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如彗星劃過夜空 | 上頁 下頁 |
五九 |
|
另一方面,就像當年在美國的建國時期,出現一批有思想的紳士一樣,媒體、新聞業,也出現了一批有思想、有事業心的精英。他們開始承擔起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責任來。 其中的典型,就是那個被從歐洲招到美國來打南北戰爭的約瑟夫·普利策。他的一生,幾乎就是美國新聞業的發展史。他那個時代的報人,都抵擋不了炮製轟動新聞,甚至不惜製造假新聞的同業惡性競爭。可是,在經歷一切之後,普利策開始相信,「每一期報紙的刊發,都提供了一個機會,又是一種責任,要說一些給人勇氣的真話,要超越平庸與傳統;……要有勇氣擺脫黨派的偏見,還要有勇氣擺脫大眾的偏見」。「要永遠絕對的獨立,永遠不懼怕抨擊邪惡,不論作惡的是巧取豪奪的富人,還是故意作亂的窮人。」 1911年,他在死後留下200萬美元,建立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和每年一次的普利策獎,支持他追求的新聞精神。這樣的新聞精神逐漸在美國成為主流,後繼者中,就有在1933年買下《華盛頓郵報》的尤金·邁爾。 尤金·邁爾是個猶太人,他事業成功、富有。在他的理念中,他應該以某種方式回饋社會。他加入了一些慈善機構,最後,他決定以辦媒體的方式實現他的理念。尤金·邁爾是個共和黨人,也曾投入過幫助總統競選的運作。作為一個首都大報的主人,他認為,一個偉大國家的首都應該有一份好的報紙。他相信美國人,他們一旦瞭解了事實,就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他不認為應該以自己的黨派性來向民眾做宣傳和說教,而是認為,「我要把無偏見的事實告訴他們」。 當時很多人都懷疑,一個有強烈黨派傾向的共和黨人,怎麼可能辦出一份獨立的報紙來。可是尤金·邁爾堅持要走獨立、客觀的道路。他認為報紙要反映社會真實,要為民主社會服務。1935年3月5日,他在報社發表了他的辦報原則: 1 報紙的第一使命,是報導盡可能接近被確認為事實的真相; 2 報紙要報導我們能夠瞭解到的有關美國和國際重要事務的全部真相; 3 作為新聞的傳播者,報紙要如紳士一樣正派; 4 報紙的內容應老少鹹宜; 5 報紙要對讀者和普通民眾負責,而不是對報社老闆的私利負責; 6 只要對公眾有益,報社要準備為堅持真實報導而犧牲自己的利益; 7 報紙將不與任何特殊利益結盟,但是在報導公共事務和公眾人物的時候,要公平、自由和健全。 這樣專業的新聞精神在美國終於建立起來。美國國父們曾經指望新聞自由能夠作為對政府制約的一個巨大社會平衡砝碼。現在,具有這樣職能的媒體,終於一步步形成了。我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觀眾打電話詢問一位著名主持本人對某個重大事件的看法,這位主持的問答是:我的工作是盡可能迅速、準確、完整地把發生了什麼事情告訴你,結論是要你自己來做出的。尤金·邁爾的龐大報業傳給了他的女兒女婿。多年以後,這張報紙終於以獨立的社會立場,和美國政府進行了一場抗衡。 你看,美國建國初期,得到的是怎樣一個超前的共和制度,而國家卻還處在古典社會。200年來,美國社會經歷工業化、現代化,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它從無序到有序,是在經歷了教育的普及、制度細節的完善、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包括媒體在內的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甚至,是從內戰的血的教訓中取得經驗和反省,這是一個漫漫歷程。他們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全靠自己磕磕碰碰的摸索。可是,他們沒有放棄對制度的信心,其原因是,他們來此尋求自己的幸福,他們已經根深蒂固地習慣了自由,而他們相信,這正是這個制度可能提供給他們的東西。 今天就聊到這兒吧。 祝好! 林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