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鐘肇政 > 臺灣人三部曲之一:沉淪 | 上頁 下頁
二九


  「還怎樣?」老人冷冷地催促。

  「還花得起,並且也是應該的。」

  「應該!太不應該了!你們祖父天貴公當年做八十一都沒有這麼鋪張。你們應該還記得吧?」

  「彼一時也,此一時也……」仁智輕晃著說。

  「閉住你的嘴!你們都給我滾開!」

  「是。」

  三個人同時應了一聲匆匆地退了出來。總算過去了,他老人家沒說不,這就是認可了。出到房門外,老大老二倆都相視苦笑了笑,只有老三若無其事地走他的路,頭也不回地去了。

  下午起遠路的親戚們陸續地來到。信海老人有還在世的三個姊妹,她們都有一個兒子或孫子一塊來,還有就是老人的四個女兒。除了這些血親以外,大姑崁的宗族也有人來。他老妻的娘家,幾個媳婦和一個孫媳婦的娘家也都派人來。這些人大概到傍晚時分便到齊了。這可說是陸家的滿房的遠親近戚的大集會了。這樣一個大家庭竟不能容納這許多人,以致有一部分不得不疏散到頭房二房去借宿一宵。

  夜裡,不僅家裡熱鬧非凡,準備工作也到了高潮。這兒,那兒,都有一堆一堆的人,有切菜的,有專門殺雞鴨的。峨眉溝邊也有幾堆人在拔雞鴨毛、破肚、洗內臟等的,洗碗筷的當然也一大堆。

  後禾埕上是宰豬的大場面。十幾個壯漢在手忙腳亂地工作,料理兩頭大豬。黑黑胖胖的大傢伙,不多久給刮成白白的了,然後切下頭割成兩片,再後給切成一大塊一大塊,於是五六隻菜刀橐橐地響成一片,一大簍一大簍的豬肉便給送進了廚房。

  仁烈在這當中是最忙的一個人,每一項工作都要他來出主意。例如為了這些準備工作他預備了三十枝點蕃仔油(即煤油)的火把。可是這數目自然還是不夠,於是他得臨時去找老庚伯再鋸了十枝竹筒,為了趕時間,還得親自去找爛布。他不停地奔忙,不停地呼喊,直到雞啼了才得到抽點空兒躺躺的機會。

  天亮了。仍然是個好天氣。

  早飯後,信海老人就換上了長袍,加上馬褂,頭上戴上了紅纓帽,在公廳接受子侄們的磕頭跪拜。他畢竟還是樂開了,不停地笑著,臉上的紅光更紅了,跟神案上那一對大紅燭的火光互相輝映著。

  稍後,賀客也漸漸地來了。忙的人儘管仍在忙,而看熱鬧的人也著實來了不少。是的,那些坐著大轎來的,穿著一身大禮服來的人們,在人們眼中是很值得一看的。哦,那是吳秀才哪。人們會露出好奇的眼光指指點點地瞧。胡舉人也來了,還有李秀才、劉保正、邱總理(總理略等於莊長)也到了。總之一句,鄰近幾個莊裡的體面人幾乎都到了。

  五十張桌子分設在前庭和後禾埕立。前庭是三十張桌,這是方桌長攪的正式宴席,另外廳裡還有四張貴賓席。後禾埕上的二十張桌是用「毛攔」來代替桌子的,吃的人必需在地上蹲踞著。這多半是給來看熱鬧而沒送賀禮的人們吃的,當然這裡幾乎有一半是頑童們。

  八音班從一大早就來到,是由鄰莊的葉家請來的,一共六個人,大小鼓各一,哨吶二,胡琴二,鑼一。他們是業餘的樂師,通常也被稱作子弟班,會奏也會唱,採茶、亂彈、西皮樣樣都會一手。他們幾乎不停歇地奏著、唱著,彷佛這場面裡的喜氣都是由他們供給出來的。

  喜事到了入席開宴,算是到達最高潮了。三十張桌坐得滿滿地,還有少數遲到的坐不下去了,便搬了圓欖子湊上去。然後,十五六個打託盤的來回穿梭端菜,於是杯箸齊飛,大吃特吃起來。

  宴畢,人們期望的採茶開鑼了!酒醉飯飽之餘,還有一場好戲可看,真是沒有比這更樂的事了。

  戲棚是面向祖堂搭起來的,四根木柱撐起了約一丈五見方的戲臺,三面都沒遮沒欄,只後面掛著一塊布幔,正中一個紅布剪的大壽字。頂上擱著幾根竹子,覆蓋著一些稻草,前面垂下兩隻大肚酒瓶,充當吊燈。此外什麼也沒有,連個後臺都沒有,不過布幔後留有一點空地,可供演員化妝。這就是習見的採茶戲棚。

  戲開鑼時,飯桌很快地給搬走,留下板櫈以供客人們坐著觀看。不曉得什麼時候湧來了這麼多的人,客人們還沒全部坐定,剩下的空間都給看戲的人填滿了,無數鑽動的人頭鋪成了一片黑色的海。

  貴賓們被請出來了,個個都長袍長褂,手裡捧著水煙筒,道貌岸然。他們在正廳前的廊子上特設的座位上坐了下來。信海老人坐在正中,在那幾個老人家當中,他是最有威嚴最有福相的一個。他左顧右盼,談笑自若。仁烈仁智兄弟倆陪在身邊,也許這兄弟倆是最高興的一對了,因為信海老人曾對這一棚採茶表示過不同意,而此刻呢?老人卻顯得那麼開心。總算沒讓老父不痛快,這是他們兄弟倆共有的感覺。

  於是採茶上臺了。

  所謂打採茶也就是他們客家人獨特的民間戲劇,角色永遠是三個:一旦、一老旦、一醜,外加弦仔兩把,鑼鼓一副,整個戲班就是這六個人。他們往往也是業餘的演戲人,平常從事他們各自的行業,一旦有人來請演戲,便湊起來登場。不過他們之中也有不乏名聞遠近的名角,如阿坤旦,阿娘旦等人便是所有客家莊裡無人不識的大牌名票。當然他們全是男子,但都有一副好嗓子,好記性,並且還具備必需的機智,能夠應付任何觀眾的要求,唱出適當的山歌來。特別是阿坤旦這個人,三十不到的年紀,人雖長得醜八怪似地,而且還瘸了一隻腿,可是他的聲音亮得沒人可以比,傳聞裡的誇張說法是:在甲莊裡的戲棚上拉起嗓門,隔幾裡路的乙莊還可以清晰地聽出來。

  今天陸家請來的便是阿坤旦這個人。第一個戲碼還是莊人們最熟的,也是阿坤旦最拿手的「送茶郎」。阿坤旦扮成一個女的,脂粉塗上一大堆,看起來很有年輕女人的味道。

  戲文是說:男人(即茶郎)要渡海到臺灣去做茶生意了,妻子和妹子兩人送他出門。

  角色們在簡單的道白後阿坤旦唱出了第一支採茶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