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三毛全集 > 三毛傳 | 上頁 下頁
「小瑞典」(1)


  「等荷西辭了工回來,我們真的成了無業遊民。我們每日沒有事做,過著神仙似悠閒的日子。」

  ——三毛《士為知己者死》

  一

  1975年10月30日,三毛乘飛機離開西屬撒哈拉。從此,她沒能再回到她眷戀的這片沙漠。

  她在撒哈拉,一共生活了大約三年零八個月。

  這次訣別沙漠,勿寧說是逃生。她是在戰雲密佈的情況下,逃離沙漠的最後幾名西班牙籍婦女之一(三毛是雙重國籍)。

  三毛在沙漠的最後日子,是在危機四伏的動盪中度過的。

  居住在撒哈拉的土著民族,一改往昔的散慢與悠閒,像風一樣集中起來,利用種種鬥爭手段,力圖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

  在這場政治漩渦中,三毛的感情是複雜的。

  他們被自然劃入西班牙的陣營。但她和荷西對殖民主義沒有好感。在荷西的公司裡,一位感情激動的白人職員,站在桌子上,發表極端殖民主義的演說。三毛沒說什麼,荷西竟坐不住了:「荷西一拍桌子,砰的一聲巨響,站起來就要上去揪那個人打架。」過後,荷西很義憤地對三毛說:「你們臺灣當年怎麼抗日的?他知道嗎?」

  在阿尤恩,很少有西班牙人住在沙哈拉威人居民區裡。白人是沙漠的貴族。三毛和荷西,與沙哈拉威人雜居合處,並對他們產生了感情。沙哈拉威遊擊隊領袖巴西裡,便是他們的秘密朋友。

  然而,在一般的土民眼裡,他們還是殖民者。在政治大潮掀起來的時候,這對善良的青年夫婦,每天都有遇害的可能。

  沙哈拉威人的獨立夢,關山重重。北鄰摩洛哥對西撒哈拉眈視已久,磨刀霍霍。沙哈拉威遊擊隊依靠東鄰阿爾及利亞的支持,與西班牙和摩洛哥兩個對手抗爭。

  1975年10月17日,海牙國際法庭作出判決:西屬撒哈拉,由當地居民自決。西班牙放棄了這片沙漠。沙哈拉威人像盛大的節日一樣,歡呼真主。

  冷靜的三毛靠直覺相信,她那些可愛的鄰居決不可能這麼快就達到了目的。

  在沙哈拉威人歡呼的同時,摩洛哥人的軍隊開始進軍西撒。阿尤恩天天都能聽到冷槍和地雷的爆炸聲。鎮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西班牙人紛紛撤離,女人更不安全。何況,三毛住在沙哈拉威人中間。

  為了不成為累贅,她先荷西一步,飛離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三毛最一往情深的地方。她說,這片土地是她的「前世鄉愁」,是她「夢裡的情人」,荷西對三毛的昵稱是「我的撒哈拉之心」。

  他們在這裡結縭,成了永生永世的夫妻。又白手起家,建成沙漠裡最美麗的家庭。這裡的一切,都融入了他們的血液中。

  可以想見,三毛在空中回眸沙漠,看著它越來越小的時候,應是肝腸寸斷、萬般難舍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