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醉蓬萊 | 上頁 下頁
七九


  「不必忙。回到杭州交卷也不要緊。」

  「是。」

  「禹陵有什麼古跡?」

  「最有名的是梅梁。」高士奇引《四明圖經》的記載回奏,「寧波大梅山頂,有一株極大的梅樹。梁武帝時重修禹廟,伐此大梅樹作大樑,吳興太守張僧繇在梁上畫了一條龍。有一天大風雨,有人發現鏡湖裡面有兩條龍相鬥。第二天看到梅梁上水漬淋漓,上面還黏著浮萍,才知道兩龍相鬥,其中之一就是梁上所畫的這條龍,因此,用一條鐵鍊子將梅梁鎖住。」高士奇緊接著說,「這自然是不經之談,豈有真龍而能以鐵索羈絆得住的?」

  「那也不然!」皇帝說道,「如果是條孽龍,非鎖起來不可。」

  一聽這話,高士奇不免替太子捏一把汗——今年十六歲的太子行二、嫡出,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即因誕育太子,難產而崩。太子資質極佳,聰明異常,因而為曾祖母孝莊太后所溺愛,養成了驕恣暴虐的性情,稍不如意,就會毒打隨從。有一回甚至掌摑大臣,為皇帝所知,召來痛駡了一頓。皇帝跟左右談到太子,常說他是一條「孽龍」,所以高士奇有此感想。

  二月十四日,皇帝率領皇太子及大學士王熙等,致祭禹陵,一如祭孔那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禮部尚書張玉書恭讀禦制的祭文。禮畢率眾瞻仰禹廟,荒涼殘破,皇帝大為嘆息。

  因此,一回到杭州,便在行宮召見閩浙總督王騭、浙江巡撫金鋐,頗有責備之詞,隨後頒發上諭一道,責令地方官修理禹陵,增添守祀人役;同時發出御筆「地平天成」四字,制匾懸掛;又賞守陵農戶紋銀二百兩。第二天,高士奇將請翰林捉刀的四言《禹陵頌》及序文草稿呈上,皇帝親筆謄寫,以「禦制」的名義發出。然後回鑾,在蘇州停留了三天,轉往江寧。

  皇帝巡幸各地。皆特設行宮,惟獨江寧例外,駐蹕織造衙門西花園。原來江甯織造曹寅,與皇帝有特殊的淵源,曹寅之父名叫曹璽,原是上三旗中正白旗的包衣。上三旗包衣組成內務府,管理皇室的家務,諸如皇帝大婚,皇子、皇女的哺育等等,需要婦人執役時,多在內務府包衣的眷屬中選取,名為「婦差」。曹璽的妻子孫氏,即是當今皇帝幼年的保姆。滿洲人最畏懼的一件事是「出天花」,也就是「痘疹」,皇子、皇女出痘,唯恐傳染,必須遷出宮禁,謂之「避痘」。皇帝幼年出痘時,即由孫氏攜帶,住在西苑北海隱僻之處。孫氏提攜扶抱,悉心照料,出痘險症,安然度過,而且光鮮無恙,一個痘瘢都不曾留下。

  及至世祖以痘疹駕崩,大位本應由居長的皇二子福全繼承,但孝莊太后的教父湯若望,力主由皇三子繼位。便是當今皇上。湯若望所持的理由是:「三阿哥」出過痘了。推原論始,孫氏看護之勞,無異擁立之功,皇上自然感激在心。

  皇帝初即位時,由四名顧命大臣輔政,其中之一的鼇拜,專擅跋扈,漸不可制。於是皇帝與心腹密議,設計除鼇拜,先挑選一批年輕的侍衛及內務府子弟,勤練摔角,然後等到鼇拜進宮回事時,故意挑一張三條腿的凳子賜坐,鼇拜一坐下來便傾跌在地,侍衛們一擁而上,逮捕鼇拜,皇帝以朱諭將他交王大臣治罪。這是康熙八年的事,皇帝十六歲。而參預密計的心腹中,便有與皇帝年齡相仿佛的曹寅。

  其時曹璽已外放為江甯織造,至康熙二十三年曹璽病歿,曹寅奉旨以內務府慎刑司郎中,繼任父職。皇帝第一次南巡時,即住江甯織造衙門,這一回亦複如此。這不是特示親切,而是為了可以免除若干儀制上的隔閡,起居及辦事,可保有種種方便。

  此外還有一個特殊原因,織造這個差使,例由內務府郎中充任,外省官員得以專折言事者,只有駐防將軍、總督、巡撫,以及三年一任的提督學政,但織造的本職,雖是五品的郎中,卻以身份特殊,也可上折。

  而且這些奏摺,並不經過議政大臣,而是直達御前,實質上是專為皇帝所做的私人報告,因此稱為「密折」。既為密折,當然言無顧忌;事實上有些密折是根據皇帝的密諭呈覆的調查報告,諸如地方大吏的操守政績、遺老的各種活動,深居九重的皇帝縱非瞭若指掌,而能知其梗概,是無可疑的。

  密折所陳,不盡可靠。地方大吏陳述民情,更不免虛飾,但皇帝有個很巧妙的辦法來測驗真偽。皇帝規定,有關農作收成、小民生計的情況,都須奏報,例如每年入冬以後的第一次瑞雪,或者久旱得雨,都應馳奏,說明得雪、得雨幾寸。此外,糧價也須定期報聞。皇帝便從不同的報告中比較異同,測知何者為真、何者不實?

  比較下來,只有曹寅的密奏最實在。有時他的奏摺,獨持異說,皇帝特派專人查訪,仍舊證明他是對的,因而獲得皇帝完全的信任,在判斷江南地方大吏的是非時,常以曹寅的意見為根據。

  因此,當皇帝第一次南巡駐蹕織造署,每晚都會召見曹寅,賜一張小凳子,好讓他造膝密陳,這回亦複如此。

  「傅臘塔的官聲怎麼樣?」

  「清官。」

  「江西贛縣知縣劉瀚芳那一案,怎麼樣?」

  江西贛縣知縣劉瀚芳,為百姓上控到兩江總督衙門:私征銀米十余萬兩銀子;書辦、衙役狐假虎威,複又從中勒索苛擾。傅臘塔派人調查屬實後,參劾藩司多弘安、臬司吳延貴、贛南道鐘有德曲予庇護,奏請革職。皇帝雖然照準了,但怕傅臘塔處置過當,所以有此一問。曹寅知道皇帝的意思,只答了三個字:「不冤枉。」

  君臣問答,就是這樣要言不煩的簡短之詞。但談到「朱三太子」一案,曹寅就不能用兩三個字來回奏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