問何謂也?」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為不神者求耶?無古無今,無始無終,未有子孫而有子孫,可乎?」冉求未對。仲尼曰:「已矣,未應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耶?皆有所一體。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猶其有物也,猶其有物也,無已。聖人之愛人也,終無已者,亦乃取於是者也。」

  《國語》楚昭王問于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實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對」曰:「非此之謂也。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揉,不可方物。」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為絕地天通。

  《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幾者,非昔之隱幾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遊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冷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子遊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辭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為實,而欲以勝人為名,是以與眾不適也。弱于德,強於物,其塗隩矣。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虻之勞者也。其于物也何庸!」

  《漢書·灌夫傳》:「武安侯田蚡劾灌夫罵坐不敬,捕灌氏支屬。魏其侯竇嬰上書,召入,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丞相以他事誣罪之,因言蚡短。蚡曰:『天下幸而安樂無事,蚡得為肺腑。所好音樂、狗馬田宅,蚡所愛倡優、巧匠之屬,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卬視天,俛畫地,辟睨兩宮間』」,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臣,乃不如魏其等所為。

  揚子《法言·問神篇》:「或問神,曰:『心』。請問之,曰:『潛天而天,潛地而地』。」

  《世說》: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侍中裴楷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帝說。

  《舊唐書·姜師度傳》:師度好溝洫,所在必發眾穿鑿。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緯,時人為之語曰:「傅孝忠兩眼看天,姜師度一心穿地。」

  《聞見雜錄》:丁晉公嘗忌楊文公,一日詣晉公,既拜而髯拂地,晉公曰:「內翰拜時髯拂地。」楊起視其仰塵曰:「相公坐處幕漫天。」

  《宋史·陸九淵傳》:「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

  《在田錄》:高祖游食四方時,嘗露宿野中,作詩自述雲:「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鞠躬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豢龍子》:或問:「天地有始乎?」曰:「無始也。」「天地無始乎?」曰:「有始也。」未達。曰:「自一元而言有始也,自元元而言無始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