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西班牙旅行筆記 | 上頁 下頁 |
七四 |
|
非常值得尋思的是,這樣的衝突,同樣發生在三百多年前的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十七世紀,菲律賓的古城馬尼拉就多次發生西班牙人和當地人一起排華,甚至屠殺華人的事件。全球化早就開始了,一開始就有華人的參與。在塞維利亞的檔案館裡,至今留有十七世紀末中國商船進入塞維利亞港口的記錄。例如在1686年,就有二十七艘中國大商船入港。今天在寫著這些的時候,電視中中國香港的世界貿易高峰會會場之外,韓國農民正在暴烈衝擊會場。他們的口號是反對現代發達國家,而背後其實是各國的勞工階級在爭奪飯碗,是工人對工人,農民對農民的戰爭。政府在這個時候出來談判,其實只是相當於工會農會頭頭的身份。 這短短兩三天的住宿經歷很特殊,讓我們看到了現代西班牙背後的一個側面。 要體驗羅馬時代老城牆下,小巷晨昏時候朦朧的氣氛,確實住在老城區是最合適的。老城區的背後小巷中,還有許多西班牙人合法經營的小旅館,比較規範。我們以前曾經住過一個,價格合理,簡樸,安靜,旅行者的基本要求,都可以滿足了。 不久,我們隨如約前來會合的朋友,住到了她在巴賽隆納的朋友家。主人熱情邀我們一起住到他家在山上的別墅去,我們就離開了老城。這一走,就出了巴賽隆納市區。一開始我們以為,只有大富豪才會有山間別墅,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光景。車子出城,又沿山裡的林中公路走上八公里才到。小屋造在山坡上,十分簡樸,卻占了好地勢。 這地方叫傑裡達(Gelida)。傑裡達是一個小鎮,離巴賽隆納有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居民四千,位於半山腰。周圍是起伏平緩的山間坡地,覆蓋著一望無際的葡萄園,整整齊齊。這種齊整列成的無邊際的起伏綿延,很動人。傑裡達的名氣是它的水。小鎮近旁有泉水從地下湧出,據說水質好到來人都要帶幾瓶水走的地步。 現在很多西班牙人有這樣的別墅,歐洲人也蜂擁前來西班牙買房。這樣的山坡上,原來攀緣困難,並不合適蓋房,可是最近幾十年世道太平,技術進步,交通也發達了,就成了蓋房住人的好地方。沿路有水管,居民們合作在山下打井,把水泵上山。房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燒罐裝液化氣。這遠離塵世的山中小屋,真是人間仙境。 回來後讀到報導說,西班牙城市居民擁有郊外第二居所的十分普遍。怪不得那時看到山間公路兩旁,星散著這樣的度假屋。根據收入狀況的不同,規模和豪華程度也不同,可是景致是一樣的,站在陽臺上極目遠眺,可以俯瞰皚皚群山。剛到那天,晚霞下的山影,一直伸展到遙遠的天邊,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回來在報上還讀到,西班牙早已經成為歐洲人買度假屋的熱點。比利牛斯山,這一次是真正地消失了。它的消失不僅是現代交通便捷的結果,還因為現代西班牙,保留著自己的文化特色,可是論其餘的一切,旅行條件、制度、觀念,和歐洲已經沒有差別。我們旅行途中遇到的德國退休夫婦二人,看上去還是中年人,他們對我們說,西班牙是他們感覺仍然是「舒服的歐洲」的最南端。他們也考慮在這裡買度假屋。在西班牙,已經有成片成片的歐洲富裕移民住宅區,反倒把西班牙人攔在外面了。 傑裡達也在網上向歐洲推銷它的房地產,除了靠近巴賽隆納、有優質山泉之外,還可炫耀的,就是站在傑裡達的山上,目光越過山下成片的葡萄園,在遠遠地靠近地平線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個著名山峰突然聳起。這山太有名,這是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 蒙特塞拉特是天主教的一個聖地,有著聞名世界的修道院和教堂。 從內戰後期開始,西班牙就在佛朗哥掌控之下。佛朗哥宣稱的起事目標,是要恢復「舊西班牙」。他要恢復原君主體制,但是在平定局勢以後,他並沒有把權力交給被第二共和廢黜的阿方索十三世。兩年後的1941年,阿方索十三世去世。這時,佛朗哥也沒有把權力交給阿方索十三世的兒子唐·胡安,而是留在了自己手裡。 然而,佛朗哥並沒有自己登基稱王的企圖。他的稱號是「Caudillo」,是「領袖」或者「統帥」的意思。如何接回西班牙王室,完整他的傳統政治格局,始終是佛朗哥的一件心事。 佛朗哥治下的西班牙,一開始和世界是有一定隔閡的。我們喜歡讀各個時期不同的人在西班牙的生活紀實。記得我讀過一個「二戰」期間在西班牙居住者的回憶,他說,他很驚訝地發現,每天報紙來了,周圍的西班牙人關心的不是戰報,而是彩票的消息。在「二戰」之後,佛朗哥沒有根本改造社會的念頭,他的一切做法:對經濟、對民族強大的關注,對權力穩定的關心,都可以在傳統社會裡找到。佛朗哥是一個軍事統帥出身的人,佛朗哥的最忠實追隨者是軍隊將領們。西班牙軍隊龐大,卻裝備陳舊。佛朗哥也從來沒有希特勒般的野心。至於保衛國家,他知道,在「二戰」後的世界格局下,並不需要他領兵保衛西班牙,他只要鎮住西班牙內部就可以了。 佛朗哥在內戰以後,把西班牙右翼的政治思潮全部歸併起來,起了一個名字,叫「民族運動」(Movimiento Nacional)。包括了天主教神職人員、保王派、軍人、長槍党人、技術官僚等等。原來的右翼黨派也是多頭多種,假如維持內戰剛剛結束的局面,難保以後不相互開打。於是,佛朗哥利用自己的威望,強迫他們都歸入「運動」,成為一個大家族。這個大雜燴不能說是一個政黨,因為它太雜了一點,並沒有統一的意識形態綱領,這一點佛朗哥並不在乎,他自己就不是一個講究政治綱領的人,誰也說不清佛朗哥到底是什麼樣的政治思想。可是「運動」又是西班牙唯一合法的「政黨」。在佛朗哥時期,「運動」之外,任何政黨都是非法的。 佛朗哥像所有現代獨裁者一樣,他維護穩定統治的方式,主要是不讓任何異己有組織起來的機會,絕對禁止反對黨的存在。可是,佛朗哥不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和西班牙大眾對立的。相反,他認為他才真正代表了西班牙大眾。為此,「運動」這種大眾化的組織旗號,它的民粹特徵,對於佛朗哥來說很重要。其實,原來的長槍黨和佛朗哥並不是一路,長槍党用「農民主權」來吸引民眾。佛朗哥卻用「運動」來吸納長槍黨,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運動」系統以外,一切有政治訴求的組織形式都萎縮甚至消滅了。工會只是「運動」之下單一的垂直工會。婦女組織、青年組織,都是如此。 不論佛朗哥是如何落後,他是從傳統思維出發,他基本上是順應傳統的經濟體系,因此在經濟上,始終是開放的。如果說,一開始西班牙經濟不能對外開放,那也是因為國際社會的排斥,而不是西班牙的自我封閉。非常有意思的是,佛朗哥並不因為「二戰」之後,國際社會把他劃入法西斯、對他關上大門,他就心生嫉恨,和世界作對。他只是耐心等待,抓住一切機會回到國際主流社會之中。仔細想想,論佛朗哥的觀念,他只是西方民主社會之前的封建等級和秩序觀念。他和西方主流在文化基礎上,有著太多的共同的理解,只是他不認為西班牙已經能夠「如此先進」。當時的西班牙和西方民主國家之間,是「落後」和「先進」的關係,卻從來不是「對立」的關係。佛朗哥統治下的西班牙就是西方民主國家的過去,而它們則是西班牙的未來。所以,它們之間很快走近,是一點不奇怪的事情。 1953年,佛朗哥終於等到和美國恢復外交關係,從而使自己長久期待的經濟向外開放,得以實現。在經濟上和歐洲、和世界開始融為一體。經過五六十年代的發展,西班牙工業和旅遊業都發達起來,社會自然隨之發生變化。大量無地農村人口來到城市,城市擴大。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必然產生了一個技術官僚階層。這個階層希望加速改革,希望西班牙在政治上也向歐洲靠攏,而佛朗哥不得不容納這些技術官僚。 據學者研究,在公民文化、識字率和經濟發展水準上,內戰前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西班牙相當於1840年的英國、1860年的法國,它明顯落後於西歐國家的發展水準。但是,到了七十年代的佛朗哥統治後期,這種落後已經大大縮小。西班牙已經工業化,人均產值達到可以和西歐國家相比的水準,而這種飛躍在相當短的時間裡發生。1964年到1973年十年間,西班牙經濟年增長百分之七點三,人均產值從1960年的不到三百美元變成1977年的三千二百六十美元。當時,義大利是三千五百三十美元,葡萄牙只有一千八百四十美元,愛爾蘭是三千零六十美元。 西班牙從事農林漁業的勞動力,從1930年的百分之四十六,到1970年降低一半。人口的城市化同時發生,居住在十萬人以上的城鎮人口,從1930年的百分之十四點八增長到1970年的百分之三十六點八。西班牙工業集中在加泰羅尼亞、巴斯克和馬德里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也意味著大規模的地區間移民。從1930年到1970年,有一百五十萬人離開安達盧西亞,一百一十萬人離開卡斯蒂利亞地區,馬德里和加泰羅尼亞地區都接受了一百五十萬移民。 1930年,西班牙文盲率在百分之二十六到百分之三十一之間,到1970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能夠閱讀。1975年,西班牙每七人有一輛汽車,百分之八十五的家庭有電視機。但與此同時,社會也存在貧富差距和不公,基尼係數1964年為0.378,1967年為0.446,1976年為0.487。少數人暴富,百分之一點二三的人佔有全國百分之二十二點三九的收入,百分之十最富的人比英國同樣地位的百分之十的人富一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