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翁同龢傳 | 上頁 下頁
羅剎行


  西曆一八九六年五月廿六日,為光緒廿二年四月廿二日,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先期廣邀各國遣使觀禮。中國先派四川藩司王之春為賀使,俄國駐華公使喀希尼表示王之春名位不稱,於是改派李鴻章;李先辭後遵,廿一年十二月廿八日,李上疏誓效馳驅,駢文疏稿為於式枚的手筆,結尾雲:

  一息尚存,萬程當赴。阻重深於山海,未改叱馭卬阪之心;夢咫尺于闕下,猶存生入玉關之望。

  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後而已」之志,躍然紙上。孰知此行為中國帶來的大禍,至今未已。

  事實上,此為李鴻章有計劃的行動,賀俄皇加冕以外,並將周遊列國,以期重建威望,為複起的張本。廿二年正月十三,李鴻章奏雲:

  臣奉命赴俄致賀,並往德、法、英、美各國聘問,特派頭等出使大臣,朝廷慎重邦交,禮意崇隆,為前此所未有。此外如荷蘭、比利時各國,聞臣奉使,均來請便道詣其國都……道遠事繁,需才任使。

  開單奏請指派的隨員,有于式枚、羅豐祿、聯芳等十餘員。此外還有稅務司洋人五人,奏請派充參贊官,先期至其本國迎候照料,計俄、德、英、法、美各一人。至正月八日請訓時,德宗特賞李鴻章次子經述三品銜,隨侍其父出洋;又有人以為李經方熟悉交涉事宜,倘或隨行遇事亦可參贊,奏准隨行。二十日啟程赴天津,行程如下:

  正月廿七日:自天津乘海宴輪南下。

  二月初一日:抵上海,泊金利源碼頭。登岸駐節天后宮側,專為大員赴滬準備的行館。

  二月初二日:自此日起,接見各國領事及江蘇文武官員等,酬酢甚繁。其時曾任駐日公使何如璋參贊的黃遵憲在滬,李鴻章語之曰:「連絡西洋,牽制東洋,是此行要策。」

  「牽制東洋」是真話;「聯絡西洋」則不儘然,此行將與俄國訂盟,為既定的決策,亦為俄國企圖稱霸的一個極重要的步驟。在俄國主持其事者,為財政大臣微德,此人雄才大略,手腕過於李鴻章。微德有個重要助手,為俄國的皇室,亦是俄皇尼古拉二世親信的吳克托穆親王,李鴻章在奏牘中稱之為「吳王」。當李自上海乘法國郵船啟程時,吳王已先期至蘇彝士運河迎候,船抵亞歷山大港後,換乘俄船經黑海至奧德薩;改搭火車至聖彼德堡,時為三月十八,西曆四月三十日。

  俄國政府雖為李鴻章預備了行館,但李卻由於旅華俄裔巴勞輔的力邀,下榻其家,此亦為俄方有意的安排,目的在便於避開各國所派慶賀專使,與李鴻章私下接觸。自西曆五月一日至三日,微德三晤李鴻章,五月三日正式提出在蒙古及東三省造鐵路的要求,理由是俄國兵力大部分在歐洲,如一旦有事,中國需要俄國出兵相助時,非要有這樣一條鐵路不可。李鴻章當然不肯輕許。照微德的觀察,李鴻章似乎希望俄國的要求,應由俄皇提出,於是安排中國的代表團於五月四日覲見尼古拉二世。

  據李鴻章隨員所輯「李傳相遊歷各國日記」所載,俄皇尼古拉二世及皇后,在行宮接見李鴻章時,禮節頗為隆重。及至五月六日,俄皇又特邀李鴻章會晤,而且特別聲明,請李鴻章只帶其長子經方傳譯,「不使他人聞知」。當時在便殿「賜坐暢談」,曆一小時半。據李鴻章電總署報告謂:

  (俄皇)謂我國地廣人稀,斷不侵佔人尺寸土地,中俄交情近加親密,東省接路,實為將來調兵捷速,中國有事,亦便幫助,非僅利俄;華自辦,恐力不足,或令在滬俄華銀行承辦,妥立章程,由華節制,定無流弊,各國多有此事例,勸請酌辦;將來倭、英難保不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等語,較微德前議和厚,未便壅于上聞。

  顯然的,微德的觀察相當正確,李鴻章的態度已朝俄國有利的方向轉變。至五月八日,由俄國外務大臣羅拔諾夫邀李鴻章晚宴,與微德會議後,中俄密約已有初步結果。

  這天會議,亦仍是片面的,由微德提出盟約的主旨:「大意以若請派兵,須代辦糧餉,華有事俄助,俄有事華助,總要東路接成乃便。」李鴻章所加的按語是:「我自辦接路,實恐無力,又難中止,兩事相因,應否先訂援助,後議公司,請代奏候旨。」

  四天以後,即五月十二日(中曆三月三十日),翁同龢與慶王議李鴻章的來電,只落得「毫無主意」四字。而就在這一天,羅拔諾夫,奉俄皇之命,以密約草稿六條交李鴻章。李電總署雲:「俄今願結好於我,約文無甚悖謬,若回絕,必致失歡,有礙大局。」又雲:「如奉旨准可,即畫押。」六條內容,大致如下:

  一、日本如侵俄、侵華,彼此派兵援助,軍火糧食互相接濟。
  二、一旦協力禦敵,不得單獨媾和。
  三、開戰時,如遇緊要時,中國所有口岸,均准俄艦駛入,地方官應盡力協助。
  四、俄國于黑、吉邊地接造鐵路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造路事由俄華銀行辦理,條款另訂。
  五、無論平時、戰時,俄國可用此鐵路供軍用。
  六、此約應由第四款所議之事舉行之日算起照辦,以十年為限。

  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條約,基本上是讓俄國造一條藉以侵華的鐵路;而且條約的效力,以准俄接造鐵路為前提。倘或此事不行,條約即歸於無效。乃李鴻章竟謂之「無甚悖謬」,而總署處理如此大事,亦草率之甚:來往電報經常只由翁同龢與張蔭桓兩人處理,有時並找張家的僕人幫行。其間雖有若干文字上的爭議,大致都接受了俄國的要求,遂於五月廿七日,亦即俄皇加冕的次日定議;六月三日由李鴻章在俄與羅拔諾夫及微德簽約。

  從俄皇特別約見李鴻章,並關照只須李經方傳譯時起,此一密約的交涉,即由李氏父子一手包辦,因而有俄國行賄之事發生,以一種比較厚道的看法來推斷,李鴻章不懂英語,微德與吳克托穆行賄談條件時,系由李經方作了承諾,及至生米煑成熟飯,李鴻章自不能不同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