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古今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第十三卷 |
|
天部紀事 《通鑑前編》:「黃帝有熊氏,命容成作蓋天,以象周天之形。」 《尚書·堯典》:「帝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虞書·大禹謨》: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於歷山,往于田,日號泣於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慄,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苖。」 《史記·殷本紀》:「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西伯伐飢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紂曰:「天既訖我殷命,假人元龜,無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後人,維王淫虐用自絕。故天棄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不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奈何?」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紂不可諫矣。」 《晉世家》: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 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列子》:周穆王築臺,號曰「中天之臺」,其高千仞。 《國語》:虢公夢在廟,有神人面白毛虎爪執鉞,立於西阿。公懼而走,神曰:「無走!」帝命曰:「使晉襲於爾門。」公拜稽首。覺,召史嚚占之,對曰:「如君之言,則蓐收也,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官成禍福各以官象成也〉 《左傳》: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隨人使少師董成王毀軍而納少師。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楚武王荊屍授師,孑焉以伐隨。將齋,入告夫人鄧曼曰:「『餘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王遂行,卒於樠木之下。 《說苑》: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所貴?」對曰:「貴天。」桓公仰視天,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 《左傳》:公子重耳過衛,衛文公不禮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三也。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弗聽。及楚,楚子饗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國語》:晉文公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舉塊以與之,公子怒,將鞭之。子犯曰:「天賜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獲此土。二三子志之。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復於壽星,必獲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 《左傳》: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曰:「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食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僖二十》有八年,晉侯與楚人戰於城濮,楚師敗績。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腦,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注〉晉侯上向,故得天。楚子下向地,故伏其罪。腦所以柔物。子犯審見事宜,故權言以答夢。 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彊,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晉侯使趙同獻狄俘于周,不敬。劉康公曰:「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 齊侯侵我西鄙,謂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其郛,討其來朝也。季文子曰:「齊侯其不免乎?己則無禮,而討於有禮者。曰:『女何故行禮?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己則反天,而又以討人,難以免矣。《詩》曰:『胡不相畏,不畏於天』。 君子之不虐幼賤,畏於天也。《周頌》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不畏于天,將何能保』』?」 《國語》:宋人殺昭公。趙宣子請師於靈公以伐宋。公曰:「非晉國之急也。」對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為明訓也。今宋人殺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則也,天必誅焉。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公許之。 《左傳》:楚子伐陸渾之戎,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 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姦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於郟鄏,蔔世三十,蔔年八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 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禦之,生穆公,名之曰蘭。 《國語》: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遂假道於陳,以聘于楚。 歸告王曰:「『陳侯不有大咎,國必亡』。王曰:『何故』?對曰:『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賞善而罰淫。故凡我造國,無從非彝,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今』』」陳侯不念陰續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卿佐以淫於夏氏,不亦瀆姓矣乎? 晉既克楚於鄢,使郤至告慶於周。郤至見召桓公,與之語。召公以告單襄公,單襄公曰:「天有惡于楚也,故儆之以晉。而郤至佻天以為己力,不亦難乎?」佻天不祥,乘人不義。不祥則天棄之,不義則民畔之。 靈王城陳、蔡,不羹,使僕夫子晳問于範無宇,子晳復命。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則是言誕也。右尹子革曰:「民,天之生也,知天必知民矣。是其言可以懼哉!」〈咫少也言少知天道也〉 《左傳》襄九年,宋災。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內火。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商人閱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 晉侯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到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晉陽。處父聘於衛,反過甯,甯嬴從之,及溫而還。其妻問之,嬴曰:「以剛,夫子壹之,其不沒乎?天為剛德,猶不幹時,況在人乎?餘懼不獲其利,而離其難,是以去之。」晉將嫁女於吳,齊侯使析歸父媵之以藩,載欒盈及其士,納諸曲沃。欒盈夜見胥午而告之。對曰:「不可。天之所廢,誰能興之?子必不免。吾非愛死也,知不集也。」盈曰:「雖然,因數而死,吾無悔矣。我實不天,子無咎焉。」吳子使屈孤庸聘於晉,趙文子問焉,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乎?巢隕諸樊,閽戕戴吳,天似啟之,何如?」對曰:「不立,是二君之命也,非啟季子也。若天所啟,其在今嗣君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親而事有序,天所啟也。有吳國者,必此君之子」孫實終之。季子守節者也,雖有國不立。 《淮南子覽冥訓》:「庶女叫天,雷電下擊,景公臺隕,支體傷折,海水大出。」〈注〉齊寡婦無子,養姑。姑有女,利母財而殺母以誣婦。婦不能自解,故冤告天。 《左傳》: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問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穆子夢天壓己,弗勝,顧而見人,黑而上僂,深目而豭喙,號之曰:「牛助餘。」乃勝之歸。既立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曰:「餘子長矣。」召而見之,則所夢也。未問其名,號之曰牛,曰「唯。」遂使為豎。 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韓宣子問于向叔曰:「楚其克乎?」對曰:「克哉!蔡侯獲罪於其君而不能其民,天將假手于楚以斃之,何故不克?然肸聞之,不信以幸,不可討也。楚王奉孫、吳以討於陳,曰:『將定而國』。陳人聽命而遂縣之。今又誘蔡而殺其君,以圍其國,雖幸而克,必受其咎。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惡而降」之罰也。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將用之,力盡而敝之,是以無拯,不可復振。 鄭裨竈言於子產曰:「宋、衛、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子產弗與。宋、衛、陳、鄭數日皆來告火。裨竈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鄭人請用之,子產不可。子大叔曰:「煮以保民也。若有火,國幾亡。可以救亡,子何愛焉?」子產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竈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復火。 衛侯「使鄢武子告于周曰:『蒯聵得罪於君父君母,逋竄於晉。晉以王室之故,不棄兄弟,寘諸河上。天誘其衷,獲嗣守封焉。使下臣肸敢告執事』?王使單平公對曰:『肸以嘉命來,告餘一人,往謂叔父。余嘉乃成世,復爾祿次,敬之哉!方天之休。弗敬弗休,悔其可追』!」 《國語》:「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越王勾踐起師逆之。」江大夫種乃獻謀曰:「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以喜其民,以 廣侈吳王之心。吾以卜之於天,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既罷弊其民,而天奪之食,安受其燼,乃無有命矣。」 越王謂範蠡曰:「不穀之國家,蠡之國家也,蠡其圖之!」範蠡對曰:「四封之內,敵國之制,立斷之事,因陰陽之𢘆,順天地之常。」〈陰陽謂剛柔晦明三光嬴縮用兵利鈍之常數〉「柔而不屈,強而不剛」,德虐之行,因以為常。〈德慶賞虐刑罰皆常法也〉「死生」因天地之刑。〈推亡固存之類〉《天因》人,〈因人而福禍〉《聖人因天》,〈天垂象聖人則〉人自生之,天地形之。〈見其吉凶之象〉聖人因而成之。〈因吉凶以為誅賞〉越王興師伐吳,吳人聞之,出挑戰,一日五反,王欲許之,範蠡進諫曰:「臣聞之,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嬴縮轉化,後將悔之。天節固然,唯謀不遷。」王曰:「諾。」弗許。範蠡曰:「古之善用兵者,嬴縮以為常,四時以為紀,無過天極,究數而止。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明者以為法,微者則是行。」〈明日月盛滿時微薄蝕時也法其明以進〉〈取行其微以隱遁〉「陽至而陰,陰至而陽,日困而還,月盈而匡。 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後則用陰,先則用陽,近則用柔,遠則用剛。後無陰蔽,先無陽察,用人無藝,往從其所」,剛彊以禦,陽節不盡,不死其野。彼來從我,固守勿與。若將與之,必因天地之災。又觀其民之餞飽勞逸以參之,盈吾陰節而奪之,宜為人客,剛彊而力「疾。陽節不盡,輕而不可取,宜為人主,安徐而重固。陰節不盡,柔而不可迫。蚤暮無失,必順天道。 今其來,剛彊而力疾,王姑待之。」王曰:「諾。」弗與戰。居軍三年,吳師自潰。吳王使王孫雄行成于越,王欲許之。 範蠡諫曰:「聖人之功,時為之庸。得時弗成,天有還形。 天節不遠,五年復反。小凶則近,大凶則遠。君王不斷,其忘會稽之事乎?」王曰:「諾。」弗許。使者往而復來,辭愈卑,禮愈尊。王曰:「吾欲弗許,而難對其使者,子其對之!」范蠡乃左提鼓,右援枹,以應使者,曰:「昔者上天降禍於越,委制於吳,而吳不受。今將反此義以報此禍,吾王敢無聽天之命而聽君王之命乎?」王孫雄曰:「先人有言曰:『無助天為虐』。助天為虐」不祥。今吾稻蟹不遺種,子將助天為虐,不忌其不祥乎?範蠡曰:「君王已委制於執事之人矣,無使執事之人得罪於子!」擊鼓興師,以隨使者,遂滅吳。 《會稽典錄》:「曾子扣舷易水,魚聞入淵,鳥驚參天。」《史記孟子荀卿傳》:「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辨,奭也,文具難施。」淳於髡久與處時,有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 《滑稽傳》:齊威王好為長夜之飲,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蜚則已,一蜚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齊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淳於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於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 《史記扁鵲傳》:趙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扁鵲告董安於曰:「昔秦穆公常如此,七日而寤。」告公孫枝與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所以久者,適有所學也。」 《宋微子世家》:君偃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 《趙世家》:孝成王四年,王夢衣偏裻之衣,乘飛龍上天,不至而墜,見金玉之積如山。明日,王召筮史敢占之,曰:「夢衣偏裻之衣者,殘也。乘飛龍上天,不至而墜者,有氣而無實也。見金玉之積如山者,憂也。」 《列子》:杞國有人憂天崩墜,身無所寄。又有憂彼之憂者,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戰國策》:秦敗魏於華,走芒卯而圍大樑。須賈為魏謂穰侯曰:「夫戰勝睪子而割八縣,此非兵力之精,非計」之功也,天幸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以攻大樑,是以天幸自為常也。智者不然。 秦王謂范睢曰:「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生而不棄其孤也。 《史記呂不韋傳》:安國君為太子,中男名子楚,為秦質子於趙。呂不韋往見子楚曰:「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游,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為適嗣。乃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求見華陽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常曰:『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 《秦本紀》:「始皇作前殿阿房,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表南山之巔以為闕,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二世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使使令將閭曰:「公子不臣,罪當死,吏致法焉。」將閭曰:「闕廷之禮,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廊廟之位,吾未嘗敢失節也;受命應對,吾未嘗敢失辭也。何謂不臣?願聞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與謀,奉書從事。」將閭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無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 《項羽本紀》:項王至東城,謂其騎曰:「吾七十餘戰,霸有天下,今卒困於此,乃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漢書張良傳》:「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酈食其傳》,漢王屯鞏雒以距楚,食其因曰:「臣聞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夫敖倉,天下轉輪久矣。 臣聞其下乃有臧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韓信傳》:「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如公何如?」曰:「臣多多益辦耳。」上笑曰:「多多益辦,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鄧通傳》:文帝嘗夢欲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推上天,顧見其衣尻帶後穿,覺而之漸臺,以夢中陰目求推者,郎見鄧通,其衣後穿,夢中所見也。召問其名姓,鄧名通,鄧猶登也。文帝甚說,尊幸之。 《史記歷書》:「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注〉「分部二十八宿,為距度」也。 《大宛傳》:天子得鳥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更名鳥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 《封禪書》:天子以二千戶封五利將軍欒大樂通侯,以衛長公主妻之。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軍亦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 武帝乃作「通天臺」,置祠其下,招來神仙之屬。 《漢武故事》:「通天臺,黃帝以來祭天圜丘處。武帝祭太一上通天臺,舞八歲童女三百人,令人升通天臺,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 《漢書嚴延年傳》:延年為河南太守,河南號曰屠伯。其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適見報囚,大驚,便止都亭。 延年頓首閣下,自為母禦,歸府舍畢正,臘謂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獨殺我,不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遂去歸,歲餘果敗,東海莫不賢知其母。 《匈奴列傳》:「單於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於。」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於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於然也。 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得首虜八千餘級,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王莽傳》:莽居攝,宗室廣饒侯劉京上書言:「『齊郡臨淄縣昌興亭長辛當一暮數夢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長曰:『攝皇帝當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當有新井』。亭長晨起視亭中,誠有新井,入地且百尺。」《揚雄傳》:「雄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 《後漢書許楊傳》:汝南舊有鴻郤陂,成帝時,丞相翟方進奏毀敗之。建武中,太守鄧晨欲修復其功,聞楊曉水脈,召與議之。楊曰:「昔成帝用方進之言。尋而自夢上天,天帝怒曰:『何故敗我濯龍淵』?是後民失其利,多致饑困。」 《光武本紀》:「始起兵還春陵,遠望舍南火光赫然屬天,有頃不見。」 《馮異傳》:光武曰:「我昨夜夢乘赤龍上天,覺寤,心中動悸。」異因下席再拜賀曰:「此天命發於精神,心中動悸,大王重慎之性也。」 《齊武王傳》:伯升自發舂陵子弟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 《鄧皇后紀》:後嘗夢捫天,蕩蕩正青,若有鍾乳狀,乃仰嗽飲之。以訊諸占夢,言堯夢攀天而上,湯夢及天而咶之。斯皆聖王之前占,吉不可言。 《輿服志》:「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卻乃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筩,為述,乘輿所常服。」 《班超傳》:「超上疏曰:『自孤守疏勒,於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問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漢與依天等濊北,十月祭天,晝夜飲酒歌舞,謂之舞天』。」 《虞延傳》:延初生時,其上有物,若一疋練,遂上昇天。 《蘇章傳》:章遷冀州刺史,故人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姦贓,乃請太守為設酒肴,陳平生之好,甚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章曰:「今夕蘇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舉正其罪,州境知章無私,望風畏肅。 《三國志秦宓傳》:「宓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遣使張溫來聘,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士也』。及至,溫問曰:『君學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溫復問曰:『天有頭乎』?宓曰:『有之』。溫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溫曰:『天有耳乎』?宓曰:『天處高而聽卑。《詩》曰:『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溫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詩》雲:『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溫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溫曰:「何姓?」宓曰:「姓劉。」溫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答問如響,應聲而出。 《先主傳》: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故議郎湯泉侯劉豹等上言,「二十一年中,數有氣如旗,從西竟東,中天而行。」 《辛毗傳》:文帝踐阼,毗遷侍中。時議改正朔,毗以魏氏遵舜禹之統,應天順民,湯、武以戰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時」,《左氏傳》曰:「夏數為得天正。」何必期於相反?帝善而從之。 《世說新語》:司馬太傅齋中夜坐,於時天月明淨,都無纖翳,太傅歎以為佳。謝景重在坐,答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太傅因戲謝曰:「卿居心不淨,乃復彊欲滓穢太清耶?」 《晉書習鑿齒傳》:齒與釋道安相見,齒曰:「四海習鑿齒」,道安曰:「彌天釋道安。」人以為名對。 《石勒載記》:勒見劉曜無守軍,大悅,舉手指天,又自指額曰:「天也。」乃卷甲銜枚,詭道兼進。 《陶侃傳》:「侃以母憂去職,嘗有二客來弔,不哭而退,化為雙鶴,沖天而去,時人異之。」 《馮跋載紀》:跋夜見天門開,神光赫然,燭於庭內。 《樂廣傳》:衛瓘每見廣曰:「此人之水鏡,見之若開雲霧而睹清天。」 《異苑》:「陶侃夢生八翼,飛翔沖天,見天門九重,已入其八,惟一門不得進,以翼搏天,閽者以杖擊之,因墮地,折其左翼,驚寤,左腋猶痛。其後都督八州,威果振主潛有闚擬之志,每憶折翼之祥,抑心而止。」 《宋書武帝本紀》:偽燕主鮮卑慕容超屢為邊患,公抗表北討,既入峴,舉手指天曰:「吾事濟矣。」 《五行志》:元嘉十八年,秋七月,天有黃光洞照于地,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謂之榮光,太平之祥,上表稱慶。 《薛安都傳》:世祖踐祚,除右軍將軍。安都前征關陝,至臼口,夢仰頭視天,正見天門開,謂左右曰:「汝見天門開不?」至是嘆曰:「夢天開,乃中興之象耶。」 《魏書序紀》:初,聖武帝嘗率數萬騎田於山澤,欻見輜軿自天而下。既至,見美婦人侍衛甚盛,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遂同寢宿。旦請還,曰:「明年周時,復會此處。」言終而別。及期,帝至先所田處,見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當世為帝王。」語訖而去,子即始祖也。 《南史張融傳》:高帝出太極殿西室,融入問訊,彌時方登階。及就席,上曰:「何乃遲為?」對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陶弘景傳》:弘景母郝氏,夢兩天人手執香爐,來至其所,已而有娠,以宋孝建三年景申歲夏至日生。 《王摛傳》:永明八年,天忽黃色照地,眾莫能解。王融上金大頌,摛曰:「是非金天,所謂榮光。」 《南齊書魏國傳》:「上遣司徒參軍蕭琛、範雲北使,宏西郊與偽公鄉戎服繞壇,宏一周,公卿七匝,謂之蹋壇。 明日復戎服登壇祠天,宏又繞三匝,公卿七匝,謂之繞天。」 《梁書。崔靈恩傳》:儒者論天,互執渾葢二義。論蓋不合於渾,論渾不合於蓋,靈恩立義,以「渾」「蓋」為一焉。 《酉陽雜俎》:「梁主坐帷為綠油大」 《北齊書文宣本紀》:「帝諱洋,深沈有大度。晉陽有沙門,乍愚乍智,時人不測,呼為阿禿師,歷問祿位,至帝,舉手再三指天而已,口無所言,見者異之。後從世宗行過遼陽山,獨見天門開,餘人無見者。」 《陳書高祖本紀》:「高祖嘗遊義興,館於許氏。夜夢天開數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令高祖開口納焉。及覺,腹中猶熱,高祖心獨負之。」 《迷樓記》:帝將再幸江都,有迷樓宮人抗聲夜歌雲:「河南楊柳謝,河北李花榮,楊花飛去落何處,李花結子自然成。」帝召宮女問:「汝自為之耶?」曰:「道途兒童,都唱此歌。」帝默然曰:「天啟之也。」 《唐書張元素傳》:貞觀四年,詔發卒治洛陽宮,且東幸。 元素上書曰:「天下不可以力勝,唯當務儉約,薄賦斂,以身先之,乃能大安。」帝即詔罷役。魏徵曰:「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 《柳氏舊聞》,天寶中,上於內道場為兆庶祈福,親制黃素文。及登壇之際,其文乃自然淩空上騰於天。空中有言,「聖壽延長。」 《雲仙雜記》:李白登華山落鴈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帝座矣。恨不攜謝脁驚人詩來,搔首問青天爾。」 《清異錄》:懷素居零陵菴,東郊植芭蕉,亙帶幾數萬,取葉代紙,號其所曰「綠天。」道州剌史追作綠天銘。 《海棠譜》:南人謂帳額為「帳天。」 《唐書陸扆傳》:扆舉進士時,方遷幸,而六月榜出。至是,每甚暑,他學士輒戲曰:「造榜天也《李長吉小傳》: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虯,持一版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雲當召長吉。長吉了不能讀,欻下榻叩頭言「阿。」㜷〈長吉學語時呼太夫人雲〉老且病,賀不願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旁人盡見之,長吉氣絕。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煙氣,聞行車嘒管之聲。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鬥黍許時,長吉竟死。 《舊唐書天竺國傳》,「其人皆學悉曇章,雲是梵天法書,書於貝多樹葉以紀事。」 《唐書。西域傳》:大食國使者來曰:「國人止拜天,見王無拜也。」有司切責,乃拜。 《聞奇錄》:羊襲吉狀元之子,少時庭中乘涼,忽見天開,其內雲霞澒洞,臺閣參差,光明下照山嶽。襲吉驚懼,逡巡乃閉。 《留贊》為將臨敵必先被髮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應之歌畢乃進戰。 《清異錄》:李後主每春盛時,梁棟、窗壁、柱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牓曰「錦洞天。」 王衍伶官家樂侍燕,小池水澄天,見家樂應制雲:「一段聖琉璃。」 偽閩中書吏《韋添天字謎》雲:「露頭更一日,真是艷陽根。」 晉出帝不善詩,時為俳諧語。《詠天》詩曰:「高平上監碧翁翁。」 世宗時,水部郎韓彥鄉使高麗,卿有一書曰《博學記》,偷抄之得三百餘事。今抄天部七事,迷空,步障,霧也;威屑,霜也;教,水露也;冰子,雹也;氣母,虹也;屑,金星也;秋明,大老,天河也。 《遼史耶律曷魯傳》:遙輦痕德菫可汗歿,群臣奉遺命請立太祖。太祖辭曰:「昔吾祖夷離菫雅裡嘗以不當立而辭,今若等復為是言何歟?」曷魯進曰:「『曩吾祖之辭,遺命弗及,符瑞未見,第為國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猶在耳,天人所與,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違也』。太祖曰:『遺命固然,汝焉知天道』?曷」魯曰:「聞於越之生也,神光屬天,異香盈幄。夢受神誨,龍錫金佩。天道無私,必應有德。我國削弱,齮齕於鄰部日久,以故生聖人以興起之。可汗知天意,故有是命。且遙輦九營,棋布非無可立者,小大臣民屬心於越,天也。昔者于越伯父釋魯嘗曰:『吾猶蛇,兒猶龍也。 天時人事,幾不可失』。」 《穆宗本紀》:應曆十八年三月乙酉,造大酒器,刻為鹿文,名曰「鹿甒」,貯酒以祭天。 《聖宗本紀》:統和十年十二月庚辰,獵儒州東川,拜天。 《後妃傳》:「聖宗皇后,蕭氏母,嘗夢金柱擎天,諸子欲上不能後,後至,與僕從皆陞。」 《宋史五行志》:「蜀孟昶末年,婦女競治髮為高髻,號朝天髻。未幾,昶入朝京師。」 《劉末年傳》:末年生四歲,仁宗使賦小山詩,有「一柱擎天」之語。 《神宗本紀》:「嘉祐八年,侍英宗入居慶寧宮,嘗夢神人捧之登天。」 《趙抃傳》:「抃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諡清獻。抃長厚清修,人不見其喜。慍平生不治貲業,不畜聲伎,嫁兄弟之女十數,他孤女二十餘人,施德惸貧,蓋不可勝數。日所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不可告則不敢為也。」 《倦遊錄》:「韓琦知秦州,臥疾數日,夢以手捧天者再。其後援英宗于藩邸,翼神宗於東宮。」 《南窗記談》王文正公遺事,公幼時見天門開,中有公姓名,弟旭乘間問之,公曰:「要待死後墓誌寫上。」此言雖不足據,亦可見其實有是事矣。龐莊敏公帥延安日,冬至奉祠家廟,齋居中夜,恍惚間見天象成文雲:「龐某後十年作相,當以仁佐天下。」凡十三字,駐視久之方滅。公因作詩記之雲:「冬至子時陽已生,道隨陽長物將萌。星辰賜告銘心骨,願以寬章輔太平。」手椷之,題曰《齋誠家紀》。之詩藏其曾孫益如處,用小粉牋,字劄極草草。按《實錄》,自慶曆元年初分陝西四路,公與韓忠獻、範文正、王聖源三公俱為帥,至皇祐三年登庸,適十年。夫天道遠矣,而告人諄諄如此,理固有之,不可盡詰。 聞見《前錄》。康節先公嘗言:李復圭龍圖,臨事有斷。年二十八知滑州,與郡官夜會,有衛兵奪銀匠鐵鎚殺人者,一府皆驚擾。公捕至,立斬之,上章待罪。諸司亦按公擅殺,仁宗曰:「李復圭,帥才也。」除知慶州,謫光化軍。有放停卒自陳乞添租劃佃某人官田者,公曰:「汝揀停之兵,如何能佃官田?」卒曰:「筋力未衰也。」公曰:「汝以衰故揀停,既未衰卻合充軍。」呼刺字人刺元軍分,人皆稱之。公才高為眾所忌,故仕宦數不進,公居多不平。康節因和其詩,作《天吟》一篇曰:一般顏色正蒼蒼,今古人曾叫斷腸。日往月來無少異,陽舒陰慘不相妨。迅雷震後山川裂,甘露零時草木香。幽暗巖崖生鬼魅,清平郊野見驚凰。千花爛為「三春雨,萬木凋因一夜霜。此意分明難理會,直須賢者入消詳。」蓋其意使有所感悟也。 《冷齋夜話》:景德初,西土有異僧到都下,閱《永嘉證道歌》,即作禮頂戴久之,譯者問其故,僧曰:「此書流播五天,稱真丹聖者。所說發明心要甚多。」 《宋史朱熹傳》:「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問曰:『天上何物』?松異之。」 《理宗本紀》,「開禧元年正月癸亥,生於邑中虹橋裡第室中,五采爛然,赤光屬天,如日正中。」 玉海教授鄭鈞所進《欽天要略》,編次有倫,評議切理,詔遷秩。 《竹坡詩話》:夔峽道中,昔有杜少陵題詩一首,以「天」字為韻,榜之梁間,自唐至今無敢作詩者。有一監司過而見之,和韻大書其側。後有人嘲之曰:「想君吟詠揮毫日,四顧無人膽似天。」過者無不笑之。 《文獻通考》:「占城國每歲十二月十五日,城外縛木為塔,王及人民各以衣物香藥置於塔上焚之以祭天。」《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九月九日,拜天射柳,歲以為常。」 《禮志》:「金因遼俗,以重五、中元、九日行拜天禮。重五于鞠場,中元於內殿,重九於都城外。其制,刳木為盤,如舟狀,赤為質,畫雲鶴文。為架高五六尺,置盤其上,薦食物其中,聚宗族拜之。若至尊則于常武殿築臺,為拜天所。」 《元史郭寶玉傳》:歲庚午,童謠曰:「搖搖罟罟,至河南,拜閼氏。」既而太白經天,寶玉歎曰:「北軍南汴梁,即降天改姓矣。」帝將伐西蕃,患其城多依山險,問寶玉攻取之策。對曰:「使其城在天上,則不可取,如不在天上,至則取矣。」帝壯之。 《憲宗本紀》:「四年,會諸王於顆顆腦兒之西,乃祭天於日月山。七年秋,駐蹕於軍腦兒,釃馬乳祭天。」 《世祖本紀》:「至元十八年,命天師張宗演等即壽寧宮奏赤章於天,凡五晝夜。」 《董文炳傳》:己未秋,世祖伐宋,師次陽羅堡。宋兵築堡於岸,陳船江中,軍容甚盛。文炳與敢死士數十百人當其前,率弟文用、文忠,載艨艟,鼓櫂疾趨,叫呼畢,奮鋒既交,文炳麾眾趨鋒搏之,宋師大敗。命文用輕舟報捷。世祖方駐香爐峰,因策馬下山,問戰勝狀,則扶鞍起立,豎鞭仰指曰:「天也。」 《抱璞簡記》:正德初,劉瑾用事,詔禁官民名字有天字者,悉令更之。予見宋政和中八年閏九月,給事中趙野奏:陛下恢崇妙道,寅奉高真,凡世俗以「君王聖之字為名字,悉令革而正之。尚有以天字為稱者,竊慮亦當禁約。」依奏。 《雲南通志》:「正德中,楚雄王某者,居山谷中。初秋夜起,星月朗徹,忽見西南方天開,旌旂前導,中為元武,向北而去,移時方合。」 《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七年,猗氏百俊裡王鑑村楊錦妻范氏,半夜發付次子聯芳考試,天開西北,見玉帝二神將,後聯芳登第。」 天部雜錄 《易經訟象傳》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本義〉「天上水下」,其行相違,作事謀始,訟端絕矣。〈大全〉楊氏曰:「天左旋而水東注,違行也。」 大有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程傳〉行順乎天而獲天祐,故所往皆「吉。」 《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程傳〉「天衢」,天路也。謂虛空之中,雲氣飛鳥往來,故謂之「天衢。」謂其亨通曠闊,無有蔽阻也。〈本義〉《何天之衢》,言何其通達之甚也。 《姤》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程傳〉猶雲「自天而降」,言必得之也。 《豐》上六《象傳》:「豐其屋」,天際翔也。〈程傳〉在上而自高,若飛翔於天際。 《中孚彖傳》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本義〉「信而正」,則「應乎天矣。」 上九:「翰音」,登於天,貞凶。〈本義〉雞非登天之物而欲登天,「信非所信而不知變」,亦猶是也。 《書經:君奭》:「天壽平格,保乂有殷。」〈蔡註〉呂氏曰:「天無私壽,惟至平通,格於天者則壽之。伊尹而下六臣,能盡平格之實,故能保乂有殷,多歷年所。」 《詩經鄘風柏舟》篇:「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朱註〉只,助語辭。 衛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故共薑作此以自誓。言母之於我,覆育之恩,如天罔極,何其不諒我之心乎? 《君子偕老》篇:「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朱註〉言宣薑、服師容貌之美,見者驚,猶鬼神也。 《王風·黍離》篇:「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朱註〉周既東遷,大夫行役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傷其所以致此,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 《唐風·綢繆》篇:「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朱註〉「國亂民貧」,男女有失其時,而後得遂其婚姻之禮者,詩人敘其婦語夫之辭。 《鴇羽》篇:「悠悠蒼天,曷其有所。」〈朱註〉民從征役,而不得養其父母,故作此詩也。 悠悠蒼天,曷其有極。〈又〉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秦風·黃鳥》篇:「彼蒼者天,殲我良人。」〈朱註〉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之三子為殉。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豳風·鴟鴞》篇:「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朱註〉周公既得管叔、武庚而誅之,作此詩以貽王。託為鳥之愛巢者,及天未陰雨之時,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使之堅固,以備陰雨之患也。 《小雅·天保》篇:「天保定爾,亦孔之固。」〈朱註〉人君以《鹿鳴》以下五詩燕其臣,臣受賜者歌此詩以答其君,言天之安定我君而使之獲福如此也。 天保定爾,俾爾戩穀。〈又〉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節南山》篇:「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朱註〉《薦,重》,《瘥》,病也。神怒而重之,以喪亂也。 「不弔昊天」,不宜空我師。〈朱註〉尹氏不平其心,既不見湣弔於昊天矣,則不宜久在位,使我眾並及空窮也。 「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朱註〉言昊天不均,而降此窮極之亂;昊天不順,而降此乖戾之變。 「不弔昊天,亂靡有定。」〈朱註〉蘇氏曰:「天不之恤,故亂未有所止也。」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朱註〉《尹》氏之不平,若天使之,《故》曰:「昊天不平。」若是,則我王亦不得寧矣。 《正月》篇:「天之扤我,如不我克。」〈朱註〉無所歸咎之詞也。 「民今之無祿」,「《夭夭》是椓。」〈朱註〉「《夭,禍》;《椓,害》。」言民今獨無祿者,乃天禍椓喪之耳。 《十月之交》篇:「天命不徹,我不敢傚,我友自逸。」〈朱註〉《徹》,均也。言眾人皆得逸豫而我獨勞者,乃天命之不均,我豈敢不安於所遇,而傚我友之自逸哉。 《雨無正篇》:「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 昊天疾威,弗慮弗圖。」〈朱註〉言「昊天不大其惠,降此饑饉」,而殺伐四國之人,如何昊天曾不思慮圖謀而遽為此乎?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朱註〉「呼天而訴之」也。 《小旻》篇:「旻天疾威,敷於下土。」〈朱註〉言「《旻天》之疾,威布於下土」也。 《小弁》篇:「何辜於天?我罪伊何?」〈朱註〉怨而慕也。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朱註〉無所歸咎,則推之於天曰:「豈我生時之不善哉。何不祥至是也。」 《巧言篇》:「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憮。」〈朱註〉言「悠悠昊天,為人之父母」,胡為使無罪之人遭亂如此其大也? 《巷伯篇》:「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大全〉胡氏曰:無所告愬而告之於天也。輔氏曰:「視彼驕人,庶乎有以抑遏沮止之也。矜此勞人,庶乎有以扶持安全之也。」《蓼莪》篇:「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朱註〉言父母恩之大,如天無窮,不知所以為報也。 《有饛篇》:「跂彼織女,終日七襄。」〈朱註〉天有十二次,自卯至酉,當更七次也。 《小明篇》:「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朱註〉大夫以二月西征,至於歲暮而未得歸,故「呼天而訴之」也。 《白華篇》:「天步艱難,之子不猶。」〈朱註〉《天步》猶言時運也;猶圖也。 《大雅·文王》篇:「文王在上,於昭於天。」〈朱註〉言「文王既沒,而其神在上,昭明於天」也。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朱注〉言商之孫子而侯服于周,以天命之不可常。 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朱註〉度殷之所以廢興者,而折之於天。然上天之事,無聲無臭,不可得而度也。惟取法于文王,則萬邦作而信之矣。 《大明》篇:「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朱註〉言在下者有「明明之德,則在上者有赫赫之命」,達於上下,去就無常,此天之所以難忱,而為君之所以不易也。紂居天位,為殷嗣,乃使之不得挾四方而有之,蓋以此爾。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朱註〉言天之監照實在於下,其命既集于周,故于文王之初年而默定其配也。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朱註〉《俔》,譬也。〈大全〉王氏曰:「譬天之妹」,言其德可以繼天也。 《棫樸》篇:「倬彼雲漢,為章於天。」〈朱註〉「《雲漢》在箕、鬥二星之間,其長竟天。」章,文章也。 《旱麓》篇:「鳶飛戾天,魚躍於淵。」〈朱註〉《戾》,至也。 《皇矣》篇:「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朱註〉言天之臨下甚明,但求民之安定而已。 《下武》篇:「三後在天,王配於京。」〈朱註〉「三後」,太王、王季、文王也。在夭既沒,而其精神上與天合也。 於萬斯年,受天之祐。〈又〉受天之祜,四方來賀。 《既醉篇》:「其引維何?天被爾祿。」〈朱註〉言將使爾有子孫者,先當使爾被天祿,而為天命之所附屬。 《假樂》篇:「宜民宜人,受祿於天。」〈朱註〉《民庶》,民人在位者也。 《板》篇。「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夭之方蹶,無然泄泄。」〈朱註〉《憲憲》,欣欣也。〈大全〉《朱子》曰:「天方艱難,則人當憂懼也,今乃欣欣然自以為適。天方蹶動,則人當斂飭也,今乃弛緩而不以為事。」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朱註〉謔,戲侮也。 天之方懠,無為誇毗。〈朱註〉懠,怒。誇,大。毗,附也。戒小人母得誇毗也。 天之牖民,如壎如。〈朱註〉牖,開明也。猶言天啟其心也。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遊衍。」〈朱註〉言天之聰明無所不及,不可以不敬也。 《蕩篇》:「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朱註〉言此蕩蕩之上帝,乃下民之君也。今此暴虐之上帝,其命乃多邪僻者何哉?蓋天生眾民,其命有不可信者。葢其降命之初,鮮有不善,而人少能以善道自終,是以致此大亂,使天命亦罔克終,如疾威而多辟也。 天降慆德,女興是力。〈朱註〉言「此暴虐聚斂之臣,乃天降慆慢之德而害民,然非其自為之也,乃汝興起此人而力為之耳。」 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朱註〉言天不使爾沈湎於酒,而惟不義是從而用也。 《抑》篇:「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無淪胥以亡。」〈朱註〉衛武公作此詩,使人日誦於其側以自警。言「天所不尚,則無乃淪陷相與而亡,如泉流之易乎!」 昊天孔昭,我生靡樂。 取譬不遠,昊天不忒。〈朱註〉「言我之取譬,夫豈遠哉!觀天道禍福之不差忒」,則知之矣。 《桑柔》篇:「倬彼昊天,寧不我矜。」〈大全〉劉氏曰:「呼天」者,亦無所歸咎之意也。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朱註〉「辰時」,僤,厚也。 《雲漢》篇:「倬彼雲漢,昭回於天。」〈朱註〉言其光隨天而轉也。 「昊天上帝,則不我遺。」〈朱註〉言「上天降旱災」,使我亦不見遺也。 昊天上帝,寧俾我遯。〈朱註〉言天又不肯使我逃遁而去也。 昊天上帝,則不我虞。〈朱註〉言天曾不度我之心也。 「瞻卬昊天」,雲如何裡。〈朱註〉裡,憂也。聊賴之意也。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朱註〉「久旱而仰天望雨」,則有嘒然之明星,未有雨徵也。 《崧高》篇:「崧高維嶽,駿極於天。」 《烝民》篇:「夭生烝民,有物有則。」〈朱註〉言「天生眾民,有是物必有是則也。」 《瞻卬》篇:「瞻卬昊天,則不我惠。」〈朱註〉無所歸咎之詞也。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朱註〉剌,責也。言「天何用責王,神何用不富王哉。」 天之降罔,維其優矣。人之雲亡,心之憂矣。天之降罔,維其幾矣。人之雲亡,心之悲矣。〈朱註〉罔、罟、優、多。幾,近也。 重言之以警王也。 藐藐昊天,無不克鞏。〈朱註〉言天高遠,雖若無意於物,然其功用神明不測,雖危亂之極,亦無不能鞏固之者。 《召旻》篇:「旻天疾威,天篤降喪。」〈朱註〉《篤》,厚也。此剌幽王任用小人,以致饑饉侵削之詩也。 《周頌清廟》篇:「對越在天。」〈朱註〉《對越其在天之神維天之命》篇:「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朱註〉天命,即天道也。 「不已」,言無窮也。 《天作》篇:「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朱註〉此《祭太王之詩》。言「天作《岐山》」,而太王始治之也。 《昊天有成命》篇:「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朱註〉言「天祚周以天下既有定命,而文武受之也。」 《我將篇》:「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朱註〉言奉其牛羊以享上帝,而曰「天庶其降而在此牛羊之右乎?」蓋不敢必也。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時邁》篇:「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朱註〉言我之以時巡行諸侯也,天其子我乎哉?葢不敢必也。 《思文》篇:「思文後稷,克配彼天。」 《敬之》篇:「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朱註〉成王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曰:「敬之哉!敬之哉!天道甚明,其命不易保也。無謂其高而不吾察,當知其聰明明畏,常若陟降於吾之所為,而無日不臨監於此者,不可以不敬也。」 《桓》篇:「於昭於天,皇以間之。」〈朱註〉此亦頌武王之功。〈大全〉輔氏曰:「言其德上昭於天,而君天下,以代乎商也。」《魯頌閟宮》篇:「天錫公純嘏。」 《商頌烈祖》篇:「自天降康,豐年穰穰。」〈朱註〉言「天降以豐年黍稷之多,使得以祭也。 《元鳥》篇:「天命元鳥,降而生商。」〈大全〉朱氏曰:「推《契》之所以生,固本於天命也。」 《殷武》篇:「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朱註〉言「《天命》諸侯各建都邑」于禹所治之地。 天命降監,下民有嚴。〈朱註〉言天命降監,不在乎他,皆在民之視聽,則下民亦有嚴矣。 《禮記。郊特牲》:「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旈。則天數也。」〈又〉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天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注〉角下繫於氐,猶木之有根。 《易乾鑿度》三,古文天字,今為乾卦,重聖人重三而成立位,得上下,人倫王道備矣。亦川字覆萬物。 乾為天門,聖人畫乾為天門,萬靈朝會,眾生成,其勢高遠,重三三而九,九為陽德之數,亦為天德,天德兼坤,數之成也,成而後有九,《萬形經》曰:「天門闢,元氣昌」,始於乾也。 《三墳書》「形墳乾形,天,地天降氣,日天中道,月天夜明。 山天曲上,川天曲下。雲天成陰,氣天習蒙。」 《天地圓丘》,天日昭明,天月淫,天山嶽,天川漢,天雲祥,天氣垂氤。 《春秋說辭》:「天,群陽之精,合為太乙,分為殊名。」 《本草經》:「天有九門,中道最長,日月由此行之,名日國也。」 《素問》:「天體如車有蓋,日月懸著,何可上哉?」 《管子形勢解》:「天之道,滿而不溢,盛而不衰,明主法象天道,故貴而不驕,富而不奢,行理而不惰,故能長守富貴,久有天下而不失也。故曰持滿者與天。」 《版法解》凡將立事,正彼天植。天植者,心也。天植正,則不私近親,不孽疏遠。不私近親,不孽疏遠,則無遺利,無隱治。無遺利,無隱治,則物無不舉。物無遺者,欲見天心,明以風雨,故曰: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 萬物尊天而貴風雨,所以尊天者,為其莫不受命焉也。所以貴風雨者,為其莫不待風而動,待雨而濡也。 若使萬物釋天而更有所受命,釋風而更有所仰動,釋雨而更有所仰濡,則無為尊天而貴風雨矣。 《左傳》芊尹無宇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注〉《十日甲至癸》「十等,王公、大夫、士、皁、輿、隸、僚、僕、臺也。」 《國語·楚語》:子晳復命,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則?」〈注〉咫,少也。言少知天道耳,安知治民之法。 《亢倉子政道》篇:「人無法以知天,以四時寒暑,日月星辰之所行知天。若四時寒暑,日月星辰之所行當,則諸生血氣之類,皆得其處而安其產矣。」 《關尹子三極篇》:「天無不覆,有生有殺,而天無愛惡」,《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齊物論》:「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又〉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又〉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 《養生主》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又〉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耶?」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逅天之刑。」 《人間世》。顏淵曰:「內直者與天為徒。」〈又〉《顏闔將傳》衛靈公太子,而問於蘧伯玉曰:「有人於此,其德天殺,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德充符,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斲,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又〉《莊子》曰:〈謂惠施〉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自鳴。 《大宗師》「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又〉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又〉子桑戶、孟子反於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待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子貢反,以告孔子。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曰:「丘,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汝共之。」〈又〉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馬蹄》「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曰天放。」 「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又〉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壽,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 《天運》: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 《刻意》「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秋水。河伯》曰:「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達生。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忤物而不慴。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聖人藏於天,故莫之能傷也。 復讎」者不折鏌幹,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是以天下平均,故無攻戰之亂,無殺戮之刑者,由此道也。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不厭其天,不忽於人,民,幾乎以其真。 《庚桑楚》,「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天門者,無有也。 天下,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不離于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呂子大樂》篇:「始生人者,天也,人無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惡,人弗得不避。欲與惡所受於天也,人不得與焉。」 《君守篇》:「天無形而萬物以成,至精無象而萬物以化。」《申子》:「天道無私,是以恆正;天道恆正,是以清明。」宋玉《大言賦》:「長劎耿介,倚天之外。」《史記匈奴傳》:「單於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於。」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於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於然也。 《屈原傳》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封禪書》:秦穆公臥五日,寤乃言夢見上帝,史書藏之。 後世皆曰「秦穆公上天。」 《漢書·郊祀志》:「王者父事天,故爵稱天子。」 《禮樂志》:郊祀歌:「天門開,詄蕩蕩。」〈註〉如淳曰:「詄讀如『迭』。 詄蕩蕩,天體堅清之狀也。」 《淮南子》:「排閶闔,錀天門。」〈註〉閶闔,始生天之門也。天門,上帝所居,紫微宮門也。 董膠西《集賢良策》三:「臣聞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無所殊,建日月風雨以和之,經陰陽寒暑以成之。」 揚子《法言問道篇》:「或問天曰:『吾於天歟見無為之為矣』?或曰:『雕刻眾形者匪天歟』?曰: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而雕之,焉得力而給諸?」 《太元經》:「天蒼蒼然,東南西北,仰而無不在焉。及其俛則不見也。」 《論衡說日》篇:「天平正,與地無異。」〈又〉「天行三百六十五度,積凡七十三萬裡也。」其行甚疾,無以為驗,當與「陶鈞之運、弩矢之流」相類似乎? 王叔師集《離騷經章句序》:「屈原作《九章》,援天引聖,以自證明。」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太平寰宇記》:「邛都縣漏天,秋夏常雨,僰道有大漏天、小漏天。」 《述征記》:人日作煎餅於中庭,謂之「薰天。」 《水經注》:鄴東城上,石氏立東明觀,上加金博山,謂之「鏘天。」 《荊楚歲時記》:「八月一日,以朱墨點小兒額,為天炙,以厭疫。」 唐孔穎達《禮記郊特牲疏》:「鄭氏謂天有六天,丘郊各異。太微宮有五帝座,青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白帝曰白招矩,黑帝曰葉光紀,黃帝曰含樞紐,是五帝與天帝六也。」 《六典》:內閣司舍,惟祕閣最宏壯,穹窿高敞,謂之木天。 《韓昌黎集》:原道「坐井而觀天,而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其所見者小也《柳河東集·郭橐駝傳》:「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爾。」 非《國語》:「聖人之道,不窮異以為神,不引天以為高。」《嬾真子》:僕讀《史記》,因嘆曰:「天道遠矣!籲!可畏也!秦昭王四十八年,始皇生於邯鄲,年十三即位,是歲甲寅。 然是年豐沛已生漢高皇帝矣。後十五年己巳,項羽生;二十七年,始皇南巡會稽,時年已二十三矣。其年七月,始皇崩。二世元年九月,沛公起沛,時年三十九;項羽起會稽,時年二十四。漢元年,高帝至灞上,時年四十二。十二月,羽繼至,遂殺子嬰而滅秦。高帝在位十二年,五十三而崩,時歲在丙午。」噫!消長倚伏,其運密矣。 《蠡海集》:天之色蒼蒼然也。而前輩曰「丹霄」,曰「絳霄,河漢」曰「銀河」可也,而曰「絳河。」蓋觀天者以北極為標準,所仰視而見者,皆於北極之南,故稱之曰丹、曰絳,借南之色以為喻也。 天之於人也,賦與常豐,故能自用而兼能用物;天之於物也,賦與常嗇,故但能自用而不用物也。 《老學庵筆記》:「蔚藍」乃隱語天名,非可以義理解也。杜子美《梓州金華山詩》雲:「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臺。」猶未有害。韓子蒼乃雲:「水色天光共蔚藍」,乃直謂天與水之色俱如藍耳,恐又因杜詩而失之。 《緗素雜記》:《後漢·南匈奴傳》雲:「單於姓虛。」連題註雲:「《前書匈奴傳》:『單於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黎孤塗單於』。匈奴謂天為撐黎,子為孤塗單於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於然也。一雲:撐黎,天子也,匈奴號撐黎,猶漢人稱天子也。」與此小異。永叔《代王狀元謝及第啟》雲:「陸機閱史,尚靡識于撐黎;枚皋屬文,徒率成於骫骳。」又沈元用《謝啟》雲:「讀撐黎而靡識,敢謂知書;問祈招而不知,尚慚博學。」然陸機不識撐黎事,竟不知在何書。一雲不識撐黎,謂皇甫謐,非陸機。 《雞林類事:方言天》曰:漢㮏《金華遊錄》,有天池深廣,四畔峻壁不可下。池之裏有崖,如兩扉而啟,其一極黑,暗中遠望石扉啟處,天光下燭。蓋洞天漏明,而人莫知其處名「一線天。」 元姚燧《襄陽廟學碑》:「聖人之道,天也。善言者繪工也。 山水、烏獸、草木之為物,或可圖而肖之,以語繪天設色而得其髣髴萬一者,古今人無能為者也。 鬱離子微盜子問於鬱離子曰:『天道好善而惡惡,然乎』?」曰:「然。」曰:「然則天下之生善者宜多,而惡者宜小矣。 今天下之飛者,烏鳶多而鳳凰少。豈鳳凰惡而烏鳶善乎?天下之走者,豺狼多而麒麟少,豈麒麟惡而豺狼善乎?天下之植者,荊棘多而稻粱少,豈稻粱惡而荊棘善乎?天下之火食而豎立者,姦宄多而仁義小」,豈仁義惡而姦宄善乎?將人之所謂惡者,天以為善乎?人之所謂善者,天以為惡乎?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聽從其自善惡乎?將善者可欺,惡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茹乎?自古至今,亂日常多,而治日常少。君子與小人爭,則小人之勝常多,而君子之勝常少。何天道之好善惡惡,而若是戾乎?」鬱離子不對。盜子退謂其徒曰:「甚矣,君子之私於天也,而今也辭窮於予矣。」薛《瑄道論》天,不以隆冬而息其生物之機緘。〈又〉上下遠近,大小內外,渾是天。天外無物,物外無天。〈又〉「天體無外,心體無外,道體無外」,其實一也。〈又〉《天》既無言,恐理亦無名。〈又〉心大,如天之無物不包,心小,如天之無物不入。 《子元案》:「垢天之黃道」可見。處暑後、秋分前晴朗,日沒時,于高處向南視之,若虹霓斜界,雲氣皆不敢入者是也。 《玉堂漫筆》:「文曜麗乎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其不動,二十八宿是也。日為陽精,月為陰精,五行之精為五星,布于四方,二十八舍為宿,咸列布於天,運行躔次,用示吉凶焉。」 「天道左旋,七政右轉,天一晝一夜而一周,又過一度。 日一畫一夜而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八宿之度,本因日行所躔而名,本無度也。度之最多者,莫如東井,至有三十四度。其最少者,莫如觜,觿纔一度。井鬥不與日躔相當,其度不得不闊。觜鬼與日躔纔相及,其度不得不狹。 「《冥影契》萬象,皆太虛。」舍萬象欲得太虛,猶之空中覓天也。無象前之虛,亦無象外之虛。天亦太虛之別名,萬象即天也。外天而求象,猶之外水以言冰。 《丹鉛總錄》:唐詩「殘霞蹙水魚鱗浪,薄日烘雲卵色天。」東坡詩「笑把鴟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正用其語。《花間詞》「一方卵色楚南天」,註以卵為泖,非也。注東坡詩者亦改卵色為柳色,王龜齡亦不及此耶。 《丹鉛雜錄》:潛夫論世主欲無功之人而強富之,則是與天𩰚也。況使無德之人與皇天𩰚而欲久立,自古以來未之嘗有也。又曰:「民安樂則天心總,天心總則陰陽和。」此皆格言也。「天𩰚」、「天總」文字尤奇。 觀微子,聖人有常生之天,眾人有不死之天。常生之天全體,不死之天一端。仁義禮智不可勝用,全體之天也;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一端之天也。 《豢龍子》「商周之生,本於契稷;契稷之生,出於天帝。蓋非高辛之裔也。」 《筆疇》「信步行將去,隨天分付來。」此古人之名言也。然餘嘗改之曰:「順理行將去,隨天分付來。」如此則理直而辭順,為無病矣。何則?謂之信步,則有荒唐不撿之患,何所為而不為哉?彼蒼蒼者非天也,天之形氣也。 存乎人心而不去,宰於萬物而不傾,此所謂天也。求天於蒼蒼者為甚急,忘天於方寸中者為甚緩,如之何而天應邪。 《帝京景物略》:「燕俗謂陰雨為酒色天。」 名山藏王享記:呂宋國,其人敬天,稱天曰寥氏。 《春明夢餘錄》:「淇武中,與侍臣論日月五星,侍臣以蔡氏左旋之說為對。上曰:『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蓋《二十八宿經》也,附天體而不動,日月五星,緯乎天者也。 朕嘗於天清風爽,指一宿以為主,太陰居星宿之西,相去丈許,盡一夜,則太陰漸過而東矣。由此觀之,則是右』」旋。此曆家言之,蔡氏特儒家之說耳。李日華雲: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北極,辰也;其紐,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遞曜,而極星不動,故曰:「居其所而眾星其之。」賈逵、張衡、蔡邕、土蕃、陸績,皆以北極紐星為不動處也。祖暅以儀準候,不動處在紐星之末,猶一度有餘。蓋辰,天壤也,凡天無星處皆曰「辰」,惟北極紐星為眾動之樞,而其末一度有餘,適無別星,故得驗其不動耳。 《田家雜占》:冬天近晚,忽有鯉魚斑雲起,漸合成濃陰者,必無雨,名曰「護霜天。」〈又〉「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