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念真 > 臺灣念真情 | 上頁 下頁 |
坐娃娃車的醫生們 |
|
既然上山就得盡力。每回上山都覺得山上的人一次比一次少,好像只有盡力,才能阻止人們老化,放緩整個部落消逝的速度吧!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八點,原本該是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此刻卻格外冷清,只因為今天是光復節。對多數的人來說,睡覺的意義比紀念的意義可大多了。但是今天可是雙蓮教會山地醫療服務隊的大日子。這支已經有十多年歷史的醫療隊,今天正準備出發,展開另一次例行的醫療服務。 娃娃車充當的醫療車,從臺北一路到新竹山上,第一站是尖石鄉。就像臺灣深山裡的村落一樣,這裡沒有醫院,但總少不了教會。有教會便有牧師,今天的臨時醫院就開在牧師家門前的小院子裡。醫療隊的門面還沒有陳設好,病人便聚集了一堆。雖然一切就簡,但是掛號處、領藥處、小兒科、內科、牙科、婦產科等等的牌子,一樣樣標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然分科清楚,但是一遇到疑難雜症,幾個醫生還是可以立即會診,這一點可比在城市的大醫院簡單多了,而且醫生也和氣多了。 除了醫療之外,醫療隊還附設了美髮部,並有專業的設計師隨行。因為專業,所以愛漂亮的女孩還可以看書決定自己喜歡的髮型。看病、剪髮加造型一次完成,樂了所有有病沒病的人,不過卻苦了美髮師。美髮師陳小姐說,或許山上比較冷,所以這裡的人,頭髮通常都比較長,發質也比較粗硬,所以一天下來,手指頭特別累,工具也特別容易壞。工作是累,但是她的笑容裡,卻可以看出她被重視的驕傲。 醫療隊裡有著同樣驕傲的應該是牙醫師吧!求診隊伍排得最長的就是牙科。不過既然是服務,醫療和愛心最重要,其他設備就因陋就簡了。手電筒取代了無影燈,平常的四腳椅子取代了可升可降的牙科椅。要病人躺下來的時候,牙醫師的腳就成了可以自動調整角度的靠背。一天下來,我們擔心醫生的腿會不會抽筋,他倒輕鬆地說:「不會!而且這樣的pose比較帥!」牙醫師石公燦說:「我第一次來泰崗時,一個晚上和一個早上,差不多拔了一百多個人。以前在醫院,牙科好像是小科,來這裡,牙醫師最受歡迎,牙科也變成大科了,病人最多,而且一次解決了他們的問題!」牙科果然是生意興隆,才一個上午,所有的備用器械便全部用過一遍了!沒有消毒鍋,只好倒上酒精點火燒一燒,下午的病患才有器械可用。 張俊英醫師是婦產科大夫。這回醫療隊上山,所有的醫療器材都是他張羅募集來的。不過到了山上,他幾乎成了全科醫生。他說:「既然上山就得盡力。每回上山都覺得山上的人一次比一次少,好像只有盡力,才能阻止人們老化,放緩整個部落消逝的速度吧!」他又說:「原住民他們常搬很重的東西走山路。一般下山,膝蓋受力比較重,所以腳常常下山時會痛,上山反而比較好……」 比起張醫師的憂心,楊豐林醫師應該比較樂觀一點,因為他是小兒科醫師。三天相處下來,我們發現不管什麼時候,他口罩都不離身,連禱告的時候也一樣戴著。他說口罩不只是口罩而已,工作的時候它叫口罩,平常是醫生的領帶,是一種職業的尊嚴。 這一站工作結束後,醫生們也偷閒活動了一下筋骨,繼續往下一站更偏遠的地方前進。山路崎嶇顛簸,他們說這可比以前好多了。前幾年來,車子開不進來的時候,得用機車接駁。機車如果過不去,就得先把機車用繩索拖上去,人再拉著繩索上山。我們問醫療隊員:「下一站在哪裡?」他們指著遠遠的山說:「在那裡!存在,但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