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掃起落葉好過冬 | 上頁 下頁
戰爭、和平、和平主義


  一

  這個題目看上去大得嚇人,其實,只是想談談一些相關的隨感。

  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其他動物之間,很少發生大規模滅絕性的自相殘殺。最近,英國《泰晤士報》,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發現,證明現代智人的兩個近親人種,是在和現代智人接觸之後才滅絕的。許多科學家早就推定,他們的滅絕,很可能是現代智人「幹的好事」,意指爭鬥、屠殺。這雖然只是一種推定,至少證明了科學家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對祖宗的稟性毫無信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世界性戰爭。當時,武器的升級換代發生了本質性變化,戰爭觀念卻還是傳統觀念:要打敗一個國家,就要徹底擊潰這個國家民眾的戰鬥意願和意志力。因此,戰爭雙方都採取了對城市的大規模轟炸,形狀慘烈。

  當時險險乎就是納粹要贏,大家有個共識,就是納粹若贏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贏得戰爭是人們關注的中心,支付的代價都被默默認可。時過境遷,贏的已經贏了,危機也被淡忘。民眾支付的代價,戰爭不人道的一面,被長久地追憶、反省,傷痛難忘。不僅是發動戰爭一方遭到譴責,就是進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方,也同樣受到責難。對美國為結束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在廣島、長崎扔下原子彈而引出的爭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這樣的反省無疑帶來正面的效應,就是對新一代的和平教育。這對一些在傳統上「尚武」的國家,尤其重要,使得這些國家的民眾對無端侵略他人的支持度大幅降低。

  戰後的幾代年輕人,是反戰的中堅。今天,只要出現任何戰爭,全世界各地都會爆發規模巨大的反戰示威,年輕人永遠是主力。可是,逐漸地,我們也看到,不問青紅皂白地反戰,在知識界也成為不必承當任何責任、道德始終居於高位的簡化思維。

  反戰為什麼不是一個永遠不錯的選擇?因為這個世界並沒有乾淨到非暴力能夠解決一切的地步。在冷戰中和冷戰結束之後,在一些國家發生過大規模種族清洗的事件。這些事件在發生的時候,主持屠殺的,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權。從原則上來說,那是他們國家的內政。這些事件造成上百萬的平民在和平時期被屠殺,也造成難以遏止的難民潮。外交手段的抗議、制裁等等,難以奏效,而眼見著血流成河的大屠殺在天天發生。

  這時,對於政治家和有號召力的知識界來說,只有自己假想的淨土,並沒有一個事實存在的道德高位。

  國際社會武力干涉,就是戰爭。戰爭不僅造成戰鬥人員的傷亡,還必定造成平民的傷亡。在今天的戰爭新觀念下,儘量利用高精度武器,減少平民傷亡,已成為戰爭的一個重要考量。然而,要推往極端,要求一個完全沒有平民誤傷的戰爭,只是一個幻想。於是,許多人認為,站到對面,反對一切武力干涉,反對一切戰爭,永遠高舉和平大旗,這是保障自己在道德、良心上立於不敗之地的良策。而事實上,在前面的例子中,不贊成武力干涉,就是坐視屠殺,事實上造成的平民流血,要比武力干涉要多得多。

  這就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痛悔沒有對盧旺達的屠殺早些採取武力干涉的原因。

  二

  和平主義是一個美好的名字。所以,今天給自己引入和平主義立場的人,很多。

  可是,究竟什麼是和平主義?我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和平主義就是反對一切暴力和戰爭。一點不錯。可是,絕大多數宣稱自己是和平主義者的人,並不知道,要維持一個和平主義立場,比他們想像的要困難得多。

  和平主義是一種信念,就是反對一切暴力。聽上去很簡單。可是,落實到具體,就變得複雜起來。舉個簡單例子,假如有一名歹徒,拿著一把刀子,沖進你家,要殺死你的妻子兒女。你呢,手邊恰有武器,可以輕易地以暴力反抗,救下親人。可是,你是和平主義者,反對一切暴力。所以,你就不能動武,你寧可眼睜睜看著家人死于歹徒之手,也要維持自己非暴力的信念。這樣的行為,才是和平主義的實踐。所以說,當和平主義者並不簡單。往往是起于某個宗教信念,只有堅持宗教信仰,才能維持住和平主義的立場。

  維持這樣的立場,容易不容易尚且不論,因為像歹徒沖進家裡,當場測試立場,畢竟罕見。可是,即便是真的和平主義,就鐵定是一個道德高尚的立場嗎?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在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經甄別確認,真正的和平主義者,都可以免服兵役。他們被看作是一種宗教信仰,被社會尊重。然而,在反侵略戰爭中,和平主義者並沒有盡一個公民的義務。雖然你可以說,我寧可敵人打進來殺死我,也要堅持和平理念。事實上,卻是你的同胞犧牲在戰場,為你抵擋了子彈,換了來你的和平生活。「道德」也就隨之引出困惑。

  於是有人說,那麼,我是一個相對的和平主義者,我反對法西斯的侵略戰爭,卻不反對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這時你會發現,你和一個非和平主義者已經沒有區別,你並不反對「一切」暴力和戰爭。事實上,只有「是」或「不是」和平主義者,而並不存在「相對的」和平主義者。你不能說,歹徒殺在別人家裡,我主張和平主義;殺進自己家裡,我就改主意了。你對戰爭的態度其實也和一般人沒有區別了:你在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判斷是要「贊同」還是「反對」。而不是認為,在當今世界上,「和平」是惟一可以接受的「主義」,而「暴力」、「戰爭」是絕不可取的手段。

  在細究所謂「相對和平主義」的時候,你還會發現,其實人是有天然弱點的。就是在危險距離自己遠的時候,態度就容易「超然冷靜」,更「和平」,而危險逼近,態度就會變化。因此,一個面臨巨大危險的國家,它的反應,將本能地和他國他人不同。這引出雙方都要警惕的一個問題:身處險境的,要避免過度反應;安享和平的,要居安思危。

  離開自己的道德幻影,世界才可能擺脫左翼的、虛假和平主義的青春期,進入成人的理性思維。當一場戰爭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大家才能夠理智地根據自己掌握的事實,分析和判斷自己應該如何看待,採取何種立場。這個過程才是正常的思維過程,這時取的立場,才是一塊堅實的土地。

  那麼,和平主義還是不是一個美好的名字呢?是的。它是極少數人的信仰。這樣信仰的產生,給我們多數人,指點著一個可能的和平未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