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緹縈 | 上頁 下頁 | |
一 | |
|
|
【01】 等淳於意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宋邑才敢進去稟報:「唐師兄早就來了,等著見老師。」 「喔!」淳於意不免奇怪,「今天是七月初六,不是洗沐日,他怎的有空來看我?」 「說是有要緊話要陳告老師。」 「好,我就來。」 說是這樣說,淳於意卻是慢條斯理洗了手,脫掉已沾上病家膿血的青布短襦,換上一件寬大舒適的紗懿轂禪衣;他表面顯得很從容,其實心裡在嘀咕——唐安是他的學生,也是齊王的侍醫。這所謂「要緊話」,可與齊王的病情有關?大有疑問。於是他停下來細細盤算…… 門外影子一閃,宋邑先探頭進來,隨從跟著唐安;師道尊嚴,儘管唐安比三十八歲的淳於意還大好幾歲,而且是食祿三百石的王府屬官,見了老師,依舊恭恭敬敬地行禮問安,然後與宋邑並排坐在下方,正一正衣襟,極嚴肅地注視著淳於意,準備有所陳訴。 「你有話,就說吧!」 「是!」唐安膝行數步,湊近淳於意低聲說道:「有個消息,必得奉陳。今天午前,我聽得王府太傅與內史在計議。想徵召老師為『太醫令』。」 一聽這話,淳於意像一棍打在頭頂上,半晌作聲不得。 那師兄倆——宋邑和唐安,相互看了一眼,提出無言的疑問。他們的疑問是相同的,只知道老師不願意做醫官,過去數年中,在平原的朸侯,在琅琊的平昌侯,甚至遠在邯鄲的趙玉,廣陵的吳王,皆曾特遣專使,備辦重禮來邀請,都為他設法辭謝了,但卻不解他何以把這件事看得如此嚴重,征辟為官,竟似捕他入獄一般,豈不可怪? 這個疑團,自然不敢直說,這時安慰老師要緊,於是宋邑也湊近了淳於意說:「幸得師兄先來通消息。老師如不願就王府之聘,還來得及想辦法。」 「自然!」淳於意定定神,點一點頭答道:「一定要想辦法。你,」他看著唐安,「且先說與我聽,齊王的病情如何?我從陽虛到臨淄,路上曾聽人談起,說齊王病喘,可有這話?」 「豈僅病喘,頭痛目昏,終日萎頓。只怕——」 唐安咽了口唾沫,沒有再說下去。不說,聽的人也知道,他咽下去的那句話是:「只怕不久于人世了!」 「齊王今年多大?」宋邑問了一句,「十八?」 「才十七。」 「才十七!」宋邑看著淳於意說:「但已腰大十圍。氣喘、頭痛目昏,怕的是都由過於肥胖而來!」 淳於意不作聲。閉目想了一會,徐徐答道:「非病也!養尊處優,肥而蓄精,以致骨肉不相任,脈法曰:『年二十脈氣當趨,年三十當疾步,年四十當安坐,年五十當要臥。』少年豈可不勞動?如能節制飲食,舒散筋骨。應可不藥而愈。否則,即使扁鵲複生,依然無能為力」 「謹受教!」唐安代地頓首,「當相機陳告太傅!」 「要召我入王府,自然是為的護侍齊王的病。不一定非我不可。而非我不可的病人,卻以我身在王府,只好等死。天下不平不妥之事。莫過於此。」這一番議論,在宋邑、唐安,竟是聞所未聞,想所未想,一時都愣在那裡,無可贊一詞。 「你們大概都還不明白,我何以屢屢躲避王侯的徵聘,是自命清高嗎?不是。」淳於意停了一下,又說:「你們雖都是我的學生,只怕還不甚瞭解我的生平,自然更不能體會我的本心,我今天都跟你們說了吧!」 「因所願也,不敢請耳。」宋邑和唐安同聲回答。 「我的本籍是淳於,寄籍臨淄,現住陽虛,這是你們知道的,我做過齊國的太倉令,棄官從先師陽慶先生學習,這也是你們知道的,但是,你們不知道我為何要遷居陽虛,也不知道我不僅從過先師陽慶先生,還有——」 還有公孫光,是淳於意第一次所從的老師。 自古以來,談醫藥的,只是傳抄醫方。其時淄川唐裡的公孫光,所藏的古方最多。淳於意專誠去拜訪,接談之下,極其投機,於是公孫光慨然公開他的秘傳,不過半年工夫,淳於意就把他的全部古方,都記誦得滾瓜爛熟了。 「我的方子都在這裡了。」公孫光對他的學生說:「我沒有藏私。我年紀大了,留著這些方子也沒有用,平生心血所聚,都給了你了。你該想到來之不易,不要輕易傳授他人!」 「遵命。」淳于意向老師保證:「我至死不敢妄傳他人。」 受業已畢,淳於意沒有必要再留在師門,而且公孫光一再催他離去,但淳於意戀戀不捨,總覺得公孫光年邁力衰,去日無多,多侍奉得一日,便多盡得一分心意,所以一直遲遲其行。 這般殷摯的情意,頗為公孫光所感動,同時他也充分領受了淳於意的好心,朝夕盤桓,談藝論道,自以為是晚年意外得來的一段清福。 日夕盤桓,愈談愈深,終於有一天,公孫光發現他自己應該倒轉來向淳於意請教了。做老師的只是承受前人的心血,獨得有效驗的秘方,什麼病用什麼方子,他明白,何以這個病要用這個方子,他就不明白了。但是,淳於意卻已大有參悟,能夠說得出其中的道理;並且敢於打破成例,引用新方——自然他是有把握的,一些看來必死的病人,由於他的大膽和細心,居然日有起色。 於是公孫光說了真正推心置腹的話。 「你一定會成為國手!收你這麼一個學生可說是我一生最大的安慰。」公孫光收斂笑容,神色變得十公鄭重:「我跟你說了吧,我心目中只佩服、而且羡慕一個人,此人家住臨淄,他所處的藥方,我所不如……」 「哦!」淳於意失聲輕喟,打斷了公孫光的話,臨淄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何以竟未聽說有這樣一位知醫的人?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