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卷五百十二 憲官部·總序選任稱職威望


  古之王者建邦立制設都鄙官府之治分班爵品職之序創刑典以詰暴慢修禮範而別等威百職並分萬邦承式乃設糾督之任以專察舉之事刺檢凶慝糾正違繆然後內外之政允釐奸宄之萌自塞者矣。天官經星太徵南蕃中二星間曰:端門西曰:執法御史大夫之象所以舉刺不法者也。三五之世官簿散逸靡得而詳焉周監二代之制春官之屬有禦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贊蒙宰並掌王之贊書非糾舉之任而天官小宰掌建邦之宮刑以治王宮之政令凡宮之糾禁鄭康成為漢禦史中丞之職。又有柱下史老聃嘗為之戰國有執史執法之官禦史掌記事執法掌糾彈之任(秦趙澠池之會各命禦史書其事淳于髡謂齊王曰:執法在旁禦史在後即其事也。)秦置御史大夫位上卿掌副丞相有兩丞其一禦史丞其一禦史中丞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中丞亦謂之中執法)。又有監禦史掌監都漢因秦制(叔孫通定儀有禦史執法舉不如儀者是也。)武帝時侍御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奸猾治大獄不常置元狩五年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舉不法征和四年置司隸校尉持節從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蠱督大奸猾後罷其兵察三輔三河常農亦皆糾察之職(。《周禮》秋官有司隸掌五隸之法司隸謂四翟之隸也。其名與漢同而所職異)元帝初元四年去司隸節成帝元延四年省其官綏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比丞相置長史中丞官職如故(故事選郡守相高第為之任職者為丞相)哀帝初複置司隸無校尉之名屬大司空比司直建平二年複以大司空為御史大夫其任無改元壽二年複為大司空而禦史中丞常為憲台之率(謝靈運。《晉書》載漢禦史為憲台)。又有諸吏為加官後漢遵用西京之制唯諸吏之職無聞焉(更始至長安以隗囂為御史大夫光武中元元年東巡太山以張純為御史大夫從封禪)。又有治書侍御史二人掌選明法律者為之凡天下諸讞疑事掌以法律當其是非(蔡質漢儀曰:選禦史高第者補之胡廣曰:孝宣感路溫舒言秋季後請讞時帝幸宣室齊居而決事令侍御史二人治書治書禦史起於此後因別置與符節郎共平廷尉奏罪當其輕重)。又有蘭台令史掌書劾奏建武中複置司隸校尉領一州(蔡質漢儀曰: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入宮開中道稱使者每會後到先去是也。)從事史十二人(都官從事主察舉百官犯法者功曹從事主州選署及眾事者別駕從事主校尉行部則奉引錄眾事簿曹從事主財穀簿書其有軍事則置兵書從事主兵事及所部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河南常農河內河東凡七郡郡各從事一人主督促文書察舉非法)假佐二十五人(主簿錄閣下事省文書門亭長主州正門功曹書佐主選用孝經師主監試經月令師主時節祠祀律令師主平法律令簿曹書佐主簿書其餘都官書佐及每郡國各有典郡書佐一人各主一郡文書以郡吏補)而侍御史二漢所掌凡五曹(一曰令曹掌律令二曰印曹掌刻印三曰供曹掌齊祀四曰馬曹掌廄馬五曰乘曹掌護駕)獻帝建安十三年罷三公官複置御史大夫(以郗慮為之)魏文帝黃初二年。又以御史大夫為司空(自魏以前御史大夫皆三公之職非專主於風憲而中丞常主憲台彈糾不法今並敘者蓋詳述禦史之職稱也。)改中丞為宮正後皆復舊名侍御史八人。又置治書執法掌奏劾(治書侍御史但掌律令)吳亦有御史大夫(孫休永安元年命大將軍孫領之)後。又置左右御史大夫(五年以廷尉丁密光祿勳孟宗分為之)晉初罷大夫因漢制以中丞為台主置治書侍御史員四人秦始四年。又置黃沙獄治書侍御史一人掌詔獄及廷尉不當者皆治之(秩與中丞同)侍御史員九人所掌有十三曹(吏曹課第曹直事曹印曹中都督曹外都督曹媒曹符節曹水曹中壘曹營軍曹法曹算曹)。又置殿中侍御史四人(魏制蘭台遣二禦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其始也。)而司隸校尉之官曆魏不替(屬官有功曹都官曹從事諸曹從事部郡從事主簿錄事門下書佐省事記室書佐諸曹書佐守從事武猛從事等員凡吏一百人卒三十二人)。又有尚書左丞主台內禁令亦為彈糾之任(漢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書有四丞後漢光武減其二為左右丞曆魏至晉不改)。又有禁防禦史(魏晉官品有此亦蘭台之職)後省黃沙治書侍御史太康中。又省治書侍御史二員江左省殿中侍御史二人(侍御史所掌曹有課第曹置庫曹掌廄牧牛馬市租後分曹置外左庫內左庫)。又有檢校禦史(孝武大元中以吳昆為之亦蘭台之職)司隸校尉自元帝渡江即罷其官(其職即楊州刺史)宋因晉制置禦史丞一人掌奏劾不法治書侍御史掌舉劾官品第六以上侍御史十人(文帝元嘉中省外左庫而內左庫直雲:左庫孝武大明中複置前廢帝景和元年。又省順帝初省營軍並水曹省算曹並法曹吏曹不置禦史凡十禦史焉)而殿中侍御史遂廢齊氏因之梁國初建。又置大夫天監元年複曰:中丞置一人掌督司百僚皇太子以下其在宮門行馬內違法者皆糾彈之雖在行馬外而監司不舉亦得奏之(自齊梁皆謂中丞為南司)其侍御史員九人複置殿中禦史四人掌殿中禁衛內事陳氏因之元魏之盛建號北土置禦史中尉乃中丞之職。又有治書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北齊禦史台置中尉一人治書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八人殿中侍御史檢校禦史十二錄事四人(自梁曆後魏至北齊禦史台,或謂之為南台)後週六官之建改中丞為司憲中大夫禦史台為司憲屬秋官府置司憲上士二人中士(人數闕)下士八人隋革周制複置禦史台避諱改中丞為大夫置一人治書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八人殿內侍御史監察禦史各十二人錄事二人煬帝大業三年置主簿書二人掌印及受事發辰勾檢稽失(漢張忠為大夫置孫寶為主簿後無聞焉)唐因隋制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各置四人監察禦史置八人貞觀二十二年加殿中監察各二人高宗初避諱改治書侍御史為禦史中丞龍朔二年改禦史台為憲台大夫為大司憲中丞為司憲大夫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置左右肅政台左台專在京管百司及監軍旅右台案察京師外文武官僚各置大夫中丞一人侍御史殿中監察各二十人(。又置肅政台使六人略同禦史尋廢)中宗神龍元年改為左右禦史台睿宗景雲二年廢右台明皇先天二年複置右台停諸道按察使其年。又置諸道按察使罷右台(初置兩台每年春秋發使春曰:風俗秋曰:廉察以察州縣已後奉敕乃巡每年不出)開元之制中丞加一人侍御史置四人主簿一人錄事二人令史十七人書令史二十三人亭長六人掌固十二人殿中侍御史置六人令史八人書令史十八人監察禦史置十人史三十四人(侍御史年深者一人判台事知公廨雜事等次知西推贓贖三司受事監奏定糾察推理匭殿中侍御史掌殿庭供奉之儀式郊祀巡省檢察彈糾兩京城內分知左右巡監察禦史掌分察百寮巡案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及監嶺南黔府選補監決囚徒忌齊行香分察尚書六司知大府司農出納監察監議館驛使本司直門領訟而侍御史六職其三司理匭則與給事中中書舍人更直朝堂受表台中唯四職推彈廨雜而已)。又有內供奉裡行裡使推官之名(貞觀末置監察禦史裡行始太宗令馬周作監察禦史裡行遂置此名中丞亦舊有裡行一人武后文明元年置殿中裡行以三員為定其殿中第一人監倉第二人監庫聖曆中加中丞內供奉一人尋省長安二年始置侍御史內供奉不得過正員之數先天中複增禦史中丞內供奉一人開元二十二年三月以中丞為京畿採訪處置使自是不改乃古司隸之任其後知雜禦史多以省官兼之監察裡行及試以七員為定開元初。又置侍御史裡使殿中裡使等官裡行同無員數尋罷建中三年。又置推官二人與本推禦史同推覆興元元年罷推官以殿中第一同知東推第二同知西推其後遂有四推之名曰:台一推台二推殿一推殿二推)尚書左右丞掌糾舉憲章禦史糾劾不當者兼得彈奏亦憲官之任也。東都留司置禦史台中丞侍御史各一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監察禦史三人(大曆後多以留台中丞兼東都畿汝觀察處置使元和後但以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禦史共主留台之務而三院禦史亦不常備馬)五代憲台之制皆因其舊而員多不備(其四推但以禦史從士配之晉天福初罷省郎知雜但委年深禦史開運二年複以省郎兼之)稽夫處風憲之任當繩糾之職乘驄簪豸車服之異等霜簡白筆職業之尤重所以振肅內外提正綱紀故其選任之際必加精擇其有克揚雋望以著乎!威棱內蘊剛志允歸乎!正直典章之廢墜務於修舉臣工之頗僻行於案劾居官有塞職之舉事上顯盡忠之節斯皆無忝厥位休有烈光至乃以殘虐為事唯阿曲是圖希媚以合上之旨巧誣以致人之罪以至不稱其服彰於外議罔慎所履蒙於朝譴斯固歸於為惡自貽乎!伊戚其或善行昭著時應寵賞寮寀參佐形於論拔者亦皆類而次之凡憲部十有五門。

  §憲官部·選任

  夫憲官之職大則佐三公統理之業以宣導風化小則正百官紀綱之事以糾察是非故漢魏以還事任尤重至於選用必舉賢才乃有負謇諤之稱彰才識之譽得法平允敷奏詳明端慎克成其官政幸直不畏於權幸繼乃執我公憲助茲朝治使豪戚斂手奸邪屏跡允所謂邦之司直者焉為官擇人於斯為善矣。

  漢蓋寬饒為大中大夫使行風俗多所稱舉貶黜奉使稱意擢為司隸校尉。

  諸葛豐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貢禹為御史大夫除豐為屬舉侍御史元帝擢為司隸校尉。

  晉高光字宣茂陳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光少習家業明練刑理為潁川太守時武帝置黃沙獄以典詔囚以光曆世明法用為黃沙禦史秩與中丞同庾峻為秘書丞長安有大獄久不決拜峻侍御史往斷之朝野稱允。

  侯史光為城門校尉武帝泰始初詔曰:光忠亮篤素有居正執義之心曆職內外恪勤在公其以光為禦史中丞雖屈其列校之位亦以伸其司直之才也。

  陳壽為長廣太守不就杜預為鎮南入辭口啟陳壽才史通博宜補黃散也。武帝曰:壽可作治書否預對曰:惟在聖詔即手詔用之。

  傅咸為議郎長兼司隸校尉咸前後固辭詞旨懇切惠帝不聽敕使者逼就拜鹹複送還印綬公車不通催使攝職。

  李臣為石季龍殿中侍御史時豪戚侵恣賄托公行季龍患之擢臣為禦史中丞時親任之自此百寮震懾州郡肅然季龍曰:我聞良臣如猛獸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宋蕭惠開為禦史中丞孝武與劉秀之詔曰:今以蕭惠開為憲司冀當稱職但一往眼額已自殊有所震大明八年入為侍中詔曰:惠開前在憲司奉法直繩不阿權戚朕甚嘉之可更授禦史中丞。

  梁張綰為中軍宣城王長史徙禦史中丞武帝遣其弟中書舍人絢宣旨為國之急惟在執憲直繩用人本不限升降晉宋世周閔蔡廓並以侍中為之卿勿疑是左遷也。時宣城王府望重故有此旨焉。

  後魏溫子昇文章清婉孝明熙平初中尉東平王匡博召辭人以充禦史同時射策者八百餘人子昇與盧仲宣孫搴等二十四人為高第大被引決康使子昇當之皆受屈而去搴謂人曰:朝來靡旗亂轍者皆子昇逐退遂補禦史時年二十台中彈文皆委焉。

  北齊崔暹為吏部郎文襄用暹為禦史中尉宋游道為尚書左丞謂之曰:卿一人處南台一人處北省當使天下肅然。

  李廣魏末時中尉崔暹選禦史皆是世胄廣獨以才學兼禦史修國史南台文奏多其辭也。

  後周李旭為黃門侍郎太祖嘗謂旭曰:卿祖昔在中朝為禦史中尉卿操尚貞固理應不墜家風但孤以中尉彈劾之官愛憎所在故未即授耳然此職久曠無以易卿乃奏旭為禦史中尉。

  唐李素立丁憂高祖令所司奪情授一七品清要官所司擬雍州司錄參軍高祖曰:此官要而不清。又擬秘書郎高祖曰:此官清而不要遂擢授侍御史。

  張行成太宗貞觀初累補殿中侍御史糾劾不避權戚帝以為能謂房玄齡曰:觀古今用人皆因媒介。若行成者朕自舉之無先容也。王至為汴州刺史太極元年睿宗以志有政聲名兼禦史中丞。

  李棲筠為蘇州刺史大曆六年棲筠自蘇州入覲敷奏詳明不事權貴代宗嘉其忠讜留掌邦憲特出內制授御史大夫以寵之。

  穆贊為刑部郎中因次對德宗嘉其材擢為禦史中丞。

  薛存誠為給事中瓊林庫使奏占工役太廣存誠以為比者奸人竄名以避征徭不可許咸陽縣尉袁儋與軍鎮相競軍人無理遂肆侵誣儋反受罰二敕繼至存誠皆執之憲宗聞甚悅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禦史中丞未幾再授給事中數月中丞闕帝思存誠前效謂宰臣曰:持憲無以易存誠遂複為禦史中丞。

  丁居晦為翰林學士文宗於麟德殿召對因面授禦史中丞翼日制下帝謂宰臣曰:丁居晦作中丞何如因悉數大臣而品第之歎曰:宋申錫堪任此官惜哉!又曰:牛僧孺可為大夫宰臣鄭覃曰:僧孺頃為中丞未嘗搏擊恐無風望帝曰:不然鸞鳳與鷹隼事異帝。又曰:居晦作得此官朕曾以時諺謂杜甫李白輩為四絕問居晦居晦曰:此非君上要知之事常以此記得居晦今所以擢為中丞。

  漢邊蔚天福十二年為禦史中丞時高祖幸東京以將整朝倫務求能者至是有斯命焉。

  §憲官部·稱職

  《禮》曰:其人存則其政舉。《傳》曰:守道不如守官故上無虛授必擇於髦俊下無苟得克效於智能然後官事允釐王命無廢者矣。乃有居憲簡之任當紀綱之重勤勞于位惕厲在公或獻言以盡規或持法而惟允或申明事典或糾正邪慝藹然風望動於朝倫斯乃任能物官使人以器者之謂也。

  漢薛宣以明習文法成帝初詔補禦史中丞是時成帝初即位宣為中丞執法殿中外總部刺史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哀閔元元躬有日昃之勞而亡佚豫之樂(。《周書》無逸之篇稱文王之德曰:至於日中昃弗遑暇食宣引此言也。昃古側字也。佚與逸同)允執聖道刑罰惟中(允信也。中行仲切)然而嘉氣尚凝陰陽不和(凝謂不通也。)是臣下未稱而聖化獨有不洽者也。臣竊伏思其一端殆吏多苛政政教煩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條職(刺史所察本有六條今則逾越故事信意舉劾妄為苛刻也。六條解在百官公卿表)舉錯各以其意多與郡縣事(錯置也。音幹故切與讀曰豫豫幹也。)至開私門聽讒佞以求吏民過失譴呵及細微責義不量力(言求備於人)郡縣相迫促亦內相刻流至眾庶是故鄉党闕於嘉賓之歡九族忘其親親之恩飲食周急之厚彌哀送往勞來之禮不行(勞郎到切來音郎代切)夫人道不通則陰陽否鬲(否閉也。音皮鄙切鬲與隔同)和氣不興未必不由此也。詩雲:民之失德乾餱以愆(詩小雅伐木之詩也。餱食也。音侯)鄙語曰:苛政不親煩苦傷恩方刺史奏事時宜明申敕(申束也。謂約束也。)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務臣愚不知治道惟明主察焉帝嘉納之宣數言政事便宜舉奏部刺史郡國二千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稱舉也。白黑猶言清濁也。)繇是知名。

  後漢宣秉為司隸校尉務舉大綱簡略苛細樊准字幼陵為禦史中丞舉正非法。

  鮑昱為司隸校尉典司京都執憲持平多所舉正陳謙為禦史中丞執憲奉法多所糾正。

  馬嚴為禦史中丞舉劾案章申明舊典奉法案舉無所回避。

  晉庾峻為禦史時長安大獄久不決峻斷之朝野稱當。

  劉暾五為司隸允協物情。

  傅玄為司隸校尉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

  石鑒為禦史中丞多所糾正。

  嗣譙王恬為禦史中丞正有幹局。

  宋蔡廓為禦史中丞多所糾奏。

  鄭鮮之為禦史中丞甚得司直之體。

  荀伯子為禦史中丞位職勤恪有匪躬之稱殷沖為禦史中丞有司直之稱。

  梁樂藹為禦史中丞性公強居憲台甚稱職褚球為禦史中丞性公強在憲司甚稱。

  劉潛為禦史中丞在職彈糾無所顧望當時稱之。

  臧盾為禦史中丞性公強居憲台甚稱職。

  陳宗元饒為禦史中丞性公平善持法諳曉政事明練治體吏有犯法政不便民及於名教不足者隨事糾正多所礻卑益。

  褚玠為禦史中丞甚有直繩之稱自梁末喪亂朝章廢弛司憲因循守而勿革玠方欲改張大為條例綱維略舉而編次未訖。

  孔奐為禦史中丞善持理多所糾劾。

  後魏高道穆為禦史在公有能名。

  王顯為禦史中尉糾折庶獄究其奸回。

  北齊司馬子瑞為禦史中丞正色舉察為朝廷所許隋梁毗為治書侍御史名為稱職。

  唐唐臨太宗時為侍御史在官簡肅甚為時所稱徐有功為左台侍御史則天時褒異之時遠近聞有功授職皆欣然相賀齊幹弱冠為監察禦史彈劾違犯先於風教當時以為稱職。

  崔隱甫為御史大夫故事大夫與監察皆得專事略無承稟隱甫一切督責之無大小悉令諮決稍有忤意列上其罪前後貶黜者過半群寮側息玄宗嘗謂曰:卿為大夫海內咸雲:稱職深副朕所委也。

  顏真卿為御史大夫軍國之事知無不言。

  李夷簡為禦史中丞奏彈京兆尹楊憑當時翕然謂紀綱複振及遷御史大夫風彩益峻未逾月遷門下侍郎平章事。

  王播為工部郎中知雜事整持台憲頗有能稱崔植為禦史中丞入閣彈事頗振紀綱。

  §憲官部·威望

  夫案章糾劾督察中外繩愆繆而振綱紀者禦史之任也。由漢以來頗重其選乃有懷剛毅之節履中正之道厲厥鋒氣申其搏擊不畏強禦無憚權右靡阿貴戚深嫉佞倖以枰彈為任挺謇直之風邦憲以之修明奸邪為之畏此詩所謂邦之司直者歟至或洞達治體善舉官業罔事苛細弗為繳察中立而不撓率職而敢行譽望著於朝右威棱振於輦轂布之謠誦隆乎!任遇茲豈惟風采之足尚固亦器識之不群者哉!

  漢嚴延年為侍御史宣帝即位劾奏霍光擅廢立奏雖寢然朝廷肅然敬之鄭賓明法律為禦史名公直。

  蓋寬饒宣帝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回避小大輒舉所劾奏眾多廷尉處其法半用半不用(以其峻劾故有不用者)公卿貴戚及郡國吏繇使至長安皆恐懼莫敢犯禁(繇讀與亻同供亻役及為使而來者)薛宣為中丞執法殿中外總部刺史郡國二千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陳鹹為中丞總領州郡奏事課第諸刺史執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憚之。

  諸葛豐元帝時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京師為之語曰:間何闊逢諸葛(言間者何久闊不相見以逢諸葛故也。)上嘉其節加豐秩光祿大夫翟方進為丞相司直旬歲間舉奏免兩司隸(旬遍也。滿也。旬歲猶言滿歲也。若十月之一周)朝廷由是憚之。

  後漢鮑永光武建武十一年徵為司隸校尉帝叔父趙王良尊威貴重永以事劾良不敬由是朝廷肅然莫不戒慎乃辟扶風鮑恢為都官從事恢亦抗直不避強禦帝曰: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鮑其見憚如此牟融為司隸校尉典司京都執憲持平多所舉正百僚莫不敬憚。

  宣秉遷司隸校尉務舉大綱簡略苛細百僚敬之(。《說文》曰:苛細草也。以喻煩雜也。)陳忠為司隸校尉糾正中官外戚賓客近倖憚之不欲忠在內明年出為江夏太守複留拜尚書令。

  桓典為侍御史執正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都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禦史。

  應奉為司隸校尉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樊准為禦史中丞舉止正法百僚震悚。

  陳謙字伯讓拜禦史丞執憲奉法多所糾正為百僚所敬。

  馬嚴為禦史中丞舉劾案章申明舊典奉法案舉無所回避百寮憚之。

  趙謙為司隸校尉車師王侍子為董卓所愛數犯法謙收殺之卓大怒殺都官從事而素敬憚謙故不加罪。

  魏徐邈為司隸校尉百寮敬憚之。

  鮑勳為宮正宮正即禦史中丞也。百寮嚴憚罔不肅然。

  晉何曾魏世為司隸校尉時校事尹模憑寵作威曾奏劾之朝廷稱焉時人敬憚之。

  傅玄為司隸校尉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於是貴遊懾伏台閣生風傅咸為司隸校尉奏免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肅然貴戚懾伏。

  石鑒為禦史中丞多所糾正朝廷憚之。

  顧和為禦史中丞百寮憚之。

  劉毅為司隸都官從事後為司隸校尉糾正豪右京師肅然司部守令望風投印綬者甚眾時人以毅方之諸葛豐蓋寬饒。

  周處為禦史中丞正繩直筆權豪震肅。

  李裔為禦史中丞恭恪直繩百官憚之。

  崔洪為禦史治書奏免散騎常侍翟嬰官朝廷憚之尋為尚書左丞時人語曰:叢生棘刺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溫嶠為司隸都官從事時散騎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頗聚斂嶠舉奏之京都震肅。

  卞為禦史中丞忠於奉上權貴屏跡。

  鍾雅為禦史丞直法繩違百寮皆憚之。

  嗣譙王恬為御史大夫忠正有幹局在朝憚之。

  宋王淮之初為宋台禦史中丞為寮友所憚。

  孔琳之為禦史中丞奏劾尚書令徐羨之自是百寮震肅莫敢犯禁。

  袁顗字景章陳郡人初庾徽之為禦史中丞性豪麗服玩甚華顗代之衣冠器用莫不粗率蘭台令史並三吳富人鹹有輕顗茝意顗蓬首綬帶風貌清嚴皆重跡屏氣莫敢欺犯。

  荀伯子為禦史中丞蒞職勤恪有匪躬之稱立朝正色內外憚之。

  蕭惠開拜禦史中丞在任百寮畏憚之。

  蔡廓為禦史中丞多所糾奏百寮震肅。

  王鎮之為禦史丞秉正不撓百寮憚之。

  南齊袁昂為禦史中丞劾奏不憚權豪當時號為正直梁江淹在齊為禦史中丞彈中書令謝朏等及諸郡二千石並大縣官長多被劾治內外肅然明帝謂淹曰:宋世以來不復有嚴明中丞君今日可謂近世獨步。

  陸杲為禦史中丞性悻直無所顧望台稱不畏強禦到洽為禦史中丞彈糾無所顧望號為勁直。

  張緬為禦史中丞彈糾無回避豪右憚之。

  孔休源為禦史中丞正色直繩無所回避百寮莫不憚之。

  劉潛為禦史中丞彈糾無所顧望當時稱之。

  陳孔奐為禦史中丞奐性剛直善持理多所糾劾朝廷甚敬憚。

  袁憲為禦史中丞朝野皆嚴憚焉。

  褚玠為禦史中丞甚有直繩之稱。

  後魏李彪遷禦史中尉彪性剛直多所彈糾遠近畏之豪右屏氣。

  元仲景性嚴峭莊帝時兼禦史中尉京師肅然每向台常駕赤牛時人號赤牛中尉。

  陽固為治書侍御史使懷荒鎮鎮將方貳望風逃走王顯為禦史中尉多所彈劾百寮肅然。

  北齊趙郡王深初仕魏為禦史中尉正色糾彈無所回避遠近肅然。

  竇泰為禦史中尉泰以勳戚居台雖無多糾舉百寮畏懼。

  崔暹為禦史中丞文襄欲假暹威勢諸公在坐令暹高視徐步兩人掣裾而入文襄分庭對揖暹不讓席而坐觴再行便辭退文襄曰:下官薄有蔬食願公少留暹曰:適受敕在台以檢校遂不待食而去文襄降陛送之旬月後文襄與諸公出之東山遇暹在道前驅為赤棒所擊文襄回馬避之暹後彈尚書令司馬子如及尚書元羨殷州刺史慕容獻。又彈太師咸陽王坦並州刺史可朱渾道元罪狀極筆並免官其餘死黜者甚眾神武書與鄴下諸貴曰:崔暹昔事家弟為定州長史佐吾兒開府諮議及遷左丞吏部郎吾未知其能也。始居憲台乃爾糾劾咸陽王司馬令並是吾對門布衣之舊尊貴親昵無過二人同時獲罪吾不能救諸君其慎之。又文襄嘗謂暹曰:我尚畏羨何況餘人由是威名日盛內外莫不畏服。

  隋柳為治書侍御史當朝正色甚為百寮之所敬憚。

  陸知命為治書侍御史侃然正色為百寮所憚後。又奏劾齊王柬百寮震慄。

  皇甫誕字元慮少剛毅有器局開皇中累遷治書侍御史朝臣無不肅憚焉。

  唐王志中宗神龍中累除左台禦史執法剛正百寮畏憚時人呼為皂雕言其顧瞻人吏如雕鶚之視雀也。

  李棲筠為御史大夫正身守道無所顧憚朝綱益振百度肅然名重於時。

  竇參為禦史中丞不避權貴理獄以嚴稱。

  李夷簡為禦史中丞彈奏京兆尹楊憑當時翕然謂紀綱複振。

  李絳為御史大夫威望時振。

  魏為禦史中丞彈駙馬都尉杜中立贓罪貴戚憚之。

  孔緯為禦史中丞器志方雅嫉惡如讎既總憲剛中外不繩而自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