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
卷七百十一 宮臣部·文學 |
|
《傳》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知文學者士君子立身修己之本也。乃有鍾粹和之氣挺曄之才列職宮坊曳裾藩邸攡辭奮藻著適用之稱索隱鉤深得待問之旨故彬彬儒雅冠映一時者焉。 漢疏受為太子家令好禮恭謹敏而有辭宣帝幸太子宮受迎謁應對及置酒宴奉觴上壽辭禮閒雅上甚說。 吳韋曜為太子中庶子時蔡穎亦在東宮性好博奕太子和以為無益命曜論之。 晉潘尼元康初為太子舍人上釋奠頌江統為湣懷太子洗馬及太子之死改葬統作誄敘哀為世所重宋謝連為彭城王義康法曹參軍時義康治東府城城塹中得古蒙為之改葬使連為祭文留信待成其文甚美。 南齊謝超宗初仕宋為新安王子鸞國常侍王母殷淑妃卒超宗作誄奏之孝武大嗟賞曰:超宗殊有鳳毛恐靈運複出(超宗靈運之孫)。 謝為齊王子隆文學子隆在荊州武帝敕還都道中為詩以寄西府。 梁沈約為齊文惠太子步兵校尉管記室直永壽省校四部圖書時東宮多士特被親遇。 王筠為太子洗馬中書舍人並掌東宮管記昭明太子愛文學士嘗與筠及劉孝綽陸亻垂到洽等游宴玄圃太子獨執筠袖撫孝綽肩而言曰:所謂左把浮丘袂右拍洪肩昭明薨敕為哀冊文大見嗟賞。 劉孝綽為太子僕掌東宮管記時昭明太子好士愛文孝綽與王筠等同見賓禮太子起樂賢堂乃使畫工圖孝綽焉太子文章繁富群才鹹欲撰錄太子獨使孝綽集而序之。 劉孝威為太子中舍人庶子率更令並掌管記大通九年白雀集東宮孝威上頌其辭甚美。 徐攡為靃產累磝恨記攡文體既別春坊盡學之宮體之號自斯而起高祖聞之怒召攡加讓及見應對明敏詞義可觀高祖意釋。 劉香為東宮通事舍人注太子徂歸賦稱為博悉庾肩吾為簡文晉安王國常侍兼記室參軍王為皇太子肩吾兼東宮通事舍人曆率更令中庶子初簡文在藩雅好文章士時肩吾與東海徐攡吳郡陸杲彭城劉遵劉孝儀儀弟孝威同被賞接及居東宮。又開文德省置學士肩吾子信攡子陵吳郡張長公北地傅引東海鮑至等充其選。 蕭愷為太子洗馬中舍人家令並掌管記簡文在東宮早引接之時中庶子謝嘏出守建安於宣猷堂宴餞並召時才賦詩同用十五劇韻愷詩先就其辭甚美簡文與湘東王令曰:王筠本自舊手後進有蕭愷可稱信為才子。 陳徐伯陽為新安王記室鄱陽王為江州刺史伯陽奉使造焉王率府僚與伯陽登匡嶺置宴酒酣命筆賦劇韻二十伯陽與祖孫登先成王賜以奴婢雜物及皇太子幸太學詔劉安王於辟雍發。《論語》題仍命伯陽為辟雍頌甚見嗟賞。 陸瑜為東宮學士太建二年太子釋奠令宮臣並賦詩命瑜為序文甚贍麗。 顧野王為太子率更令兼通事舍人時後主在東宮宮僚有濟陽江總吳國陸瓊北地傅糸宰吳興姚察並以才學顯著論者推重焉。 隋柳誓為晉王諮議參軍王朝京師還作歸藩賦命誓為序詞甚典麗初王屬文為庾信體及見誓已後文體遂變。 潘徽為秦孝王俊學士嘗從俊朝京師在塗令徽於馬上為賦行一驛而成名曰:述思賦俊覽而善之複令為萬字文並遣撰集字書名為韻纂徽為序。 唐杜淹武德中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嘗侍宴賦詩時八人同賦淹為稱首賜以銀鍾。 褚亮為秦王文學秦府初開文學館以房玄齡等十八人為學士皆圖畫其象令亮為之贊。 薛元敬武德末太宗入東宮時為太子舍人時軍國之勞總於東宮元敬專掌文翰號為稱職。 崔融字安成中宗在春宮為侍讀兼侍屬文東宮表疏多成融手。 §宮臣部·智識 《傳》曰:智者不惑。又曰:識者不求所告蓋觀乎!事機非智則不周察乎!人情非識則不達。若夫列藩國之任居傅相之地懷研幾之慮臨事而洞分負先見之明未萌而預辨陳王霸之體序君臣之分繼之以禮樂濟之以規諷逮漢而下世有人焉皆著於篇以永其譽。 漢宋昌為代王中尉太尉周勃朱虛侯章等既誅諸呂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張武等議皆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其屬意非止此也。(言嘗有異志也。屬意猶言注意也。屬音之欲切)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喋音長頰切本字當作蹀蹀謂履涉之耳)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願稱疾無往以觀其變昌進曰:群臣之議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豪傑並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位者劉氏也。(卒終也。)天下絕望一矣。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謂磐石之宗也。(犬牙言地形如大之牙交相入也。)天下服其強二矣。漢興除秦煩苛約法令施德惠(約省也。)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呼叫也。音文故切)士皆袒左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為音於偽反)其党寧能專一邪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遣太后弟薄昭見勃勃具言所迎立王者昭還報信矣。代王笑謂昌曰:果如公言(大王即文帝也。)。 董仲舒為江都相事易王久之王問仲舒曰:越王勾踐與大夫泄庸種蠡謀伐吳(種大夫種也。蠡範蠡也。種之勇切蠡音禮)遂滅之孔子稱殷有三仁寡人亦以為越有三仁(泄庸一也。大夫種二也。範蠡三也。)桓公決疑於管仲寡人決疑於君仲舒對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對(大對謂大問也。)聞昔者魯君問柳下惠吾欲伐齊何如柳下惠曰:不可歸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於我哉!徒見問耳。且猶羞之況設詐以伐吳乎!由此言之越本無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伯(伯讀曰霸此下亦同)為其先詐力而後仁誼也。苟為詐而已故不足稱於大君子之門也。(仲尼之門故稱大也。)五伯比於他諸侯為賢其比三王猶之與美玉也。(石之似玉者也。)王曰:善。 閻崇為太子少傅時哀帝自定陶王立為太子月餘天子立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奉恭王後太子議欲謝崇以為春秋不以父命廢王父命(王父謂祖也。)為人後之禮不得顧私親不當謝太傅趙玄以為當謝太子從之詔問所以謝狀尚書劾奏玄左遷少府。 吳是儀為尚書僕射時南魯二宮初立儀以本職領魯王傅儀嫌二宮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竊以魯王天挺懿德兼資文武當今之時宜鎮四方為國藩輔宣楊德美廣耀威靈乃國家之良規海內所瞻望但臣言辭鄙野不能究盡其意愚以二宮宜有隆殺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書三四上為傅盡忠動取規諫晉脩肅為懷帝豫章王典書令帝立為皇太弟。且以清河王覃本太子也。懼不敢當肅曰:二相經營王室志甯社稷儲貳之重宜歸時望親賢之舉非大王而誰清河幼弱未允眾心是以既升東宮複贊藩國今乘輿播越二宮久曠嘗恐氐羌飲馬於涇川豈眾控弦於霸水宜及吉辰登儲副上翼大駕早甯東京下允黔首喁喁之望帝曰:卿吾之宋昌也。乃從之。 宋王華為文帝宜都王司馬帝將入奉大統以少帝見害不敢下華曰:先帝有大功於天下四海所服雖嗣主不綱人望未改徐羨之中才寒士傅亮布衣諸生非有晉宣帝王大將軍(王大將軍謂王敦也。)之心明矣。畏廬陵嚴斷將來必不自容殿下寬睿慈仁中外所知己。且越次奉迎冀以見德悠悠之論殆必不然羨之亮晦。又要檀道濟王引五人同功孰肯相讓勢必不行今日就徵萬無所慮帝從之曰:卿複欲為吾之宋昌矣。乃留華總後任帝即位以華為侍中右衛將軍。 梁何敬容為太子詹事時簡文帝頻於玄圃自講老莊二書學士吳孜時寄詹事府每日入聽敬容謂孜曰:昔晉代喪亂頗由祖尚虛玄胡賊殄覆中夏今東宮複襲此殆非人事其將為戎乎!俄而侯景難作其言有徵。 北齊魏收為太子少傅仍兼詹事文宣帝數宴喜收每須侍從皇太子之納鄭良娣也。有司備設牢饌帝既酣飲起而自毀覆之仍召收曰:知我意否收曰:臣愚謂良娣既東宮之妾理不須牢仰惟聖懷緣此毀去帝大笑握收手曰:卿知我意。 王為常山王友時文宣昏亂王錄尚書事新除官者必詣王謝職去必辭言於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為干犯朝廷文武出入辭謝宜一約絕主上賴殿下扶翼王納焉。 唐尉遲敬德為太宗秦王府左二副參軍太宗討隱太子巢刺王命敬德侍衛高祖南衙北門兵馬及二宮左右猶相拒戰敬德奏請降手敕令諸軍兵兼受秦王處分,於是內外遂定高祖勞敬德曰:卿於國有安社稷功也。 §宮臣部·褒寵 三王之教世子也。咸建保傅之職以敦道德之訓曷嘗不諮求碩德申擇雋望為之輔導而申其教諭焉茲所以重燕翼之謀增磐維之固者也。漢室而下英偉間出蒙被選擢周旋翼亮,或以經術精遂進見講授,或以志行修整雍容翼從,或以才藻蒙賞,或以故舊見思由是厚其賜予之數異其褒命之禮形於獎歎申之委遇乃至不幸淪逝飾終彌渥褒賢之典不其韙歟。 漢夏侯勝宣帝時為太子太傅受業詔撰尚書。《論語》賜黃金百斤卒官賜蒙塋葬平陵。 疏廣為太子太傅太子外祖父特進平恩侯許伯為太子少傅自使其弟中郎將舜監護太子家宣帝以問廣廣以為不宜獨親外家許氏帝善其言廣由是見器重數受賞賜及乞骸骨帝以其年篤加賜黃金二十斤。 後漢桓榮光武時為太子少傅賜以輜車乘馬榮大會諸生陳其車馬印綬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桓郁明帝時為侍中入授皇太子經遷越騎校尉詔敕太子諸王各奉賀致禮桓焉為太子少傅月餘遷太傅以母憂自乞聽於大夫行喪逾年詔使者賜牛酒奪服即拜光祿大夫。 魏應習魯經為五官中郎將章帝詔入授千乘。 王伉應經明行修章帝甚重之數進見論難於前特受賞賜。 魏袁渙字曜卿為魏國郎中令及卒武帝為之流涕賜穀二千斛一教乙太倉穀千斛賜郎中令家一教以垣下穀千斛與曜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乙太倉穀者官法也。以垣下穀者親舊也。 吳程秉為太子太傅黃武四年大帝為太子登聘周瑜女秉守太常迎妃於吳大帝親幸秉船深見優禮晉山濤字巨源武帝時為太子少傅在東宮年已七十疾病告退手詔不聽帝嘗講武於宣武時有疾詔濤乘步輦導皇太子。 溫嶠元帝時為太子中庶子嶠在東宮特見嘉寵僚屬莫與為此。 賀循為太子太傅及疾篤車駕親幸執手流涕太子親臨者三焉往還皆拜儒者以為榮太興二年卒元帝素服舉哀哭之甚慟贈司空諡曰:穆將葬帝。又出臨其柩哭之盡哀遣兼侍御史持節監護皇太子追送近塗望公流涕。 南齊王儉領太子詹事加兵三十人。 張緒永明中為太子詹事每朝見世祖目送之謂王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也。 梁柳忄炎為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武帝因宴為詩貽忄炎曰:爾實冠群後惟餘實念切。 周舍為右驍騎將軍知太子詹事普通五年卒武帝臨哭哀動左右詔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殞喪惻愴於懷其學思堅明志行開敏劬勞機要多曆歲年才用未究彌可嗟慟宜隆追遠以旌善人可贈侍中參軍將軍鼓吹一部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喪事隨用資給諡曰:簡子。 王規為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大同二年卒詔贈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賻錢二十萬布百疋諡曰:章。 陸亻垂為太子中舍人管東宮書記詔為右闕銘記奏之敕曰:太子中舍人陸亻垂所制闕銘詞義典雅足為佳作昔虞丘辯物邯鄲獻賦賞以金帛前史美談可賜絹三十疋遷太子庶子。 到洽與從弟沆齊名洽為太子舍人高祖禦幸華光殿詔洽及沆蕭琛任侍宴賦二十韻詩以洽辭為工賜絹二十疋高祖謂曰:諸到可謂才子對曰:臣嘗竊議宋得其武梁得其文(洽祖彥之仕宋武有戰功)。 王僉為太子中庶子掌東宮管記太清二年卒贈侍中給東園袐器朝服一具衣一襲。 蕭時為太子舍人卒遺啟簡文求為墓志銘帝為制銘焉。 庾於陵為太子洗馬舊東宮官屬通為清選洗馬當文翰尤其清者近世用人皆取甲族有才望者於陵與周舍並擢充職高祖曰:官以人而清豈限以甲族時論以為美。 陳孔奐為仁威將軍始興王長史奐在職清儉多所規正宣帝嘉之賜米五百斛並累降敕書殷勤勞問張譏宣帝時為建安王府記室參軍兼東宮學士轉武陵王限內記室學士如故後主在東宮集官僚置宴時造玉柄塵尾新成後主親執之曰:當今雖複多士如林至於堪捉此者獨張譏耳即手授譏仍令於溫文殿講老莊宣帝幸宮臨聽賜禦所服衣一襲後主嗣位領南平王府諮議參軍東宮學士尋遷國子博士學士如故後主嘗幸鍾山開善寺召從臣坐於寺西南松林下敕召譏豎義時索塵尾未至後主敕取松枝手以屬譏曰:可代塵尾顧謂群臣曰:此即是張譏後事。 袁憲為侍中信威將軍太子詹事後主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釋奠之禮憲,於是表請解職後主不許給扶二人進號雲麾將軍置佐使。 阮卓為始興王叔陵記室叔陵之誅也。後主謂朝臣曰:阮卓素不同逆宜加旌異。 後魏張黎太武時賜爵廣平公恭宗初總百揆黎與東郡公崔浩等輔政忠於奉上非公事不言詔曰:侍中廣平公黎東郡公浩等保傅東宮有老成之勤朕甚嘉焉其賜布帛一千疋以褒舊勳。 古弼太武時為安西將軍建興公及恭宗總攝萬機徵為東宮四輔與宜都王穆壽等並參政事詔以弼保傅東宮有老成之勤賜帛千疋綿千斤。 盧統父魯元為太保錄尚書事統以父任侍東宮太武以元舅陽平王杜超女南安長公主道妻之恩禮甚厚每有四方珍異取以賜之。 唐李綱為太子少保高祖以綱隋代名臣甚加優禮每手敕未嘗多稱名其見重如此貞觀四年拜太子少師時綱有腳疾不堪踐履太宗特賜步輿令綱乘至閣下數引禁中問以政道及綱遇疾太宗遣尚書左僕射房玄齡詣宅存問賜絹二百疋五年卒年八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貞太子為之立碑。 房玄齡為秦府記室參軍高祖嘗謂侍臣曰: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 孔穎達為太子右庶子太宗以穎達在東宮數規諫太子承乾與左庶子于志甯各賜黃金一斤絹百疋仍遷志甯為詹事。 于志甯為太子詹事太子承乾敗徙黔州左庶子張玄素等皆免為庶人唯志寧以驟諫承乾太宗嘉之而特慰勞焉。 李為太子詹事太宗嘗閑宴顧謂曰:朕將囑以幼孤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於李密今豈負於朕哉!雪涕辭謝因齧指流血俄而沈醉乃解禦衣覆之。 劉武仲以國子四門助教充奉諸王講讀上於禁中會宴諸王因命武仲每雙日入內對諸王仍令上食供食。 陸敦信為太子舍人嘗纂錄古先太子善惡之事多所規諷太宗嘗召勞之曰:爾所錄誠有可嘉因賜帛五十疋。 秦為太子舍人從幸定州加授朝散大夫守洗馬還京未幾而卒皇太子深憫惜之吊贈甚厚。 蕭德言為太子侍讀尋以年老請致仕太宗不許。又遺之。《書》曰:朕曆觀前代詳覽儒林至於顏冉之才不終其壽游夏之德不逮其學惟卿幼挺璋夙彰美譽下帷閉戶包括六經映雪聚螢牢籠百氏自隋季板蕩庠序無聞儒道墜泥塗詩書填坑眷言墳典每用傷懷頃年以來天下無事方欲建禮作樂偃武修文而卿年齒已衰教將何恃所冀才德猶茂臥振高風更使濟南伏生重存於茲日關西孔子複顯於當今令聞令望何其美也。尋賜爵封陽縣侯拜秘書少監兩宮禮賜甚厚。 李百藥為太子右庶子貞觀五年與左庶子于志甯中允孔穎達舍人陸敦信侍讀於弘教殿時太子頗留意典墳然閑宴之處嬉戲過度百藥作贊道賦以諷焉太宗見而遣使謂百藥曰:朕於皇太子處見卿所獻賦悉述古來儲貳事以戒太子甚是典要朕選卿以輔弼太子正為此事大稱所委但須善始令終耳因賜采帛三百段。 王方慶聖曆初為麟台監兼檢校太子左庶子二年正除太子左庶子俸料並同職事三品兼侍皇太子讀書及卒贈兗州都督諡曰:貞。 薛元超為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東都太子於京師監國因留元超侍太子元超數上疏諫太子高宗知而稱善遣使慰諭賜帛百段。 王及善為左奉裕率孝敬居春宮因宴集令宮臣擲倒次至及善及善辭曰:此非臣任也。孝敬謝而遣之高宗聞之特加賞慰賜絹百疋。 姚為太子詹事兼左庶子節湣太子舉事不法前後上書諫諍太子雖稱善竟不悛革太子敗詔遣索其宮中得諫書中宗嘉其切直時宮臣皆貶黜唯擢拜右散騎常侍。 源乾曜為太子少傅安陽郡公薨贈幽州大都督帝於洛城南門舉哀深悼惜之。 陸象先為太子太保兗國公開元二十四年七月薨制曰:象先含和毓粹體道居身跡在區中心遊象外懋昭丕德光輔先朝爰悉優恩是為師保方期承命以配上祥厲疾無瘳徽音劇隔興言念舊震悼於懷宜旌端揆之職用光窀穸之事贈尚書左丞賻物二百段米粟二百石。 韋見素代宗時為太子太師寶應中詔曰:太子太師見素太子少傅李遵太子少保韓擇木太子賓客嗣吳王祗太子詹事兼揚州長史崔圓並承東宮優異品秩已高不可更改宜各與子孫一人官見素後以疾終帝以老臣悼之贈司徒輟朝一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