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海外故事 >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 | 上頁 下頁
一一六


  風景如畫的維也納是個建城已有1800多年的歐洲古老城市,我們來到維也納著名的香布倫宮,她是歐洲最美麗的宮殿,宮殿外面是寬闊的廣場,花壇中綠草如茵,簇簇鬱金香晶瑩透亮,絢麗繽紛,廣場兩邊相銜著一望無際的維也納大森林。皇宮四周處處是噴泉和精美的雕像——全是根據歐洲自然人體雕刻出來的天使和諸神、神女。香布倫宮自1695年始建造,幾經數位奧匈君王的增修,皇宮裡有1400多間房間。1805年曾經是拿破崙節節勝仗的指揮中心。後花園有一個氣宇軒昂、氣勢龐大、造型比巴黎凱旋門更勝一籌的巨大門庭碑坊——Glori-ette,為紀念拿破崙而立。

  千百年來,歐洲各國都以王子公主交換配婚,以維持整個歐洲的強盛不衰。香布倫宮裡有一間珠寶屋,裡面收藏了無數珠寶,並且擺滿了中國的陶瓷和瓷器花瓶。離珠寶屋不遠,有一間維護得很好的「少女屋」,那位有著一雙星星般黑色大眼的女孩——奧地利公主,在16歲時離開了這座皇宮,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她的名字是瑪麗·安東尼特。在法國大革命中,她和她丈夫一起被送上斷頭臺,電影《瑪麗·安東尼特皇后的一生》即敘述了這個哀婉悲壯的故事。

  另一部好萊塢傳記影片《Syssy》(《希茜》)的女主角也是香布倫宮的主人。她美麗無比、典雅高貴,出嫁前是巴伐利亞公主。巴伐利亞年輕的國王——希茜公主的表哥,一心要娶表妹為妻,但十七歲的希茜已奉命嫁給奧匈帝國國王的法蘭士約瑟夫一世,致使巴伐利亞國王憂鬱成疾,變成精神病跳湖身亡,成為德國歷史上唯一的「瘋子國王」。希茜公主從德國巴伐利亞來到奧地利維也納,以美貌和善良為人民所熱愛,可「希茜皇后」卻不幸又在日內瓦湖畔被一名瘋人用利刀刺殺。法蘭士國王孤獨地度過晚年,他臨終時告訴牧師,希望在天堂和愛妻及他們的獨子相聚。國王和希茜皇后唯一的兒子,原來是要繼承王位的,卻為了一位與之無法結合的平民女子,在維也納附近的美耶林自殺。電影《魂斷美耶林》即追敘了這段王子哀史。

  我一邊參觀皇宮一邊想:世間名利,即或當國王公主,也未必會有真正的幸福。他們身居皇宮,卻和普通平民一樣有自己的悲歡哀樂。有多少普通人的一生,生活得卻要比這些國王、皇后和王子幸福幾十倍!自由幾十倍!

  躑躅在人去樓空的皇宮,踱步在宮廷御苑的地毯上和一幅幅陳年肖像油畫前,我不由感到浮世繁華,南柯一夢。人生的價值只建立在你自己的心中。你的心房才是一座真正的王宮!

  從香布倫宮出來,我們通過鮮花盛開的甬道走向高坡上的拿破崙紀念碑。麥克和我談起貝多芬的女友貝蒂娜撰寫的回憶錄,麥克說那件全世界人人都知道的事就是發生在皇宮花園的這條甬道上。那天,宮廷樂師貝多芬和詩人歌德在這條甬道上散步,遠遠地走來皇家的一群人,他們也來花園散步。歌德連忙撫摸領結清點嗓子,一副慌亂的樣子。貝多芬——我們的這位「樂聖」則平靜地對歌德說:「他們也許可以給某一個人掛勳章,但是這個人絲毫也不會因此而變得好些;他們也許可以任命一個宮廷參議或者樞密參議,但是他們絕對創造不出一個歌德,也創造不出一個貝多芬……他們應該學得尊敬一點,這對他們是有好處的。」正在這時,女皇帶著皇室人員和公爵向他們漫步而來,貝多芬說:「你儘管挽著我的手臂走,他們應該給我們讓路,我們不讓。」歌德深感惶惑地掙脫了貝多芬的手臂,脫下帽子站在一邊,貝多芬卻垂著兩手在公爵中間穿過,僅僅稍微轉動了一下帽子,這些公爵們倒閃向兩旁,給他讓路,並且一個個客氣地和貝多芬打招呼。貝多芬走在前面,等著歌德,歌德一躬到地,等候公爵走過去。「出身貧窮的貝多芬和出身富貴的歌德,有著多麼不同的個性!」麥克邊走邊說。

  麥克挽著我的手臂,穿過甬道,來到拿破崙紀念碑,流覽了標誌著幾次重大戰役的浮雕後,我們又來到皇宮後花園的一個小湖旁,燕妮姑媽事先預定了一條木船,上面有一個侍應生劃槳,並提供葡萄酒、點心。小船在湖面上飄蕩,麥克、麥克的父母、燕妮姑媽、法蘭克姑夫一起用德語唱起了舒伯特的《小夜曲》。

  我的歌聲,穿過黑夜,
  向你輕輕飛去。
  在這幽靜的小樹林裡,
  親愛的我等待你……
  皎潔月光普照大地,
  樹梢在耳語……

  我用中文和他們一道唱著。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第一次維也納之行。

  後來我又多次來到維也納,我瞻仰了貝多芬故居,也走訪了歌德、席勒的故居。貝多芬的故居是滿眼清貧,只有大堆的樂譜使這間灰黯的舊屋大放光輝並且世代不朽;歌德的故居則富麗堂皇,書房中放著歌德的《葛茲·伯利欣根》手稿,他寫這部著作時只有22歲,牆上的鏡框中有歌德寫給席勒的一封信:「和你在熱那亞相逢的一天,是劃時代的一天。」處於貧窮和疾病中的席勒能夠不受周圍困境的影響,堅持不懈地創作,這種精神大大地鼓舞了條件優越的歌德,他說:

  「你給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為詩人而復活了。」歌德要求死後同席勒葬在一起。

  在歌德故居中還有一句話:

  誰不指望有成百萬讀者,他就不應該寫出一行文字來。瞻仰這些偉人的故居,感受他們的天生資稟和生活激情,對我在不久之後決心寫出一本書有著極大的影響。

  §薩爾斯堡

  由於是莫札特和卡拉揚的故鄉,奧地利的薩爾斯堡聞名全球,而使它那連綿的群山、蜿蜒的小河和古老的城堡在全世界的銀幕上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的,則是電影《音樂之聲》。走遍全世界,人人都會唱「哆來咪」,而我剛到薩爾斯堡的莫札特廣場時,竟迎面碰上四五十個十歲左右的奧地利兒童,他們齊聲唱著《音樂之聲》中的「哆來咪」,一邊唱一邊歡跳著,後面則是一位二十五歲左右的女教師,拉著手風琴為這群孩子伴奏。

  麥克說,他小時候就是這樣長大的,老師常把全班孩子帶到郊外,盡情地唱歌、演奏或者背誦詩歌……

  《音樂之聲》講的是一位愛唱歌的貧窮女孩愛上了一位反納粹的貴族軍官的故事,這是發生在薩爾斯堡的真實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鼓舞人民反抗法西斯。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獎後,至今仍是盛演不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