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我也有一個夢想 | 上頁 下頁
一五


  正如你已經知道的,作為後來美國的主體力量,「獨立」是源于一個更高的人道目標,是一個「美國革命」。對於他們來說,如果「平等自由」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追求的理想,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制度來保證它的實現,那麼這個即將誕生的新國家,就沒有任何意義。

  而對於以兩個極端南方州為代表的保守力量來說,他們無法在理論上與「天真的北方佬」抗衡,然而在心底裡,他們的「獨立」是實用的。就是以前是英國人作主,以後可以自己作主。當時,他們一方面還不想放棄他們由奴隸制所支撐的經濟利益。對於他們來說,經濟發展是首要任務。另一方面,當這些被奴役的對象是「黑人」的時候,他們對奴隸制的負罪感會大大減輕。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覺得在這裡大概必須把糾纏在「美國奴隸制」中的「種族歧視問題」,認真清理出來看一看了。

  在三百多年前,北美剛剛出現黑人,種族歧視就是非常普遍的。在這裡,我覺得有必要打破對於「種族歧視」的一些固定概念。「歧視」二字,在英語中的詞義是「區別對待」,「種族歧視」就是在種族問題上的「區別對待」。它是由差異產生的。事實上,一開始,當人類發生種族相遇的時候,這是非常自然,非常容易發生的一種情況。人類只有在理性的思考下,經歷長期的共存,才有可能真正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對「種族差異」以平常心待之。到今天為止,這依然是世界各個民族都還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課題。

  而白人和黑人又恰恰是反差最大的兩個種群。三百年前,當他們在北美相遇的時候,不僅外觀上會把相互都嚇一跳,會產生強烈的心理上的不適應,再加上他們文化上的南轅北轍,在他們相處的初期,會產生「區別對待」的反應是很自然的。說是一碰上不假思索就能和睦相處,親如兄弟,反而是不正常的。也許,你不太同意我的這種說法。恰巧,我最近看到這裡的一個華人介紹康有為的「大同書」,有一段談到「大同書」中康有為乍遇黑人的反應。也許可以作為一個「旁證」。

  你也知道,康有為是清末的中國人中最能夠接受新思想的開明人士之一了。在當時可以說是有書有論,敢作敢為的思想先驅級人物。他的「大同書」從1884年開始執筆,本世紀初完稿,已是美國獨立的一百多年之後,連「南北戰爭」都已經打完快二十年了。在「大同書」中,他大力宣揚一個「無邦國,無帝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下筆胸有成竹,言之壯懷激烈。可是,當他第一次遇到黑人,毫無思想準備的康有為,顯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他不能想像在他的「大同世界」中,竟然也能包括這樣的「一種人」。

  他對黑人這樣描述道,「然黑人之身,腥不可聞。……故大同之世,白人黃人,才能形狀,相去不遠,可以平等。其黑人之形狀也,鐵面銀牙,斜頷若豬,直視如牛,滿胸長毛,手足深黑,蠢若羊豕,望之生畏。」

  其結果,主張「人人平等」的康有為,居然對於「大同世界」所無法容納的黑人,想出了一個比奴役更為可怕的解決辦法,「……其棕黑人有性情太惡,或有疾者,醫者飲其斷嗣之藥,以絕其傳種。」

  根據這段話,我們完全可以按照我們今天的標準,把那個在黑人面前目瞪口呆,手足無措的康有為,定性成一個種族滅絕的法西斯分子,斥責他的「大同世界」的偽善。可是我想,實際上,倒楣的康有為只不過是在初見一個出乎意外的「奇異人種」的時候,在震驚之餘被嚇壞了。他心裡很可能把黑人定位于人與猿之間的一種「怪獸」,因而怎麼也無法想像,如何與之「平等共處」。

  北美事實上也經歷了完全相同的道路。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性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包括宗教教育在內的教育水準,又往往對人的理性深度起了重要的推動。

  有關「種族歧視」的問題,以後我們還會有很多討論。我們還是先回到美國獨立之前,十三個殖民地第一次聚在一起,南北雙方第一次遭遇……

  你也許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為什麼說在美國的奴隸問題上,是兩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為什麼說當時十三塊殖民地的最南端並列的兩個州成為美國奴隸問題的「禍根」呢?「南方」不是還包括了其它幾個殖民地嗎?你問得很有道理,在美國獨立前,南方還包括了馬里蘭,佛吉尼亞,和北卡羅萊納三個殖民地。但是,這三個殖民地對於奴隸問題的態度,遠不是那麼極端。

  例如,這三個南方殖民地在美國獨立之後,它們都走出了解決奴隸問題的第一步,停止了奴隸交易,並且在試圖逐步解決這個問題。它們中的一半,後來甚至加入了北方的陣營,如馬里蘭。

  北卡羅萊納一直受佛吉尼亞的影響比較大。處於南北交接的佛吉尼亞,更是成為南北不同思想的撕裂點,常常為此痛苦不堪。在奴隸問題的最後解決上,自始至終有著激烈的矛盾和內部辯論,甚至導致了本身的分裂。一半的佛吉尼亞後來斷然加入北方的陣營,成為今天的西佛吉尼亞州。

  因此,如果沒有兩個極端的南方殖民地,相信獨立後的美國是會比較快地就擺脫英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奴隸制問題的。但是,由於一個極端南方的存在,歷史就是給這個即將誕生的新國家,留了一個棘手的難題,甚至可以說是留了一個埋伏八十年的定時炸彈,直到八十年後的南北戰爭時,才轟然炸響。

  從佛吉尼亞這個矛盾的焦點,最能夠反映出美國誕生時有關奴隸問題的衝突了。

  佛吉尼亞是一塊十分特殊的土地。它的特殊,不僅在於它處於南北夾縫之中的特殊地理位置,還在於它的移民定居者的特質。

  當然,在佛吉尼亞,和其它州一樣,大量的還是極其貧困的普通移民。但是作為這塊土地精神主導的一批移民,卻是在英國政治動亂中出逃的一批貴族。不少是被砍了頭的國王查理一世的屬下。於是,貴族派頭的英國紳士風格也影響了他們對於奴隸制的態度。一方面,他們對於主人和家奴所形成的嚴格等級制是十分習慣的,甚至是頗為欣賞的。而另一方面,他們良好的教育又迫使他們不可能躲避對於「人性」的思索。因此,有關奴隸制的討論在這裡從未間斷。辯論最激烈,反復起伏也很大。

  佛吉尼亞的真正開發,比北方晚幾十年。在奴隸交易的初期,這裡也發出過猶豫的聲音。從今天看來,這幾乎算不上是反對,甚至顯得十分荒唐。因為,這個從佛吉尼亞發出的聲音,質疑的並不是是否應該使用奴隸,而是從什麼地方去買來奴隸。

  當時北美的奴隸來源有兩個不同來源。簡單說就是「一手貨」和「二手貨」的區別。直接從非洲來的,都是「一手」的,來自南美和西印度群島的,就是「二手」的了。在佛吉尼亞的一些人,他們反對的就是從非洲直接進口奴隸,他們提出只進口「二手」的奴隸。為什麼呢?「一手貨」不是更便宜嗎?

  這是他們心中尚未被大漠風塵所刮走的殘餘良知在「作祟」。在心靈深處,他們被阻擋在「把一個自由人變為奴隸」的這道「道德的門檻」前。新大陸的現實,使這些佛吉尼亞的反對者知道自己無力改變進口奴隸這樣一個潮流,所以,他們提出只間接地從其它地方進「二手奴隸」。這樣,至少他們沒有去直接參與把一個自由人變為奴隸的罪惡,而只是把一個已經成為奴隸的黑人,挪了一個服勞役的地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