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海外故事 > 太陽鳥 | 上頁 下頁
一八


  當然現在的少年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又有人問:「怎麼結尾才能畫龍點睛呢?」

  「其實寫文章就像做菜。」因為這時楊一能想起的就是做菜,楊一換了個詞說,「噢,就是烹飪。」

  下麵竊竊私語。

  「我問大家,做菜過程中最關鍵的是什麼?」

  「火候。」

  「調料。」

  「刀功。」

  楊一笑了,開口說:「放鹽。」

  下面譁然一片。不是因為楊一語出驚人,根本就是答非所問。

  楊一接著說:「《美食家》裡有這麼個故事。解放前有一家餐館非常有名,師傅手藝之高,號稱天下無雙,所以賓客滿堂,生意紅火。尤其是那些美食家吃定了這家館子。一天幾個美食家又聚在這個館子裡,一桌的珍饈美味,吃得那個痛快。這時上了最後一道菜,是湯。美食家們一喝,個個拍案叫絕,從來沒有喝過這麼鮮美可口的湯。再研究一下配方,跟以前完全一樣。這下奇怪了,一定要把那個廚子找來問個究竟。正要去找廚子,廚子卻自己匆匆跑來了,一個勁兒地道歉。原來,他今天太忙太累了,做完最後這道湯,就因得打起瞌睡,這會兒才想起忘了放鹽。這幫食客又得罪不起,就急忙跑出來道歉。」

  同學們「噢」了一聲。

  「為什麼這個廚子忘了放鹽可以使湯有始料不及的效果?因為這些美食家吃完這一桌的美味佳餚,味覺已經滿了,最後這個湯如果再放鹽,就顯得味道過重。不放鹽,對他們來講,卻是恰到好處。」

  同學們又「哇」了一聲。

  「鹽者,百味之將。有時候,還得搞點無為而治。」

  同學們再「嘩」了一聲。

  「同樣,結尾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想該怎麼結尾,你已經可以收筆了。再往下寫,不見得是件好事。」

  同學們就「哇塞」叫起來。

  散會,指導老師喜形於色:「楊一,我就知道你行嘛!講得不錯,深入淺出。」

  楊一想,我真是「以已昏昏,使人昭昭」。又想,這個烹調的學問實在大,一出口就是一個比喻,一個典故,好,真好。民以食為天,已經吃出了水準,吃出了哲學,孩子在校補課叫「吃小灶」,大人在單位工作叫「吃大鍋飯」,女人嫉妒叫「吃醋」,嫉妒得無理則叫「吃乾醋」,吃的學問大著呢。以後,楊一也就以食為看家本領了。事實上,她發現任何事,戀愛也好,事業也好,都和烹調異曲同工——投入的精力、時間越多,滿足的程度越高,當然,失望的可能性也會越大。

  §4 留下還是回國

  談到她的整個成長經歷,楊一打八十分。讓她氣憤的是:當她千辛萬苦地走過來後,人們開始反省他們這一代的成長,言語之中,這些在訓練班裡長大的孩子都很脆弱,不經一擊。楊一不這樣認為,在訓練班時沒人說他們脆弱,現在他們過來了,人們也不能說他們什麼。

  大家都說楊一是才女,她也只好過著才女的日子。為了自己為了父母,都在情理之中,過了此線,就剩悲壯。楊一覺得。

  楊一自幼出眾,贏得長輩諸多讚語。鄰居劉阿姨常對母親說,就數楊一最厲害,比她家女兒強多了,把所有的同齡小夥伴都比了下去。母親一聽這話,心中暗叫不妙,楊一要反擊了。果然,楊一說話了:「我才不要和別人比呢。」

  「可是小朋友都在和你比呀!」劉阿姨笑眯眯地說。

  楊一說:「他們愛和誰比就和誰比,我才不比呢,累不累人啊!」

  父親同事來家做客,贊道:「老楊,你這個女兒了不起啊,將來是個人物。」父親一聽,也叫麻煩了,女兒要還嘴了。不出所料,楊一說:「我才不要當人物呢。被萬人指指點點,一點都不好玩。」

  這個情形一直到她大學後才有改變。

  中學畢業時,她被保送到K大學的英文系,她不去,她想讀新聞。她自認口才好、文采佳、人品正,是當記者的好料。

  那一年,新聞系沒有保送的名額。楊一決定參加高考。

  當記者的父親說話了,一個女孩子搞新聞搞不出什麼氣候,就讀外語吧,也免得考了。

  楊—一本正經地說:「今年考不上K大學的新聞系,十年後就爭取站在K大學新聞系的講臺上。」

  種種才藝滿足了一個少年人的虛榮。拋開這個不計,楊一覺得童年英才教育的最大收穫是為她贏得了自信。這是關乎重大的。果然楊一如願以償,讀了新聞。

  上大學後,同學們開始熱衷於各種演講比賽、英文派對、座談會時,楊一反而退了下來。這些活動在她眼中越發近似於遊戲。有同學慕名前來:「你就是楊一?看不出來。」

  楊一說:「看不出來就對了,看出來就麻煩了。」

  她利用寒暑假走訪了許多貧困山區小學。面對著一雙雙天真單純、渴望知識的黑眼睛,她讀出了這群在沙土上寫字、在教室外偷聽的孩子們的心聲——我想讀書!可是他們交不起二三十元的學費——這不過是一個城市孩子買書包的錢,在這裡將改變一個失學兒童一生的命運。

  他們從來沒有出過大山,沒有見過電視,沒有見過遊樂場,他們根本無法想像城市裡的同齡孩子嚷嚷的名牌和電子遊戲是怎麼一回事,他們沒有比較,他們只有那麼一點點小小的心願——「我想上學」。

  可這都得不到滿足。

  楊一心情沉重。她是英才教育下長大的一代,她想如果她出生在窮山溝裡,她就是他們中的一員。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解釋「命運」二字!

  她先後寫了兩篇報告文學,不僅獲獎,且引起了一定的社會反響。

  那時楊一不過十八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