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我也有一個夢想 | 上頁 下頁 |
一三 |
|
§躲不掉的妥協和一國兩制 盧兄:你好! 來信收到,謝謝!你的信中說確實對我提到的問題感到疑惑不解,正在等我的下一封信。我接著再往下寫。 美國的誕生,實質上是這塊土地被耕耘了一百五十年之後,逐步成熟,開始清理的一個結果。生活在這裡的一些人,不再僅僅陷於謀生的勞頓,他們開始問自己,當初他們為什麼千辛萬苦來到這裡?究竟要的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是他們的問題,也是今天的一代代的新移民的問題。在今天的美國,你可以遇到生活狀況還相對較差,卻心境平和的移民;你也會遇到境遇相對更好,卻怨聲載道的移民。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當初來到這塊土地,所尋求的東西就是不同的。 獨立之前的那些殖民地移民,終於意識到,長期以來統治他們的英國王朝,忽略了他們的基本需求。這個需求清楚地寫在他們要求獨立的旗幟上,那就是「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你一定已經發現,這個目標反省,實際上又是一次人類對自己的基本問題,即「人性」的思考。 關鍵的是,他們又按照邏輯推斷出一個基本道理,那就是,他們所追求的人的基本權利,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即,「人人生而平等」。這個時候,他們意識到,他們所要清理和清算的,好象並不僅僅是英國王朝。 他們的面前分明出現了我曾經向你提到過的,當今美國黑人女詩人瑪雅·安吉魯的問題:人是不是需要解放自己?人是不是需要解放別人?人能不能夠不解放別人只解放自己?人能不能不解放自己只解放別人? 對於這些問題,當時的人們當然還不可能一致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然而,這些問題已經無可回避。美國的「獨立戰爭」是我們的習慣叫法。在美國的歷史教科書中所用的英語名稱,實際上是「美國革命」這樣一個詞。 換句話說,美國革命是」 真革命」還是「假革命」,就看怎麼處理殖民時期留下帶來奴隸問題了。平等自由的口號是糊弄英國人的表面文章,或是為了趕走英國人而制定的一個策略,還是一個即將誕生的新國家的真正理想,對於奴隸問題的態度,成了一塊試金石。 即將成立的美國,如果允許「人人生而平等」的最高原則,和北美殖民地奴隸制的現狀共存,將會產生一個最大的荒誕。對於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和辯論奴隸問題的北方思想主流來說,這本來就是他們難以容忍的殖民地歷史沉屙。現在,突破的時機終於來臨,一百多年的爭執現在該有個結果了。因此,在北方,解決奴隸制進展迅速。奴隸交易的行為在獨立戰爭期間,就已經在北方基本停止。就連屬於南方,地處南北交接點,一直充滿矛盾的佛吉尼亞和馬里蘭,也在戰爭期間立法停止了奴隸交易。 於是,在美國的獨立戰爭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的景象:一個新的國家,其本身的存亡,尚在生死一線間的戰場上。可是,他們卻在那裡一面向英國人開戰,另一面反而有悖常理地在向自己開刀。所以,轟轟烈烈的「獨立戰爭」實在只是半場「美國革命」,另外半場他們落實到了自己頭上。 你已經知道,在獨立戰爭期間,北方的麻塞諸塞和賓夕法尼亞已經基本廢除奴隸制。也許你也注意到了,在困難的戰爭局面下,並不是一個坐下來思考和清算自己的好時候。當時的主要矛盾無疑是獨立。戰爭之前,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形勢非常緊張。戰爭之中,更是有槍炮逼在眼前。所以,作為與獨立戰爭本身並沒有直接關係的奴隸制的道德問題,僅僅基於一個理想,能夠這樣被提出來,並且開始實質性的步驟,已經非常不容易。 戰爭結束後不久,北方各州紛紛先以立法禁止奴隸交易,之後又陸續著手結束殖民時期的奴隸制,隨著戰後的重建,這場清理也在大部分地區基本結束。 但是,這還是沒有回答你的問題,為什麼美國的奴隸制還是拖了幾十年,甚至導致了一場南北戰爭呢?正是美國與其它國家很不一樣的特殊情況,使得問題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 在美國建國的最初時期,在奴隸制的問題上,可以說是兩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這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在剛剛誕生的美國十三個州裡,實際上有兩個州還遠遠落在美國思想主流和歷史的後面,它們儘管無法在原則上反對廢除奴隸制,但是,卻始終企圖盡可能延長奴隸制的壽命,以維護它們的利益。在「利」和「義」之間,它們選擇了「利」。這兩個州就是佐治亞和南卡羅萊納。 佐治亞和南卡羅萊納,那真是非常特殊的兩個地方。就是在美國的交通通訊已經高度發達的今天,你仍然可以在那裡發現非常保守的一個個小鎮。他們欣賞自己的傳統價值觀,對新鮮事物幾乎本能地持抗拒態度。不僅是難以接受其它國家的外來文化,也同樣不喜歡時髦的北方人。前不久,我們就在一個南方小鎮上,發現一輛汽車上貼著這樣一句話,「既然北方那麼好,你幹嗎不搬回去住!」令我們啞然失笑。 我在前面提到過,一個殖民地的移民構成,對於形成這個地方的風格起了幾乎是決定性的作用,那麼,這兩個殖民地的移民來源究竟是些什麼人呢? 南卡羅萊納的最初移民,主要來自西印度群島一個叫巴巴多斯的島國。西印度群島當時也是英屬殖民地。在販奴高潮中,這個地區首當其衝,以致於北美的許多奴隸都是從西印度群島買來的「二手貨」。巴巴多斯從非洲販奴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就是在1980年,它的人口構成中,黑人占百分之九十一,白人僅占百分之四。 在巴巴多斯,當時黑人白人的比例雖然不象在1980年那麼懸殊,但是那裡的白人當時已經習慣於大規模無節制地進口黑人用於種植勞動,並且習慣於控制人數大大超過自己的大批黑人奴隸。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對奴隸起阻嚇作用的嚴刑峻法,幾乎是必然的。 南卡羅萊納開發的時間比較晚。它的氣候和條件,非常適合類似巴巴多斯的農業種植。它的開發實際上是巴巴多斯一些野心勃勃的白人,向北美洲有計劃擴展的一個結果。因此,他們「發展過來」的時候,也幾乎原封不動地搬來了一套北美前所未有的「巴巴多斯模式」。於是,在這裡出現了北美唯一的黑人比例遠高於白人的殖民地。在1680年的開發初期,白人在南卡羅萊納的比例還占百分之八十三左右,然而六十年的大量奴隸進口之後,在獨立戰爭前三十年,在那裡的白人已經只占百分之三十三,黑人的數量已經是白人的一倍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