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天問略(4)


  以赤道為天頂晝夜常平圖

  以赤道為天頂晝夜常平圖

  以赤道為天頂晝夜常平圖說

  如右圖,即見人居此地,以赤道為天頂,又南北極不出入地,次見地平線相交于諸節氣之線正當中,而六時在地平上,六時在下,故太陽或行夏至、或冬至、或春秋分線上,必六時在地面上而為晝,六時在下而為夜。其諸節氣,日出必卯正初刻,日入必酉正初刻,即晝夜常平可知也。但其曚曨影稍異,冬夏二至略長於春秋分之時,此有別論,今不詳之。自赤道北行二百五十裡,見北極出地一度,赤道離天頂南亦一度;若行二千五百里,即北極出地、南極入地、赤道離天頂南俱差十度;自赤道下至北極下,每行二百五十裡,皆差一度。其赤道線偏在天頂南,即諸節氣線亦偏于南,不與地平線相交于正中以為平分,故晝夜時刻各有長短焉。晝夜長短,皆從北極出地而生。今以北極出地四十度作法,餘可推焉。

  北極出地四十度晝夜長短圖

  北極出地四十度晝夜長短圖

  北極出地四十度晝夜長短圖說

  如右圖,北極出地南極入地四十度,赤道在天頂南亦四十度,地平線交于諸節氣線,非其正中。其交夏至線也,於寅正二刻四分,故晝長五十九刻七分,每日九十六刻,其餘三十六刻八分為夜,甚短,因其線大半在地平上,故自春分經夏至至秋分,皆為晝長而夜短;地平線交冬至在辰初一刻十一分,故夜長五十九刻七分,其餘三十六刻八分為晝,甚短,因其線大半在地平下,故自秋分曆冬至至春分,皆為夜長而晝短。可知晝夜長短,由於南北二極出入地也。

  如右圖,欲知順天府每節氣晝夜刻各幾何,則視本日節氣在地平線上時刻即晝,在下時刻即夜也。假如于夏至線視地平線交於寅正二刻以上,得二十九刻十一分,是從日出至午正初刻;加一倍即從午正初至日入,得五十九刻七分,為晝刻分;所餘刻分,即夜刻分也。諸節氣亦然。又欲知日出入時刻,即視地平線於本節氣相交某時刻即得。欲知隨節氣朦朧影刻各幾何,亦視本節氣自朦朧線以上至地平線皆黃昏、昧爽刻分也。

  北極出地三十二度晝夜長短圖

  北極出地三十二度晝夜長短圖

  北極出地三十二度晝夜長短圖說

  凡晝夜長短時刻,由於南北極出入地與所居緯度之不同也。天頂近於赤道,則北極出地度數少,即晝夜長短亦少;天頂遠於赤道,則北極出地度分多,即晝夜長短亦多。

  故應天府北極出地三十二度半,順天府四十度強,即多七度半,其晝夜長短亦自不同。欲知所差幾何,試觀北極出地四十度強圖,地平線交夏至線於寅正二刻四分,故順天府夏至晝長五十九刻七分;觀北極出地三十二度半圖,地平線交夏至線於寅正三刻十二分,故應天府夏至晝長五十六刻六分,計差三刻。其餘節氣,以法對之,亦然。又欲知日出入及朦朧影時刻各異,如上法可求。

  因右三圖,即知晝夜時刻,隨北極出地,各有長短。北極不出地,因赤道為天頂,左右節氣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故晝夜必恒平也;北極出地或二十度,其赤道在天頂南二十度,左右節氣皆偏于南二十度,故晝夜必有長短也。蓋人居赤道下者,恒見半天,若北極出地二十度,南極必入地二十度;人居赤道北二十度者,其所見天,北方必多二十度而能見赤道下者之所不見,南方必少二十度而不見赤道下者之所得見,人恒得見半天故也。夏至節氣在赤道北,其二十度之分現在地面上,故得晝長;冬至在赤道南,其二十度之分隱在地面下,故得晝短。其北極出地三十、四十、五十度者,其理並同。獨至出地六十七度半,則不同也。試觀渾儀,若北極出地十度,夏至晝長二刻,出二十度長五刻,出三十度長八刻,出四十度長十二刻,出五十度長十八刻,出六十度長二十六刻,出六十七度長四十八刻。其長四十八刻者,夏至線不交地平,而全見在地平上,冬至全在地平下。

  故夏至日,太陽行地面上,不入地平,晝長九十六刻,無夜;冬至日,太陽行地面下,不出地平,夜長九十六刻,無晝。北極出地七十度,五夏節氣線,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皆在地平上;五冬節氣線,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皆在地平下。其北極出地七十度者,從小滿曆夏至,夏至曆大暑,凡六十日,太陽斜行地上,不入地下,即六十日全為晝,無夜;小雪以後,曆冬至、冬至曆大寒,凡六十日,太陽斜行地下,不出地上,即六十日全為夜,無晝。若北極出地八十度,則夏十節氣皆在地平上,冬在下,晝夜長短,全為百二十餘日。若北極出地九十度,則此地以北極為天頂,以赤道為地平,赤道北諸節氣,全在地平上;赤道南諸節氣,全在地平下,而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矣。

  北極為天頂半年為晝半年為夜圖

  北極為天頂半年為晝半年為夜圖

  北極為天頂半年為晝半年為夜圖說

  試觀右圖,北極在天頂,赤道為地平。從春分曆夏至迄秋分,諸節氣在地平上;從秋分曆冬至迄春分,諸節氣在地平下,即見此地日躔赤道,春分以後,出地日輪漸高,至夏至二十三度半以後漸下至秋分,故半年恒周行于地平之上,而全為一晝;秋分以後,入地日輪漸下,至冬至二十三度半以後漸高至春分,故半年恒周行于地平之下,而全為一夜。日出入地平十八度內,皆為朦朧影時刻。故此地春分以前月半為昧爽,秋分以後月半為黃昏也。

  或曰:「一年,半為晝、半為夜。何以證之?」

  曰:「吾西國人親所經歷,其愈近北極者,夏至日晝愈長,夜愈短。夏至日有全十二時為晝、有全三十日為晝、全六十日為晝、全六月為晝,歷歷身涉,不可疑也。依渾天儀論之,其理不得不然也。試於中國亦可見焉。中國本境,自南十八度起,至北四十二度止。人從最南北行,每二百五十裡必更一度。漸北漸移,夏至日晝長夜短。而京師、北土之夏至日,長於廣東、南土之夏至。廣州北極出地二十三度半,夏至日五十三刻十一分為晝,餘四十二刻四分為夜;又以江西較之,南昌府北極出地二十九度,夏至日五十五刻七分為晝,餘四十刻八分為夜,視廣東晝夜長短差二刻;南京北極出地三十二度半,夏至日五十六刻六分為晝,餘三十九刻九分為夜,視廣東晝夜長短差三刻、視江西差一刻;山東濟南府北極出地三十七度,晝長五十八刻四分,餘為夜,即晝長於廣東五刻、於江西三刻、于南京二刻;京師北極出地四十度,其晝夜長短,所差愈多。從此可推,自十八度以至四十二度,各處不同。又推知自四十二度至九十度,晝夜漸長漸短,以至半年為晝、半年為夜足征矣。

  晝夜長短、日出入時刻、朦朧影刻分,皆以北極出地多寡及所交節氣之日為准,宜隨地隨氣立算,不可執一處以概他方也。故為列圖如左。圖中最上橫書一行,為諸節氣本日,從冬至至夏至。次第一直行,為各省所宜用本圖及其地北極出地多寡。次得日出一行,此行橫書作二行,一為日出刻數、一為日出分數。次日入一行及晝夜長短朦朧影,其行各橫書作二行,一為刻數,一為分數。假如欲知順天府立冬或立春日日出入時刻、晝夜長短、朦朧影刻分,則視左各圖而例,得第一圖為其本圖,次檢取圖中立冬本行及右日出行,相對得卯正三刻十三分,其餘相對,如是而得日入申正四刻二分,晝長短四十刻四分,夜長短五十五刻十一分,朦朧影六刻七分,其餘節氣亦然,餘圖視法亦然。依《西曆》每日九十六刻,每時八刻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