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掃起落葉好過冬 | 上頁 下頁
哪怕在奧斯威辛,繪畫依然是美麗的(2)


  弗利德在包豪斯如魚得水。在魏瑪,包豪斯的老師和學生組成像藝術村的小社群,住在一起。這是藝術家們非常經典的生活方式。弗利德酷愛音樂和戲劇。包豪斯有著整套整套的藝術節活動。弗利德積極參與設計海報和演出。但她還是把主要的精力紮進學習和創作。她喜歡這裡的新型課程,它們支撐著她內心的演進,也支撐著實踐和藝術之間的連接。她充分利用學校的條件,甚至學習使用印刷機、金屬加工機械,以及能夠控制的快速編織機等等。她和同學安妮一起製作的書籍裝訂機,作為學校的成就,還被記載在今天的《包豪斯歷史》中。

  包豪斯是如此令人耳目一新。對許多學生來說,包豪斯風格又會成為一種負擔。就是伊騰的教學,也會成為一種難以超越的影響。後來的人評價說,弗利德大概是很罕見的,能夠消化了包豪斯,又真正從包豪斯「走出去」,重新認識自己、確立自己藝術個性的「包豪斯人」。

  就在這一段時間裡,年輕的弗利德,也以痛苦的方式,完成了從女孩向女人的轉變。

  故事的起端,還是在去包豪斯之前。剛滿二十歲、才華橫溢的漂亮女孩弗利德,有著幾個追求者。今天人們還找到一些歌曲,是愛上了弗利德的青年音樂家特地為她而創作的,其中一首題為「我一半的生命」。可是,他們都沒能得到回應。弗利德的初戀非常單純。她只是和一個學建築的大學生,雙雙墮入愛河。那就是一年之後和她一起去包豪斯的弗朗茲·辛格(Flanz Singer)。

  他們一起在包豪斯度過了兩年愉快的學習生活,一起在課餘參與戲劇活動。當時在魏瑪,有一些當地藝術家也參與包豪斯的種種活動,他們組成團體,稱為「包豪斯之友」。1921年,弗利德和辛格又一起參與組織了一場歌劇,弗利德還為演出設計了海報。一個名叫艾咪的女歌手在歌劇中擔任演唱,她改變了弗利德的一生。

  一夜激情演出,弗利德的戀人弗朗茲,愛上女歌手。不久之後他們就結婚了。弗利德給老朋友安妮的信中說:「關鍵是要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被無盡頭的、絕對的孤獨所壓倒。願上帝幫助我度過這段人生。」

  此後在人們的印象中,弗利德沒有太大變化,還是那個風趣、富於熱情、不停地冒出新想法的女孩。可是,在這樣的外表之下,躲藏著另一個弗利德:她變得過度敏感、憂鬱、孤獨。她在包豪斯的後期作品,風格明顯出現變化。她當時的一組作品《黑暗》,表現著自己的噩夢。只有最親密的朋友看到她的內心,她寫道:「我經常感覺自己是一個被可怕的洪水推動的游泳者……在瞬間,我把頭抬出水面……我想要對另一個在游泳的人哭喊出來。幸運的是,我對自己沒有任何打算,就連一分鐘之後的計畫都沒有。」然而,她的生活突變,卻還不是混亂的終結。

  婚後的弗朗茲和妻子有了一個孩子「比比」之後,他卻又回到弗利德身邊,成為她的情人。對弗利德來說,她只有過這樣一次起於二十歲的單純初戀,這是從來沒有中斷的感情。如今回來的,還是她深愛著的同一個人,卻已經是別人的丈夫。她無力推開弗朗茲,無力理清自己,更無力擺脫這樣的困境。

  1923年,他們已經離開包豪斯,開始自己的事業。幾經周折。他們從德國回到奧地利,在維也納建立了「辛格-迪克工作室」。弗朗茲·辛格是個素質極佳的青年建築師,兩個人在藝術才能上不相上下。在學生時代,他們就習慣了配合默契,如今作為成熟的設計師,合作得更加順手,大量優秀設計,不斷地從這個工作室出來。他們在包豪斯風格中糅入維也納風情,從建築到傢俱、手工業產品的設計都有,工作室的事業十分興旺。

  這就是格魯皮烏斯說的,他以「極大的興趣在注視」她成功的那段過程。他們在事業上的合作看上去珠聯璧合,可是,兩人之間複雜的私人關係,卻令弗利德越來越困惑。因此,他們的關係常常是緊張的。弗利德的朋友都記得,她是多麼的喜歡孩子。當包豪斯的學生在藝術節設立攤位、賣手工藝作品時,弗利德賣的是自己做的玩偶,她的攤位永遠擠滿了孩子。她一直渴望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她幾次懷孕,最後卻都順著弗朗茲的意思去墮胎了。

  這樣的狀況維持了差不多有七八年。而弗利德終於在多年掙扎之後,孕育了自己破繭而出的能力。一段起於二十歲的單純相愛,終於在扭曲下斷裂,她主動離開,在維也納的十九區租了自己的創作室,遠離弗朗茲和過去的痛苦記憶。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1931年,三十三歲的弗利德受維也納市政府的邀請,得到一份向幼兒教師們教授藝術課程的工作。對弗利德來說,創作的成功,並非是她尋求的藝術生涯的全部,這是她內心真正企盼多年的機會。弗利德是一個畫家,她更是一個思索中的畫家。對她來說,探索藝術發生和生長的哲學,是她藝術實踐中無法分離的一部分。也許,這就是她接受的早年教育中,大師們留下的痕跡。

  她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工作,進一步推進了她從伊騰那裡學到的藝術教育。

  伊騰是一個天才的藝術教育者,可他自己並非一流畫家,弗利德恰恰可以彌補這個缺憾。她的教授過程,全都用最出色的、鮮活的示範和作品來表達。這工作簡直就是為她的理想而量身打造的——她的教學對象是幼兒教師,她不是在教學生畫畫,而是在教授藝術老師,

  讓他們理解如何給孩子們作藝術啟蒙。那是一個她等候已久的挑戰。教學在逼著她進一步地思索心理、哲學和藝術的相互關係。她在自己的精神家園裡樂不思蜀。她的學生們回憶說,沒有人能夠如此啟迪他們對藝術的理解力。她教給學生的,是體會藝術如何萌芽,如何像一根竹子一般,先是冒出筍尖,然後它生長、生長,終於,緩緩地展開它的第一片純淨的綠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