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海外故事 >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 上頁 下頁 | |
一三六 | |
|
|
如果他稍以國家為念,應知相忍為國。 他和山林華都是國士級的人物,自己輕生,於義有損。奪山林華性命,有傷於仁,也壞了國家的元氣。 如果他己敬愛才,他應不忍在幾分鐘內把一個世界級的太空物理系的精英教授去其三。據《芝加哥論壇報》報導,愛荷華大學這個學系名列全美學府五名之內,他這麼在乎自己的功業,也應惺惺相惜,想到人家獲得今天的成就也不容易,學術是不分國界的。 艾略特名著《空洞的人》,是20世紀初信仰破滅後西方知識份子空虛落寞心靈的寫照。盧剛現年二十七八歲,是「文革」後長大的人。這一代念科技的學子,不知日常還有沒有機會看到人文學科的書籍?人文學科救不了命,但最少也可以擴展視野。古籍雖是陳舊,但大體說來,要是盧剛能接受儒家的曠達,或道家的淡泊基本精神,說不定凡事會作退一步的想,不會走偏執的絕路。 一不如意,就走極端,看來盧剛空洞得可以。 加拿大博士生D君說:盧剛殺人事件是沒有上帝的悲劇。他寫道:愛荷華大學中國留學生盧剛的兇殺案新聞公佈之後,大為震驚。他個人的行為無疑對海外中國留學生的整體形象造成了損害(近來據說中國留學生申請獎學金越來越難,助教位置也越來越少),不僅如此,通過這個案件,我們可以窺視到未來中國青年一代身上存在的某些令人擔憂的傾向。 第一,中國青年一代,尤其是與盧剛年齡相仿的青年菁英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失敗、挫折、苦難等等)正在不斷下降。改革後的中國政府由於急功近利,沒有在提高全民教育上下功夫,而是導入精英培養制度,從少年班到出國留學一路開綠燈,整個社會對這樣的英才捧著、護著,造成他們極端的個人中心主義、風頭主義特徵,唯我獨尊,目空一切,根本沒有一種承受痛苦、挫折的心理準備,他們是公派出國,月月有支票進帳,並不需要像自費留學生那樣去洗碗當保姆打工掙學費,而即使屬於「公派」,像盧剛這樣的出了國也根本不想回國。畢業後失業,支票斷檔,他當然也不會想到先委屈一陣子打工攢錢,再尋找發展機會——像無數自費留學生那樣,而是出現了「我走絕路,也要找幾個墊背的人給我陪葬」的殺機。 第二,海外學子,不少人專業水準很高,但對自己賴以生存的西方社會文明瞭解卻不夠,龜縮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小圈子裡,眼睛裡只盯著自己的幾個同胞,只要能把他們比下去,就會有一種安心感、滿足感;放棄了在一個更大的範圍裡去競爭,去開闢新的天地,這些人往往產生挫敗感,鑽牛角尖。盧剛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而已。 華盛頓州的教授E君以《校園血案背後的省思》為題,寫道:今日中國許多人已墮落到不僅仇恨別人,而且仇恨全社會;不僅要損人利己,而且要損人不利己的地步。前幾年北京的街心花園出現了一些諸如小姑娘讀書之類的石像,可不多久,她的頭頸、手臂就被砸斷,上海金陵東路的人行道上一度出現了一些固定在水泥地上的塑膠椅供行人休息,可不多久,其椅背就被砸碎。做這種事情需要專門工具花很大力氣,且只能在深夜偷偷幹,卻不能給幹者帶來任何好處,但就是有人不辭辛苦地去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以發洩其對全社會一切人的仇恨。 而這一時期,中國二十多歲的青年知識份子最熱中最欣賞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存在主義,黑色幽默,「他人即地獄」這些警句式的而非完整思想體系的隻言片語對80年代大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刺激作用。他們對70年代末中國的中、老年知識份子、作家宣揚的西方古典人道主義不感興趣,認為早已落伍。特別是其中某些天賦較高,學業優秀如盧剛者,更是狂妄自大,不可一世,視自己為「天之驕子」。出國留洋,壓倒眾人是他們唯一的目標。近年來有因為出不了國而發瘋自殺的,也有出了國承受不了壓力而發瘋自殺的。國內在校的中學生、大學生中唯一的最高理想就是出國。除了在「出國潮」中考「託福」外,就是動員親友父母全球各地找擔保。 美國華裔僑民中有一句不寒而慄的話:「中國大陸青年要你當擔保時是非洲赤道,來到國外後立即變成北極冰洋。」更有甚者,到了國外不但不設法調適文化上的差異,打入美國社會,反而把在中國的那一套搬到美國來。盧剛殺害山林華便是一個極端的惡例。盧剛案件正是一個極大的警告:光發展經濟、科技而無視道德綱常、真善美的重建,博士是可以變成殺人犯的;而一個蔑視人的權利、人的生命的社會是不會有明天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盧剛的悲劇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劇,是時代的疲憊和墮落。 不能讓我們的社會再畸形發展了!海外的炎黃子孫們和海內的十億同胞們一起大聲疾呼: 救救孩子! 救救未來! §最後的祈禱 那幾天在愛荷華市的心情,我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震顫。除此之外,我還感到一種羞辱。早晨,當我到空軍醫院去看柯比和喬治婭時,眼睛總是微微有些紅腫。我無法形容我記錄下這件可怕事件的心情:我全身的汗毛因恐怖而嗖嗖發涼,心顫抖著。有時由於眼淚滴落下來不得不停住我的筆。愛荷華大學校園校長羅林斯下令停課一天,以使學生「有機會展開療傷的程式」。愛荷華大學橄欖球隊隊員在11月2日以16比9擊敗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比賽中,每人都系黑布臂帶。20歲的美國大學生麥基爾說:「我們和罹難者的家屬一樣,為失去我們心愛的人而真正感到震撼和驚恐。」校內隨處可見在風中飄揚的半旗,處處可以聽見小型追悼會上傳來的哀樂。羅林斯校長說:「我們所受的傷害是毀滅性的。我們無法理解,我們感到茫然。」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