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王昭君 | 上頁 下頁
六二


  「不行!」林采搖搖頭:「這時怕已經送到禦書房了。」

  韓文皺著眉不作聲,好久才說了句:「只好另想別法。」

  「三妹,」林采不安地問:「莫非我們做錯了,錯在哪裡?你快說給我聽。」

  「大姊,你應該想得到,興兵是萬不得已之事!與呼韓邪到底不是什麼正邪不並存,漢賊不兩立的深仇大恨。若是呼韓邪能夠懾于漢家聲威,臣服求和,自然以和為貴。到那時候,拿什麼跟人家和?」

  「我不知道。」林采答說:「我也不大聽得懂你的話。」

  「這也怪我不好。」韓文自責似地說:「我應該早把我的想法告訴你,就不會有這麼陰錯陽差的事發生。」

  「你的想法是什麼?」

  「我有個想法,一直擺在心裡。興兵必不可免,而和總是要和的。既然和好,自然仍舊結親。二姊當然不會到塞外,然則不應該有個人替她嗎?」

  林采到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內心的感覺異常複雜,既感動又佩服,且還不免自慚與不安。自慚的是思慮不如韓文來得細密,而不安的是怕一著錯,滿盤輸,誤了大事。

  見此光景,韓文反倒安慰她說:「大姊、二姊的好意。我很感激。不過,皇上或許也可想到,可以留著我代二姊出塞,否則,我面奏皇上亦還來得及挽回。」

  「但願如此,」林采激動地說:「三妹,我真沒有想到。你為昭君,用心如此之深,實在了不起!」

  韓文強持地笑著,心裡充滿了一種自豪的感覺。本來一直是隨人擺佈,一忽兒是掖庭內子,一忽兒是甯胡長公主,一忽兒又回掖庭。女孩兒家嬌貴的身份,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如今可是要挺起脊粱來做自己的主了,料定終究仍會以甯胡長公主的身份和番,將來不管會吃多少苦,但叫青史留名,便不枉了這一生!

  【第二十二章】

  昭君的表啟送到禦書房時,皇帝正在召見石顯與陳湯,聽取軍事部署的報告。

  「作戰計畫有兩案,」陳湯指著地圖說:「一案是大舉討伐,發兵二十萬共分五路進兵,此案,有利有弊。」

  「慢慢!」皇帝打斷他的話問。

  「且先說,分哪五路?」

  「由北地、上郡、西河、朔方、五原分道並進。」

  「這是掃穴犁庭,打算徹底降服呼韓邪敉平西域。」

  「是!這就是利。」陳湯嚴肅地答說:「以堂堂之陣,正正之師,揚威域外,邊境可得數十年的安寧。此為武皇帝以來未有之大舉。」

  「弊呢?」

  「只恐過費民力。」

  「這不是弊,只是窒礙,」皇帝說道:「且說另一案。」

  「另一案是兵分兩路,奇正相生。」

  「不!」石顯糾正他說:「是以奇為正,表面發兵的兩萬,按正規行軍,另遣精兵五千,由陳湯沿此山路出擊。」

  「這就不對了!」皇帝大為搖頭:「這座山不是死穀嗎?」

  「是!」陳湯解釋:「由這條路奇襲是表面的說法,臣等意料,這是呼韓邪讓毛延壽故意畫錯地圖,以便布下陷井。倘或信以為真,由這條路奇襲,呼韓邪必在谷中設兵埋伏,是師孫臏在馬陵道殺龐涓的故智。」

  「不錯,然則你何以又明知故犯呢?」

  「回奏皇上,臣到此處假裝中計,一面另外派兵抄後路,出其不意,直攻呼韓邪大營,必可得手。」

  「很好,將錯就錯,奇中有奇,確是妙計。」

  「皇上獎飾逾恒,臣惶恐不勝。」陳湯頓首說道:「這不是臣的矯飾之語,實在是從古以來,並無必勝之算。誠恐到期諸事不能湊手,臣雖身入險地,以死報國,但不能贖臣誤國之罪。」

  皇帝從他的話中,體味出弦外有音,隨即問道:「你說到期怕諸事不能湊手,那麼,要怎麼樣你才能湊手呢?」

  陳湯想了一下答說:「皇上怨臣冒昧妄陳之罪,方可暢所欲言。」

  「沒有關係!你的忠勇智略,我瞭解得很,有話你儘管說好了。」皇帝又說:「你要諸事湊手,無非要我授予充分的職權,這一層,你不必顧慮,我早就預備這麼做了。」

  「多謝皇上識臣遇忱。」陳湯看了石顯一眼,略有些躊躇地說:「不過事情很為難,臣當先鋒之任——」

  「不!」皇上打斷他的話:「你掛帥印。」

  「臣不能掛帥印!」陳湯脫口相答。

  「為什麼?」

  「主帥為三軍觀瞻所在,行動須受拘束。臣致勝在奇襲,行蹤不得為人所知。所以,不宜當主帥。」

  「嗯,嗯,言之有理。」皇帝問道:「你看,誰可以掛帥?」

  「臣不敢妄保。」陳湯又說:「但如主帥不明臣的策略,臣又不便明言,事到臨頭,只要有一點照顧不到,就會功敗垂成。」

  「我懂你的意思了!你的想法不錯,這一計全靠滴水不漏,保密到家,才能成功。你的意思是希望有一個徹底瞭解全盤計畫的人掛帥?」

  「是!皇上聖明!」陳湯答說:「臣正是此意。」說著又看了石顯一眼。

  這是暗示,皇帝心領神會。看石顯似乎莫知莫覺,便暫不說破。只點點頭答道:「我自有道理。你再說還有什麼為難之處?」

  「臣尚有難處,但願是無根的杞憂,臣怕發兵之前,皇太后有懿旨干預。」陳湯的臉色非常嚴肅:「若非謀定後動,而在命將出師之時,突生阻撓,則以呼韓邪在京城所布諜探之廣,必然窺破弱點,因而不逞之心大熾,真個興兵犯境,豈非自召其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