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卷五百六十二 國史部·疏繆不實非才


  廣記備言國史之職也。章往考來春秋之義也。夫司記言動糸由繹編簡為一代之典流千秋之訓固宜書法不隱敘事可觀研思覃精間不容髮,豈有脫落時事采述異端體蕪舛而不倫文混漫而難辨否臧非允論次乖方物議既喧訟牒斯集固知述作之際宜圖任於良士焉。

  晉王沈初仕魏為侍中與荀顗阮籍共撰魏書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

  郭頒撰魏晉世語蹇乏全無宮商最為鄙劣以時有異事故頗行於世幹寶孫盛等多采其言以為。《晉書》王隱為著作郎後黜歸於家撰。《晉書》成詣闕上之隱雖好著述而文辭鄙拙蕪舛不倫其書次第可觀者皆其父所撰文體混漫義不可解者隱之作也。

  後魏鄧淵為尚書吏部郎道武詔淵撰國記淵造十餘卷唯次年月起居行事而已未有體例。

  李彪為秘書丞奏著作事自文成帝已來至於太和崔浩高允著作國書編年序錄為春秋之體遺落時事三無一存。

  崔鴻為散騎常侍齊州刺史撰。《十六國春秋》鴻經綜既廣多有違謬至如太祖天興二年姚興改號鴻始而鴻以為改在元年太宗永興二年慕容超擒於廣固鴻。又以為事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敗於長安而鴻亦以為滅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山偉為秘書監遷侍中中書令皆領著作國史自鄧淵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還諸人相繼撰錄纂集及偉等謟說上党王天穆及爾朱世隆以為國書正應代人修緝不宜委之餘人是以綦偉等更主大籍守舊而已初無述著故自崔鴻死後迄終偉身二十許載時事蕩然萬不記一後人執筆無憑致史之遺闕偉之由也。

  北齊魏收為中書令兼著作郎詔撰魏史既成時論言收著史不平前後投訴百有餘人文宣重收才不欲加罪然猶以群口沸騰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官博議聽有家事者入署不實者陳牒,於是眾口諠然號為穢史。

  楊休之為中書監魏收之卒也。文宣命休之裁正其所撰魏書休之收敘其家事稍美。且寡才學淺延歲時竟不措手唯削去嫡庶一百餘人。

  宋孝王為北平王文學求入文林館不遂因非毀朝士撰。《別錄》二十卷會周平齊改為關東風俗傳更廣見聞勒成三十卷以上之事多妄繆篇第冗雜無著述體。

  隋王邵為著作郎累遷秘書少監在著作將二十年專典國史撰隋書八十卷多錄口敕。又采迂怪不經之語委巷之言以類相從為其題目辭義繁雜無足稱者遂使隋代文武名臣烈將善惡之跡湮沒無聞初撰齊志為編年體二十卷複為。《齊書》紀傳一百卷及平賊記三卷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為有識所嗤鄙。

  唐吳兢為左庶子史館修書撰。《唐書》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未就開元十七年玄宗令中使就取得五十餘卷其記事疏略不堪行用(又雲:兢居史職凡三十年敘事簡要人用稱之末年傷於太簡出為荊州司馬累遷嘗王傳嘗以五代史繁雜及別撰梁齊周史各十卷陳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傷疏略兢雖老耄猶希史職而行步傴僂李林甫以其年老不用卒後其子進兢所撰。《唐書》八十餘卷事多紕繆終不逮於壯年)。

  令狐亙為左庶子史館修撰在史館修玄宗實錄百卷撰代宗實錄四十卷雖勤苦然多遺漏不稱良史至元和二年其子丕為太僕寺丞進亙所撰代宗實錄四十卷詔付史館贈亙工部尚書敘事用舍鹹不當而。又多於漏略名臣如房不立傳直疏如顏真卿略而不載。

  §國史部·不實

  《傳》曰:書法不隱。又曰:不刊之書蓋聖人垂世立法懲惡勸善者也。若乃因嫌而沮善瀆貨以隱惡或畏威而曲加文飾或徇時而蔑紀勳伐恣筆端而溢美擅胸臆以厚誣宜當穢史之名豈曰:傳信之實垂於後也。不其恧歟。

  後漢靈帝時長水校尉劉琛等撰。《東觀漢記》雲:中常侍孫程北新城人衛康叔之胄孫林父之後自程已下十九人與程同功者皆敘其所承本系蓋當時史官懼程等威權故曲為文飾。

  晉陳壽武帝時為著作郎撰。《三國志》初壽父為蜀將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亮子瞻。又輕壽故壽為亮立傳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一說壽嘗為瞻吏為瞻所辱故雲:宦官黃皓竊弄權柄而瞻將護無能矯正也。)。又魏志雲:曹公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裴松之以為魏武初起兵已有眾五千自後百戰百勝敗者二十三而已矣。但一破黃巾受降卒三十餘萬所吞併不可悉紀雖征戰損傷未應如此之少也。夫結營相守異於摧鋒決戰本紀雲:紹眾十餘萬屯營東西數十裡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出世安有數千之兵不得逾時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竊謂不然紹為屯數十裡公能分營與相當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紹。若有十倍之眾理應當悉力圍守使出入斷絕而公使徐晃等擊其運車公。又自出擊淳於瓊等揚旌往還曾無抵閡明紹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諸書雲:公坑紹眾八萬或雲:七萬夫八萬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糸專而紹之大眾皆拱手就戮何緣力能制之是不得甚少三也。將記述者欲以見奇非實錄也。案鍾繇傳雲:公與紹相持繇為司隸送馬二千餘匹以給軍本紀及世語並雲:公時有騎六百餘匹繇馬為安在哉!

  王沉武帝時為侍中典著作與荀顗阮籍共撰魏書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

  梁沈約初仕南齊及武帝為太子家令撰。《宋書》多載孝武明帝諸鄙瀆事帝遣左右謂約曰:孝武事蹟不容頓稱我昔經事宋明帝卿可思諱惡之義,於是多所省除。

  吳均天監中為奉朝請表求撰齊春秋之書成奏之高祖以其書不實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條竟支離無對敕付省焚之坐免職。

  蕭韶太清初為舍人城陷奉詔西奔及至江陵人士多往尋覓令韶說城內事韶不能人人為說乃疏一卷客問者便示之湘東王聞而取看謂曰:昔王韶之為隆安紀十卷說晉末之亂離今之蕭韶亦可為太清紀十卷矣。韶乃更為太清記其諸議論多謝昊為之韶既承旨撰著多非實錄。

  北齊魏收天保中為中書令兼著作郎詔撰魏史引史官並非史才修史諸人祖宗姻戚多被書錄飾以美言收頗性急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沒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占舉言之則使上天按之當使入地初收在神武時為太常少卿修國史得楊休之助因謝休之曰:無以謝德當為卿作佳傳休之父固魏世為北平太守以貪虐為中尉李平所彈獲罪載在魏起居注收書雲:固為北平甚有惠政坐公事免官。又雲:李平深相敬重爾朱榮於魏為賊收以高祖出自爾朱。且納榮子金故減其惡而增其善論雲:若修德義之風則韓彭伊霍夫何足數史既成時論言收著史不平文宣詔收於尚書省與諸家子孫共議論討前後投訴百有餘人雲:遺其家世職位或雲:其家不見記錄或雲:妄有非毀收皆隨狀之范陽盧裴父同附出族祖元傳下頓丘李庶家傳稱其本是梁國家人裴庶譏議雲:史書不直收性急不勝其憤啟誣其罪欲加屠害帝大怒親自詰責裴裴曰:臣父仕魏位至儀同功業顯著名聞天下與收無親遂不立傳博陵崔綽位止本郡功曹更無事蹟是收外親乃為傳首收曰:綽雖無位名義可嘉所以合傳帝曰:卿何由知其好人收曰:高允曾為綽贊稱有道德帝曰:司空才士為人作贊正應稱揚亦如卿為人作文章道其好者,豈能皆實收無以對戰慄而已但帝先重收才不欲加罪時太原王松年亦謗史及裴庶並獲罪各被鞭配甲坊或因以致死盧思道亦抵罪然猶以群口沸騰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臣博議聽有家事者入署不實者陳牒,於是眾口喧然號為穢史投牒者相次無以抗之時左僕射楊右僕射高德正二人勢傾朝野與收皆親收遂為其家並作傳二人不欲言史不實抑塞訴辭終文宣世更不重論。又以尚書陸操嘗謂曰:魏收魏書可謂博物宏才有大功於魏室其後群臣多言魏史不實武成複敕更審收。又回換遂為盧仝立傳崔綽反更附出楊傳本雲:有魏以來一門而已至是改此八字。又先雲:弘農華陰人乃改自雲:弘農以配王惠龍自雲:太原人此其失也。收為左僕射武平三年卒既緣史筆多憾於人齊亡之歲收塚被發棄其骨於外。

  刁柔天保中為國子博士時魏收撰魏史啟柔等與同其事柔性頗專固自是所聞收嘗所嫌憚在史館未久逢勒成之際志存偏党魏書中與其內外通親者並虛美過實深為時論所譏。

  唐許敬宗顯慶中為太子少師仍東西台三品依舊修國史先是國子祭酒令狐德依紀傳之體撰成國史八十卷其後敬宗續修增為一百卷敬宗自掌知國。《史記》事不直論者尤之初虞世基與敬宗父善心同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時為國史舍人備見其事因謂人曰:世基被戮世南匍匐而請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敬宗聞而銜之及為德彝立傳盛加其罪惡左監門大將軍錢九隴皇家之隸也。敬宗與之結婚乃為九隴曲敘門閥妄加其功績敬宗為子娶尉遲寶琳孫女為妻多得賂遺及作寶琳父敬德傳悉為隱諸過咎太宗作威鳳賦以賜長孫無忌敬宗改雲:賜敬德白州人龐孝泰蠻酋七品率兵從征高麗賊知其懦襲破之敬宗。又納其寶貨稱孝泰頻破賊徒斬獲數萬漢將驍徤者唯蘇定方與龐孝泰耳曹繼叔劉伯英皆出其下虛美隱惡如此初高祖太宗兩朝實錄其敬播所修者頗多詳直敬宗。又輒以已愛憎曲事刪改論者尤之。

  韓愈憲宗元和中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順宗實錄五卷至太和五年敕宰臣監修國史路隋等重加刊正隋等奏曰:臣自奉宣旨尋取史本欲加筆削近伏見衛尉卿周君巢諫議大夫王彥威給事中李固言及史官蘇景裔等各上草疏具陳刊改非宜。又聞班行以此議論頗眾臣伏以史策之作勸誡所存事有當書理宜歸實匹夫美惡尚不可誣人君得失無容虛載聖恩以前實錄記貞元末數事稍非摭實蓋出傳聞審知差舛便使刊正頃因日屢形聖言通計前後至於數四臣及宗閔僧孺亦以永貞已來歲月至近禁中行事在外固難詳知陛下所言皆是接於耳目既聞乖謬因述古今引前史直不疑盜嫂之言及第五倫撾婦公之說固多此比難盡信書所冀睿鑒詳於聽言深宮慎於行事持此比類上開聰明特蒙降察稍恕前謬由是近垂宣命令有改修臣等伏以貞觀已來累朝實錄有經重撰不敢固辭但欲粗刪深誤亦固盡存諸說宗閔僧孺相與量緣此書成於韓愈今史官李漢蔣系皆愈之子婿。若遣參撰或致私嫌以臣既職監修盍令詳正及經奏請事遂施行今者寮庶競言不知本起表章交奏似有他疑臣雖至昧容非自請既進群議輒冒上聞縱臣果獲修成必懼終為時累。且韓所書亦出非已元和之後已是相循縱其密親豈害公理使歸本職實謂正名其實錄狀伏望條示舊記最錯者宜付史官委之修定則冀聖祖垂休永無慚於傳信下臣非據獲減戾於侵官彰清朝立政之方表公器不私之義流議自弭時論攸宜詔曰:其錄中所書德宗順宗朝禁中事尋訪根抵蓋其謬傳諒非信史宜令史官詳正刊去其他不要更修餘依奏開元二年二月文宗禦紫宸殿。又謂宰臣鄭覃李固言李石曰:順宗實錄似未詳實史官韓愈不是當時屈人否石曰:韓愈貞元末間為四門博士帝曰:司馬遷與任安書全是怨望所以漢武本紀事多不實覃曰:漢武中年後大發戎馬拓土開邊生人耗竭糧饣襄不給本紀所述亦非過言石曰:史筆不直率多無後鄭覃所陳志在譏諫欲陛下究竟盛德故言漢武不屈帝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此誠可為戒。

  李綽會昌中為平章事監修國史武宗遣紳與修撰鄭亞重修憲宗實錄紳亞取行狀諡議將相之間過為增餙至宣宗中大中二年十一月敕憲宗實錄宜施行舊本其新本委州府長史察訪如錄得者並送史館不得輒留。

  周賈緯初仕漢為諫議大夫史館修撰判館事乾祐中受詔與王仲竇儼修晉高祖少帝漢高祖三朝實錄緯以筆削為己任然而褒貶任情記注不實晉宰相桑維翰執政日薄緯之為人不甚見禮緯深銜之及敘維翰傳稱維翰身沒之後有白金八千挺他物稱是翰林學士徐台符緯邑人也。與緯相善謂緯曰:竊聞吾友書桑魏公白金之數不亦多乎!但以十目所睹不可厚誣緯不得已改為白金數十挺。

  §國史部·非才

  夫史氏之職掌四方之志善惡不隱言動必書固宜妙選良材圖任明職廣示懲勸之義備適詳略之體成大典於一代垂信辭於千祀。若乃司載筆之官昧敘事之方徒淹歲時空索編簡或糸由繹之靡就或頒次之無文昧進曠官蓋可懲也。

  後魏李諧為長史兼中書侍郎崔光引為著作郎諧在史職無所曆意。

  孫惠蔚為黃門郎代崔光為著作首尾五載無所撰著自披其傳注數行而已。

  劉仁之為著作郎兼中書令既非其才在史未嘗執筆。

  李琰之為著作郎黃門郎皆修國史每自誇文章從姨兄常景笑而不許前後再居史職無所編緝。

  谷纂為著作郎監國史不能有所緝綴。

  宋欽初仕沮渠蒙遜為中書郎入國拜著作郎欽在河西撰蒙遜記無足可稱。

  游雅為秘書監委以國史之任不勤著述竟無所成北齊魏收為中書令兼著作郎詔撰魏史引史官恐其淩逼惟取學流先相依附者其房延祐辛元植睦仲讓雖夙涉朝位並非史才刁柔裴昂之以儒業見知全不堪緝高季幹以左道求進。

  唐李融為壽安丞開元中侍中弘文館學士裴光庭引融並拾遺張琪著作郎司馬利賓等直弘文館撰續春秋經傳上表請以經為禦撰而光庭等相依左氏之體為之作傳玄宗。又手制褒賞之光庭筆削於李融書竟不就。

  柳玼為吏部侍郎昭宗詔修宣宗懿宗僖宗實錄始丞相監修國史杜讓能以三朝實錄未修乃奏玼及右補闕裴庭裕左拾遺孫泰駕部員外郎李胤太常博士鄭光庭等十五人分修之逾年竟不能編錄一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