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石破天驚 | 上頁 下頁
四八


  這次會議奉召的只有軍機及總理大臣;照例應由首輔禮王世鐸及領班的總理大臣慶王奕劻發言,但新奉派入總理衙門的端王載漪,卻不管那一套,越次上奏,暴聲暴氣地喧嚷:「老佛爺,鬼子有一件照會,請老佛爺看看。」一面說,一面回頭向啟秀呶一呶嘴。

  啟秀是假道學徐桐的得意弟子。戊戌政變以後,頑固守舊派大見寵信;徐桐更受慈禧太后的禮遇,本來要讓他入值軍機,而徐桐畏憚軍機每天拂曉入值,十分辛苦,同時也因為軍機講年資,不願屈居人下,所以保薦啟秀入樞廷,事實上就等於他當軍機大臣一樣。從義和團一起,徐桐是贊助最力的一個;啟秀承恩師之命,在軍機中與剛毅一鼻孔出氣。最近跟端王同時奉派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凡事把持,所以鬼子的照會,是揣在他身上。

  取出來雙手捧上禦案;慈禧太后看不到幾行,臉色就變了,青筋暴起,雙眼發紅,然後手也抖了,那通照會的譯文,被震得瑟瑟作聲。

  禮王、慶王、榮祿、以及年高重聽的王文韶,無不失色;但端王、剛毅、啟秀卻面有得色,急切地盼望著慈禧太后大發雷霆。

  「你們看!」慈禧太后將那通照會摔到地上:「奕劻、榮祿,你們看!」

  「是!」奕劻拾起照會,捧著看了一遍,大為驚詫。是一件外交團的照會,提出三項要求:第一、請太后歸政于皇帝;第二,廢除大阿哥;第三,派聯軍一萬進京。他辦外交多年,也頗懂公法;照道理講,外交團不致干涉中國的內政;就是有所建議,一定出以私下勸告方式,何致於公然提出照會。

  念頭還沒有轉完,慈禧太后已拍案厲聲:「他們敢干涉我的大權!什麼事都能忍,這可以忍得下去?洋人無理到這個樣子,我非讓他們知道厲害不可!」慈禧太后盛怒之下的形容,極其威嚴可怕;即令是端王那樣的人,也會汗流浹背,噤若寒蟬。

  「榮祿!」慈禧太后冷笑著又說:「你要願意,你仍舊可以去告訴外國公使,教他們到天津去。不過他們既有這種出奇的話,要我歸政,我不能保他們路上的平安。我本來不要他們的命,以前我還答應,許可少數洋兵進城,保護使館;我一個人反對大家的意思,盡力壓服義和團,都是為他們好,他們竟這樣子報答我!」她越說越憤慨,捏起拳頭,連連擊桌:「拼死一戰,也強似受他們欺侮。」

  於是端王趁機迎合,踏出來說道:「老佛爺聖明,如今義民萬眾一心,不怕鬼子;鬼子既然悖逆無禮,請老佛爺下詔,就派董福祥圍攻使館,先讓他們知道天朝大國的厲害。」

  「皇太后明鑒,」榮祿不得不說話了,「圍攻使館,決不可行。如照端王的主張,宗廟社稷,都有危險。而且就是殺死幾個使臣,亦不足以顯揚國威。徒費氣力,毫無用處。」

  「你如果執定這個主意,最好是勸勸洋人趕快出京,免得被圍攻。」慈禧太后對榮祿格外給面子,並未明言申斥,只冷冷地說:「我不能再壓制義和團了,你要是除了這話以外,再沒有別的好主意,可以退下,不必在這裡多說廢話。」

  於是榮祿只好跪安退出。慈禧太后余怒未息;但和戰大計,究竟不是片刻之間所能決定的,因而先作備戰之計,派工部侍郎王懿榮為京師團練大臣,舉辦團練;另調駐湖北的提督張春發及江西霖司陳澤霖,統帶武衛軍先鋒營,火速來京——武衛軍是榮祿複起後改革的軍制,改宋慶的毅軍為武衛左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為武衛右軍;聶士成的毅軍為武衛前軍;董福祥的甘軍為武衛後軍;另募一萬人為武衛中軍,這「北洋五大軍」,都歸榮祿節制,且都駐紮近畿。唯有武衛軍左右先鋒營駐淮北;所以特調進京,準備決戰的態勢。

  * * *

  到了第二天,局勢更加混亂了,天津來的消息,聯軍已開始攻擊大沽炮臺;義和團及官軍圍攻天津租界;向京師推進的聯軍,則又在廊坊地方與官軍展開了遭遇戰,勝敗如何,消息不明。

  京城裡人心惶惶、家家閉戶;滿街義和團所殺的二毛子的屍首,因為天氣炎熱,皆已腐爛,屍臭不可向邇。由於爐房為義和團焚毀,大塊的銀子,無法改鑄,因而錢店趁機歇業;人心越加不安。

  就在這樣亂糟糟的氣氛中,慈禧太后接連又召集了兩次御前會議,商討和戰大計,奉召與會的,有禮王、慶王、端王、肅王善耆、莊王載勳,以及端王載漪的一兄一弟,鎮國公載濂、載瀾;王公親貴以外,就是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內務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八旗都統,黑壓壓地跪滿了勤政殿。

  八點鐘左右,皇帝先到;接著慈禧太后的暖轎也到了,面色灰白的皇帝,率領群臣,跪接入殿。然後皇帝坐在禦案左側,李蓮英侍立禦案右側,由禮王領導,行了大禮,俯伏聽命。滿殿肅然,只聽得皇帝發抖,牙齒震得格格有聲。

  「洋人這一次欺人太甚!」慈禧太后厲聲說道:「我不能再忍了!我始終壓制義和團,不願開釁;直到前天看了洋人給總理衙門的照會,竟然要我歸政,才知道這件事不能和平了結,皇帝自己也承認,不能再掌權當政,洋人怎麼能干預?你們說!」

  沒有人敢說話,好久,第三行班次中才有聲音,「皇太后明鑒,」是曾出使德、俄、奧、荷各國,現任吏部侍郎,奉派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許景澄在說:「中國與外國結約數十年,民教相仇之事,沒有一年沒有,但不過賠償而止。如果圍攻各國使館,一定會召來各國軍隊;他們聯合起來攻中國,何以抵禦?臣真不知道主攻使館的人,將置宗社生靈於何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